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二七歲公元六二六年

二七歲公元六二六年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七歲 公元六二六年  唐高祖武德九年(丙戌)譜主事略玄奘二十七歲,在長安又從法常學《攝論》、僧辯學《俱舍》、《慈恩傳》一:“時長安有常、辯二大德……爲上京法匠,緇素所歸……法師既曾有功吴蜀,自到長安,又隨詢採。”干支總攝一歲,而一年中往往有改元多次的,故歷史紀年干支似較年號爲確。

二七歲 公元六二六年  唐高祖武德九年(丙戌)

譜主事略

玄奘二十七歲,在長安又從法常學《攝論》、僧辯學《俱舍》、《慈恩傳》一:“時長安有常、辯二大德……爲上京法匠,緇素所歸……法師既曾有功吴蜀,自到長安,又隨詢採。”《開元録》同。玄會學《湼槃》,《續傳》四:“沙門法常,一時之最,經論教悟,其從如林,奘乃一舉十問,皆陳幽奥。……沙門僧辯,法輪論士,機慧是長,命來連坐,吾之徒也。沙門玄會,匠剖《湼槃》,删補舊疏,更張琴瑟,承斯令問,親位席端,諮質遲疑,焕然袪滯。”常、辯二師譽爲“釋門千里之駒”《慈恩傳》一。由是“擅聲日下”,“譽滿京邑”。參見《慈恩傳》與《續傳》。

十二月,中印度名僧波羅頗迦羅蜜多羅略稱波頗,意譯明知識或光智。隨唐使至長安,敕住興善寺傳譯,“釋門英達,莫不修造。”《續傳》三本傳。玄奘可能曾向他咨詢積疑,因知印度那爛陀寺講學盛況,大本《十七地論》的總攝三乘學説,戒賢的精通瑜伽學,兼諳百家,於是更加向往印度,尤其向往那爛陀寺和戒賢法師。吕秋逸(澂)先生《玄奘法師之生平及其學説》(未刊稿):“時適波頗蜜多羅東來,得聞那爛陀寺戒賢所授《瑜伽論》總攝三乘之説,乃發願逕往梵土,尋其全文,以窮究竟。”又《玄奘法師略傳》:“……於是發心前往尋覓《瑜伽論》書,以窮其究竟。”案讀唐人作品,一無玄奘請謁波頗的記載,則他倆是否曾會晤過,似一疑問。據《續傳·波頗傳》:“……值戒賢論師盛弘《十七地論》,因復聽採”,波頗爲戒賢弟子,抵長安後“釋門英達,莫不修造。自古教傳詞旨有所未喻者,皆委其宗緒,括其同異,内計外執指掌釋然,徵問相讎,披解無滯。”玄奘這時正在長安,感到國内地論、攝論師的講説分歧,惝恍迷離,波頗到達長安後,可能曾向他請教,受到他的啓示,雖史傳未載,以情理推之,似亦可能。但玄奘留學印土的志願藴蓄久已,決非偶然,似應從中國佛教史上的問題來探討,故波頗東來不能視爲唯一的原因。 又案波頗抵達長安的日期,向有二説:據《續傳·波頗傳》:“武德九年,高平王出使入蕃……乃與高平同來謁帝,以其年十二月達京。”則爲武德九年;據《開元録》、《貞元録》以及李百藥《莊嚴經論序》(《出三藏記集序續編》四)、慧頤《般若燈論序》(同前)則爲貞觀元年十一月。但武德九年説除本傳外,據法琳《寳星陀羅尼經序》謂波頗“貞觀元年景(丙)戌泊於京輦”(《出三藏記集經序續編》一)。考唐人避李昞諱,凡“丙”多作“景”,唐人碑版,其例甚多,而丙戌(626)干支適爲武德九年,如貞觀元年則應作丁亥(627)。干支總攝一歲,而一年中往往有改元多次的,故歷史紀年干支似較年號爲確。兩《唐書·太宗本紀》武德九年(丙戌)六月四日於玄武門誅建成,元吉,甲子自立爲皇太子,至明春正月乙酉始改元貞觀。故在武德九年中太宗實際上已做了五個月皇帝。很可能作者在寫經序時,因憶及太宗已即位,遂書貞觀元年,而以干支推算則在丙戌,故干支不誤,年號却訛,似以武德九年爲當。又《統紀》四十:“正(貞)觀元年正月,詔京城德行沙門,並令入内殿行道七日,度天下僧尼三千人,詔以皇家舊宅通義宫爲興聖寺。詔沙門光智(波頗)於大興善寺譯寳星經等五部,左僕射房元齡等監護。”是可證波頗於武德九年抵長安,否則如何在貞觀元年正月詔光智在大興善寺譯經。可知李百藥、慧頤所作序文,係指波頗譯出二論日期,那麽波頗於武德九年抵京,而玄奘則在貞觀元年八月離長安,即如吕先生之所主張,固亦無妨礙玄奘和波頗的會見。

於是,玄奘“結侣陳表,有詔不許。諸人咸退,唯法師不屈”,《慈恩傳》一。《續傳》作“遂厲然獨舉,詣闕陳表,有司不爲通行”,《開元録》等略同。《曾譜》:“然《慈恩傳》後載法師歸國見太宗時之言有云:‘玄奘當去之時,已再三表奏,但誠願微淺,不蒙允許’,則‘結侣陳表,有詔不許’之言,較可信也。” 案唐代旅行的,事先必須向官府請得“過所”。“過所”類似近代“護照”、“通行證”。《唐六典》六“尚書省刑部司門”條:“司門郎中員外郎,掌天下諸門及關出入往來之籍賦,而審其政。……凡度關者,先經本部本司請過所,在京則省給之,在外州給之,雖非所部,有來文者所在給之。”《賢明真言要訣》三:“造僞過所誑關令以求度關者,必稱司門。”旅行的必須向所經州縣關津出示公驗,否則法律罰處,詳見《唐律疏議》八《衛禁》下“諸私度關者”條。過所之制,約自漢末迄於五代,唐代的過所實物日本尚保存大中九年(855)智證和圓珍的過所各一紙。又《天台霞標》載有傳教、圓珍、圓載的公驗記,又見《智證大師全集》四。關於過所制度的沿革考證,詳見日本内藤虎次郎《三井寺藏唐過所考》(收入萬斯年編譯的《唐代文獻叢考》)。一面“廣求諸蕃,遍學書語”;《續傳》四,《開元録》八同。《集古今佛道論衡》丙:“以貞觀初,入關住莊嚴寺,學梵書語,不久便通。”一面“又承西路艱險,乃自試其心,以人間衆苦種種調伏,堪任不退”,《慈恩傳》一。然後伺機“不惜身命”偷越國境。《續傳》:“側席西思,聞機候會。”

有關人物與大事

玄奘譯經助手,《湼槃》學者三慧樓煩人。自蜀至京。《續傳》十四:“武德九年遠朝京闕,貞觀中召入參譯,綴文證義,論次可崇。”

道宣三十一歲,撰成《四分律删繁補闕行事鈔》,奠定了南山四分律宗的開宗基礎。《宋僧傳》十四。

法礪著《四分律疏》十卷。《續開元録》二、《續傳》二二。

《地論》、《湼槃》學者慧遷瀛洲人。卒,年七十九。《續傳》十二:“自遷之殁後,《十地》一部,絶聞關壤。”

成實學派名僧道慶俗姓戴,無錫人。卒,年六十一。《續傳》十二。

攝論學派静藏俗姓張,澤州高都人。卒,年五十六。《續傳》十三。

四月,太史令傅奕又上《請除佛法疏》,《全唐文》一三三六、《册府》九一六。參見《通鑑》一九一,兩《唐書·本紀》一,《舊書》七九、《新書》一〇七本傳,《大唐新語》十,《册府》八九五,邵博《聞見後録》八,孔平仲《續世説》五,李冗《獨異志》上,《佛祖歷代通載》十二等。高祖詔羣臣議其事。太僕卿張道源稱奕言合理,蕭瑀雖反對亦無以難之。五月辛巳下詔沙汰僧尼、道士、女冠。但因六月退位,太宗攝政大赦天下,事竟不行。陳寅恪先生《武曌與佛教》(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本)、日本久保田量遠《支那儒佛道三教史論》、常盤大定《關於支那的佛教、儒教和道教》均有所論列。

六月庚申,秦王李世民殺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復浮屠法,癸亥立爲皇太子聽政。《新書·本紀》第一。

八月,李淵傳位於李世民。兩《唐書·本紀》二。

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兵至渭水便橋,太宗詣渭上請和。兩《唐書·本紀》二,參見《通鑑》一九二、《貞觀政要》九。

九月,詔民間不得妄立妖祠,自非卜筮正術及雜占,悉從禁絶。《通鑑》一九二《唐紀》八。

十二月,太宗召見傅奕,“賜之食,頗然其説”。《通鑑》一九二:“上謂傅奕曰:‘佛之爲教,玄妙可師,卿何獨不悟其理?’對曰:‘佛乃胡中桀黠,誑耀彼土,中國邪僻之人,取老莊玄談飾以妖幻之語,用欺愚俗,無益於民,有害於國,臣非不悟,鄙不學也。’上頗然之。”

西域康國遣使餽贈名馬。案《舊書》一九八《康國傳》“武德十年,屈求支遣使獻名馬”,惟武德只有九年,李世民以貞觀元年正月乙酉朔改元,兹據岑仲勉《唐史餘瀋》一“高祖舊新傳之武德十年”條的考證厘正。

唐代著名道教徒王玄覽生。原名暉,法名玄覽,廣漢緜竹(四川綿竹縣)人,著有《注老子》二卷、《真人菩薩觀門》二卷、《九真任證頌道德諸行門》二卷、《遁甲四合圖》、《混成奥藏圖》等。據王太霄《玄珠録序》“則天神功元年(697)……閏十月九日,至洛州三鄉驛羽化,年七十二”,則上推應生於本年(626)。

吉藏在長安延興寺傳法,門徒高麗僧楚瓘去日本弘教,是爲日本三論學派之始。楚瓘爲日本三論宗的第一傳,第二傳智藏曾先到中國南方遊學,歸國後著《三藏要義》,承楚瓘之傳,第三傳道慈隨遣唐使至長安,習三論、法相之學達十七年之久,歸國後成爲日本三論宗的巨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