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和美国投资银行合作

如何和美国投资银行合作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 投资银行的起源与发展追溯投资银行的历史,必须首先将投资银行定位为“从事证券经销和投资业务”的机构,不然我们将会遇到和寻找投资银行正式命名时同样的迷惑。因此,仅从名称上追寻投资银行的起源是难以做到的;相反,如果我们认定“从事与证券相关业务的机构就是投资银行”,则投资银行最早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大陆。美国的投资银行业起源于18世纪末。

1.2 投资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追溯投资银行的历史,必须首先将投资银行定位为“从事证券经销和投资业务”的机构,不然我们将会遇到和寻找投资银行正式命名时同样的迷惑。在19世纪的欧美,“银行”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凡是吸收公众存款,然后投资于企业贷款和经销证券业务的,统统称为“银行”,根本不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只是到了近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金融界为了将“发放贷款”的“银行”与“投资证券”的“银行”区分开来,才给后者冠以“投资银行”的称谓,而且这仅仅是美国金融界的叫法。在英国,投资证券的金融机构被称为“商人银行”,而日本干脆直呼其为“证券公司”。在其他国家,将投资证券的金融机构直接称为“投资银行”的,甚至至今都难找到几个。因此,仅从名称上追寻投资银行的起源是难以做到的;相反,如果我们认定“从事与证券相关业务的机构就是投资银行”,则投资银行最早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大陆。

1.2.1 早期的投资银行

早期的投资银行是随着欧洲大陆的海外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随着航海事业的逐步发展,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较快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与东南亚、非洲及美洲大陆的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一大批因贸易发家的巨商富贾,他们手中积聚了巨额的金银财富,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商品和国内外市场的知识。这些商人信誉卓著,不但自己从事贸易,而且为其他商人保管货币,提供资金融通,逐步发展成为当时商业汇票承兑的经纪人和早期的银行家。由于从事金融业务既轻松,又获利丰厚,商人们宁愿放弃从事贸易的行当,专门从事承兑汇票和融资贷款的业务,商人银行就这样形成了。

整个17世纪是商人银行发展的最兴旺时期,这和当时欧洲贸易兴旺发达密切相关。意大利商人银行在17世纪初发展成为欧洲大陆银行业的领头羊,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也因此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金融中心。其次是荷兰,其商人银行和商业银行家大量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中融通资金、承兑汇票以及为外国政府提供贷款的业务,曾一度取代意大利在银行业的霸主地位,一跃成为17世纪中叶欧洲乃至国际金融中心。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德意志经济的迅猛扩张,使其商人银行短期内成为欧洲商人银行的主力军。

17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地扩张开辟了道路。18世纪前半叶的几十年中,英国率先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伴随着大规模的殖民地扩张,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伦敦逐渐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其金融核心地位为英国商人银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大批商号涌入英国,在伦敦建立营业场所,伦敦金融市场短期内成了商人银行竞相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乐园。商人银行利用其手中的巨额资金,不但大量承兑票据,为贸易提供融资,而且大量进行英国政府债券的投机买卖,从中牟取巨额利润,成为巨富商号。到了19世纪初,伦敦金融市场上颇具盛名的巨富商号有霸菱、施罗德、汉布罗和罗斯柴尔德等。

美国的投资银行业起源于18世纪末。理论界公认的美国投资银行的创始人是撒尼尔·普赖姆,他是18世纪90年代纽约华尔街上最著名的股票经纪人,由他成立的普赖姆·华德金公司是华尔街上主营证券交易和外汇买卖的最大投资银行。不过,美国投资银行业较大规模的发展是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特别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政府为战争筹资发行债券,以及战争结束后,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修建铁路)也引发了大规模筹资的需求,从而刺激了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大发展。投资银行通过承销政府的战争债券和铁路债券而迅速扩展业务,不但为自己积累了资本,更重要的是为其后期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可以说,美国内战后经济的复苏一直延续到1929年大危机前的经济繁荣,这一时期是美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及以前美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在美国的金融界并不存在真正的投资银行,所谓的投资银行是指美国一些大的商业银行内部的证券投资附属机构,投资银行的发展是和商业银行的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的。

1.2.2 近代投资银行的发展

美国投资银行是近代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典型代表,逐步形成了投资银行业发展的主流。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经济在经过急骤、短暂的衰退之后,继而走向真正的经济繁荣。市场上日益充裕的资金供给和日趋高涨的经济建设资金需求,引致了债券的大量发行,这些债券既包括国内政府和企业的本币筹资债券,也包括来自欧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美元扬基债券。美国的投资银行在承销和安排国内外债券交易活动中赚取了丰厚的费用收入,这为当时整个银行业的发展壮大积累了充实的资本。同时,美国新政府对银行业支持国内经济发展,以及在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做出的卓著贡献备加赞赏,并不在乎银行是将公众存款借给了政府还是企业,是用于国内债券投资还是用于国外融资安排,银行业赢得了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拥戴,这自然成为20世纪初美国银行业(包括商业银行与经销证券的投资银行)鼎盛发展的政治因素。在1929年股市大跌来临之前的十数年间,依靠债券承销而大发其财的最成功者当数由查尔斯·米切尔(Charles Mitchell)领导的纽约国民城市银行,其证券业务主要依靠它的证券附属机构——国民城市公司来运营。这一时代也造就了包括摩根·塞利格曼·斯培叶、摩顿·罗斯、梅里尔·林奇、雷曼兄弟等一大批著名的投资银行家。

在美国投资银行业不断壮大自身的同时,为了赚取更多的证券承销收入,有实力的各大银行都纷纷在海外设立证券投资机构,抢占海外证券市场。在19世纪末期,美国投资银行借助美国政府债券在欧洲市场行销的大好机会,将自己的证券承销业务迅速扩展到欧洲,开始在法兰克福市场,后来又推进到伦敦市场。美国投资银行依靠自身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在本土证券业务经营中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与欧洲的商人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取胜者当然是美国投资银行,欧洲商人银行的发展遭受了很大的挫折,许多小银行在竞争中倒闭,或转做传统的票据承兑、贴现及贷款业务,不再经营证券业务。美国投资银行逐渐成为欧洲证券市场上的主流,大有异军突起之势。也正是通过扩展海外业务,美国投资银行逐步演变成为真正的国际投资银行。

美国投资银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崛起,有其天然的历史条件和政策机遇,包括受益于美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以及美国政府债券在欧洲市场上的大量交易,更受益于美国证券业与银行业的混合生长。尤其是美国新政府早已被证券业发展刺激起来的经济繁荣冲昏了头脑,对银行业利用充裕的公众存款大搞证券投机的事实更是熟视无睹。当时各国政府对证券市场都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管,对证券市场的风险更没有清醒的认识,投资银行在证券市场价格大幅涨跌中饱赚利润,同时也埋下了自我毁灭的种子。直到美国1929年10月28日股市大崩溃引起长达三年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才意识到这样的政策需要改革,投资银行因此也被冠以引起股市大跌的罪魁祸首的恶名。然而,不论投资银行遭受了多大的非议,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终究因证券市场的萧条而遭受了极大的挫折,无数投资银行因巨额损失而破产倒闭,自灾难发生后短短的三年里,美国的投资银行减少了一大半(1930—1933年美国共有7763家银行倒闭),残存的投资银行也因缺乏证券业务而陷入经营危机之中。

美国1929年证券市场大崩溃与其后三年的经济大萧条,既敲响了美国旧式投资银行的丧钟,又催化了新式投资银行的诞生。美国国会在1933年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 Steagall Act,以下简称《法案》),《法案》将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彻底分开,从此确立了投资银行的概念,划定了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使投资银行真正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其实《法案》中并未提出投资银行的概念,而是由于证券业务从商业银行业务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证券投资业务的机构均由原来的银行家组建和领导,这些银行家被称为投资银行家,由他们创办的证券投资公司后来被公认为投资银行,请回忆1.1节投资银行的概念)。确切一点讲,真正名符其实的近代投资银行——以法律明确其业务范围,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严格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是从1933年以后的美国发展起来的。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的作者查里斯·R.吉斯特的话讲,“《法案》使商业银行与它们一度盈利丰厚的附属公司挥泪而别……由此产生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产业。美国投资银行界就这样由政府缔造出来了”。

新诞生的投资银行生不逢时,备受摧残的美国证券业在大萧条后仍然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缓慢复苏阶段,新证券的发行几乎停顿,投资银行只能依靠在市场短暂的振作期间做一些零星的证券交易业务,以及为以前发行的债券续期和换新,加之新诞生的投资银行业为了生存而加剧竞争,本来在经济萧条期就非常之低的债券利率因投资银行竞相承揽债券发行和换新业务而变得更低,新证券发行变得几乎无人问津,佣金和手续费也由此而少得可怜,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走到了历史的低谷。然而,似新非新的投资银行毕竟对证券业务经营轻车熟路,以前的老主雇和客户群对他们熟悉的银行家仍然依依不舍,加之改革初始,政府只要求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分开,刚分离出来的投资银行仍然可以继续分享其原有主子商业银行的设施,必要的时候凭借老关系还可以从原商业银行手中低成本融得短期紧缺资金。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投资银行在艰苦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这种境况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争年代里,债券市场又因战争而逐渐活跃起来,政府机构债券和市政债券,加上少量的公司债券的增加发行和换手交易,为投资银行业务的启动增添了一线生机。特别是依靠战争发财的制造业开始大量发行新股票融通资金,这给投资银行业务扩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政府提出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金融都要为战争服务的基调,促使投资银行走上了逐步兴旺之路。在新股票发行承销业务中,投资银行借助它们的主子商业银行的委托资金而大行其道,整个证券市场几乎被一些和原来商业银行有着亲密关系的投资银行所垄断,证券经销利润再度上升,新的投资银行业又成为如同经济大危机之前让人羡慕的行业。

投资银行短期内创造的赫赫功绩一方面赢得了其客户即发行公司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招致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些商业银行和投资公司的反对。1947年,美国司法部起诉一批华尔街的主要投资银行以及它们的交易协会——投资银行家协会(The Investment Bankers Association),指控它们领导的一些大公司合谋排挤其他公司,相互勾结垄断证券市场,违反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然而,经过好几年的调查取证,最终以罪名不成立而不了了之。经过这一风波之后,投资银行经受住了法律的考验,站稳了脚跟,理直气壮地发展它们的业务。投资银行的概念从此被美国社会各界所接受,一个崭新的行业以它特有的风貌跻身于美国金融界,借助着美国在朝鲜战争以后经济的逐步繁荣而大踏步地发展起来了。

20世纪后半叶是世界投资银行业大发展的年代。以美国的投资银行为典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迅速崛起和新兴发展的国家相继出现了投资银行。美国投资银行在20世纪60—90年代长达三十多年的迅猛发展中,走过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历程。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开始迅速走向牛市,不但工业公司大量发行股票,公用事业同时也进入股票和债券的发行行列,投资银行因此而大有作为,特别是互助基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兴旺发达,为投资银行推销公司和公用事业股票增添了一个雄厚的市场。美国20世纪60年代证券市场发展中的一个创新性变化同时给投资银行的发展增添了活力,这就是资产证券化。互助基金通过组合投资降低了单一证券投资的风险,其稳定丰厚的收益得到了民众的青睐,投资银行不必将各类公司新发行的股票分销给个体投资者,而是批发给基金公司,大大地节约了承销成本,提高了中介费收入。工业公司同样热衷于资产多样化,它们通过相互联合甚至收购兼并其他公司而形成集团公司,大的集团公司不但拥有国内控股的子公司,而且拥有国外控股的子公司,它们的股票同样作为一种资产多样化的途径介绍给了投资银行,因为投资它们的股票如同投资了一揽子货币资产而尽享资产多样化的好处,投资者对这类股票的偏好自然大大地便利了投资银行的承销业务。继承20世纪60年代这种变化而发展起来的是横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金融创新运动,投资银行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金融创新大潮中大展宏图,不但担当了推动金融创新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主力军的角色,同时也将自身造就成了称雄金融领域的佼佼者。20世纪90年代世界顶级投资银行排行榜中,前七名除日本的野村证券居第五名外,其余六名均为美国投资银行,它们分别为:美林、摩根斯坦利、第一波士顿、所罗门兄弟、高盛和雷曼兄弟。

美国投资银行在近代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其他国家的投资银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首先,经济迅速振兴的日本的投资该行业迅速发展。从1949年开始,日本恢复和成立了东京、名古屋、京都、神户、大阪等证券交易所,其证券市场短期内有了较快的发展,投资银行业也随证券业的振兴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投资银行业经历了从质量逐步升级到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野村、大和、山一和日兴四大投资银行先后跃入世界顶级投资银行的行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投行业发展大国。其次,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经济迅速振兴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引入投资银行,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韩国、马来西亚;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南美的墨西哥、巴西;中东的约旦和非洲的尼日利亚等。其中,韩国的大宇证券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被列入世界大型投资银行。

1.2.3 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大的动荡,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纷纷变革本国的金融制度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在这种变化的进程中,投资银行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为了适应竞争环境,各国投资银行都努力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利用当今高度发达的电信技术和日益成熟的金融创新手段扩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和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国际化趋势

如前所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美国投资银行借助美国政府债券在欧洲市场上的交易机会,逐步占领欧洲金融市场,其国际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期,经济发展快的各工业化国家其投资银行也都纷纷开发海外业务,寻求自己的海外市场。然而,当时各国投资银行在海外的发展毕竟只是通过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经营较为单一的证券承销业务,加之海外的客户基础薄弱,业务发展缓慢,成本较高。因此,投资银行的海外业务占主营业务的比重都不高。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情况有了大的变化,各国投资银行的国际业务得益于电子通信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投资银行的国际业务品种不断增多,融资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投资银行经营的国际证券业务融资份额大有超过国际信贷业融资份额的趋势。据统计,在1993年至1998年的五年间,国际银行信贷融资净额从2000亿美元猛降到1150亿美元,而同一时期的国际证券融资净额却从1949亿美元猛增至6703亿美元。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反差势头还在不断扩大。从另一角度讲,投资银行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不仅表现为其业务的国际化,而且表现为其机构的国际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投资银行机构的国际并购与跨国控股现象成为投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一大特点,同时也促成了投资银行机构的集团化发展趋势。

2.集团化趋势

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投资银行不但要通过扩展其国际业务和市场份额来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且要通过扩大资本规模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两种需求的共同增长引致投资银行依靠最快捷有效的跨国并购途径来实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金融领域大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并购浪潮推动了金融机构的集团化发展趋势,金融资本的急骤集中造就了许多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金融巨头。以美国为例,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成为仅次于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全美第二大金融集团;随后在4月13日,美国第三大银行国民银行与第四大银行美洲银行宣布合并,合并金额达648亿美元,其资产总额超过5700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同日,美国第一银行与第一芝加哥银行也宣布实行联合,合并金额达298亿美元,总资产达2300亿美元,一跃成为美国第五大银行。相形之下,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并购浪潮虽然没有商业银行那么大,但其跨国并购活动却使商业银行相形见绌。1996—1997年,美林证券通过对Hoctchkis and Wiley和英国的Mercury Asset Management两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收购,使其资产总额(含代管资产)在1997年达到了4460亿美元,而摩根斯坦利公司对添惠公司的收购,使其资产总额(含代管资产)达到了3380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投资银行第二巨头的宝座。反过来,欧洲的一些大的经纪公司通过购买美国的经纪公司而壮大自己的实力,形成国际性经纪集团公司。如1995年,英国的E.D.&F.Man花费6400万美元买下美国Goldermann Inc.公司的股份,使自己一举成为欧洲资本实力最强的经纪集团公司。

3.全能化趋势

国际投资银行业全能化趋势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显现,到世纪之交,这种趋势已经以锐不可挡的力量冲击着各国金融制度的束缚,迫使各国政府实行金融体制改革,为投资银行既定事实的全能化发展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持。投资银行全能化发展不但表现为其业务不断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域渗透,而且表现为其业务自身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方面表现为业务多样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表现为业务创新化趋势。面对多样化和要求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投资银行都积极争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一体化服务。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1)金融业的竞争加剧。投资银行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不断寻求新的业务和争取更多的客户,通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2)20世纪7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不但包括金融机构的创新,而且包括金融业务、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项目和方式的创新。金融创新一方面使不同金融业务的界限日益模糊和趋同化,另一方面也使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使金融业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并购更容易。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金融机构大并购浪潮使投资银行机构集团化和业务全能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3)金融自由化趋势和各国金融当局放松金融管制,默许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变革趋势,使得投资银行向全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金融百货公司”式的投资银行将会越来越多。

4.专业化趋势

大的投资银行通过业务的多样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从而抢占市场,扩大其经营领域。小的投资银行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在竞争中被吞并,往往通过业务的专业化来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发展具有各自特色的投行业务,特别是在大的投资银行触角延伸不到的业务领域和地域建立专业化的市场。这种变化在经济新兴发展的国家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较晚、金融管制较严的国家或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在这些国家或地区主要经营证券业务的投资银行要兼营其他业务较为困难,而经营证券之外其他业务的小型专业化投资银行发展就较快、较容易。如在亚洲地区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虽然专营证券业务的投资银行在主要城市发展很快,但在这些城市和一些中小城市专营其他业务的融资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租赁公司、咨询公司等,发展得也很快。这些小型投资银行各有各的专业领域,各有各的客户群体,以自己特有的优势扩展自己的市场,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在整个金融体系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化发展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由于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大的投资银行在以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展开与其他同类机构的竞争的同时,也要致力于发展自己特有的优势和“拳头产品”,使具有自我优势的业务更加专业化。投资银行业务专业化发展趋势既表现为具有专业特色和专营一种或几种主要业务的投资银行越来越多,而且表现为多样化经营的大型投资银行也越来越注重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突出自己特定的发展优势。如美林公司以项目融资和产权交易业务著名,而所罗门兄弟公司则以包销商业票据和政府债券交易称霸;第一波士顿公司以擅长公司并购而享有盛名,摩根斯坦利公司则在包销大公司的证券方面拥有更多客户。从长远看,大的投资银行或集团公司出于降低管理成本,便于内部控制的需要,常常将自己的专业公司独立或分化出来,或让专业子公司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形成专业性的小投资银行。这种专业化发展趋势将随着各国证券业与其他金融各业的分化组合发展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5.网络化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网络风暴”几乎席卷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它在给全球经济、金融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同时,也使投资银行发生了质的转变。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投资银行除了原有的机构名称没有改变之外,几乎统统戴上了“电子银行”、“网络银行”、“金融超市”等“桂冠”,主营证券业务的投资银行更是如此,几乎成为完全网络化的银行。一方面,投资银行几乎所有的业务必须依赖互联网来进行,不但承销业务的公告发布、尽职调查、证券定价、宣传路演、资金交付等操作环节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而且经纪和交易业务更是离不开互联网。投资银行作为经纪商,通过电子系统和散落在全国各地甚至国际上的互联网将委托客户和证交所联系起来,经纪业务的行情分析、市场报价、成交撮合、交割清算等环节也无一不通过电子系统和互联网来完成。另一方面,投资银行的网上业务也因电子网络技术的提高和互联网区域的扩张而迅速增加。美国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2年底,美国网上经纪账户超过1400万个,涉及资产近7000亿美元;到2003年底,网上经纪账户超过2500万个,涉及资产也比2002年增加近一倍;全美前九家经纪行的网上交易市场占有率超过86%;大的投资银行如帝杰、摩根斯坦利添惠、富达和嘉信等公司,从1998年开始,其网上交易业务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另据美国国际证券业信息中心调查,截至2003年底,工业化国家至少有500家证券机构推出网络股市经纪服务,全世界实行因特网经纪的机构估计已达3000家,拥有8000万户投资者,因特网账户资金将高达2万亿美元。行家预言,不出十年,世界各主要证券交易所将实现全球互联网,投资银行业务全面网络化趋势不可逆转。

然而,投资银行的“网络化”发展趋势一方面有利于其提高运作效率,扩大业务领域,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国际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化技术的提高和普及面的扩大,投资银行的发展也将受到致命的冲击。特别是证券承销和经纪业务,网络化在降低业务运作成本的同时,使投资银行的佣金收益也大大降低,甚至有部分客户利用网络技术直接和交易对方取得联系,经纪商将面临失业的威胁。最悲观的观点认为,不出十年,互联网将导致全球50%以上的经纪公司面临倒闭的风险,因为传统经纪业务的主要内容将全部由互联网技术所取代。

6.竞争白热化趋势

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投资银行业的竞争加剧。一方面,大型投资银行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在对中小型投资银行进行吞并的同时,将其业务范围向国外迅速扩张,形成了更多的大型综合性投资银行集团;另一方面,实力强盛的投资银行之间依据各自的业务优势展开竞争,其结果是国际级大投资银行的排位交错变化,特别是次贷危机发生前后其排位状况又有了新的改变(比较附录三:2006年全球前15大投资银行按总融资额和资本市场收入的排位表,附录四:2009年1—4月份与2008年同期国际顶级投资银行按总融资额和资本市场收入的排位表)。

另外,美国的次贷危机对西方国家持有巨额信用衍生品资产的大型投资银行均造成了致命性打击。一方面,理论界对投资银行的冒进式经营和发展趋势产生了质疑;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对投资银行业的风险监管将更加严格。显然,21世纪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及此后演变而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成为投资银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危机事件,对投资银行的长远发展趋势也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