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目前国内外有关创新企业模式理论概述

目前国内外有关创新企业模式理论概述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3.3 目前国内外有关创新企业模式理论概述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创新企业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实际上,这几个理论板块的某些研究与创新企业理论研究关系十分紧密,或者它们本身可以近似地作为创新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理论界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对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需求日益增长,而开始大量出现研究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论文与著述。

2.3.3 目前国内外有关创新企业模式理论概述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创新企业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是因为一方面创新企业的实践还处在其发展的初期,创新型企业模式还属于性质不太稳定的新生事物,因而其理论研究也属于新兴理论领域;另一方面,目前对于创新企业模式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固定界定,而且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也还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尽管如此,西方经济学如下几个理论板块的新进展和新动态已经兆示了对创新企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即将成为活跃的学术活动。实际上,这几个理论板块的某些研究与创新企业理论研究关系十分紧密,或者它们本身可以近似地作为创新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

(1)创新产权、创新扩散理论研究。熊彼特创新理论提出以后,启发了经济学家在技术创新行为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注意力。熊彼特以后,西方经济学对创新问题的研究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创新扩散理论,以英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纳尔逊(Nelson.1977.1988)和罗森伯格(1976、1982年)为代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创新的扩散规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对创新企业理论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这些注重创新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常常被称为“新熊彼特学派”。[7]

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创新产权形成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内容为,创新资产产权形成中的溢出效应问题:创新产权形成机制以及创新产权对创新行为作用的管理模型分析等。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经济学家帕克(Parko,1974年),对于创新产权的研究,直接导致了理论上形成对于创新型企业的产权制度的认识。

(2)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中发展出的“内部企业理论”对创新型企业理论构成了强大理论创新平台。自罗纳德·科斯开创了现代企业理论之先河以后,企业理论的触角即得到迅速延伸。首先是威廉姆森用合同理论、本杰明·克菜因(Benjeming Klein)用垂直一体化和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了企业的边界和范围问题;后来,企业理论自然而然地将视野对准了企业内部,并形成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解释性理论体系。阿尔曼·阿尔奇(Arman Alchian)和哈罗德·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用信息经济学的手段分析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成本与信息结构,并指出一种企业模式区别于另一种模式,是由于它们的信息处理和节省信息成本的程度不同而导致的,从而为创新企业所具有的节省信息成本的特性作出了很好的注脚。本特·霍姆斯罗姆(Bengt Holmstrom)与保罗·米尔格罗姆(Pawl Milgrom)则用多任务委托代理分析研究了企业的激励合同、资产所有权和工作设计等内部问题;哈维·雷本斯顿恩(Harvey Leibensteim)用博奕论研究了企业内劳动生产率问题。此外,企业的融资和控制权问题的研究也为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方式和控制权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如尤金·法马(Eugene Fama)的名著:《代理问题和企业理论》、亨利·曼恩(Hemly Manne)的论文“合并与公司控制权市场”等也都直接可以适用于创新型企业理论。

(3)风险资本和风险投资理论与政策设计方面的研究。这种理论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突然活跃起来。它们同时也就是对新企业模式和现代创新型公司研究的一个环节。当然,非常遗憾的是:风险资本与风险投资的研究,在西方也处于滞后于实践的状态。

(4)西方经济学的中小型企业理论。西方有大量的经济学家和企业研究者都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由大垄断企业统治的情况下,大量小型企业能够生存并表现出超常的成长性这一现象感兴趣,并对中小型企业生存与成长的奥妙进行了探究,对中小型企业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估,从而为制定有关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出谋划策。在这个研究领域的许多研究与创新型企业研究是同一的。

国内理论界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对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需求日益增长,而开始大量出现研究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论文与著述。尤其是98年全国政协1号提案倡导风险投资活动以后,随着对风险资本市场的理论探讨日益增多,理论界初步形成了一个创新企业理论研究的群体。国内理论界对创新型企业的研究,从内容上讲大概也有三大板块:

(1)技术创新行为的经济学研究。国内对技术创新展开系统的经济学研究是近几年的事。学术成果较集中地表现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傅家骥教授任丛书编委会主任的“技术创新”丛书之中。

(2)现代企业经营机制理论研究。这项研究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逐步趋于活跃,至十五大以后达到高潮。其内容也十分广博,既包括现代企业制度安排的全方位探索,也包括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制、内部合同和信息处置机制、法人治理结构安排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研究成果普遍可见于经济类核心期刊和经济类著作之中。

(3)为数不多、最近才开始活跃的风险资本和风险投资机制的理论研究。

【注释】

[1]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16版(中译本)..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87页。

[2]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第330页。

[3]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亨利·埃兹科维茨·劳埃特·雷德斯多夫编:《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30页

[6]参见张培刚:“中译本序——对本书的介绍和评论”,载熊彼特著.经济发展理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87

[7]约翰·伊林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