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江苏的工业发展历史

江苏的工业发展历史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紫砂工艺的不断完善,宜兴紫砂陶器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价值不断攀升。从已经出土的众多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来看,江苏地区的青铜器形状以及纹饰都带有浓厚的吴越文化的特色,因此又被称为“吴冶”。可以说,发达的盐业生产和盐业贸易是扬州和泰州文化昌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业兴业_江苏地域文化导论

二、 工业兴业

在江苏经济的发展中,工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江苏的工业一向在全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样的格局,离不开江苏传统经济所打下的基础。江苏的传统手工业种类繁多,历史悠久,享誉中外,直至今日,许多品种仍然居于全国的前列。

(一) 传统工业方面

纺织业、陶瓷业、冶铸业、造船业和盐业等,江苏历史上都有过辉煌的成就。

1. 纺织业

江苏纺织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吴县草鞋山遗址中出土了三块葛布残片,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为久远的纺织品实物之一。从残片的纺织工艺来看,当时的手工纺织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后历朝历代,江苏的纺织业一直富于盛名。六朝时期,江南素以出产麻葛织品而著称。东晋末年刘裕出兵灭后秦,将长安的“百工”迁至建康(今南京),设立“锦署”专司织锦生产,此后江南的丝织业逐步发展壮大。唐代江浙一带的丝织品远销海外,深受欢迎,日本人当时把海运过去的丝织服饰称作“唐船吴服”。南宋末年江南已经出现了棉纺织业,但水平不高。到元代时,棉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黄道婆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明代苏杭地区的丝织业一度领跑全国,成为江南丝织业中心。清朝康熙至嘉庆年间,南京丝织业在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清朝在江南所设立的三个织造局有两个在江苏,分别为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其中又以江宁织造最为重要。明清时期的棉织业更是蒸蒸日上,尤其是松江,被时人誉为“衣被天下”,可见其盛。到了清中叶以后,南京和南通的棉织业后来居上,南京土布以结实耐用而著称,其过硬的质量,连称雄于世的英国布匹都难以与其匹敌,而只能望其项背。

2. 陶瓷业

从已有的考古发现来看,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境内较早出现陶器的地区之一。东汉时期,宜兴的南山窑已经成为中国的制陶中心之一,不仅烧制黑陶,还烧制铅釉陶。三国孙吴时期,南山窑已经能够烧制青瓷器,但是质量不如越窑,其主要产品仍然是陶器。到了宋代,宜兴已经不再烧制瓷器,而是专工陶器的烧制,这为明清时期宜兴成为中国的“陶都”奠定了基础。宜兴以紫砂陶著称于世,而紫砂陶的烧制可以上溯至宋代,相传其产地为范蠡故居所在的丁山蠡野村。随着紫砂工艺的不断完善,宜兴紫砂陶器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价值不断攀升。到明代正德年间以后,紫砂壶因其色泽古朴,质坚形美而备受推崇,尤其是作为高级工艺品,既可以将茶文化与陶文化有机贯通,同时又能与诗、书、雕、画等艺术形式结合,所以收藏紫砂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也是紫砂陶赢得“名器名陶,天下无类”美誉的根本所在。

3. 冶铸业

冶铸业在江苏也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青铜时代,江苏就以出产铜、锡、铅等金属而闻名。从已经出土的众多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来看,江苏地区的青铜器形状以及纹饰都带有浓厚的吴越文化的特色,因此又被称为“吴冶”。除此之外,江苏还是我国冶铁技术的发源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冶铁技术就开始成熟。传说干将莫邪为吴王阖闾所铸的宝剑上布满龟裂纹和水波纹,当代冶工专家据此推测这两把剑已经是钢质剑。到了吴王夫差时期,吴国的冶铸工场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在当时都名列前茅,这些工场不仅生产武器,而且还生产农具。汉魏之后,江苏的冶铁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南朝时建康人谢平、黄文庆采用“杂炼生鍒”法炼出的铁剑被称为“中国绝手”。隋唐时期,扬州的金、银、铜器制作闻名天下,尤其是扬州的铜镜,因工艺精湛、设计巧妙而备受皇室青睐。

4. 造船业

江苏以水乡著称,舟船的制造自然十分发达。常州西郊距今2800年的周淹城遗址中出土有四条独木船,最大的一条有11米长。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船是由整棵桢楠木挖凿而成,印证了《易经•系辞》所说的“刳木为舟”。春秋晚期,吴国已经能够造出各种实战的舰船,大型楼船作旗舰,称为“余皇”。三国时期,最强大的水军是在孙吴军中。军事之外,民用船只多为漕运。秦汉大帝国出现后,大规模漕运开始,江苏许多地方成为船只建造和调度的中心。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扬州成为全国的水运和造船中心。除内河的船只外,海船也有很大的规模,高僧鉴真第一次东渡日本的海船就是在扬州新河赶造的。郑和下西洋时使用的巨型宝船是在南京建造的,今天南京宝船遗址里还有四个巨大的当年使用的船坞。

5. 盐业

江苏地区的盐业主要指两淮盐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淮盐,顾名思义以淮河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在我国数千年产盐历史中两淮地区是主要的产盐区。明、清时期,淮盐以色白、粒细、质量上乘作为贡盐,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吴王刘濞立国广陵,出于强国和谋反的意图,分别在仪征、泰州两地开山铸钱,煮海为盐,由此富甲一方。

唐代以后全国的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吴越地区人口逐渐稠密,物产丰富,商业流通趋于繁荣,淮南盐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一篇文章中有感而发地反映了由淮盐而产生的种种社会现象。《盐商妇》中写道:“盐商妇,有幸嫁盐商。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不事田农与蚕绩,皓腕肥来银钏窄。前呼仓头后叱婢,问尔因何得如此?婿作盐商十五年,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真实描绘出唐代盐商家庭主妇骄奢淫逸的生活。

宋代的官收盐利,在中央财政岁入中占据重要地位。据《两宋财政史》统计,淮南盐产量占全宋盐产量的份额,北宋初为5 1.3%,南宋时期39.7%,即两淮产量大约占宋代盐产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北宋末年,两淮盐利的最高额为1500万贯至2405万贯,而当时全国盐利最高额总数为3113万贯,由此可见,两淮盐利约占宋代盐利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据史料记载,扬州历史上因为盐业经济的繁荣而修筑了遍布全市的园林。扬州八怪等画家在扬州的立足,扬州饮食文化的发达,皆与盐商也有密切的关系。泰州历史上盐业生产的鼎盛时代,由盐官、盐商出资赞助修建的文化遗迹也比比皆是。可以说,发达的盐业生产和盐业贸易是扬州和泰州文化昌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近代工业方面

进入近代社会,江苏在机器大工业生产方面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第一批“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官办军工和以“实业救国”为目标的民族资本就诞生在江苏,并逐渐成长为当时实力雄厚、影响巨大的民族工业

1. 官办近代工业

1863年,李鸿章在苏州创办了苏州洋炮局,这是江苏最早的近代企业。淮军攻占苏州后,李鸿章从英国购进一批英国生产的军火制造及维修设备,这也结束了我国过去一直以手工工具制造军火的历史。李鸿章在创办苏州洋炮局的同时,还在上海(当时属苏松太道,隶属江苏)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该局受到当时清政府的高度重视,出于维护其统治的目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范围也日益广泛,最终发展成为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工业企业。另外,李鸿章于1865年升任两江总督后,将苏州洋炮局迁至督府所在地南京,更名为“金陵制造局”,这是南京第一个近代工业企业,该局不仅产品质量可靠,而且还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2. 民族资本工业

早在鸦片战争以前,江苏就出现了“官督商办”的民族工业,到了甲午战争以后,江苏出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从1895年到1911年间,江苏民族资本家创办的工矿企业资本达5000 银元以上的共计115家,以无锡、苏州、南通、上海最为集中。其中,荣氏兄弟因其经营的茂新、福新面粉公司和申新纺织公司实力雄厚而被称之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其面粉生产能力约占当时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加工业的1/3。另一民族资本家刘鸿生,在苏州创办了鸿生火柴公司。鸿生火柴公司在与诸多国外“洋火”品牌的竞争中逐渐壮大,刘氏被时人称作“火柴大王”。此外,无锡薛氏父子由于对缫丝业的成功经营而被冠以“缫丝大王”的美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