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整合课程,从打破专业界限开始

整合课程,从打破专业界限开始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整合课程,从打破专业界限开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不是从学校走向学校,而是从学校走向社会,进入一家单位,成为一个职业人和一个社会人。两个星期后,座谈会如期举行。一是文化课向专业课的渗透。二是打破专业界限,实施文科与工科课程的交叉。系统的重组实际是整个课程体系的突破。

(一)整合课程,从打破专业界限开始

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不是从学校走向学校,而是从学校走向社会,进入一家单位,成为一个职业人和一个社会人。职业院校直接面对的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检验,压力也来自这两方面。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院校服务的是社会,办学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人人有业、乐业,更要让每个学生都有终身发展的能力和潜力。从副校长直至担任校长,我始终力图紧紧围绕这一办学方针来开展工作。

为此,我提出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时间;每年举办技能节,请用人单位到学校观摩;组织用人单位座谈会,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专业教学的意见,学校及时加以改进。这一系列举措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尤其促进了校企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000年寒假后一开学,毕业班的学生就被安排到企业实习去了。一天,我去交运集团总部开会,遇到集团下属某汽修公司的老总,我校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到该单位实习。一见到这位老总我就问他:“我们的学生到你们公司实习得怎么样啊?表现好不好?”那位老总说道:“表现还不错,也比较肯学,就是有一点,英语不好。”我听着有点纳闷,就问道:“怎么现在修车子也要英语吗?”“你不知道,现在高级轿车越来越多,我们企业也在往这个方向转型。可是那些厂里的老师傅手里技术是有的,就是高级一点的车子送进来修,汽车说明书全英文的,看不懂,叫你们的学生看,也说看不懂,说在学校里学的是日常生活用语,没学过汽车方面的专用术语。”这番话引起了我的重视,这是课程设置的问题。汽车专业有这个问题,那么其他专业有没有这个问题呢?

回到学校,我找到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负责人小王,要求他在近期邀请一些用人单位来校开座谈会。两个星期后,座谈会如期举行。我们针对学校的汽车维修、现代物流、国际货运代理等几个主要专业,邀请了相关用人单位的老总和人事部门负责人来校座谈,听取他们对专业建设的意见。

座谈会上,我首先表态,邀请大家来,主要是想听意见,表扬的话可以一律免去。话匣子一打开就止不住了。一位货代公司的人事经理提到:“你们的学生有一个特点,谈到专业理论,滔滔不绝,叫他自己制单,就不大会,而且好像货代方面的英语也不大熟。”另一位道:“我们是集汽车销售和维修于一体的4S汽车经销商,现在4S店越来越多了,相关的汽车销售方面的专业人员很缺,有时候我们想要用你们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做一些销售方面的工作,但他们对营销方面的知识好像知道得很少。现在只会修车好像还不行,最好还要懂一点其他方面的知识。”“学校有《汽车营销》专业的。”我们汽车系的一位教师提醒他。“哦,这个我们知道,我们当初也想招一些这个专业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也是光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而且他们又不会开车,给顾客讲解的时候要能够操作演示才行,那我们情愿要汽修专业的学生。”

用人单位的中肯之言引发了我的思考:学校开设的汽车、物流、国际货运代理等专业都是社会的紧缺专业、热门专业,这是很好的机遇,但是怎么才能牢牢抓住这个机遇?汽车专业,我们有几十年的底蕴在;物流专业,我们是上海最早开设该专业的;国际货运代理专业也是我们的特色专业,但短短的几年间,上海的中职校凡是能开这几个专业的几乎都开了,那我们的优势还怎么凸显?我们不能看社会上缺什么,我们就开什么,没有实力也硬要开,这不仅是流于表面,而且要出问题。

“人有我优”,关键要对专业的内涵作深层次的挖掘。例如在汽车行业,过去重在发展汽车制造业,社会的主要需求是汽车驾驶、汽车修理人才,而近年来,汽车售前售后服务业蓬勃兴起,出现了汽车销售、汽车钣金、汽车涂装等新工种。同时,原有的岗位也在不断复合。如现代物流业发展至今,已涉及交通运输港口贸易、国际货运代理、仓储管理、货物配送等诸多领域;汽车电工过去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实施专门人才的培养,现在则归于汽车空调的范畴;汽车商务人员既要掌握营销方面的知识,又要对汽车整车情况及其性能有精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在汽车销售、接待、售后服务等方面独当一面。岗位复合性的增强使岗位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岗位的技术含金量不断提高,过去单纯的岗位、工种的概念已不能适应和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这对职业院校培养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对于企业的“产品”,职业院校的“产品”是什么?通常被认为是学生。这种观点诚然是不错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全部内容。但就学校本身而言,要培育合格的学生,首先要加强内涵建设,从这一角度来看,学校的“产品”应该是“课程”。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社会、广大用人单位、家长、学生都是学校的顾客。要让顾客满意,首先要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怎么改?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主张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从个体上进行突破,能改的先改起来;另一方面进行系统的重组,将开设的所有课程重新梳理,从内容上、形式上作新的整合。

个体上的突破,我主要抓两点。一是文化课向专业课的渗透。我校的专业分经济管理(文科)和汽车运用与维修(工科)两大类,我在这两大类专业里都增设了专业英语,文科专业开设《商务英语》课程,工科专业开设《汽车英语》课程。我让文化基础部英语教研组长到专业系部上专业英语,并要求她逐步带动英语教研组的其他教师进入专业领域。我还要求语文教研组在所有专业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提高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打破专业界限,实施文科与工科课程的交叉。例如我要求经管系在物流专业开设《交通概论》这门课程,因为物流专业是典型的岗位工种复合型专业,必须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汽车系在汽车维修专业开设《汽车营销》、《广告学》课程,着力推动学生在汽车文化方面知识的增广。

系统的重组实际是整个课程体系的突破。我提出构建“一个平台、二次选择、多种方向”的课程模式。这个课程模式呈“树状”,突出“基础扎实,多元发展,前景广阔”,学生身处其中,有更大、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个平台”是“树根”部分,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文化基础平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核心课程平台,即专业基础课(或公共专业课),帮助学生架构专业学习的概念,奠定专业发展的基石。

“二次选择”是指“树杈”部分。第一次选择,学校根据学生的意向,综合学生基础阶段的学习情况,确定学生专业专门化的学习方向。第二次选择是在中专学习的最后一年,学生可自行选择就业或升学。

“多种方向”就是“树枝”部分。在专业设置上,设立若干小专门化方向。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了高级轿车维修、汽车商务、汽车涂装、汽车钣金等专门化方向;同时,各专门化方向又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立了相应的企业冠名班。

个体的突破与系统的重组,构建了我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这一体系经过5年的运作,证明是有效的和适宜的,教学效果良好,符合我校自身实际,进一步凸显了学校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