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繁荣并盛的天津曲艺

繁荣并盛的天津曲艺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曲艺种类繁多,按其演出形式可分为大鼓、相声和杂曲三大类。他说的《明英烈》大受天津观众欢迎,从此定居天津。天津曲种还有西城板,其吐字发音完全是天津话。清咸丰初年传入天津后被天津的文人、艺人再度创造,形成具有浓郁天津地方特色的曲种。单弦,最初称“八角鼓”,源于北京,盛于津门,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天津曲艺种类繁多,按其演出形式可分为大鼓、相声和杂曲三大类。

大鼓类的主要演出道具是用支架支撑扁鼓和两片半圆形的铜板。演出时左手的拇指和食指与中指操纵铜板,右手持一根击鼓的鼓槌子,边唱边敲,旁有扬琴、三弦、琵琶等乐器伴奏。大鼓就其各地区的演唱风格不同,又有若干种,在天津比较流行的有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和京东大鼓等。

天津是相声的重要策源地,是培养相声名家的摇篮。相声,是一种幽默的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说一段儿,有头有尾;学一段儿,学谁像谁;名角儿逗一段儿,一说一捧;唱一段儿,几可乱真。说相声时,既要“抖包袱”逗哏,又要装傻充愣,惹人发笑。相声,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相声的表现艺术,分贯口活、子母活、倒口活、柳活、灯谜、说字意、西江月、绕口令等。

太平歌词,原从属于相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有艺人在露天明地演唱,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也是相声艺人招揽观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演唱形式为干板数唱,就是演员一边数唱,一边用左手持两块竹板击节。击节处为每小节的板,右手间或以手势辅助演唱。其体裁分为大段和小段两种。大段百句左右;小段一般二三十句。唱词为上下句对应形式,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通篇为一折。除竹板外,无伴奏乐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比较流行。

评书,是曲艺中最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亦为一门语言艺术。古时称为“说话”,说书人被称为“说话人”。因“说话人”在讲史和讲小说中,常夹有评议,故又称为“评话”或“评书”。多年来,评书形成许多不同流派,风格各异,二十世纪初,由北京艺人英致长将评书艺术传入天津。他说的《明英烈》大受天津观众欢迎,从此定居天津。陈士和,经过加工处理说的《聊斋志异》,在京津评书界都享有盛誉。还有人称“姜三国”的姜存瑞,以表演《三国演义》最著名。在天津还有两种以评书为名,讲天津地痞流氓、土豪劣绅社会故事的,俗称“混混论”,由评书艺人马畛华专讲《沽上英雄谱》,还有人称“杨瞎话”的,专讲报纸新闻,并常常借题发挥,在民间影响很大。

天津曲种还有西城板,其吐字发音完全是天津话。无论说、唱都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曲调与北京子弟书艺人石玉昆的“石韵”很相似。唱腔慷慨悲壮激昂,唱法和曲调接近口语,内容比较明显地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和感情。在茶楼演唱时,时常座无虚席。

卫子弟书,由北京的子弟书发展而成。清咸丰初年传入天津后被天津的文人、艺人再度创造,形成具有浓郁天津地方特色的曲种。卫子弟书只唱不说,自弹三弦自唱,其唱腔结构为板腔体,因津字津音津腔,旋律多为迂回的下行腔。唱词文雅。但这一曲种在津已逐渐绝迹。

单弦,最初称“八角鼓”,源于北京,盛于津门,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曾在清室八旗子弟中演唱。清同治和光绪年间,一些八旗子弟下海从艺。后由随缘乐(原名司瑞轩)改用三弦自弹自唱演出形式,故称单弦。在唱腔中吸收当时民间流行曲牌而成为单弦唱腔曲牌,扩展了音乐的表现力,发展为北方曲艺的一大曲种。

快板书起源于下层人民的顺口溜和数来宝。数来宝多由那时沿街乞讨的乞丐所唱。其词句往往是现编现唱,随机应变。在天津快板演唱中,又分为节奏明快的快板书和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天津快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