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与合作

中国与合作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意义和作用1.意义政治意义远远超过经济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从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东盟的睦邻友好关系、维护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战略高度来参与这一合作的。中国正在成为该地区合作的主要倡导者和执行者。

(一)意义和作用

1.意义

(1)政治意义远远超过经济意义。次区域合作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在区域内的实践,其地区的稳定,特别是周边地区的稳定,将为我国长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经济意义。可以大力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降低流通费用和交易成本,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是该区域产品贸易自由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过程一体化的重要步骤;可促进国际投资和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从实践来看,其有利于中国发展旅游经济、通道经济和具有比较优势、有特色的产业经济;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和次区域的贸易、投资和开发合作,促进“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可拓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2.作用

中国在GMS合作中发挥着倡导与推动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从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东盟的睦邻友好关系、维护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战略高度来参与这一合作的。自1992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由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由东盟倡导的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及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黄金四角经济合作”等机制,且与湄公河委员会建立了对话关系。在2002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提出了推动合作的三项建议,即平等协商、互利互惠;以项目为主、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受到与会各国欢迎。中国正在成为该地区合作的主要倡导者和执行者。

(二)现有具体的合作机制

1.双边合作机制

中国与次区域其他5个国家分别签署了贸易、促进和保护投资、成立双边“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委员会”等协定。这些双边机制若能运作良好,将极大地推进区域合作。除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外,在云南、广西与周边国家地方之间已经存在多个协调机制,有省部级,如与越南、缅甸、老挝贸易部定期会晤机制、边境会晤机制等;有地、州、县与毗连国家省、区、县之间的。地方的合作机制因为身处合作一线,直接面对具体问题,信息源于实践,往往协调及时、有效,针对性强。

2.交通便利化机制

(1)《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该协定就跨境手续、海关检查、道路标志、运输价格、车辆管理等涉及交通运输领域的便利化措施等方面达成了协议。到2005年已完成并签署所有协定附件和议定书,与跨境相关的程序及检查统一一致,实现了大湄公河次区域6国间人员和货物的便捷流动。

(2)《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议》。2000年4月,中、老、缅、泰签署并建立4国航运协调委员会。在上湄公河航道改善主体工程完工后,将重点就统一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各种收费及标准达成协议。

(3)泛亚铁路和航空运输的便利化,将由“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AMBDC)、中国与东盟交通部长会以及双边机制等实施。

3.规范边境口岸合作机制

边境贸易是次区域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和内容,有良好的基础。口岸合作机制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可考虑尽快建立边境口岸政策法规的有效对接和对等开放。包括加强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边境口岸地区的车辆互通,允许第三国人员及货物进出边境口岸,实行以人民币为主的多种货币结算等,使边境口岸成为次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窗口和示范。

(三)已经取得的成就

1.到2008年阶段

根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财政部2008年联合发布的《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家报告》,GMS合作是以项目为主导,并根据次区域成员的实际需求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自启动以来,GMS合作始终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跨境贸易与投资、私营部门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五大战略重点进行。截至2007年底,在交通、能源、电信、环境、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旅游、贸易便利化与投资9大重点合作领域开展了180个合作项目,共投入资金100亿美元,有力地推动了次区域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其中,投资项目34个,总投资98.7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自身提供贷款34.26亿美元,动员成员国及其他发展伙伴分别投资29.8亿美元和34.66亿美元;技术援助项目146个,涉及资金1.66亿美元,其中亚洲开发银行提供赠款7579万美元。在9大方面的合作均已取得新进展。同时,中国积极落实GMS第2次领导人会议通过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制定并已开始正式实施中国行动计划。在海关领域,积极研究符合GMS实际的“单一窗口”模式,着手编写《便运协定》专用操作手册;在检验检疫领域,推动实施检验检疫部门与海关之间的通关单联网核查;在贸易物流领域,倡议建立GMS物流合作协调机制,制订GMS物流项目合作的国内工作方案;在商务人员流动领域,简化签证申办手续,在网站上发布和更新签证政策信息,并推出了中国公民免填出入境登记卡和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的12项措施等新政策。

2.到2011年阶段

二十年来,GMS机制成绩卓越,为促进次区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作出了突出贡献。截至2010年底,次区域成员国在交通、能源、电信、环境、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旅游、贸易便利化与投资九大重点合作领域开展了227个合作项目,投入资金约140亿美元。2011年,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第4次领导人会议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会议通过《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十年战略框架(2012—2022年)》(以下简称《新战略框架》),为次区域未来10年的合作发展确定了大方向,规划了新蓝图。《新战略框架》为未来10年合作制定了三大战略目标:第一,推动次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繁荣、公平的发展;第二,在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为跨境贸易、投资、旅游等合作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第三,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促进次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三大目标,《新战略框架》提出了八大优先合作领域,即推动GMS经济走廊发展;继续加强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能源合作;完善成员国电信网络联通;推动本地区成为单一旅游目的地;促进农业领域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领域合作以及继续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3.到2013年阶段

2013年12月11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第19次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区域投资框架合作项目规划,并签署了成立GMS铁路联盟备忘录,为推动次区域内铁路互联互通、促进铁路基础设施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制度安排。此外,会议还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2013年以来,GMS合作在以项目为主导的合作方式下得以继续推进,能源、贸易和投资、非传统安全、农业和旅游以及交通与环境合作等各个重点合作领域都取得了诸多新进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是当前我国实践“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的重要对象。中国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变“国之交为民之亲”,以诚相待,为次区域合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将自身的发展惠及次区域其他国家,包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多样性,推动GMS合作向纵深发展,把GMS合作作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依托。

(四)新进展

2014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5次领导人会议在泰国举行。会议为次区域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描绘了蓝图。会议通过了2014年至2018年区域投资框架执行计划,明确了各领域优先项目清单,涵盖能源、农业、环境、人力资源、旅游、交通和贸易便利化、信息通信等领域共92个项目,总金额约300亿美元。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言表示,中方愿与五国共同努力,构建深化合作新框架,并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深化基础设施领域合作。以建立区域铁路联盟为契机,推动次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通关便利化,提升软件联通水平。中方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原则合理利用水资源,愿与有关国家分享水文信息,加强防灾合作。

二是创新产业合作模式。中方愿积极参与在五国特别是在中泰即将合作建设的铁路沿线设立工业、技术和产业园区,愿带着先进产能在当地建厂生产,直接帮助邻国增加就业。中方主张建立次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愿主办2015年经济走廊论坛。

三是加强对贸易投资合作的金融支持。中方将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跨境贸易本币结算试点,扩大本币直接兑换规模,支持双方扩大经贸合作;按市场化、可持续原则,支持次区域互联互通及产业合作重点项目。继续用好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专项贷款,同时探索公私合营等各种有利于当地大项目合作的投融资方式。

四是推进民生与社会事业发展。中方将继续向次区域国家发展特别是东盟欠发达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援助,通过扩大农产品贸易促进农民增收,今后三年为次区域国家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

五是提高地区发展的开放联动水平。次区域各国应加大投入,欢迎域外各方积极参与,继续发挥好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作用。加强自身发展与次区域规划的对接,保持与东盟共同体、“10+1”“10+3”等地区合作机制的沟通协调。提升地区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大湄公河流域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李克强总理最后表示,中国愿与相关各方携手努力,打造中国—东盟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更好惠及周边地区与人民。此外,李克强总理还着眼于次区域经济合作方向和重点,就促进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发掘新的增长动力和合作模式,深化中国同中南半岛五国关系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共同规划建设全方位交通运输网络和产业合作项目。流通是市场发展的基础,要利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规划次区域完整的南北西东、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并同各国的发展规划相衔接。在互联互通过程中选择重点区域建设产业园区。既可推动各国经济发展,也可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二是打造融资合作的新模式。当前次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较多,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形成新的融资模式,包括公私合营、股权投资、资源换贷款、市场换资金等符合商业化运行的方式。各方应制订税收、便利通关等优惠措施,吸引更多资金投入。

三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和协调发展。各国要在推进项目合作的同时,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训、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应对灾害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政府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共同努力提高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与会各国领导人与有关机构负责人在发言中赞同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合作建议,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次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为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各国愿就进一步加强陆海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走廊建设、通关便利化、相互投资、能源、环保、防灾减灾等方面进行合作,促进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