首页 百科知识 探讨江苏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探讨江苏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探讨江苏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的实践赵亚夫 刘伟忠[摘 要]本文阐述了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四年多来,怎样从一个镇江市最贫困的村,转变成大多数农户大幅度增加收入,2008年将实现没有水分小康的实例,探讨江苏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3目前的戴庄村经济及其发展趋势四年多来,戴庄村经济发生可喜变化。

探讨江苏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的实践

赵亚夫 刘伟忠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 江苏,镇江212400)

[摘 要]本文阐述了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四年多来,怎样从一个镇江市最贫困的村,转变成大多数农户大幅度增加收入,2008年将实现没有水分小康的实例,探讨江苏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戴庄村的具体做法、经验是:1.深入调研,找准思路,制订规划。2.示范引导,发动农民,自主参与。3.组织起来,生产在家,服务在社。4.研究市场,找到市场,对接市场。5.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

[关键词]江苏;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1戴庄村的自然概况

戴庄村位于镇江市域最南端,与南京市辖溧水县、常州市辖溧阳市交界,过去交通不便,但现在与宁杭、宁常高速邻近道口距离仅6公里。戴庄村国土面积达10.356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仅270人,上报耕地面积4116亩,林地500亩,实际农用土地面积估计近万亩,其中岗坡地面积约占60%。全村858户,户均农用土地11亩。人口2800人,人均农用土地3.7亩,其中水田面积1.2亩,旱地面积2.2亩,林地面积0.3亩。土壤偏酸,有机质含量低,比较瘠薄(见表1),但污染程度很轻(见表2),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种植水稻茶叶、桃树、山芋、花生、西瓜等。全村有大小水库、池塘80余个,面积1300亩,占该村国土面积8.3%,最大的白沙水库,水质清澈,各项检测指标均达I类水标准(见表3),但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用水困难,干旱年份受灾较重。村域东、南面有瓦屋山等群山环抱,青山绿水,是苏南地区难得的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丘陵山村。

表1 土壤分析结果2003.1.5(小粉土)

img18

表2 有机农业土壤环境标准及戴庄监测值

img19

续表2

img20

监测单位: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表3 有机农业灌溉水质量标准及戴庄监测值

img21

监测单位: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22003年的戴庄村经济

2003年戴庄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经济在戴庄村占着主体位置,60%以上的劳力在农业上。家庭收入50%以上来自农业的务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1%,其中家庭收入80%以上来自农业的纯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33%,大多数家庭仍然以农为生。人均纯收入统计数字为3400元(典型调查测算为2900元),低于句容全市平均数的22%。全村半数以上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尚不足3000元,其中低于2000元的占10%。2003年农业总产值中,粮油产品等占79%,主要为水稻、油菜、小麦、山芋、玉米、花生、芝麻、西瓜等,除西瓜年成好时亩纯收入过1000元外,其他均只有数百元收入,效益较低。林产品占15.1%,主要为茶叶、苗木等,大多由外村人承包,管理差,效益低,丘陵山区林业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畜牧产品仅占1.4%,更是一个“短腿项目”,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渔产品占4.7%。全村农业产业结构基本维持传统农业面貌。

以上情况和数字表明,当时戴庄村经济发展滞后,是镇江市农民生活最贫困的行政村之一,面临着实现小康的艰巨任务。但是戴庄村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很大,具备规模商品农业的条件,如能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3目前的戴庄村经济及其发展趋势

四年多来,戴庄村经济发生可喜变化。2007年人均纯收入为7500元,比2003年增加1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开了步伐,全村水田已有50%面积种上了有机水稻加蔬菜,岗坡地已有37.5%面积种上了有机桃树和茶叶,合计有机食品种植基地面积已达3120亩,完成规划任务57%。水田稻菜两作年纯收入过2000元。岗坡地开始投产的桃园,亩纯收入就达2000元左右,盛产后能达3000元以上,再加上果茶园养鸡,每只母鸡能获纯利30元以上。改种的水田和岗坡地,效益一般比过去高3~4倍。2006年开始,戴庄村已由过去示范户大幅度增收转换成多数农户大幅增收的新阶段。参加合作社的346户有200多户人均纯收入新增1500元以上,有60户新增3000元以上。2007年入社农户515户,占全村农户总数60%。有300多户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更可喜的是由于有了合作社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一批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不懂经营的贫困农户也赶了上来。出现了61岁孤身老妇范淑英年纯收入达8100元,低保户张乃成人均年纯收入达5280元,比上年提高2.6倍,63岁郑孝先夫妻俩年纯收入37900元等许多实例,生动说明了“办好合作社,大家富起来”的道理。

预计到2008年年底戴庄村可以实现真正没有水分的人均纯收入8000元的小康标准,这比规划提早三年。最近村党总支和合作社正在酝酿制订2009~2013年第二个村经济发展规划,随着果、茶园进入盛产期和放牧畜禽及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全村人均纯收入有可能在2008年基础上再翻一番。

经济发展的同时,戴庄村的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由于采用秸秆、菜饼、米糠、菜叶、秸秆炭、畜禽粪便还田等措施替代化肥;采用秸秆醋液、糖醋诱杀、植物源中草药农药及稀植、控肥、早熟品种等多种栽培措施替代化学农药或减轻病虫危害,戴庄村化学肥料氮肥用量由2003年的折硫铵924吨,降至2007年的499吨,减少46%。磷肥由2003年的折钙镁磷肥713吨,降至2007年的279吨,减少61%。化学农药使用量2007年5.55吨,比2003年10.25吨减少45.8%。随着化肥、化学农药用量减少,田野里白鹭成群、蜻蜓飞舞、黄鳝、青蛙、泥鳅又多起来了,有些稻田兜虾多得不用除草,有些桃园瓢虫多得不用治蚜虫,林间响起各种鸟鸣,果园里草鸡、山羊悠然觅食,呈现出一片人与自然和谐景象。

4戴庄村的做法、经验

4.1深入调研,找准思路,制订规划

自2001年秋开始,我们利用在戴庄村租地搞生态科技示范园的机会,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与农民广泛交流,带着怎样使戴庄村农民尽快富起来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在摸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向村党总支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发展有机农业。戴庄村相对地广人稀,有大片远离村落、公路但却靠近水源的岗坡地和冲田,而且大都处于小流域上游位置,地势较高,外来污染侵入较少,非常适宜作为有机食品基地。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果、茶、牧草及食草畜禽。戴庄村要在大面积的岗坡地上做文章,岗坡地土质偏砂,虽较瘠薄但较疏松,酸性较强,非常适宜种茶、桃等。种植牧草发展食草畜禽,可以有大量绿肥、羊禽粪还田改良土壤,使岗坡地愈种愈肥,果茶产量、品质长期稳定高效。而且免、少耕种草形成地面覆盖,可以解决大雨冲刷水土流失问题,还能提供天敌滋生繁衍场所,减轻害虫危害。③发展有机大米、冬季蔬菜。水稻是戴庄村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通过有机大米及冬季蔬菜组合可以显著提高水田的产出效益。④推广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岗坡地果(茶)、草、畜(禽)立体种养,桃树、茶树的株、行之间种植牧草,放牧鸡、鹅、羊。实行农牧产业互动,形成良性循环。⑤发展有机食品加工。建设有机茶叶、大米等加工厂,通过高标准的有机加工,提高有机食品附加值,使农民通过加工增值尽快富起来。⑥发展有机食品流通和有机农业旅游。调研报告得到了村民的赞同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此基础上,2003年制定了戴庄村有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04~2011)。

4.2示范引导,发动农民,自主参与

当地农民有着强烈的致富欲望,既苦于找不到路子,又被过去的失败捆住了手脚,心存疑虑,对新项目不容易接受。多年的农村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做出样子,使农民得到实惠,是宣传发动农民的最有效的方法。作为第一步,我们在该村建立生态科技示范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卖,实现农民富”,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农业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帮助农民解决具体困难,2003年开始,培养了第一批科技示范户。示范园、示范户的成果打动了农民的心,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有机农业的积极性,2005年入户问卷调查,受访552户中有270户(占49%),表示近1~2年内将参加有机农业生产。

4.3组织起来,生产在家,服务在社

有关合作社的问卷调查结果是:如果本村成立合作社,愿意参加吗?愿意的303户占调查总户数的55%。不愿意的71户占12.7%。不知道的178户占32.3%。如参加合作社,最希望合作社帮助解决的问题依次为技术问题(占51.5%)、销售问题(占49.2%)、资金问题(占41.3%)。表明戴庄村农民对合作社已有一定的认识和要求,正式成立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时机成熟了。

合作社2006年初成立以来运行正常,已召开理事会会议七次,民主讨论决策大事。目前正在按合作社法进一步规范。社员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合作社统一组织有机农业生产,统一组织有机农产品销售,销售利润除公积金外按社员农产品出售量多少全部返回等做法,受到了社员欢迎,社员得到了发展有机农业的全部实惠。

中共戴庄村党总支在组织农民发展有机农业,成立合作社的过程中,起了核心作用。整村推进,使全村大多数农民都富起来,成为村干部的最大心愿。他们的大量具体工作和热情服务得到了农民赞许,合作社理事会选举,党总支书记和另一名支委高票当选,分别被推举为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党总支、村民委员会、合作社围绕全村农民共同富起来的目标,团结一致,协调工作,合作社在党总支领导下合作社承担了发展全村农业经济的重任。

4.4研究市场,找到市场,对接市场

能否做到产品统一销售,是新成立合作社必需跨过的一道坎。合作社面临着研究市场,找到市场,对接市场的紧迫课题。市场同样也是现阶段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生产的有机食品能否满足高端消费市场优质、安全要求,则是开拓有机食品市场的重要突破口。苏南是全国最大的高端农产品消费地之一,有很大的高消费群体。他们愿以较高价格购买优质、安全的有机食品。这是戴庄有机农业的市场定位

地产地消,就近直销,农民与消费者直接建立起面对面的关系,是有机食品流通新模式,值得探索。生产与消费直接见面,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省流通成本,使双方得利。既便于实行有机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督,还能通过交往,建立起“农民为消费者健康负责任;消费者为农民生活担义务”的诚信关系。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发起成立戴庄有机农业朋友会,在南京、镇江等地组织会员,签订长年有机食品供应合同,明确双方权益与义务承诺,定期将有机食品配送上门,热情接待会员利用节假、双休全家来有机食品基地参观。对城市消费者,既是放松心情的生态农业旅游,又能通过实地考察,增加对农民的理解和信任。利用临近瓦屋山、茅山风景区的戴庄村有机农业自然景观,打响戴庄村有机农业生态旅游品牌,结合开展青少年科普、环保宣传,吸引游客直接参与农事体验活动,比如采果、采茶,与农民交朋友,吃农家饭,品茶尝果等。带动有机食品销售,扩大有机农业综合效应。

4.5好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

现代农业产业,是最需要人才的产业。可是目前的农村,却是人才最匮乏的地方。入户问卷调查了戴庄村农户户主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平均为48周岁,其中未上过学的占17.2%,小学文化程度占29.7%,未上过学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两者合计占了近一半,另外初中程度占39.8%,高中程度占12.8%,大专占0.4%。如果扣除40%外出劳动力统计,年龄及小学或小学文化以下所占比例,还要高得多。戴庄村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表明,农村急需能掌握新技术的人才、熟悉市场经营的人才和具备综合能力的领导管理人才。为了缓解人才急需矛盾,戴庄村用好现有村、组干部,重视培养农民积极分子,尤其重视培养妇女及青年人,并通过他们带动大多数农民。目前主要是在实践中学,边学、边干、边成长,今后准备选送年轻人上学甚至去日本农家研修等措施,加速人才培养。戴庄村还积极接受外来支援,主动引进人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专家受聘担任合作社顾问,科技人员被选进理事会担任副理事长,成为合作社的主要技术依托及经营指导,他们诚心诚意出好点子,帮助、指导但不包办代替,让党总支、让合作社、让村民自己做主,所以成效显著,受到村民欢迎。此外,合作社还聘请一位比较熟悉经营的人员担任理事、驻镇江代表,开拓市场。组织部门派来了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兼合作社理事长助理,发挥了很好作用,自己也得到锻炼成长。作为中日合作制订的《江苏省句容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试点,戴庄村的工作还得到了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大力支持,帮助引进日本现代农业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多次邀请日本专家来村现场指导。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农民迫切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援,这是国情。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农业专家、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农村蹲点,在科技和市场两方面重点给予具体帮助,创建典型,并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是加快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附记:戴庄村的试点工作,从立项开始就得到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天王镇各级领导的重要指导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1]中日合作规划编制组,《江苏省句容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06.11.

[2]赵亚夫、刘伟忠等,《句容市袁巷镇戴庄村发展有机农业调查报告》2003.4.

[3]赵亚夫、王友成,《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入户问卷调查结果报告》200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