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金融结构发展趋势

全球金融结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两种金融结构并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对立的。特别是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各国的金融结构和银行制度出现了整合的趋势,但全能银行与充分发达的金融市场是否能共存还是一个未决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在完备的金融市场中全能银行可能难以存在。笔者从企业发展与金融结构出发,认为未来金融结构的演变趋势应是不同金融结构的互相融合,即兼收并蓄,优势互补。

两种金融结构并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对立的。比如在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的日本,其资本市场比法国和德国要发达得多,同样,在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美国,对小企业的融资依然是银行为主的。特别是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各国的金融结构和银行制度出现了整合的趋势,但全能银行与充分发达的金融市场是否能共存还是一个未决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在完备的金融市场中全能银行可能难以存在(艾伦等,2002)。笔者从企业发展与金融结构出发,认为未来金融结构的演变趋势应是不同金融结构的互相融合,即兼收并蓄,优势互补。显然,这种融合不是两种不同金融结构的简单拼凑,而是一个结构逐步合理、功能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日益提高的演进过程。

在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可能成为全球模式的主要有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严格意义上的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s)是指经营所有的金融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既经营商业银行的结算和存贷业务、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又经营信托业务,并且持有非金融公司的股份。全能银行主要是指不受限制的德国式全能银行(unconstrained universal bank);虽然英国的清算银行可有各个独立的子公司经营不同的金融业务,美国也有银行持股公司同时拥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但是都不能算作真正的全能银行。

比较金融制度的书献认为,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和全能银行并不是不相容的,美国缺少全能银行是因为政府的金融管制导致的市场扭曲,废除对全能银行制度的管制将使证券市场更有效地运行。从实践的角度看,美国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全能化要比德国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的市场化顺利一些。在以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为特征的美国,传统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相分离的制度壁垒已经被打破,全能银行制度的特征正在显现。大的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投资银行向证券业扩张,这些金融集团将超过所有的金融和非金融公司,并且可以在美国经济中取得优势。

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也有其引人之处。证券市场作为金融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式,其理论上的优越性是无可争议的。长期以来德国的证券市场不发达,人们认为这是由于德国的投资者是完全的风险避者,因此发展证券市场应该把改进证券市场的技术基础设施和向公众宣传分散投资组合的益处结合起来。在德国,推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发展的改革已经持续了十多年,提高了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德国的全能银行本身,也正在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基于可流通证券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上,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德国的全能银行正积极向投资银行领域扩张。

从上可知,一方面各国的直接金融都发展很快,原来银行主导的德国、日本等国纷纷向着市场主导的金融结构转变,在金融结构上出现了与美国、英国融合的趋势;另一方面各国纷纷放松了对银行业务范围的限制,原来实行专业银行制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都在向着德国的全能银行制转变,从而出现了银行制度的整合趋势。金融结构和银行制度的整合既是金融全球化的结果又是金融全球化的表现形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注释】

[1]诺斯,道格拉斯·C:《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实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诺斯,道格拉斯·C.:《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实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页。

[4]La Porta,Rafael,Florencio Lopez-De-Silanes,Andrei Shleifer,and Robert W.Vishny(LLSV),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7,Volum,No.3,1131~1150.

[5]Demirguc-Kunt and Levine, Ross,Bank-Based and Market-Based Financial Systems:Cross-Country Comparisons, The World Bank 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Policy Research Working,Paper No.2143,1999.

[6]Franklin Allen and Douglas Gale,Diversity of Opinions and Financing of New Technologies,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1999(8),68~89.

[7]富兰克林·艾伦 道格拉斯·盖尔:《比较金融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金森久雄:《不要模仿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呼声》,1993(6)。

[9]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10]何书广:《德国金融制度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版。

[11]Wenger,Ekkehard and Kaserer,Christiph,The German Syste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A Model which Should not be Imitated,in Competition and Convergence in Financial Markets:The German and Anglo-American Models,edited by S.W.Blcak and M.Moersch,North Holland,1998.

[12]Prowse,S.,Corporate Governance i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Basle∶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1994.

[13]Wenger,Ekkehard and Kaserer,Christiph,The German Syste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A Model which Should not be Imitated,in Competition and Convergence in Financial Markets:The German and Anglo-American Models,edited by S.W.Blcak and M.Moersch,North Holland,1998.

[14]Franks,Julian and Mayer,Colin,Corporate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Control A Study of France,Germany,and the UK,Economic Policy,1990,P189~232.

[15]冯根福:《西方主要国家公司股权结构与股东监控机制比较研究》,《当代经济科学》,1997(6)。

[16]Mueller Armark A,Wirfschaffsordnung and Wirtchaffspolitik,转引自海茵茨·笛特·哈德斯等著:《市场经济与经济理论——针对现实问题的经济学》,刘军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17页。

[17]路德维希·艾哈德:《德国的经济政策·社会市场经济之路》,杜赛尔多夫和维也纳,1962,第399页。

[18]周光宇、孙大智:《德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借鉴》,《西南金融》,2004(2),第52页。

[19]Elston,Julie Ann,Investment Liquidity Constraints and Bank Relationships:Evidence from German Manufacturing Firms. In Competition and Convergence in Financial Markets:The German and Anglo-American Models,Edited by S.W Black and Moersch,North-Holland,1998.

[20]周光宇、孙大智:《德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借鉴》,《西南金融》,2004(2),第52页。

[21]青木昌彦、休·帕特里克主编:《日本主银行体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第3—4页。

[22]青木昌彦、休·帕特里克主编:《日本主银行体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23]冈崎哲二:《资本自由化以后的企业集团》,桥本寿郎、武田晴二编:《日本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集团》,东京大学出版会1992年版。

[24]刘毅:《日本的主银行制与银企关系》,《日本研究》,2003(4),第15页。

[25]青木昌彦、休·帕特里克主编:《日本主银行体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第34页。

[26]张旺:《现代日本》,1993(4),第114页。

[27]筱原三平等编:《现代产业论》第三卷,日本经济新闻社1973年版,第100页。

[28]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主编:《现代日本企业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

[29]孙执忠:《日本垄断资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4页。

[30]王伟军:《险象环生 举步维艰——日本经济的现状、政策及近期走势》,《世界经济研究》,1998(4),第34页。

[31]Fama,E. F,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0,88∶288~307.

[32]林平:《美国反托拉斯法的主要内容及最新进展》,见《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3]《美国统计摘要》1990年

[34]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31~134页。

[35]李荣融:《外国投融资体制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36]Jarrell,Gregg A.,The Economic Effects of Federal Regulation of the Market for New Security Issue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1,24(December)∶613~675.

[37]Carey,Mark S.,Stephen D.Prowse and John D.Rea,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Market for Privately Placed Debt,Federal Reserve Bulletin,1993,Feb.77~92.

[38]Munnell,Alicia H.(1982),The Economics of Private Pensions,Washington,DC:The Brooking Institution.

[39]Baliga,S.,and B .Polak.Banks vs Bonds:A Simple Theory of comparat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Cowles Foundation working paper No.1100,Yale University,1995.

[40]Hubbard,R.G.Capital 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Investment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8,36∶193~225.

[4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2页。

[42]张涌博士本书:《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研究》,复旦大学2002届,第107页。

[43]瞿强:《比较金融体系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2(11),第79~83页。

[44]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比较金融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3页。

[45]富兰克林·艾伦等著《比较金融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3页。

[46]金晓斌:《现代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关系论》,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28页。

[47]徐向艺:公司经营目标与治理结构—日本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现代企业导刊》1995年16期。

[48]通商产业省委托调查《主银行制度与相互持股》富士综合研究所,1993年5月。

[49]李维安等:《公司治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8页。

[50][美]富兰克林·艾伦等:《比较金融系统》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5页。

[51]Mayer. New Issues in Corporate Finance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32. 1988.1167-88; Hellwig, Banking.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Corporate Finance European Financial Integr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52]王昭风:《银企关系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

[53]除了可以识别最具生产力的技术以外,金融中介机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现那些成功引进新产品、新生产工艺与流程的企业家,促进技术创新率的提高(King and Levine,1993)。熊彼特(Schumpeter,1912)认为,“银行家不只是一个中间人……他以社会的名义组织人们进行创新”。

[54]王昭风:《银企关系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0页。

[55]〔美〕劳埃德·B·托马斯:《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中译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56]杨胜刚:《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模式和国际比较》,《国际金融研究》,2001(9),第59~63页。

[57][日]胥鹏:《经营者激励》;伊藤季史编:《日本的企业体制》,东京大学出版会,1996年版。

[58]富兰克林·艾伦和道格拉斯·盖尔:《比较金融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9]《朝日新闻》2000.6.27

[60]Alan Gart,《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页。

[61]王莉:《基于技术创新的金融结构比较研究》,2004年浙江大学博士本书,第1页。

[62]Franklin Allen & Douglas Gale 1999,2000 Allen,F.,Gale,D.Comparing Financial Systems. MIT Press,Cambridge,MA,2000.Allen,F.,Gale,D.Diversity of opinion and the financing of new technologies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nnediation,1999,(8)∶68-89.

[63]Masako Ueda. Banks versus Venture Capita:Project Evaluation,Screening,and Expropria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April 2004,Vol. LIX,No.2,601~621.

[64]王凤荣:《金融制度变迁中的企业成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