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盛与摩根士丹利的比较

高盛与摩根士丹利的比较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1 全能型投资银行:高盛与摩根士丹利的比较投资银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全能型投资银行和专业性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是其中最大的三家。摩根士丹利是最早进入中国发展的国际投资银行之一,多年来业绩卓越。

案例1 全能型投资银行:高盛与摩根士丹利的比较

投资银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全能型投资银行和专业性投资银行。其中全能型投资银行提供全面的投资银行业务,但不提供投资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业务。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是其中最大的三家。在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中金公司、银河证券等。

一、特点与制度效应

全能型投资银行提供全面的投资银行业务,但不属于金融控股公司的一部分。相对金融控股公司来说,不提供商业银行的业务。相对专注于为某个特定行业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专注于某一类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型投资银行,全能型投资银行提供的业务更加全面,涉足的领域更加宽广。

(一)高盛

高盛为跨国银行控股公司集团,为《财富》杂志评选的美国财富500强企业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业务对象为企业、金融机构、(国家)政府及富人。业务按地域分为三大块,即美国、亚太地区和欧洲,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含美国)设有代表处;包括纽约、芝加哥、法兰克福、伦敦、东京、中国台北、北京、上海和中国香港。亚太地区总部设于中国香港。在中国内地设有北京办事处、上海办事处,并成立合资证券公司高盛高华。高盛的业务主要是以下这些领域:投资银行,贸易及自营投资和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

投资银行分为两个部门,包括财务顾问(合并和收购(M & A),重组和分拆)及承销业务(公开上市和股权,私募股权相关的债务工具)。高盛公司是领先的M & A咨询公司,经常在交易规模排名榜上排名第一。高盛在20世纪80年代,是惟一一家反对敌意收购的大型投资银行,这使得高盛在业界的声誉大增。2010年投资银行的净收入为48亿美元。

交易和直接投资部门从事股票和固定收益、货币、商品以及衍生产品的做市和交易。这个部门包括三类业务:(1)固定收益、货币和商品:从事固定收益、货币、商品合约的做市和交易,设计和从事衍生产品买卖,也从事非公开市场的交易和套利。(2)股票:从事股票和相关衍生产品的做市和交易,并拥有一个相应的专家化管理团队。(3)直接投资:代表了高盛的商人银行业务。高盛直接或者通过它管理的基金进行直接投资。

在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部门,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为共同基金和客户管理的独立账户和为商人银行基金等提供顾问服务,证券服务业包括初级经纪、融资、融券和账户匹配操作。账户匹配操作,是指回购和逆回购的期限相互匹配时的回购协议交易。

(二)摩根士丹利

摩根士丹利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国际性金融服务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投资银行、证券、投资管理以及财富管理。公司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超过1 200家办事处,公司员工竭诚为各地企业、政府机关、事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摩根士丹利是最早进入中国发展的国际投资银行之一,多年来业绩卓越。摩根士丹利将它的服务划分为信贷服务部门、个人投资部门、投资管理和机构证券部门:

信贷服务部门在Discover金融服务部门的管理下经营,提供的服务包括Discover卡、摩根士丹利卡、住房抵押卡、年金和保险。

个人投资部门为投资者提供顾问服务和私人财富管理。

投资管理部门的业务包括几个重要的业务领域。传统投资包括共同基金、独立管理账户、个体投资信托和可变年金。特殊投资包括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的基金、管理期货、房地产投资。退休金服务涵盖的范围包括了固定缴款和固定收益。此外,该部门还为融资和房地产投资计划、信托服务和证券支付等提供顾问服务。

机构证券部门由投资银行业务部门、研究部门、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公司(MSCI)组成。MSCI负责编制全球的股票、固定收益和对冲基金指数。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股票和债券的机构销售和交易、并购顾问服务、公司金融和房地产投资。

二、两者的比较

通过对这两家全能型投资银行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作为全能型投资银行的一些共性和个性:

1.业务结构全面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作为全能型投资银行的代表,在业务范围上都涵盖了目前投资银行所有的业务,既包括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经纪、证券私募发行等传统业务框架,也拥有企业并购、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公司理财、投资咨询、资产及基金管理、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等业务。而且两家公司都涉足多个行业、为全球不同的地区提供投资银行服务。这体现了全能型投资银行区别于专业性投资银行最重要的特点——业务全面。

2.坚持分业经营

1929—1933年间大萧条导致了分离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出台,奠定了分业经营的基本格局。而分业经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摩根士丹利从摩根大通中分离出来,从而开始了70多年的分业经营历史。而高盛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坚持分业经营。这也正是全能型投资银行区别于金融控股公司的最重要的特点——独立性。

3.业务重心各异

财务顾问与承销是摩根士丹利与高盛久负盛名的业务,也是它们作为投资银行的立身之本。资产管理则是“保留节目”,2010财年分别给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带来13.4亿美元和60亿美元的收入。真正使两大投资银行拉开距离的是高盛的交易与自营投资业务。

2009财年,高盛投行业务营业收入为48亿美元,在总收入里的份额已经低至11%,越来越像一块招牌。高盛靓丽业绩的真正功臣是交易与自营投资业务,收入从2008年的90.6亿美元暴涨276%,至343.7亿美元;毛利润更是从亏损27.4亿美元扭转为赢利173.2亿美元。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这三个财年,高盛交易与自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12亿美元、91亿美元和344亿美元,这是高盛的利润之源,也是业绩的波动之源。

摩根士丹利的强项在全球财富管理,分布于全球895个地区的1.8万名代理人管理着1.56万亿美元的客户资产,花旗银行为其主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4.企业文化殊途

现代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合伙人制、混合公司制和现代公司制。不同的组织结构就意味着不同的公司文化。

虽然现在人们谈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股价就像谈论任何一家普通公司,但在20世纪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大多数时候都是合伙人制而非上市公司。20世纪60年代之后华尔街发生的种种变革促使合伙人制向公司制转变。1986年,银行系出身的摩根士丹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了,而高盛在1999年以前一直是合伙人制。公众公司与私人合伙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制,尽管在业绩表现上可能差别不大。合伙人制的高盛不仅在吸引人才方面更胜一筹,且受监管的程度低得多,向公众披露的义务少得多。事实上,高盛也极为珍视自己的合伙人文化,直到1999年才重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上市,但当年高盛只给公众留出了12%的股权,可见其对旧有公司文化留恋之深。

三、全能型投资银行的评价

应分业经营理念而生的独立的全能型投资银行,充分体现了分业经营的优势:(1)有利于提高业务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水平;(2)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环境,避免了竞争摩擦和合业经营可能出现的综合性银行集团内的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问题;(3)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阻止商业银行将过多的资金用在高风险的活动上。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分业经营的不足之处:(1)以法律形式所构造的两种业务相分离的运行系统,使得两类业务难以开展必要的业务竞争,具有明显的竞争抑制性;(2)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缺乏优势互补;(3)分业经营也不利于银行进行公平的国际竞争,尤其是在混业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的环境下。

2008年是华尔街的多事之秋。3月16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9月15日,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向美国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21日,硕果仅存的两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从而也标志着美国独立投资银行模式的终结。随着高盛与摩根士丹利,两家曾经的全能型投资银行巨头的转型,美国的全能型投资银行进入了金融控股公司的进程。至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全能型投资银行的未来,我们将拭目以待。

(供稿人:张钟文修改人:刘春雷/李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