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吉林省商业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业务的开展现状

吉林省商业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业务的开展现状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国农业银行金融业务的现状(一)“三农”服务是农行工作重点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正式成立。农行吉林省分行也在全省范围内覆盖了零售网络活动,使其在农村金融市场占主导地位。2014年以来,农行吉林省分行通过抓创新、促转型、拓渠道,推动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得到持续增强。

一、中国农业银行金融业务的现状

(一)“三农”服务是农行工作重点

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正式成立。成立后,农行积极改变自身的发展观念,持续进行服务创新,依据市场相关情况,逐步扩大经营范围,使其在银行业有较强的经营实力和竞争力。近几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在发展中,树立了新的理念,不断履行自己的职责,农行在地方性金融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农行吉林省分行在全县和全市建立市场,使城乡地区实现联动,其支行网点遍布城市和乡镇。目前,吉林省农行已经成长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无论是其服务水平还是产品创新,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除此之外,他还为“三农”提供了许多金融服务,帮助吉林经济实现健康、迅速的发展。

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的营业网点有600多家,在省内国有商业银行中所占比例超过四成,农行在吉林省内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网络体系,其网点覆盖区域较大,技术优势较强。农行吉林省分行也在全省范围内覆盖了零售网络活动,使其在农村金融市场占主导地位。

2014年以来,农行吉林省分行通过抓创新、促转型、拓渠道,推动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得到持续增强。截至2014末,涉农贷款余额265.9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农户贷款81亿元,农户贷款日均增量4.47亿元,计划完成率178.62%;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贷款占比27.4%,较年初提高10个百分点。金穗“惠农通”工程新增有效服务点4338个,计划完成率173.5%,总量达到11126个,覆盖7812个行政村,实现对固定电话网络行政村和国定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行政村100%覆盖,使农村普惠金融基础服务能力得到持续增强。

(二)做强现代农业,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以加强“三农”金融服务为己任,从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入手,帮助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结果。截至2014年底,243家龙头企业得到了该行多元化金融服务业务,该行对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覆盖率达到65%和52%,贷款余额达到54.88亿元。

在产业体系建设中,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加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深化与吉林省内大成集团、中粮集团、吉粮集团等农业工业化龙头企业金融合作,有力支持企业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粮油加工、物流仓储设施和产业链延伸一体化。该银行以全国第一套畜牧业贷款中心为平台,为皓月集团、曙光农牧、众品实业等畜牧业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促进粮食产后转化增值。目前已与29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金融覆盖率达到75%和65%,贷款余额近50亿元。另一方面,创新“公司+龙头企业+农民”、“中国农业银行+畜牧业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养殖户”等服务模式,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农行吉林省分行特色农业产业贷款月达到86.5亿元,占“三农”贷款余额的30%。

在生产体系建设中,吉林省分行围绕全省土地流转、购买大型农机和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的资金需求,使用各种信用产品和抵押担保支持新农业扩大粮食生产规模。截至2015年4月底,该行专业的大型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链贷款达到16亿元。另外,积极创新“农地贷”与推动“直补贷”有效解决了农民抵押担保问题,支持改造低产田,改造脱硫石膏盐渍化工程,农行吉林省分行为其提供4200万元的信贷资金;积极支持农业机械、农药、原物种等企业开展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促进农业科技的使用,提高食品生产和技术含量。

在经营体系建设方面,吉林省分行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对接不同专业的市场需求,有助于营造农产品品牌的特色。鉴于全省人参干货市场价值高,估值稳定,抵押监管具有良好控制能力。银行推出了人参干货抵押贷款,率先选择抚松、集安等县支行进行试点,产品抵押贷款达到4亿元,打响了“吉林人参”品牌。对于杂粮和食用菌行业,银行依靠专业市场,探索各种信用模式,推动洮南、扶余的杂粮市场,蛟河黄松甸食用菌市场等专业市场的繁荣发展。目前,该银行共向农业工业农户发放贷款5794万元,杂粮粮食业贷款6.82亿元。同时,加强银行农业贷款力度,有力推动了“吉林大米”向全国推进。

(三)重点扶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

农行吉林省分行积极推动“三农”业务转型,以县域产业集聚为起点,加大实体经济贷款力度,促进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新突破。截至2014年末,县域各项贷款余额达310.5亿元,同比多增11.2亿元,居东北三省一市分行首位。

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银行重点关注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水利工程、畜牧业和特种工业等九大领域。2014年为支持县域集群产业做大做强,累放“三农”贷款191.2亿元,引领了14个集群行业,224个法人集群客户,10多万农民增效增收。特别是该行对中粮集团在吉林的8户子公司实现了全覆盖,累放贷款22.43亿元,对中粮集团在县域粮食银行、深加工项目给予支持,打造了粮食收购企业专业化、特色化的新型业务体系,加快了粮食银行新模式的培育。对于畜牧业发展需求转型升级,累计贷款16亿元,对全县12个养殖业重点项目推进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做好标准化农业和产业链加工,对千家万户的生态规模化养殖给与了支持。与皓月集团等畜牧业高端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加大城镇化信贷投放的同时,该行还努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融资与融智相结合的金融服务,以全省22个特色城镇化建设示范镇为主体,重点支持农安等市(县)土地储备项目、经营性现金流可覆盖的水电气暖热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个人购房需求。目前,该行县域城镇化贷款余额已达54.24亿元。同时,该行还累放贷款92亿元,加大对全省的轨道交通、公路交通、铁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2014年,该行还围绕全省水利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吉林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干线工程银团贷款项目,授信额度10亿元,占全部授信额度的20%,成为哈达山水利枢纽、丰满大坝重建项目的主要合作银行。

(四)精细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行吉林省分行设计制作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要情联系卡”,以动态掌握全省有代表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的基本情况和最新动向,并为其提供针对性、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目前,该行已建立首批“联系卡”168张,包括全省9个地区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卡包括客户的主营业务、经营规模、经营年限、联系人、联系方式、生产经营近况等基本情况,以及客户在该行的信用状况、存贷款和贷后管理情况等信息。该行首批16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涵盖了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从事花卉苗木、人参、杂粮杂豆等特色产业的专业户,从事农机租赁、农产品初加工和农作物经纪购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该行将“联系卡”作为精细化服务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优质客户的主要工具和维护、巩固客户关系的重要手段,同时作为办理“大户贷”、“农地贷”、“直补贷”等特色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截至2014年末,吉林省分行共为全省380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金融服务,贷款余额达17.96亿元。

(五)创新推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为有效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繁荣县域经济,近年来,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从“卡机覆盖,项目带动、做实功能、创新服务”入手,智能支付终端(转接电话),POS等自助终端作为全省行政村平台,设立“金穗惠农通”项目服务点,开展农业和电子商务业务,使农民们充分享受现代支付系统的建设成果。截至2014年底,该行在县域地区布放智付通(转账电话)12529台。在全省650个乡镇、8641个行政村设立“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11143个,对全省乡镇和通固定电话网络行政村、国定集中连片贫困村覆盖面达100%。

为有效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自2010年以来,省分行在全省大力实施“惠农卡+自助机”为金穗“惠农通工程”的基本模式,项目以惠农卡为载体,依靠服务点电子渠道作为平台,补充移动服务,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为目标,为持卡人提供足不出村、方便高效的金融服务。特别是以金融机构农村网点少、物理网点辐射不到的区域、系统性客户和全省发展战略导向的区域为重点,为广大农民提供财政直补资金代理、粮食购销资金汇划、小额取现、新农合新农保资金代理等基础金融服务。该行还通过集中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提高服务经营者操作技能,通过加大宣传、指导力度,使广大农民能用、会用、爱用农行的“惠农通”。截至2014年末,累计发放惠农卡479万张,当年“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办理助农取款业务14.1万笔,金额0.69亿元,有效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13年下半年,该行联合吉林省粮食局、中储粮、农发行吉林省分行,从解决粮食购销的实际困难出发,依托现代金融工具,以“粮食采购企业+食品经纪+农民出售”为载体,以“企业网上银行+转移手机+惠农卡”为渠道,着力打造粮食非贸易现金结算平台。截至2014年3月底,该行非现金结算交易达到357100笔,交易金额达431.95亿元,占全省的61%,行业资本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在2014年新粮上市之际,该行又携手相关部门做好粮农交易非现金结算的推广工作,强化对中储粮、地储粮和其他粮食收购企业账户开立、粮食经纪人开户、银行卡、无线智付通等业务和产品营销,并通过在乡镇村屯张贴宣传海报,以及在电视、报纸发布广告新闻报道,引导广大农民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资金结算。

为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该行抓住农业部在吉林省开展电子商务试点的有利时机,与吉林省农委、吉林农村信息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农商e网”工程。使用“农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农村信息中心有限公司+服务站、农民+惠农卡”的经营模式,实现化肥、农药、农机、农产品及农村日用品等涉农产品在线订单、线下交易,有效填补了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的空白。目前,全省9个地区已建成600多家网上商城,业务覆盖630个行政村,受益农户近5万户。

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

2007年,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坚持服务“三农”、社区及中小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社会,走出了一条具有商业性且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主动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积极服务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安排,支持国家稳步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等重点项目实施;致力服务社会民生,惠及小微企业近千万户。

2008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吉林省分行正式成立,至今为止已有1个直属支行,9个市州分行,40个县(市)支行,1085个网点,全省已建成覆盖城乡的个人邮政金融服务网络。全行总资产规模达千亿元。多年来,坚持以“合规银行,效益银行,和谐银行”为总目标,坚持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社区的市场定位不动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在实现自身较快发展的同时,为吉林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创新方式服务“三农”。截至2016年6月吉林省内邮储银行个人存款余额达到千亿元,其中县级以下(含县级)储蓄存款余额占比达到66%。在吉林省县市级以下已有网点占比约为71%,每年为120多万农户代发直补款,超过全省代发总额的50%。邮储银行在吉林省多个乡镇建立了三农信贷服务中心、邮政便民服务站、自有乡镇网点等便利站点,形成了领域宽、覆盖广、渠道多、效率高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为加快建设我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吉林省邮储银行与省农委签署了合作协议,相应成立了14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支行,三农金融服务重心下沉、更接地气。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一方面,邮储银行与农发行签署了《协议存款合作协议》,通过将吸收的存款转入到农发行,达到资金从农村来又回流到农村的目的。另一方面,邮储银行进行了各种代理业务和产品,充分利用本身的优势,设计出具有低风险性、符合农民投资需求的金融产品。

2007年初,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按照商业化原则探索有效的农村服务形式。2011年初,国家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明确要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设为资本充足、经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市场竞争力强,立足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现代商业银行。2012年1月,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改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积极服务“三农”金融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以邮政储蓄业务为基础,重组全功能商业银行。自从经营以来,邮政储蓄银行一直在践行“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金融服务理念,是普惠金融的先锋。邮储银行吉林分行一直秉承普惠金融服务理念,突出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为吉林振兴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作为“普惠金融”倡导者和从业人员,邮政储蓄银行吉林分行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是建立初期,该行就明确要为“三农”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为社区服务,着力落实社会责任,融入当地经济发展;二是城乡共有1078个网点,其中71%的营业网点扎根于基层网络,形成了连接城乡经济社会金融服务的网络;三是员工长期扎根社区和乡镇,熟悉周边客户群体,了解当地产业的特点,通过发放社保金、粮食补贴等各种基础金融服务,建立良好的服务声誉。截至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吉林省分行为全省30%以上城乡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每年有60多万农民代表“新农保”资金,为近30个县(市),300多个乡镇,超过120多万农民代发粮食和综合直补款。

随着我省农业的转型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企业的发展正在催生更多的金融需求,农民对结算、贷款、理财的需求被进一步激发。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邮政储蓄银行吉林分行重点提高内生服务能力,积极推动业务创新,近几年来,在县级以下城市放置自动机具近5000台,覆盖1730个行政村,并将自助服务延伸到乡、镇、村,方便客户办理相关业务。2014年全省邮政储蓄银行个人存款余额达到1112.36亿元,其中县级以下(含县级)占到了65.5%。根据农产品区域分布和市场变化,邮政储蓄银行吉林省分行建立了66个“三农信贷服务中心”,就近覆盖500多个乡镇,开发产品近30个,最大限度满足农户。分行还结合全省农业农村实际情况,积极稳妥推进小额信贷业务创新,农户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业务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业务成为推动小额贷款业务增长的重要力量,也形成了吉林特色的标志性创新业务。以每年为政府代发的各类涉农补贴30多亿元为契机,以农民每年获得的粮食和综合补贴作为质押,设计并推广了“粮农宝”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业务。2014年,全省共有34个县(市)支行开办了此项业务,覆盖全省粮食生产大县,形成政府、银行、农户三方共赢的发展格局。分行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资金、网络、技术等独特优势。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14年,农业贷款总额已达近400亿元。

(二)服务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

小微企业是创业创新的主力军,为容纳社会就业提供方便。分行自成立以来,小额贷款被确定为核心的战略性业务,小企业贷款被确定为长期、重要的战略性业务,在信贷规模上一直以中小企业为重点。截至2014年,全国超过16.6万户的小微企业累计贷款达335亿元,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目前,小微金融服务市场规模巨大,但有效供应明显不足,加上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成本高,效率低下等不利因素,使得微型企业融资成本总是很高。为了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邮政储蓄银行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并纳入2015年度工作重点。积极创新小微担保方式,专业化、集约化小微经营模式,积极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形成了“强抵押,弱担保,重信用”相结合的产品体系,各分支机构均与当地特色行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涉及特产类、医药类、粮食加工类弱担保项目正在运行,为省内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无抵押”信用支持。通过创建“银政、银担、银企”合作平台,丰富的小微企业营销渠道,拓展服务范围。创新“特色分支+产业链”新型小型服务模式。目前,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总行级、省行级和市行级三级14家特色支行均已授牌,为省内医药、人参、木材等特色行业的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累计贷款32000笔,共73亿元,小微企业通过特色支行获得信贷额度,平均融资成本大大降低,探索出了“惠民于实”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为全省小微企业提供了低成本,便捷的小型金融服务。

分行充分发挥城乡联网优势,陆续代发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公用事业费、燃气费等,为居民生活带来方便。代办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业务。围绕居民消费需求,提供金融服务。在做好住房消费贷款的同时,结合全省汽车消费需求,加快汽车贷款业务发展,推动汽车特色支行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2家汽车金融特色支行,合作的经销商达到145家。个人学习贷款、旅游贷款、车位贷款、二手车贷款已经试点运行。此外,分行还专注于加强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的推广应用,引导大多数居民与时俱进。结合居民的金融业务需求,在手机银行、网银和电话银行等电子渠道查询、转账一系列业务基础上,开通支付电费、手机通话费、彩票等功能,使大多数居民真正享受现代支付工具带来的便利。截至目前,使用电子银行的客户约有343.7万。

三、国有商业银行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一)吉林银行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现状

1.持续加大粮食收储贷款投放。吉林银行近年来积极支持各类粮食企业经营,在支持我省粮食市场流通、保护农民利益、促进涉农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六年来仅长春分行累计发放贷款25亿元,支持企业购入粮食20亿斤。

2.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吉林银行坚持“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农业加工龙头企业走出困境。长春分行累计发放贷款29亿元,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74户,实现工业增加值9.4亿元,积极支持骨干农资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维护农资市场稳定。

吉林天景玉米食品有限公司作为省内玉米加工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发展备受关注。长春分行在营销过程中发现该公司上游玉米种植户在每年春耕时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为经营的可持续性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制定特色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帮助农户利用银行贷款购买种子和化肥,保证了生产;同时,以天景食品作为核心客户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既有效控制了风险又解决了农民、农村合作社担保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截至2014年,分行累计为种植户发放贷款4.65亿元,帮助万余名农民走出困境,使农户们的春耕顺利开展。

吉林省隆源集团作为化肥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由于近年来行业发展低迷,与隆源合作多年的经销商逐渐难以接受“订货即付款”的模式,“缺钱”导致经营难以为继。长春分行得知情况后,基于对隆源集团的了解、行业信誉度的认可,为其下游经销商设计整体授信方案,主动为其下游经销商提供授信并简化授信流程,通过银行的资金扶持,化肥经销商的销售量逐年递增,成为了隆源集团的忠实客户,隆源销售量稳定增长。

3.积极投身“土地收益”保证贷款金融服务。长春分行根据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投身“三农”金融服务,搭建“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平台,并在农安、榆树两家县域支行开展试点,为解决农民融资难拓展了新渠道,提高了农业生产收入。

(二)中国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现状

在吉林省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农民是市场主体。提高广大农民的幸福指数是建行吉林分行开展农业金融服务的唯一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该行从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出发,立足创新,引进了独特的金融产品。

1.该行围绕“兴农、通富”的农业相关贷款品牌,根据全省中西部种植、养殖户特点,设计了合作社模式的小额农户贷款、直补资金担保农户贷款、棚膜经济项目农户贷款、多户联保模式涉农大户助业贷款及“粮易通”等个人支农贷款产品。同时针对新型农业经济主体,设计了“农机贷”、“白城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等农产品。在我省中东部,以山区经济特点为基础,立足于当地资源特色,该行开发出了“大果仁”、“鹿路通”和“大蜂收”等个人支农贷款创新产品。其中,依托财政直补资金发放的农户直补货款,方式灵活,现在全省76200种粮农已收到直补贷款7.83亿元;“公司+订单+农户”模式个人支农贷款重点扶持了国家、省、市农业企业,在榆树市,建行针对市政府建设的一亿只肉鸡产业链项目,制定了政府、银行、农户、企业“四位一体”的创新经营模式,为12家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总额不超过5亿元的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期限为10年。到2014年底,吉林华正、德翔牧业、金翼蛋品等大型企业共同向上游农民发放个人支持贷款14.34亿元;他们开发了“参发展”个人支持农产品试点,成功后在通化、白山地区进行推广,累计发放贷款额超过4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人参产业的发展。

2.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的新途径。风险预防一直是农村金融创新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儿。如何在应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同时,处理好支农服务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一直是省建行努力探索的难题。在该行打造一系列涉农金融产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在预防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的创新精神。例如,“林富通”个人林权抵押贷款是借款人以其本人或第三人依法有权处分的森林、林木所有权或林地使用权作抵押而发放的个人贷款。该产品在白山和通化推广成功后,现已延伸至吉林、松原、延边等地区。“地利融”个人支农贷款产品是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担保向建行申请货款的行为,当借款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建行有权依法处置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并用处置所得价款优先受偿。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共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近10亿元。

(三)交通银行吉林省分行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现状

吉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是全省经济发展重要基础。作为省内重点金融企业,交行吉林省分行多年来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社会民生为己任,将服务和扶持“三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提升涉农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农业转型期涉农贷款投放新途径。

围绕定单农业,打造链式农村金融产品。省内一些分行选择了部分核心企业并为其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建立“企业+农户”的新产品模式,着重发挥核心企业产业链的订单优势。在耕种期间,向有订单需求的农户发放经营性贷款来购买种子、化肥及支付人工成本。同时完善多种管理工具,细化并明确各类风险防范要点,形成项目方案并加以推广。

加强联动协作,践行并延伸服务“三农”的承诺,提高效率,加强落实。该分行从实地调研、形成项目方案、现场“一站式”办公到贷款发放,历时仅两周时间,成功在农耕前将贷款发放到农户手中,让农户切实得到实惠。此外,该分行还积极协调省工信厅,努力为农户贷款申请2%政府贴息,将服务“三农”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创新授信担保方式,以点带面,做大做强农村金融产品。该分行以省内开展土地收益类保证贷款试点工作为契机,适时出台了《交通银行吉林省分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管理办法(暂行)》,优选成熟试点地区,拓宽涉农贷款抵押担保方式,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强化贷款投放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