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八歲公元六三七年

三八歲公元六三七年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八歲 公元六三七年  唐太宗貞觀十一年(丁酉)譜主事略玄奘三十八歲,春初從伊爛拏伐多國啟程,越大森林,脱野象羣之險,進入平原,順恒河南岸東行三百餘里經瞻波國,爲孟加拉古國鴦伽首都,位于瞻波河及恒河岸,該城遺址尚存,在巴迦爾普爾附近的Campanagara及Campapuni兩村之間。《年譜》按年繫事,譜其行蹤事跡,當以《慈恩傳》爲據。其史實與玄奘所記載吻合。

三八歲 公元六三七年  唐太宗貞觀十一年(丁酉)

譜主事略

玄奘三十八歲,春初從伊爛拏鉢伐多國啟程,越大森林,脱野象羣之險,進入平原,順恒河南岸東行三百餘里經瞻波國,爲孟加拉古國鴦伽首都,位于瞻波河(今名Chandan)及恒河岸,該城遺址尚存,在巴迦爾普爾附近的Campanagara及Campapuni兩村之間。佛教傳説釋迦牟尼曾行化此國(見《中阿含經》九、二九、五二等)。東行四百餘里經羯朱嗢祗羅國,原名Kankjol,今比哈爾邦拉吉馬哈爾地方。東渡恒河行六百餘里至奔那伐彈那國,東印度古國,領土包括孟加拉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其地望爲今孟加拉Rajshahit及Bogra一帶,國都遺址在今Bogra城以北七英里處的摩訶斯坦。參觀跋始婆《慈恩傳》四作跋姞婆,案《西域記》作跋始婆是。伽藍,遺址在今距摩訶斯坦城西北四英里地方。東南行九百餘里經羯羅拏蘇伐剌那國。其境當在今印度西孟加拉邦北部和孟加拉的巴拉白姆附近一帶,近年在西孟加拉邦恒河西岸穆爾昔達巴德縣的蘭伽瑪底距般德爾九十四英里,距奇拉底火車站一英里半處發掘遺址,證明玄奘的記載翔實。案《慈恩傳》此處行程與《西域記》不同,《西域記》十載自奔那伐彈那國東行九百餘里至迦摩縷波,經三摩呾吒國西北行七百餘里始至羯羅拏蘇伐剌國。而《慈恩傳》則略去迦摩縷波,從奔那伐彈那逕至羯羅拏蘇伐剌,再達三摩呾吒。《劉譜》云:“按《西域記》載法師自此東行九百里至迦摩縷波國,見拘摩羅王。《慈恩傳》則載見拘摩羅王事在見戒日王之前,與此不同。但觀《西域記》中載王言曰:‘今戒日王在褐朱嗢祗羅國,將設大施,崇樹福慧,五印度沙門、婆羅門有學業者,莫不召集,今遣使來請,願與同往。’則此事固與曲女城會相接而《西域記》誤係于此也。”又《大唐西域記地理考證》云:“蓋由辯機作記時自出肊見,紊亂奘師行程之次第,致此舛誤。”案《西域記》與《慈恩傳》雖同載玄奘的行程次第,但兩書性質不同,一以地理方位順序記載諸國的政教風土;一則爲玄奘的傳記,詳其旅行之所至。迦摩縷波在今印度上阿薩密,爲古代印度極東之國。《西域記》載五印各國大致順次由北而東而南而西,故敍奔那伐彈那(孟加拉)後,東向之國即爲迦摩縷波(阿薩密),印度東境至此爲止,從而記敍南印諸國。而《慈恩傳》則記載玄奘游蹤,當巡禮至奔那伐彈那後,因迦摩縷波“宗事天神,不信佛法,故自佛興以迄於今,尚未建立伽藍,招集僧侣”(《西域記》十)。既無佛教遺跡可以巡禮,又無高僧可以參謁,故玄奘未嘗即往,而折至羯羅拏蘇伐剌那以旅行南印諸國。羯羅拏伐剌那,《西域記》記其地在“耽摩栗底國西北七百餘國”,居奔那伐彈那與三摩呾吒之間,以地望衡之,玄奘從東印度轉向南印稍從西南方向行,經過此國。至于玄奘到迦摩縷波則在以後受其國王拘摩羅的邀請。始從那爛陀兼程前往,然後與王同會晤戒日王,故《慈恩傳》在卷五詳敍。《西域記》則記敍諸國政教風土,不以年次爲序,故在介紹拘摩羅王時補敍玄奘與王相見之詞;以方位言,其國在奔那伐彈那之東北,不能不繫于卷十奔那伐彈那之後。是故,兩書均不誤。《年譜》按年繫事,譜其行蹤事跡,當以《慈恩傳》爲據。東南行至三摩怛吒國,今孟加拉首都達卡市以南恒河下游Sahsbghatt一帶地方。國都當爲達卡西南的柯密拉以西十二英里處的巴德迦姆答。《慈恩傳》四:“去城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昔佛爲諸人天於此説法處。去此不遠又有伽藍中有青玉佛像,高八尺,相好端嚴。”案此青玉佛像當爲緬甸所製玉佛,可知其國已距緬甸甚近。西行九百餘里至耽摩栗底國。其地爲今印度西孟加拉邦米德納浦爾縣恒河河口支流胡格里河與魯甫納拉揚那河會合處西岸的塔姆努克。據當地的考古發掘,其遺址今有一小港殘存,古代的城池湮没于水面下二十英尺。本擬從此渡海到僧伽羅國(今斯里蘭卡),因聞海濤凶險,改取陸路經烏荼國前往。耽摩栗底爲當時東印度唯一的海港。(見SylvainLe'vi《大孔雀經藥義名録輿地考》),凡到中國南海或斯里蘭卡,均經此出海,四〇九年(義熙五年)法顯即從此“載商人大船,汎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風,晝夜十四日到師子國。”六七三年(咸亨四年)義净經廣州到達此國。《慈恩傳》四:“聞海中有僧伽羅國,有明上座三藏及解《瑜伽論》者,涉海路七百由延方可達彼。未去間,逢南印度僧相勸云:往師子國者,不須水路,海中多惡風、藥叉、波濤之難。可從南印度東南角(即今之Negapatm),水路三五日可到,雖復跋履山川,然用爲安穩,并得觀烏荼等諸國聖跡。”玄奘即西南向烏荼國。今印度奥里薩邦一帶地方。其國都經高桑駒吉考訂爲布巴湼斯瓦爾以南七英里處的陀武里村。附近山丘上刻有阿育王的羯伽敕諭的Asvatama摩崖石刻今尚存。其史實與玄奘所記載吻合。自此西南大林中行一千二百餘里經恭御陀國,今印度甘哲姆市北部,面臨孟加拉灣,位于奇爾加湖畔。其國都經高桑駒吉考定爲今甘賈姆市西北十八英里處的喬羯吒,即北緯十九度三十三分,東經八十四度五〇分。又西南行大荒林一千四五百里經羯伽國,該國領域屢有變遷,大抵北起奇爾加湖西南,甘賈姆州西北部,南抵哥達瓦里河,背負東高止山。西臨孟加拉灣。其國都所在,異説頗多,高桑駒吉比定爲今之斯里迦古爛。自此西北行一千八百餘里,至南憍薩羅國,其領域包括納格浦爾以南,錢達全部及其以東康克爾一帶地區。參觀龍猛、龍猛即龍樹,其譯名有三:羅什譯《龍樹傳》作龍樹;般若流支譯《順中論》作龍勝;《西域記》八作龍猛,謂“唐言龍猛,舊譯龍樹非也”。其生平異説頗多,甚至成爲印度傳説中的多才多藝的神仙。提婆(聖天)提婆爲龍猛的著名弟子,發揚中觀宗的理論,據説着重在所謂“破邪”方面,著有《百論》(漢譯《藏經》存其前半部分)、《四百論》(漢譯《藏經》僅存其後半部分,西藏文《藏經》全)等。其生平傳説詳《提婆菩薩傳》、《付法藏傳》、《西域記》等。的傳聞遺跡,並從善解因明某婆羅門讀《集量論》,就停一月餘。《慈恩傳》四。

玄奘復從此南大林中東南行九百餘里至案達羅國,今印度安得拉邦以海德拉巴德爲中心的一帶地方。其國都爲今艾洛爾西北六英里處,附近的窟院尚有遺跡可辨。參見K.R.Subramanian《案達羅的佛教遺物》一九三三年出版。參觀阿折羅造石窣堵波與陳那著《因明論》處等遺跡。詳《西域記》十。又南越林野行千餘里至馱那羯磔迦國今印度馬得拉斯邦克里希那河河口兩岸地區。參觀弗婆勢羅(原注此言東山)僧伽藍和阿伐羅勢羅(原注此言西山)僧伽藍,及婆毗吠迦(清辯)論師約爲五、六世紀時人,與護法同生于南印度,本爲數論學派的學者,後改信大乘佛教。他在那爛陀寺繼承龍樹中觀宗的學説並參酌唯識學説,略變龍樹所謂的無相皆空的理論爲依自性説,著《大乘掌珍論》、《中觀心論釋思擇焰論》以非難護法瑜伽行宗的所謂“依他起”説,印度大乘佛學空、有二宗的争論由此更趨于激烈。的傳聞遺跡。詳《西域記》十。逢善解大衆部的蘇部底、又作蘇補底、須菩提,漢譯善視。蘇利耶慧琳《音義》上:“蘇利耶者,此云日也。”二法師,“因就停數月,學大衆部《根本阿毗達磨》等論。彼亦依法師(玄奘)學大乘諸論,遂結伴同行,巡禮聖跡。”《慈恩傳》四。

玄奘自此西南《慈恩傳》四作西行,似訛,兹據《西域記》。行千餘里經珠利耶國。案其國境當在今印度馬得拉斯邦彭勒爾河和吠洛爾河之間,包括今丹卓爾縣與特利支諾波利縣等地。向南穿越大森林行一千五六百里到達羅毘荼國。境當今安得拉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北部,以帕拉爾河流域爲中心,北抵佩内爾河,南至南阿爾柯提河的東海岸地區。達羅毘荼爲南印大國,玄奘訪問時適逢其全盛時期。國都建志補羅城。今馬德拉斯西南四十三英里帕拉爾河北岸的康契維臘姆猶有舊城遺跡。建志城有南印度的波羅奈之稱。自古以來爲宗教徒巡禮的聖地。也是佛教的學術中心之一,向東南亞諸國傳播印度文化。訪問大乘佛教瑜伽行宗大師達磨波羅(護法)爲瑜伽行宗十大論師之一,出生于達羅毘荼國建志城大臣之家。詳《西域記》、《唯識述記》等。的降生處。詳《西域記》十。玄奘本擬與蘇部底、蘇利耶從此渡海到師子國,恰逢該國名僧菩提迷祗濕伐羅、阿跋耶鄧瑟哳羅與三百多僧人渡海前來,因知國内飢亂,相與談論、研討之下,其學識“亦不能出戒賢之解”,遂中止前往。《慈恩傳》四。

玄奘乃與師子國來的七十多名僧人,從南印度繞道西印度,一路巡視回返中印度。從此行二千餘里經恭建那補羅國。《慈恩傳》作建那補羅,奪一恭字。應以《西域記》爲據。關于此國今地的考證説各不一。兹據康寧翰的比定,認爲玄奘所記此國“周五千里”,其領域爲起自半島西海岸,越過西高止山脈深入半島腹地的一大片區域,北爲摩訶剌佗,南爲達羅毗荼。東爲馱那羯磔迦,西至于海,即在通加巴德臘河流域,安納貢底爲其國都舊址。從此西北經大林暴獸之野,行二千四五百里至摩訶剌陀國,摩訶剌陀爲西印度大國,印度史作馬哈拉斯圖拉,玄奘訪問時正當遮婁其王朝補羅稽舍二世在位,約在六二〇年擊敗戒日王南侵而稱雄一時。其國領域相當于今馬哈拉施特拉邦,國都似爲巴達密。向東北行參觀了印度佛教藝術的“聖地”阿旃陀石窟寺。案阿旃陀石窟位于達干高原文迪亞山麓,大彼帝河畔,幽谷懸崖,溪流彎環,作馬蹄形。在奥蘭伽巴德西北六十英里,布莎瓦爾以南約三十五英里,從高止山麓的小鎮法爾達普爾即可到達該地。今在石窟旁四英里有一小鎮即名阿旃陀。阿旃陀,源于梵語“阿謹提那”,漢譯“無想”。石窟的開鑿約始于公元前二世紀阿育王時代,止于七世紀。印度勞動人民以其神工巨斧在懸崖削壁上展現奇偉雄麗的藝術寳庫。阿育王最初所開鑿的,即今編號的第十窟,高五十七公尺,寬五十一公尺,深一百二十公尺的神殿。此後,歷代王朝,踵事增華,續又開鑿石窟,壁畫故事,雕塑造像,到玄奘參觀時已共開鑿了二十九個石窟。其中四個是塔形,餘爲精舍。造像和壁畫,布局和諧,形象生動,色彩鮮艷,技巧精湛,雖以佛教傳説爲題材,却能反映現實生活。但在八世紀後,隨着印度佛教的衰落,因石窟地處閉塞,漸無人過問,遂埋没于荒烟蔓草之中,直至現代考古學者根據玄奘的記載,始重新探查出來,馳名于世界。稱爲阿旃陀藝術。關于阿旃陀石窟的研究調查,有不少學者根據了中國的古代文獻,才得到線索,因而獲得重要的發現。中國文獻對于印度的古史和考古工作,貢獻很大,這是值得特别提出的。案玄奘爲歷史上第一個概括記載阿旃陀的地位、建築、雕刻、壁畫以及民間傳説的人。關于阿旃陀的旅行嚮導與内容介紹,詳見《印度佛教聖跡》十二;關于帕那瓦、遮婁其的歷史與藝術,參閲爾·克·馬朱達《印度人民的歷史和文化》第三卷“古典時代”,爾·高巴藏《建志的帕那瓦族史》等;關于阿旃陀諸石窟的記載與研究,參見J.Fergusson《印度石窟寺誌》等。

玄奘遊覽阿旃陀石窟畢,西北行千餘里渡耐秣陀河(納巴達河),經跋禄羯呫婆國。其國在摩臘婆南,耐秣陀河北岸,今孟買邦西北布羅奇,爲其國都舊址。西北行二千餘里至摩臘婆國。國境頗大,約在今印度孟買邦Cutch灣以東到中央邦馬爾瓦一帶地區。從此西北至伐臘毗國。其地的比定,説各不一。一説在今孟買邦卡提阿瓦爾半島東部的瓦拉市,或在南部Somnath市,猶有殘址。一説今Varawah地區。國都即今瓦密拉普羅,在卡提阿瓦半島東岸,保納加爾西北十八英里,即北緯二十一度五十二分,東經七十一度五十七分地方。在該地發現遺址,出土碑銘、泥封、雕塑頗爲豐富,這些文物現保存于孟買威爾斯親王博物院。銘文中説明該地美麗富饒,與玄奘記載相符。

案《慈恩傳》、《西域記》自摩臘婆至伐臘毗途經阿吒厘、契吒兩國,但此兩國以地望衡之,均在伐臘毗之北,既少佛教遺迹,又無參學之處,玄奘似不至迂迴往返,係傳聞之國,玄奘並未親往。據《西域記》與《釋迦方志》也可能此兩國所謂西北行其距離係指與摩臘婆而言,前人已有所懷疑。梁啟超謂:“按諸地圖摩臘婆與契咤比壤,而契咤遠在阿咤厘東南,本書所記,極不合情實,當是錯簡。《西域記》則云‘從摩臘婆西北行三百餘里,至契咤’,可據以校正。”(《佛學研究十八篇》下册附録三,頁八一)張星烺云:“阿吒釐國此地遠出路線外,似爲玄奘傳聞。”(《中西交通史料匯編》第六册。輔仁大學本頁三四四)《劉譜》:“竊疑阿吒釐、契咤、伐臘毗數國里數。皆指距摩臘婆而言。蓋《西域記》等書乃法師口述而弟子筆記之者。法師述摩臘婆時,偶語及距他國里數,弟子順序記之。遂宛如法師之行程者。惟《西域記》契吒條上尚有‘從摩臘婆國西北行’數字以别之,至《慈恩傳》則並此删去,遂不可了然矣。”

有關人物與大事

唐朝創始佛教密宗的善無畏生。善無畏生平詳見《宋僧傳》二、《西域求法高僧傳》下《無行傳》、李華《翻譯三藏善無畏行狀》等。

道基卒,年六十餘。《續傳》十四。

三論學派慧頵俗姓張,清河(河北清河縣)人。卒于益都福成寺。年七十四。《續傳》十四。

二月勅“老子是朕祖宗,名位稱號宜在佛先”,《慈恩傳》九。詔“齋供行立,至于稱謂道士、女道士,可在僧尼之前”。沙門智實、法琳詣闕申理,詔不許。

罽賓克什米爾。遣使至唐贈送名馬,唐朝餽以繒綵,後常有使節往來。《舊書》一九八、《新書》二二一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