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典情形的-模型的政策效果

古典情形的-模型的政策效果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古典情形的AD-AS模型的财政政策及其挤出效应图6-16 古典情形下的总供求模型(一)在AD-AS模型中,古典主义强调总供给的决定性作用。古典情形的AD-AS模型是指总供给曲线处于垂直的古典供给曲线而总需求曲线处于向右下方倾斜的情形。在古典情形假定下AD-AS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凯恩斯情形下AD-AS模型分析的结论完全相反。

(一)古典情形的AD-AS模型的财政政策及其挤出效应

图6-16 古典情形下的总供求模型(一)

在AD-AS模型中,古典主义强调总供给的决定性作用。古典情形的AD-AS模型是指总供给曲线处于垂直的古典供给曲线而总需求曲线处于向右下方倾斜的情形。这其实是一种描述长期的极端情形,可以解释长期中企业价格灵活性情况。此时,由于生产要素已经实现充分就业经济不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全体厂商只能供给y≤yf水平的产量,财政政策的实施通过AD曲线移动只会影响价格水平P,而不能影响国民收入y。在古典情形假定下AD-AS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凯恩斯情形下AD-AS模型分析的结论完全相反。如图6-16所示,AD为初始的总需求曲线,AD与古典总供给曲线ASL相交于E0点,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f。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到AD'。由于生产要素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厂商不能得到更多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来扩大产量。如果厂商试图雇用更多的工人,就必然会提高工资,也必然提高产品的价格。不仅如此,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超额需求使价格水平上升,价格水平上升使实际货币余额减少,这就引起利率水平上升,厂商投资减少,且厂商投资减少量等于政府支出增加量,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此时,总需求中的政府支出部分增加,而厂商投资部分减少,政府支出取代了等量的厂商投资。经济将沿着AD'向上推进,直到价格上涨至P'、实际货币存量下降引发支出减少,导致产出回落到yf水平时停止。在点E',总需求在更高的政府支出水平上再次与总供给相等。这表明古典情形的AD-AS模型下,经济已经充分就业,总需求水平的变动只会影响价格水平变动,总产出水平无法再变动:扩张性财政政策只会使价格水平上涨,而不会增加总产出水平。

图6-17 古典情形下的挤出效应

由于AD曲线源自IS-LM模型,AD-AS模型背后的分析是IS-LM模型。图6-17用IS-LM模型对此挤出效应进行了静态说明。在图6-17中,初始的IS曲线与初始的LM曲线相交于E点,同时E点落在古典总供给曲线AS上,E点时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组合为r1、yf,此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且实现了充分就业。①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政府购买支出等增加时,在凯恩斯供给曲线情形下,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IS'与LM相交于E'点,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为y1,y1大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f。②在古典供给曲线情形下有y=yf,这将使价格水平上涨,进而使实际货币供给余额减少,LM曲线向左上移动到LM'。LM'与IS'相交于E″点,E″点也落在古典总供给曲线AS上,均衡的国民收入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f,均衡利率等于r2。③由于政府购买支出等增加,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使利率水平提高、厂商投资减少,总需求的构成发生变化,产生挤出效应。当然,从凯恩斯供给曲线转到古典供给曲线的时间界定,是宏观经济学正在探索的一个问题。

IS-LM模型也曾考察了完全的挤出效应,当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系数h趋于零时,LM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政府购买支出等的增加仅仅导致等量的厂商投资的减少,而不能增加总需求和均衡国民收入。需要注意古典总供给曲线时的完全挤出效应是因为总供给不能增加而引起的,而IS-LM模型分析的完全挤出效应是因为总需求不能增加而引起的。

表6-1概括了古典和凯恩斯供给条件下财政政策的效应。在极端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下,扩张的财政政策在不影响价格水平的条件下使国民收入增加。在极端的古典总供给曲线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只使价格水平提高,而不能增加国民收入。

表6-1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

(二)古典情形的AD-AS模型的货币政策及货币中性

在总供给曲线处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情形时,价格总水平是既定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余额都增加,利率下降,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增加。但在总供给曲线处于古典总供给曲线情形时,总产出已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扩张性货币政策只使价格水平提高,而不能增加实际国民收入。

图6-18 古典情形下的总供求模型(二)

如图6-18所示,AD为初始的总需求曲线,AD与古典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E点,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f。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使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右移到AD'。当价格水平为P时,总需求为E'点时的y1,y1>yf。超额需求使厂商试图通过雇用更多劳动力来实施扩张,这推动了工资和成本的上涨,并使价格水平也随之上涨,进而使实际货币余额减少,利率提高,投资需求减少,总需求减少。这一调整过程将会持续到价格上涨到P'、利率和实际货币余额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超额需求不再存在为止。这时,AD'与AS相交于E″点,均衡的价格水平上涨到P',均衡的国民收入仍为yf。这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只会使价格上涨,而不会增加产量。由于实际货币余额M/P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所以价格水平与名义货币供给以相同比例变动。这样,在古典供给条件下,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将促使价格水平上升同一比例,而实际利率和实际产出维持不变。

表6-2概括了古典情形和凯恩斯情形下货币政策的效应。在凯恩斯情形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在不影响价格的条件下使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利率下降,产量增加。在古典情形下,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能影响产量、利率和实际货币余额,仅仅只使价格水平提高。

表6-2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

在古典总供给曲线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不能增加国民收入,不能降低失业率。其中,货币供给的增减只会引起价格的同比例增减,而不能导致国民收入的任何变化。这种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影响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而不会影响国民收入等实际变量的政策效应,被称为货币中性。根据货币中性,如果要抑制通货膨胀,只需减少名义货币供给就能实现。这也是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