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优势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优势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 优势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首先,我国优势制造业涉及面极广,关系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相对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我国当前工业化进程还没完成,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没有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中的物质基础地位没有变。

曾志洪

摘 要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其中优势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面临着严峻形势,如对制造业理解上的偏颇、政策支持力度下降、国内外竞争加剧等等,为此,必须尽早确定优势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创新吸收外资方式、加大研发的投入、建设较高水平的工人队伍、打造国际化的独立品牌,以此来推动优势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

关键词 优势制造业 产业优化升级

所谓优势制造业是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明显优势和较强竞争力,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支柱作用的制造业产业。我国在长期的经济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探索在制造业领域形成了以纺织业、服装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为代表的一批极具优势的行业。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 优势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虽然我国经过长期的产业调整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升,但是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超过50%,而其中制造业占整个工业产值的4/5,直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位列世界第4位,优势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 优势制造业是解决就业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尽管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有所下降,但制造业尤其是优势制造业仍然是当前我国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为解决城乡人口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 优势制造业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首先,我国优势制造业涉及面极广,关系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相对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其次,制造业的辐射、拉动效应也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制造业的发展能够迅速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是明显。再次,制造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绝大多数新兴产业都和我国的优势制造业有密切的联系,有不少新兴产业实质上就是优势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四) 优势制造业是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的重要载体。科技要转化为生产力,最终还需要在生产中实现。而优势制造业正是绝大多数产品的直接生产者,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践行者。

产业优化升级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中共十六大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全国上下达成了空前一致的共识,我国的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整体氛围。我国优势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在我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有明显的优势: (一) 自身基础较好。优势制造业的长期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的优化升级自身技术水平和完善各项制度的过程,是在长期激烈的竞争中逐步磨合、优化成长起来的。(二) 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产业的优化升级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过艰难的磨合期,而优势制造业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为外界认可,对内有效的运行机制,另外还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能够较好的抵御、化解产业升级带来的风险。(三) 产业优化升级的愿望迫切。当前,我国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我国正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正在逐步告别资源密集型地位,我国优势制造业企业非常迫切通过提高技术设备、完善工艺水平、提升管理水平等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赢得先机。

优势制造业在产业升级中具备一定优势的同时,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 对制造业理解上的偏颇。一是将制造业片面的理解为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行业,这既与长期媒体曝光、宣传有关也是部分制造型企业确实存在的问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新技术的推广和新设备的使用,很多优势制造业实现了内部的优化升级,成长为清洁生产、集约生产的新型制造业企业。二是片面地认为优化产业结构是新型产业的问题,与制造业联系不大。很多区域为了引进新兴行业,不惜打压原有制造企业,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对带有新兴字眼的企业便趋之若鹜,也不进行科学的考察便许诺诸多优惠,打着先引进来的算盘,但是往往引进了一些与当地不匹配的企业,造成了严重资金浪费和资源消耗。

(二) 政策支持力度下降,产业发展空间受制约。近十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力实施,第三产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重点,而传统制造业却面临着诸多政策障碍,特别是一些地区盲目实施退城进园、退城出市等战略,压缩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在部分地区优势制造业已经呈现萎缩态势。

(三) 国内外竞争加剧。一是国外尤其是我国周边国家的制造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如越南已经取代了中国成为耐克第一大生产国等等,国内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国际竞争。二是国内制造业竞争加剧。随着我国市场的日渐成熟和国内资源承载力的限制,国内制造业企业之间竞争更趋激烈,另外还要应付一些“小作坊”的侵袭。

(一) 从战略高度明确制造业的地位,确定优势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一要在全社会形成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协调发展的共识。我国当前工业化进程还没完成,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没有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中的物质基础地位没有变。不能脱离国情,要知识经济和工业经济协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二要充分认识到制造业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地位,以及制造业和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关联。三要科学制定优势制造业发展规划,根据区域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的实际情况,科学梳理优势制造业发展思路,确立现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战略。

(二) 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智慧地吸收外资。我国优势制造业在长期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存活并逐渐做大、做强,形成相对优势,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有其独有的发展规律,在优势制造业引进、吸收外资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其规律,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智慧的吸收外资,一是优惠政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势制造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人才、综合配套和较好的基础设施设备,要适时调整有关政策,以在更高、更新的层次吸引外资,提高资金利用率。二是投资规模要大小兼顾,既要抓住大型、超大型项目,也要吸收具有技术资本优势、符合时代特征的小项目,推动优势制造业科学发展。三是引导跨国并购向优化产业结构方向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进入行业限制,完善并购环境建立跨国并购的法律体系,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支持外资研发机构与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更好地发挥技术共享、合作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溢出效应。

(三) 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优势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要建设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科技工作必须服务于优势制造业,一要通过政府的引导建立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联系,要把产、学、研紧密地连接起来,做到不脱节,使科技创新体系内各个要素互动,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要加大研究开发资金投入,培养企业独立的技术创新能力,改变对技术引进的依赖。首先,由制造商、用户共同组成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小组,争取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其次,改革现有科研经费投入模式,增加科研经费对优势制造企业的直接投入量,并对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带动、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热情。三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首先,加强法制建设进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机制,确保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有序推进。其次,加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交易手续,健全科技成果交易评估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规范、高效、快捷的交易中介服务。

(四) 着力提升劳动者素质,建设较高水平的工人队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周边国家的更加开放,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正日益消减,且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更加凸显。与相对上涨的工资水平相比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效率还比较低,并且与越南、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增速是最低的,这也是制约我国优势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亟待扭转。为此笔者认为: 首先,各级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培训,增加职业教育培训投入,鼓励各方资金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其次,完善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科学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体系。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以打造“高级”蓝领为目标,加快形成一支能支撑“世界制造中心”快速运转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尤其要注重制造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再次,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理念,扭转国人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观念。基于各种原因,国人对职业教育存在着种种歧视,不愿也不希望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很多家长宁愿选择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职业教育模式而不愿进入正规的职业技术学校。

(五) 培育大型企业,打造国际化的独立品牌。我国的优势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已经具有较大的规模,有不少成为各区域的支撑性企业,形成了一些广为人知的著名商标和品牌,但是却没有几家能和国外巨型企业抗衡的“企业航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我们国家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的优势制造业既要巩固原有国内市场,抵挡外国品牌的冲击,还要抓住有利时机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还在于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和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我国优势制造业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立品牌,一是需要政府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适当给予企业政策和智力上的支持,使企业加速壮大,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带动国内相关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二是国内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借鉴国际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成熟的管理经验,要树立品牌意识,巩固提升已有品牌,打造拓展新的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积极打造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三是我国的优势制造业企业应积极地将资金和技术投向国外,通过跨国兼并、国外合资或在国外投资建厂等多种渠道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当地直接生产和销售中国的产品,通过跨国经营,提高我国制造业在世界的水平与声誉。

(作者单位: 九三学社无锡市委员会)

参考文献

[1] 李牧群.中国能否保持制造业优势.百度文库

[2] 易国顺.我国制造业引发的几点思考.百度文库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