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类型及要求

类型及要求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物由于受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的影响,结构内会产生附加的变形和应力,如不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当,会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影响使用与安全。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5层以上时不应小于120mm。沉降缝要求从基础到屋顶所有构件均须设缝分开,使沉降缝两侧建筑物成为独立的单元,各单元在竖向能自由沉降,不受约束。

建筑物由于受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的影响,结构内会产生附加的变形和应力,如不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当,会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影响使用与安全。 为避免这种状态的发生,可以采取“阻”或“让”两种不同措施。 前者是通过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以阻遏这种破坏;后者是在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预留缝隙,使建筑物各部分能自由变形,不受约束,即以退让的方式避免破坏。 后面一种措施比较经济,常被采用,但在构造上必须对缝隙加以处理,以满足使用和美观要求。 建筑物中这种预留缝隙被称为变形缝。

变形缝按其功能分为3种类型,即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2.1.1 伸缩缝

建筑物处于温度变化之中,在昼夜温度循环和较长的冬夏季节循环作用下,其形状和尺寸因热胀冷缩而发生变化。 当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因变形大而开裂。 为避免这种现象,通常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断开。 这种为适应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隙称为伸缩缝,也称温度缝。

伸缩缝要求将建筑物的墙体、楼层、屋顶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必断开。

伸缩缝的设置间距,即建筑物的容许连续长度与结构所用的材料、结构类型、施工方式、建筑所处位置和环境有关。 结构设计规范对砌体建筑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中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规定见表12.1及表12.2。

表12.1 砌体建筑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注:①层高大于5m的砌体结构单层建筑,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但当墙体采用硅酸盐砌块和混凝土砌块砌筑时,不得大于75m。

②温度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建筑物墙体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

表12.2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注:①当屋面板上部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选用;对排架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室内栏的数值适当减小。

②排架结构的柱高低于8m时宜适当减小伸缩缝间距。

③伸缩缝间距应考虑施工条件的影响,必要时(如材料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时外露时间较长)宜适当减小伸缩缝间距。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30mm。

12.1.2 沉降缝

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且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 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部分也要断开,使相邻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牵制。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5层以上时不应小于120mm。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凡属下列情况应考虑设置沉降缝:

①同一建筑物两相邻部分的高度相差较大、荷载相差悬殊或结构形式不同时(如图12.1(a));

②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地基上,且难于保证均匀沉降时;

③建筑物相邻两部分的基础形式不同、宽度和埋深相差悬殊时;

④建筑物体形比较复杂、连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时(如图12.1(b));

⑤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相毗连时(如图12.1(c))。

图12.1 沉降缝设置部位举例

图12.2 防震缝两侧结构布置

沉降缝与伸缩缝的作用不同,因此在构造上有所区别。 沉降缝要求从基础到屋顶所有构件均须设缝分开,使沉降缝两侧建筑物成为独立单元,各单元在竖向能自由沉降,不受约束。

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的性质和建筑物的高度有关。 地基越软弱,建筑高度越大,缝宽也就越大。 建于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陷,可能引起沉降缝两侧的结构倾斜,应加大缝宽。 不同地基情况下的沉降缝宽度见表12.3。

表12.3 沉降缝宽度

注:沉降缝两侧结构单元层数不同时,由于高层部分的影响,低层结构的倾斜往往很大。因此,沉降缝的宽度应按高层部分的高度确定。

沉降缝一般与伸缩缝合并设置,兼起伸缩缝的作用。

12.1.3 防震缝

在地震烈度为7~9度的地区,当建筑物体形比较复杂或建筑物各部分的结构刚度、高度以及重量相差较悬殊时,应在变形敏感部位设缝,将建筑物分割成若干规整的结构单元。 每个单元的体形规则、平面规整、结构体系单一,可防止在地震波作用下相互挤压、拉伸,造成变形和破坏。 这种缝隙称为防震缝。 对多层砌体建筑来说。 遇下列情况时宜设防震缝:

①建筑立面高差在6m以上时;

②建筑错层,且楼层错开距离较大时;

③建筑物相邻部分的结构刚度、质量相差悬殊时。

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缝的两侧应布置墙或柱,形成双墙、双柱或一墙一柱,使各部分结构封闭,提高刚度(如图12.2所示)。 防震缝应同伸缩缝、沉降缝尽量结合布置。 一般情况下,基础不设缝,如与沉降缝合并设置时,基础也应设缝断开。 防震缝的宽度根据建筑物高度和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来确定。 一般多层砌体建筑的缝宽取50~100mm。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在15m及15m以下时,缝宽为70mm;当建筑高度超过15m时,按烈度增大缝宽:

地震烈度7度,建筑每增高4m,缝宽增加20mm;

地震烈度8度,建筑每增高3m,缝宽增加20mm;

地震烈度9度,建筑每增高2m,缝宽增加20m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