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远大物产期现结合交易模式的发展背景分析

远大物产期现结合交易模式的发展背景分析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期货与现货的结合模式,虽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如何将两者巧妙结合却不是易事。因此,远大物产渐渐开始重视塑化类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与此同时,公司着力培育大宗商品期现结合的交易管理模式及风险控制能力,形成完整的期现管理及

期货与现货的结合模式,虽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如何将两者巧妙结合却不是易事。远大物产的模式能够模仿,但一定是不可简单复制的。远大物产的模式创新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得来的,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公司领导的战略眼光,离不开业务伙伴单位的鼎力合作,离不开大宗商品交易所的大力支持。远大物产曾经是一个传统的贸易商,是专门从事国内大宗商品塑化原材料销售的企业,是连接石化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的大型贸易商。公司每年总销售额高达500多亿,其中塑化产品所占比例过半。由于处在产业链的中间,面临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很高,曾经的风险压力使得公司举步维艰。

大宗商品不仅具有产品属性,也具有金融属性。以前远大物产更多的是关心产业链上下游两端的供需平衡关系,但是在经营中渐渐发现大宗商品的价格还会受到商品的投资需求的影响,有时候这种影响的权重还很大,对市场的价格走向具有引领作用。因此,远大物产渐渐开始重视塑化类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在完善塑料产品的现货销售平台的基础上,开始构建金融平台,并利用一些大宗商品交易方面的金融衍生工具来降低现货的交易风险,例如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等衍生工具或手段来对冲现货的交易风险,保障公司健康稳定地运行。

期现结合的理念不难理解,做起来也不太难,但是要运用得当、游刃有余却需要一定水平,而且收益回报是检验交易效果的唯一标准。如意集团(上市公司,交易代码000626,控股子公司远大物产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对如意集团的借壳)2015年年报数据显示,控股子公司远大物产实现营业收入553.6亿元,同比增长21.3%;实现净利润5.98亿元,同比增长25.72%。其中,上市公司非主营业务中投资收益18.78亿元,占利润总额的224.06%,主要来自远大物产及其子公司的电子交易、期货交易业务所实现的利润。因此,可以说远大物产通过期现结合模式,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宗商品造成了一波大熊市的情况下,期货与现货价格双双下跌,风险不断放大,公司合理利用期现货基差,一方面加大现货市场供应,服务下游客户,另一方面通过期货交易套期保值来对冲风险,有效规避了整个塑料原料大宗商品交易的系统性风险,在下跌中让现货的亏损维持在可控范围内,客观地实现了做空利润,在金融危机发生的2008年,对冲风险,剔除亏损后反而获得了1.2亿元的盈利。

单纯风险对冲只是该模式中比较简单的业务,远远不是期现结合的全部。例如,远大物产安全库存的补库以及供应链金融模式动产仓单质押进行合理短期融资,也是该模式的一种有效运用。早在2009年初,公司遭遇现货市场很难在规定的期限采购到所需规模的塑料现货困境,公司就加大期货市场的多开头寸规模,最后通过合约到期交割实现现货补库,有效解决了采购力短期跟不上的问题。除此之外,公司还通过供应链金融进行融资,解决了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例如2010年10月底,公司办理了1688手(8440吨)LLDPE仓单质押业务,这是中国建设银行宁波支行在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办理的首笔标准仓单银行质押业务。

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工具能否运用得好,关键在人才。远大物产注重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方式,网罗期货市场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人才,成立了行业首家研投中心,为期货部、现货部等业务部门提供战略与趋势分析,在宏观上给予极大的帮助,成立业务部门综合处理业务关系,达成交易的“千里眼”“顺风耳”,改变了观念,优化了业务模式,如图5-1所示。

图5-1 大宗商品贸易商的战略转型

战略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来自实战的经验教训与洗礼。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大宗商品的打击,对市场的影响尤其深远,基于这种现状,远大物产就更加注重期货衍生工具的研究与运用。远大物产加强宏观经济分析,研究量化交易策略,拓展交易平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企业还构建并运用企业外部“智库”,加强专家咨询,加强产业沟通,加强与其他贸易商、厂商、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公司的沟通与合作,有效控制期现结合的系统性风险,控制操作风险。企业得到很大发展,其中大宗商品塑化产品增长迅猛,目前的年销售规模是企业初创时期的几十倍,常备安全库存规模也同比增长十几倍,而且还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企业经营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因此对“期现结合”模式运用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要求实体现货贸易的业务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应的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工具,如果不了解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要实现大宗商品现货贸易的预期目标那就是“盲人摸象”,超级大宗商品贸易商必须掌握其“金融属性”,并有效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做好风险对冲,才能走得更远。远大物产坚持走“期现市场”结合的道路,发挥大宗商品期货工具为实体经济与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两端的整合与联盟,提高对产业资源的控制力以及为产业服务的优质增值能力,逐渐发展为国际行业知名、国内行业领先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

经过二十多年的超常规发展,远大物产期现结合模式成为企业的利润增长点,传统现货贸易商也逐渐转型为大宗商品交易商,即立足于大宗商品现货贸易,做大业务体量,并以期货工具为风控手段,通过“期现货”相结合,运用合理的对冲机制与规则,控制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增强客户的契合度与黏性,拓展现货销售渠道,服务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实体经济,并提升上下游产业链的服务价值,分享巨大的商业利润。现货贸易、期货交易、行业研究这三点是公司利润增长的驱动力源泉,主要业务为大宗商品期现结合,通过套期、套利交易实现经营目标。即使在全行业不景气的2015年,面对全年大宗商品指数大幅下跌,主要的22种大宗商品的原材料价格及相应期货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远大物产通过转型升级,变革经营模式,有效化解了风险,实现了企业发展目标。远大物产以客户为中心,采用期现结合模式,集研究、现货、交易“三位一体”的创新业务模式,通过研究和交易为全产业链客户提供价值服务。与此同时,公司着力培育大宗商品期现结合的交易管理模式及风险控制能力,形成完整的期现管理及风险控制体系。通过现货与期货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为上下游产业链提供稳定的交易服务,另一方面规避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在“期现结合”业务模式下,公司的整体收益来自两大块:“期货端收益”与“现货端收益”。两者相辅相成,如图5-2所示。

在以上收益系统中,期货交易原本是为了对冲风险的,以前当现货贸易盈利形势较好时,期货交易是不太做的。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塑化产业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熊,现货贸易越来越难做,越做亏损越大,在这种情形下,为了控制风险,就加大了大宗商品金融衍生交易,从近年来的利润构成来看,现货贸易一直处于微利或亏损的境地,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则持续赢利,在整个系统中期货收益反哺现货交易,这是近年来的收益特点。

图5-2 大宗商品交易商整体收益

由于远大物产这些年在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中取得优良战绩,多年练就了扎实的期货交易“基本功”,因此未来即使现货交易价格走强,期货交易体量也会越来越大,这不完全是为了对冲风险,而是谋求更大的利益。这也进一步促使远大物产逐渐从传统的大宗商品贸易商向大宗商品交易商转型。这个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由原本被动参与市场的期货交易,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期货交易,并在实践中不断实现期现结合“三位一体”商业模式创新,这个过程一走就是十多年。远大物产2005年至2007年主要从事大宗商品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2007年至2009年从事大宗商品交割及部分产品的期货套保;2010年至2014年熟练进行“期现套利、基差交易、跨品种交易”,丰富了经营模式;2014年以后,增加了对外供应链库存管理、OTC交易[3]、期权交易、收购兼并上下游企业等业务,全面拓展了交易范围与经营模式。

由于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处在产业链的中间环节,运用大宗商品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期货交易是大势所趋,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实现“库存—套保—套利—交割”,如图5-3所示。

图5-3 大宗商品贸易的大型交易商从事期货交易的目的

第一,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大型交易商由于贸易规模体量很大,当无法在短时期内在实体经济的贸易市场采购到足够的库存时,就可以通过期货交易来补充完成。第二,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期货交易是为了规避现货市场因国际国内经济风云变幻而引起的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通过套保来控制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主要是为了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第三,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期货交易是为了套利(跨期套利、跨市场套利、跨品种套利),这主要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与套保有一定的区别。第四,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期货交易是为了实现交割,锁定了远期库存交割的成本。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也是逐步发展的,贸易商从事期货交易,早期就是为了套保,做久了就会摸索出一个商业模式,不断试错、总结,得到经验,创新地进行业务模式拓展。实际上,贸易商开展期货交易的效果都不是很好,有些贸易商赔了很多钱,就对期货交易颇有微词,其实这完全不是衍生工具不好,而是运用不当,比如期货最大的特点就是5~10倍的资金杠杆,但许多贸易商有“赌”的心理,没有科学合理地利用杠杆来对大宗商品产业进行研究并使用套保套利等方法来实现营利的目的。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是良性互动的。现货价格的产业驱动方向是实现期货套保成功的基础,而成功套保的关键是研究期现价格波动的内在机理。套期保值需要一定的基础,只有当金融衍生套期的工具与被套期的大宗商品产品项目呈现一致的价格变化趋势时,相互对冲要以相反的操作进行。但即使是这样也会有一定风险,例如当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时,现货市场价格暴涨、暴跌、套期过长或者突发事件,都会导致波动加剧,期货与现货就无法完全对冲,从而产生亏损,而且还可能会面临“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所以远大物产实行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期现结合机理研究的“三位一体”模式,协调好模式操作的基础、核心与保障三者间的良好关系,这也是远大物产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图5-4所示。

图5-4 大宗商品交易商远大物产的“三位一体”模式的运作实质

远大物产首先以产业为基础,通过现货贸易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供给与需求的两端(侧),详细掌握了全产业链的供求信息,整合了全产业链的信息资源与客户资源。其次是以研究为核心,信息再多、资源再好,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梳理,也是一盘散沙,价值不大或毫无价值可言。加强研发部门的实力,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货与期货的实践交易操作,更加具有投资决策的战略眼光。最后是加强风控与人才的保障。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交易与投资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严格控制风险,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储备现货贸易、期货交易操盘、产业与金融衍生工具分析研究等方面的人才,在制度上、规则上、人的思维意识上充分重视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去获取目标利润。远大物产在现货和期货两个不同方向上分别设立“风控小组”,各自负责全程监控期现业务的风险,将期货与现货的市场风险控制体系分设,公司决策层整体控制经营风险,加大执行力度,确保期现结合模式的决策计划快速有效地被执行

其实,理论与实际不是一回事,就拿远大物产的期现结合模式来说,成为行业内的标杆,自然就会被其他企业争相模仿,但实际上这种模式可以借鉴却很难复制。因为基本功不一样,人才储备也不一样,人的风险意识也不一样,领导者的魄力也不一样。太多的不一样决定了这种模式不能被简单复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