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评析与启示

研究评析与启示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来看,尚存在如下一些有待商榷之处,可以在下一步的研究之中不断完善和深入:①从高管控制权与薪酬契约角度。所以简单地研究管理者货币性补偿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而忽视了高管控制权的作用可能是不全面的。③从高管控制权与企业资本配置行为角度。

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来看,尚存在如下一些有待商榷之处,可以在下一步的研究之中不断完善和深入:

①从高管控制权与薪酬契约角度。总体来看,尽管有关高管薪酬激励的研究在不断发展,但大多数文献都是直接考察管理者货币性补偿与企业绩效两个客观变量之间的关系,没有说明激励效应的传导机理,尤其忽视了高管作为企业决策制定的重要参与者所拥有的控制权因素在薪酬契约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前文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权力是一种制度安排,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而契约安排保证了权力的执行。既然权力是制度产物,而激励是契约内容,那么,管理者的权力特征就完全有可能影响薪酬的制定。所以简单地研究管理者货币性补偿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而忽视了高管控制权的作用可能是不全面的。目前,国内基于高管控制权因素的薪酬契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文献的研究还主要局限于探讨高管的权力特征与薪酬水平和薪酬差距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尚缺乏对权力寻租动机下的薪酬操纵效应做更为细致的系统性考察。另外,我国的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着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公司高管已经普遍演化为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权力难以被有效地制衡,导致在薪酬契约制定上可能存在更强的自主性和自利动机。从这些角度来看,中国现有的研究还远远不足,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探寻国企高管通过控制权的运用操纵薪酬契约的经验证据。

②从高管控制权与职位变更角度。高管可以通过控制权谋取控制权收益,但是这些收益必须建立在“在位”的前提下,否则所有的控制权收益将化为乌有。因此,当高管在其职业生涯中面临被解雇的威胁与压力时,其所采取的维护和稳固自身职位的行为自然也是其自利动机的具体体现。

现有文献已认识到高管的特质性因素可能会影响企业管理层更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但仍然缺乏系统研究和经验证据。目前的国内外研究都没有直接触及到高管的控制权因素在职位变更决策中的作用机理,而经营不善的经理人固守职位已被视作最严重的代理问题之一。因此,在动态激励契约视角下,研究高管控制权如何影响公司的高管更换决策无疑对我们认识高管控制权的运作方式及其蕴涵的公司治理涵义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前文的相关文献回顾可以发现,高管控制权理论为我们研究国有企业的高管更换决策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为开展这方面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③从高管控制权与企业资本配置行为角度。资本配置决策是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管理者攫取控制权收益的主要渠道。因此,拥有企业实际决策权的管理者可能并不按照投资效率原则决策,而是实施过度投资或多元化扩张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但是,从相关文献回顾我们可以发现,现有研究主要沿袭传统的自由现金流思路,往往忽略了高管的权力结构等因素在企业资本配置决策中的作用。考虑到资本配置是管理者战略决策的核心内容并对企业成败至关重要,同时也很少有文献直接检验企业内部权力特征对管理者具体财务决策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国有企业的治理架构背景下,以掌控了实际经营决策权的国企高管层为切入点研究高管控制权特征对公司资本扩张等资本配置决策的影响已凸显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外,企业的资本配置行为通常蕴含了异质的经济后果,但是,从已有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更多的是讨论企业行为对企业绩效或者企业价值的影响,而企业行为对企业风险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却较少探讨。同样,现实中企业最关心的也可能是如何创造利润和价值,大多忽略了随之而来的企业风险。但是必须认识到,企业风险与企业活动相伴而生,如果仅仅偏重于企业业绩或价值而忽略了风险,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的境地。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是:国企高管在权力自利动机下所实施的资本扩张行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和积聚有怎样的影响?

④从高管控制权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角度。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企业不透明的会计信息环境不仅是引发代理冲突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能进一步加剧公司内部人以攫取私利为目的的权力寻租行为。迄今为止,相关研究文献主要从信息理论、制度环境和治理结构等角度研究了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各种影响因素,但同样忽略了企业高管的权力特征。从会计信息的形成机理上看,它是管理者行为的体现和反映,管理者的自利动机可能对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产生影响。目前,因“内部人控制”引发的高管对会计信息的自利性操纵已成为国有企业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潜在阻碍和隐患[1]。因此,有待我们做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是:国企高管在权力自利动机下究竟对企业的会计信息透明度产生了何种效应?

[1]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2010年3月发布的《国资管理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研究》研究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