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程建设及对产业结构影响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程建设及对产业结构影响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程建设及对产业结构影响张铁军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对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方式进行分析,用现实数据诠释了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分析了绿色信贷发展中的不足,提出相关的建议。通过“绿色信贷”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商业银行履行了社会责任。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程建设及对产业结构影响

张铁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商业银行提出了绿色信贷的概念。本文从商业银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筑信贷支持绿色经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长效机制优化和调整信贷结构,实施“绿色信贷”的实践探究出发,介绍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实践规则、流程设计和“绿色信贷”工程建设情况,研究了当前商业银行关于绿色信贷环境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方式进行分析,用现实数据诠释了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分析了绿色信贷发展中的不足,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环境保护

一、国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程建设概况

(一)国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程建设起源

从2003年英国的《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思想以来,低碳生活、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热议的话题。为响应低碳号召,“绿色金融”应运而生。与传统的金融相比,绿色金融的特别之处在于更加强调环境因素,它将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程度作为计量其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它讲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尤为突出的是银行的信贷业务方面,即“绿色信贷”。“绿色信贷”,即可持续信贷(sustainable finance),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响应低碳号召,对从事生态保护,新能源开发,循环经济生产,生态农业等企业或项目提供贷款扶持,对从事高能耗、高污染生产的企业或项目限制其贷款额度或拒绝提供资金,从而起到控制资金流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2007年7月30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提出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这一意见规定,各级金融机构必须按照产业政策,进一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在此背景下,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构筑信贷支持绿色经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优化和调整信贷结构,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启动实施了“绿色信贷”工程建设。

(二)国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程建设发展情况

“绿色信贷”政策对于鼓励类项目或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给予信贷支持;限制和淘汰类新建项目或企业,不得提供信贷支持;限制类的现有项目或企业(国家允许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升级的),按信贷原则继续给予信贷支持;淘汰类的现有项目或企业,停止各类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贷款。通过“绿色信贷”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商业银行履行了社会责任。为持续深入地推进“绿色信贷”工程建设,强化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环境和社会表现,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国办发[2011]47号)和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银监发[2012]4号)要求,近期商业银行扩大了“绿色信贷”范畴,将安全、健康等纳入“绿色信贷”工程管理要求。

(1)将安全、健康等作为实施“绿色信贷”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形成覆盖耗能、污染、土地、健康、安全、移民安置、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环境与社会问题的“绿色信贷”新要求,贯穿授信准入、客户选择、投向管理、授信评审、授信后管理等各个环节,纳入日常的信贷管理工作。

(2)进一步提高客户标识分类的有效性与准确性,运用新的分类标准确定客户的“绿色信贷”分类标识。针对近年来国内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及职业健康事故频发的状况,商业银行在前期将环境责任纳入授信评审和监控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经营食品、药品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行业的生产、加工、运输及销售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职业健康,以及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材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安全状况,更新“绿色信贷”客户标识分类标准。

(3)将客户及项目的环境和社会表现融入“绿色信贷”流程,严格信贷准入。 根据标识分类情况,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环境和社会风险“一票否决制”,严格授信准入,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安全政策,因环境和社会事故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客户,坚决不予授信。

二、国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程建设主要内容

(一)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在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具体要求

(1)在贷前调查时,商业银行的经营部门必须全面深入了解企业原材料采购环节、生产制造环节、质量检测环节、销售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状况,评价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健康隐患及采取的防控措施。对涉及许可证生产和经营的,要查验许可证列示的许可范围和期限,分析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企业产品是否属于超范围或违规生产经营。对涉及土地、移民安置的,要跟踪分析是否落实相关必备手续与措施。通过媒体、卫生防疫部门、质量监察部门、安全监督部门、土地管理部门等及时了解掌握所在地区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监管信息和准入要求。在授信调查分析时,要将了解到的信息客观、详尽地在《授信分析报告》中予以反映。

(2)对存量客户发生重大环境和社会事故的,要加强定期、不定期监控力度。对存在环境和社会风险隐患的客户,要暂停授信额度的提用,并采取切实可靠措施加固保全,必要时要实施减持退出,确保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

(3)实施考核评比,提高工作质量。对于国家或地区有关环境和社会的最新要求,商业银行信贷从业人员要及时深入学习、掌握要点,尽快融入到“绿色信贷”各项日常工作中去,并进行履职考核。

(二)建立“绿色信贷”标识分类操作手册

为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强化全行社会责任意识,深化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作,实施授信客户“绿色信贷”标识分类管理。

在银监会绿、黄、红三色标识的基础上,如交通银行将公司授信客户“绿色信贷”标识进一步划分为七类,对应企业环境和社会表现的优劣。从环保及安全优秀企业到环保及安全风险企业依次是:绿色一类,环保及安全优秀客户;绿色二类,环保及安全良好客户;绿色三类,环保及安全合格客户;绿色四类,环保及安全无碍客户;黄色一类,环保及安全关注客户;黄色二类,环保及安全警示客户;红色,环保及安全风险客户。不同“绿色信贷”标识客户应在授信分析和贷后管理上分别提出不同的授信管理要求。

同时,为大力支持低碳经济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客户的精细化管理,要求针对全部绿色类客户建立细分标识,即根据客户主营业务经营范围,按照环境保护、节能、新能源开发或利用、资源综合利用、造林增汇、智能电网、新信息技术研发及应用、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研究及应用、新能源汽车、其他等十二个具体领域进行细分。

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程建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绿色信贷”对产业经济影响的主要因素

“绿色信贷”是通过从产业资本的形成、产业资本的商业性的竞争机制以及产业资本的政策性倡导机制来改变资金流量供给配置结构和水平的,推动产业向健康化、高级化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1)产业资本的形成。产业资本的形成可以概括为,通过绿色信贷手段提高对从事某政策扶持产业的企业或项目的要素投入。

(2)产业资本的商业性的竞争机制。商业性的竞争机制是指商业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按照资金的收益性原则对企业和项目进行效益评估,选择收益高,安全性强的项目进行投资,采取“有帮有限,区别对待”的方式,使资金从低效的产业向高效的产业转移。

(3)产业资本的政策性倡导机制。政策性的倡导机制主要体现在响应国家相关政策从资金融通方面来限制落后的高污染低效益产业的发展并扶持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这里特别是指银行通过信贷汇率、融资产品等方面对不同产业的差异化标准造成的不同影响。

(二)实施“绿色信贷”工程建设后对产业结构影响初显

通过金融资源的调配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促进作用,近年来是许多国内外学者争相研究的议题。很多学者对绿色信贷的应用前景抱着乐观的预期,认为绿色信贷能够有效阻断污染企业的融资渠道,迫使污染企业退出市场或不得不进行绿色转型,而那些绿色企业则因为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得到更好的发展。关于金融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可以描述为:金融通过储蓄和投资手段影响资金的流量结构,从而影响到生产要素的分配结构、资金存量结构,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一作用一定程度受企业融资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的影响。就中国现状而言,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且近年来银行贷款在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仍有上升的趋势。因此绿色信贷调节产业结构的作用是颇为有效的,以交通银行为例,实施“绿色信贷”工程建设以来,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类客户数截至2011年末占比99.28%、授信余额占比99.72%,分别比2010年末提高0.45和0.24个百分点。其中,以低碳经济、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为显著特征的绿色一类客户达1052户,比2010年末增加307户;授信余额1235亿元,比2010年末增加213亿元。黄色类客户数占比0.69%,授信余额占比0.27%,比2010年末分别减少0.41和0.22个百分点;红色类客户数占比0.03%,授信余额占比0.01%,比上年末分别减少0.04和0.02个百分点。对涉及国家限制类、淘汰类项目及落后产能相关贷款的客户,及时将其调整至减退名单,2011年共减退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八个“两高一剩”行业客户贷款28.4亿元。

(三)“绿色信贷”工程建设仍待加强

绿色信贷从2007年正式实施后,增长速度加快,相对于中国贷款投放总量每年30%的平均增速,有大幅的提高。然而,同比于2007年“两高”行业贷款投放量39 718.47亿元和2008年的22 503.2亿元,环保项目投入的贷款总量仍远远不及。再有环保项目数量2009年仅4099个,说明绿色信贷并未完全铺开,投放力度仍有不足。

参考文献

[1]“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助推低碳经济发展”2010讨论会纪要[EB/ OL].金融界网站专题.

[2]刘明康.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信贷支持[Z].2009中国金融论坛.

[3]张丽峰.低碳经济指导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J].开放导报,2010(2).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河北省分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