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没有中国式管理

有没有中国式管理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式管理”成为一个流行词汇,引起普通人对中国传统管理的强烈关注,中国台湾的曾仕强教授应该是功不可没的。对于有没有中国式管理,争论分歧非常大。不仅有中国式管理,还有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德国式管理等。我们并非否认管理的地方特色,但中国特色不能等同于“中国式管理”,曾仕强为代表的中国式管理将“中国特色”提升为“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成为一个流行词汇,引起普通人对中国传统管理的强烈关注,中国台湾的曾仕强教授应该是功不可没的。曾仕强先生打起了中国式管理的大旗,他趁《水煮三国》以后中国传统管理的复兴,提出了系统的中国式管理理念,再加上他到全国各地的讲演,影响比学院派的学者要大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自己就是一个中国式管理利用得非常成功的商人。

据我的研究,很多年以前他在台湾就出版了《中国管理哲学》,并且他的《中国式管理》在大陆出版之初也没有引起读者的太多注意。他利用了《水煮三国》畅销以后,中国传统管理复兴这个势,借势而行,之后又出版了《大易管理》、《管理大道》、《管理思维》、《中国式的管理行为》、《中国式管理》等很多的畅销书

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大致可做如下的归纳:中国式管理便是合理化的管理,务求管得合理。美国式管理紧张忙碌,日本式管理辛苦劳累,只有中国式管理轻松愉快。但是现在我们大家并不轻松也不愉快,什么道理?我们老祖宗的道理没有错,是我们的本事不够高,我们做错了。中庸之道就是现在全世界最重视的合理主义。所谓管理就是管得合理,凡事都讲合理的国家就叫中国。我们把合理用一个字表示叫做“安”,所以中国人讲把人安顿好,就是说要把人合理安排好。

什么叫中国式管理?就是在做任何决定之前,要考虑四件事情:你这样做的话股东安不安?你这样做的话员工安不安?你这样做的话顾客会不会欢迎?你这样做的话会不会影响你的邻里社区,会不会跟你有什么抗争?如果都不会,你就去做好了。而凡事求合理就是中国式管理。

曾仕强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影响着中国企业家的经营行为。在消费行为方面,中国人以中庸思维面对各种消费活动,他们不会有偏激的行为,但却常常表现出跟风消费;在企业管理方面,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的特征,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注意人情、关系对组织发展的影响,业务拓展要强调先建立关系和信任,企业高层要注重搞好政府公关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式管理。

对于有没有中国式管理,争论分歧非常大。

曾仕强先生认为管理离不开文化,离不开具体的文化土壤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当然就不同,所以说有中国式管理。不仅有中国式管理,还有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德国式管理等。在中国式管理倡导者看来,无论是日本管理还是美国管理,都已是“昨日黄花”,唯有中国式管理可以拯救世界,21世纪的世界非中国莫属。

葛荣晋认为,现在企业管理教学和培训中,讲的多是西方管理思想和西方案例分析,而对中国管理思想和成功案例则知之甚少,造成中式管理在世界管理学中的“失落”,培养出来的人只知“哈佛”不知“老祖宗”,顶多算是半个管理学家。

全球保险业久负盛名的ING安泰公司总裁潘燊昌认为,如果你是一个一般的职员,你就应该按法家的理论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中层,儒家的训练很受用,用“仁义道德”自我要求,让部属觉得你很好,工作起来很有安全感,对社会大众也有贡献。再上一层成为公司的领导人后,道家那套“天时、地利、人和”对做决策很有助益。落到管理的现实中时,很多时候三者之间不一定会分得那么清楚。因时因地而制宜,有时候法家色彩多一点,有时候儒家精神强一些,有时候则是道家的味道浓一些。但总括来说,越是基层的管理,法家方法的比例越重;层次越往上,道家的比例就越重,而我最向往的,则是道家的“无为而治”。

彭泓基认为,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上的盛世也不少,我们汉代、唐代管得很好,不能说中国人没有管理。所以说中国式的管理不是没有,而是我们没有真正发掘出来。

有人认为,中国式管理正在形成过程之中,肯定有中国式管理,但不是现在,而是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知秋先生认为,如果要创立中国式管理理论,无论是从历史的经验还是哲学理论上说,应该是从实践中来。改革开放为创立中国式管理理论准备了物质基础,中国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如联想、海尔、华为等都有比较好的管理经验。应该有中国式管理,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它最终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现在也难以预知。

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先生也这样认为,应该有中国式管理,而现在还没有,还在形成过程中。所谓中国式管理我想就是两句话:一个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第二是能够发挥中国特长的企业管理,我想这应该是中国式的管理,这是我的观点。

《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说,中国管理存在自己的特色,但是现在以中国管理作为一个模式讨论为时过早。现在中国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管理还处在ABC阶段,未来一定会有中国式管理。

也有人认为管理就是管理,管理的工具是通行的,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只有有效和无效的区别。人都是大同小异的。全世界的管理目标都一样,管理的工具是通用的,如电脑、报表、计划等等。管理看得见、摸得着、具体明确。管理科学全世界都一样,所以说没有中国式管理。

反对者认为,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西方式管理”这种东西,也从来没有所谓的“美国式管理”、“法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或者“德国式管理”这种东西。不要说美国公司和德国公司的风格差异巨大,就是在美国,不同公司的管理风格也存在巨大差异,并没有一种统一的管理风格。即便是管理学界,也存在不同的流派,没有统一的“西方式管理学”。那么,为什么偏偏有所谓的“中国式管理”呢?也许将来,中国会产生一位真正的管理大师,但我相信这位大师肯定不会打着“中国式管理”的旗号。他的理论也许会有一些中国文化的背景,但一定也是能在全球通用的,这一天也是中国真正为管理理论作出自己贡献的一天。

张羿认为,在由现代管理迈向后现代管理的世界管理革命浪潮中,管理的大同必定是主流。我们并非否认管理的地方特色,但中国特色不能等同于“中国式管理”,曾仕强为代表的中国式管理将“中国特色”提升为“中国式管理”。如果要提中国式管理,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说,一定要有不同于西方管理学的范式才可以成立。而到目前为止,管理学只出现过两大范式,即工业经济(或现代)范式和知识经济(或后现代)范式。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后现代管理范式统一全球的大势并不会因为任何地方特色而改变。

只有“日本特色”的现代管理,但没有“日本范式”的现代管理,因此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式管理”。大家公认的“日本式管理”的三大核心: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工会制,都只是日本“特色”,而不是日本“范式”。日本管理在具有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其管理学范式与美国或西方管理并没有区别。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日本企业正在不断放弃原有的一些特色,而与美国管理日益趋同。索尼等日本企业的国际化充分印证了这一事实。作为日本企业国际化的先锋,索尼甚至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国际化伊始,就已经抛弃了以上所说的“日本特色”。

张羿认为,科学无国界,从管理科学的层面来看,无所谓中国式管理,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分。在不同的地区,应用相同的管理科学,哲学就不一样,各地区具有不相同的风土人情,表示各地区的哲学并不相同。管理必须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增强效果,所以各地区的管理哲学不太一样。从管理哲学的层面来考察,大概谁也不会否定中国式管理的真实存在。原来的中国式管理只不过是中国式管理哲学,并没有发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管理的管理科学。

以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特殊的环境为由而提出中国式管理,也是站不住脚的。中国企业、甚至中国社会正面临由前现代到现代到后现代的错综复杂的历史变革之中,中国特色的存在是必然的。但由此而大提特提“中国式管理理论”的做法,也是不合时宜的。这无益于中国后现代管理学的建设,也无益于中国企业的实践。因为全球化是一个跳跃式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在适应中国企业特殊环境的前提下,以全球最前沿的后现代管理理论为主导。

王鑫先生认为,推崇中国式管理,是非常滑稽可笑的。因为中国的传统商业智慧,是发生在中国特定的小农经济和官商勾结的权谋时代。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工业时代和知识与信息时代,更确切地说,农业文明的商业管理和现代工业与知识文明的企业管理,二者的管理逻辑恰好是相反相悖的。

他说,在国外,也有大量的探讨个人工作能力的学问或学术,但是,没有人会把卡内基的学说当做“美式管理学”来学习,因为他所讲的是个人成功之道、而不是企业的成功之路。从这个意义来说,所谓的“中国式管理”,也只能算作是中国特色的“个人修养学”或“个人成功学”。

我认为,中国式管理既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无。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管理学就是管理学,没有什么中国式管理、美国式管理之分。如果从管理哲学的角度来看,则有中国式管理、美国式管理和日本式管理之分。

现在,中国式管理主要是从管理哲学的角度来论证的更多一些。管理不是哲学,管理就是管理。管理是一种操作,而不是玄学。现在的中国式管理更多的是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总结,像曾仕强等就学历背景来说也是哲学出身,这些争论大部分停留在“管理科学”层次。因为科学无国界,从管理科学层次来检视,确实没有美国式、日本式管理之分,因此也就没有中国式管理。

若是由“管理哲学”层次来分辨,则有中国式、美国式或日本式管理。

现在以曾仕强先生为主的中国式管理理论的最大逻辑错误是将“中国特色”,提升到“中国模式”的高度。事实上,目前中国的优秀企业如万科、联想等走的都是国际化的路子,与中国式管理没有任何关系。今后走向世界的中国优秀企业,也必定不是依靠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的贡献主要在管理思想、管理观念上,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也是“管理哲学”的层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