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借贷消费的起源

借贷消费的起源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负债文化的发源地,非美国莫属。凯恩斯认为,在通常情况下,社会的有效需求是不足的,有效需求主要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凯恩斯认为,在生产过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致使消费不足,需要投资弥补,但投资也是不足的,而投资不足是由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引起的。要消除这一状态,政府必须刺激消费,通过赤字财政,实现充分就业。

说到负债文化的发源地,非美国莫属。但负债文化的流行、泛滥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美国有一句话:“美国花了40年教会他们的清教徒考虑负债消费。”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产生的很长历史中,勤劳、节俭曾经是家庭的美德,也是社会的美德。资本主义产生之初,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好似从地底下呼唤出的魔术师,它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的财富,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总和还要多。这些巨大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节俭积累、工人的血汗密切相连。与这一时代相匹配的文学人物中的守财奴、吝啬鬼,从极端的侧面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积累、节俭的社会风尚。

节俭、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著作中可窥见一斑。亚当·斯密在从事《国富论》写作的时候,英国的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由于当时新技术对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和财富增长所起的作用还极为有限,亚当·斯密期望从分工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然而,他却花了很大力气在自己的著作中说明工业革命时代的一个主要经济问题,即资本积累问题。他懂得,如果分工是在对新生产设备、建筑、运输工具投资基础上实行的,那么分工的效率可高得无法估量。亚当·斯密不止一次地指出,积累是国家财富的钥匙,每个节俭、积累的人,就是国家的恩人,而每个浪费的人,就是国家的敌人。他在格拉斯哥演讲时满意地表扬当地资本家的“禁欲主义”,他赞扬在整个城市很难找到雇用一个以上佣人的富人,并说雇用生产工人的人就发财,雇用仆人的人就受穷,这句话适用于整个国家[1]。他的理论、思想被当时的人们普遍认同。

第一个对节俭提出质疑的人是一位名叫曼德维尔的英国医生,1723年他在伦敦发表《蜜蜂的寓言》,提出节俭不利于经济发展,奢侈浪费有功的“奇谈怪论”。这则寓言讲述一群蜜蜂的兴衰史。最初蜜蜂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结果整个蜂群百业昌盛,兴旺发达。但是有蜜蜂嗡嗡不停地抱怨奢侈的恶习,“神”听烦了他们的牢骚,突然将所有恶习赶跑,使所有蜜蜂都尽善尽美。然而奢侈消失了的结果却是整个蜂群的凋敝。“骄奢消踪,淫逸敛迹,事情完全今不似夕,挥金如土的阔佬不复存在,商品没有销路,向他们出卖劳动力的穷人没有工作,也都无法活下去。”[2]最后整个蜂群被敌手打败而逃散。

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社会能够繁荣,只是因为数百万人要挥镰刀,抡锄头,在生产线上挥汗,为了糊口,那些人每天在消耗自己的精力和体力。然而在曼德维尔医生那里,似乎劳动的人们能获得这份工作,也只是有钱人贪图骄奢淫逸的生活,有钱人为了赶时髦、满足虚荣心以及一些异想天开的念头,不惜花费大笔财产去购买一些物品,“那些调词架讼的贪婪讼棍、招摇撞骗的庸医、懒惰无知的神父、好战喜斗的将军,甚至罪犯”,所有这些人竟然一反常理,倒成了这一社会最需要的人。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行为能引起对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促进人们热爱劳动,发挥创造才能,发扬进取精神,因此这些骄奢之流给上百万贫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这部作品在当时被法庭判为“有碍公众视听的败类作品”,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把曼德维尔看成骗子和狡猾的诡辩家。

200多年后,伴随着1929—1933年资本主义大萧条,节俭有害论、非生产性消耗和一切浪费有益甚至必要论,被经济学家凯恩斯复活了,并被奉为经典。凯恩斯认为,在通常情况下,社会的有效需求是不足的,有效需求主要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他借助于三大心理规律论证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在生产过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致使消费不足,需要投资弥补,但投资也是不足的,而投资不足是由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引起的。这样投资和消费不足,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产生非自愿失业。要消除这一状态,政府必须刺激消费,通过赤字财政,实现充分就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