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和美国衰落

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和美国衰落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崛起更多地被人谈及和认同。从资源的角度看,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自身资源无法满足其需要,必然依赖世界市场的资源。但总体来说,中国依赖国际市场和技术情况,并不会极大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的事实。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最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所系统,这使得美国在战后半个多世纪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直领先世界各国。

随着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崛起更多地被人谈及和认同。中国的经济奇迹、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一系列探讨可以证明中国崛起已经被更多的人关注。当然,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二,但人均收入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人们同时看到中国是经济大国,但不是经济强国,大国崛起不能单靠经济增长,文化影响力凸显出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中国在能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强国。

(一)中国崛起的制约因素和推动力量

1.中国经济将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推动因素

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编写的《全球趋势2025——转型的世界》一书中预言,在今后15~20年,中国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国家,但中国路途坎坷[20]。原因在于:在中国,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社保体系严重滞后,商业管理乏善可陈,对国外能源需求巨大,腐败难除,环境恶化,形成了日益严重的社会压力,即使不断进行改革,经济发展的部分也将放慢,甚至倒退。解决单个问题并不难,但如果这些问题同时激化,中国将遭受一场“特大风暴”式打击。即使中国政府成功化解了这些问题,可能再也无力确保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要继续靠内需来拉动,但一些重要领域依然依赖国外的市场、资源、技术和全球化的产业链网络。因此,其他经济体,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将影响中国经济形势的好坏。

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确实积累了很多社会矛盾,尤其是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如果腐败问题、环境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成为中国未来崛起的制约因素。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的市场、资源和技术,因此中国经济只有成功转型,建立靠依赖内需拉动经济的发展增长模式,同时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创新型国家,才能摆脱对国外市场、技术的依赖。从资源的角度看,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自身资源无法满足其需要,必然依赖世界市场的资源。

但总体来说,中国依赖国际市场和技术情况,并不会极大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的事实。尽管欧美经济衰退对中国有一定的影响,但鉴于发达国家目前依然依赖中国的廉价商品降低本国人民的生活成本,中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依然占有重要份额。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的交流和获取也并不是一件难事,中国仍然可以像过去30年那样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而中国政府也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大幅度发展来处理种种社会紧张局势。

过去很多时候,人们看到中国的种种社会矛盾,预言中国将出现社会危机或政权危机,但都没有发生。正如美国学者法理德·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纪》一书中所说的:“中国是有很多问题,但它有一样东西是发展中国家所望尘莫及的,那就是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中国把馅饼越做越大,这就使其他一切问题——无论多么严峻——都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可控了。”[21]

中国的优势在于:中国人民的勤俭、节约、储蓄。在全球化竞争中,中国有自己的优势,而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优势依然存在。

2.中国正在追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改革取得成功在于采取渐进式改革的方式,不断推进改革,寻找经济的增长点,使经济快速发展并积累了巨大的物质基础,但快速发展本身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中国社会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仍任重道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政府可以利用已经积累的物质财富,着手解决社会问题,加强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中国除了经济上有吸引力之外,还要使中国的文化、政治制度更具吸引力,使人民生活更具幸福感,提升文化软实力,这将更有利于中国崛起,成为真正的世界性强国。

(二)美国衰落的推动力量和制约因素

1.美国霸主地位削弱,但大国实力依然存在

2008年的金融海啸,百年一遇,美国元气大伤,其国际影响力大跌,发展模式受到质疑,越来越多的国家敢于对美说不。尤其是中东地区穆斯林中出现的反美、仇美情绪,甚至美国的盟国——欧盟领导人公开指责美金融自由化政策,要求国际货币多元化。2011年8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3a主权信用评级。

但美国尽管实力下降,其核心竞争力依然存在。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带来的科技优势使美国站在世界科技的制高点。

美国经济能够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与主轴,能够让世界各国资本源源不断流入,优秀的高等教育系统和领先全球的科研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最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所系统,这使得美国在战后半个多世纪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直领先世界各国。截至2005年,美国一共有28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从1985到2005年的20年间,共产生了52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其中有34位为美国人或在美国居住,占64%;47位化学奖获奖者中有28位为美国人或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占59.6%;生理学或医学奖的46位获奖者中有28位美国人,占46%;33位经济学奖获奖者中有23.5位美国人(其中1人为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占71.2%。美国人不但“垄断”了近20年来的诺贝尔奖,而且进入21世纪以来的6年中,除2005年的生理或医学奖为两名澳大利亚学者分享之外,其他历年的所有奖项中,都由美国人分享或独享。美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几乎是排他性地垄断了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科学、经济学奖项[22]。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不断地把各种制造业外包到发展中国家,而不担心经济的空壳化,因为美国仍牢牢地掌握着大多数重要行业的核心技术。美国能够在全球五百强中拥有176家企业,能够在全球品牌500强中拥有一半的品牌,前100家超强大企业中,美国独占34家,说明美国仍掌握着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核心和方向。

当今时代,谁站在科技的制高点,谁就能站在经济的制高点。谁站在经济的制高点,谁也就站在世界的制高点。

但是,尽管美国仍牢牢地掌握着大多数重要行业的核心技术,掌管着科技和生产的方向,但毕竟是这些全球化的控制性的大企业兴旺发达,与这些大企业相关的人员分享利益,而其他与其不相关的企业和人员承担着衰退和萎缩,由此产生美国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的鸿沟。

2.尽管财政贸易双赤字困扰美国经济,但美国依然可以吸纳全球资本

美国经济的矛盾在于:尽管科技、经济实力强大,但财政、贸易赤字困扰美国经济。21世纪以来,美国贸易逆差一年高过一年,从每年的新闻标题都能看到美国的贸易逆差又创历史新高。2001年美国贸易逆差总额为3583亿美元,2002年达4352亿美元,2003年为4894亿美元,2004年创纪录达到6177亿美元,占GDP总额的5.3%。2005年美国的贸易赤字达7258亿美元,创下新的历史最高纪录。2006年美国的贸易赤字达7636亿美元,占GDP的5.7%。2007年的贸易逆差仍高达7116亿美元,2008年与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减少了进口,即便如此,2008年的贸易逆差也高达6959亿美元,2009年贸易逆差下降为3807亿美元。

美国对加拿大、欧盟、日本、石油输出口、中国、韩国都有贸易逆差。2003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1241亿美,2004年达到1620亿美元,2005年达2016亿美元,2006年是2325亿美元,2007年达2563亿美元,2008年达2680亿美元,2009年是2268亿美元。

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财政赤字同样居高不下,克林顿总统时期的1998年曾实现了29年来第一次财政盈余。1999—2001年继续财政盈余,但自2002年起,财政赤字又不断扩大。

2002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为1578亿美元,2003年增为3776亿美元,2004年为4127亿美元,2005年为3183亿美元,2006年为2482亿美元,2007年是1620亿美元,2008年猛增到4586亿美元,2009年更是高达14200亿美元。2009年赤字占GDP的10%。有报告预测说,美国财政赤字2010财年将达到创纪录的1.56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6%;2011财年赤字将有所降低,但仍将维持在1.27万亿美元的高位,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3%。

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当年赤字应控制在GDP的3%,债务总额应控制在GDP的60%。美国联邦政府累计总债务11万亿美元,占GDP的82%。

更有人以另一种方式计算,除了政府11万亿美元债务总额以外,美国即将迎来婴儿潮出生的人群退休的高峰,还有政府担保的房地美、房利美的债务,每年增加几千亿的赤字,政府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差额加起来共计54.6万亿美元,是美国GDP的3.5倍,相当于全世界的经济总量,这样的债务总量,光是利息支付就要花掉美国所有赋税(包括所得税、销售税、联邦税、州税、地方税、财产税,甚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税)的全部收入[23],因此人们说美国政府是负债累累的政府。

然而,全球资本依然义无反顾地大量流向美国市场。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有力、最稳定、最安全、最可靠的资本投放国家。美国经济实际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一张信用卡。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1995年美国资本净输入占全球的33%,2000年上升到61%,2005年进一步上升到70%。美国手握全球70%的可用资本。美国已不是以高利率和高利息来吸收世界各国的资本,而是以美国在全球不可挑战的强势让全球资本在低利息的条件下源源不断为美国经济输血,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华尔街的资本市场。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股市再次起飞。充足的资本和高科技的起飞相辅相成。新兴企业在充足的资本支持下如雨后春笋建立起来。

3.资本流向美国在于美国的创新优势

利润的高低决定了资本的流向,资金流向高收益率的国家。而美国作为负债累累的国家却能吸引全世界的资金,在于资本总是流向并投向具有巨大投资机会的国家。在经济活动中,谁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获得垄断利润,资本就会流向具有垄断利润的地区。在资本市场,全球的资本流动大约有70%流进了美国,每个工作日有26亿美元流入。美国能够成为全球资本的中心,能够几乎随心所欲地运用全球资本,能够借钱生息,借鸡下蛋,能够让全世界为自己打工,完全由美国独一无二的科技创新所决定。

储蓄是投资的基础,但一个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并不代表一定有高增长率。储蓄资金和世界上任何其他资金并无区别,在不同国度之间具有可替代性。美国最终可能拥有更多储蓄,但是如果没有创新,不再敢于冒风险,整体经济将依然低迷,储蓄自然会流向其他充满投资机会的高成长国家。

资本总是依附于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人身上,他们用储蓄者的钱赚高额利润,储蓄者也可分一杯羹,并渴望他们借走自己的钱,因为钱在自己手里很难增值。这就是美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也是世界各国资金流向美国的原因。美国依然是世界经济的主导。

4.美元贬值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推动因素

强国有强币,弱国有弱币。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无疑也是世界资金流向美国的原因之一,然而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削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各国进行国际贸易需要美元,那时,世界一度产生美元荒。随着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和美国的军事扩张,美元不断外流,世界从“美元荒”转为“美元灾”。从1960年爆发的第一次美元危机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们纷纷抛售美元,转为抢购黄金,引起黄金价格的上升。直至1973年,国际市场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在历次较大规模的美元危机爆发时,美国及各主要工业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拯救的措施,但最终仍无法阻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972年黄金官价经两度贬值降到42.22美元,但仍未能制止美元危机,伦敦黄金价格一度涨到每盎司96美元,西德和日本的外汇市场被迫关闭达17天之久。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经过磋商达成协议:取消本币对美元的固定比价,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彻底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之后美元、英镑、马克、日元、法国法郎共同成为世界储备货币。

1974年的秋天,危机中的美国经济摇摇欲坠,美元面临很大的贬值压力,当时美国和沙特达成了交易(沙特当时是世界最大的产油国),沙特和其他的同盟国同意将美元作为唯一的一种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从而提升美元的地位。“石油是全球期货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一种商品,而这种最大的商品只用美元交易,所以迫使各个国家只要进口石油,就要储备美元。这样就某种程度上奠定了美元仍然具有一定的霸权地位。

但是,1999—2006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从71%下降到66%。2009年3月,中国提出了设立超主权货币的建议,欧盟、金砖四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认可这个建议。

如果美国贸易、财政赤字无法减少,或者继续增加,那么越来越多的人将对美元崩溃提出警告,公众开始对美元产生怀疑。美国政府最担心的就是公众认为美国只是制造美元,然后用来购买全世界的产品。如此一来,美元就会变得一文不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