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慧化建设

智慧化建设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医院智慧化建设在技术上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医疗保健主要依靠仪器设备和工具化信息系统。通过对基础设施与传感器物联网的融合改造,构建智慧化医院设施;通过仪器设备的数字化,构建数字诊断治疗系统,使患者全数字化成为可能。2.信息融合 智慧化建设要求“智能”,而智能信息处理是保障这一特性的关键技术,因此智能信息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对实现智能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医院智慧化建设在技术上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医疗保健主要依靠仪器设备和工具化信息系统。通过对基础设施与传感器物联网的融合改造,构建智慧化医院设施;通过仪器设备的数字化,构建数字诊断治疗系统,使患者全数字化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化、网络化建设,开发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全面、透彻、精确、可靠、便捷和无处不在的医疗信息应用,达到智慧医院的远景目标。

(一)智慧化建设核心技术

智慧化建设运用了当前最前沿的信息技术,下面简要介绍其中关键技术。

1.智能识别 智慧化建设围绕的核心是“信息”,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和随时随地的共享等,这就注定建设方向与智能识别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智慧化医院有效运行需要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医院设备、人、设施的自动识别,在哪里的准确定位,状态如何等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然后才有可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帮助人们实现随时随地分享信息,智能识别技术成为智慧医院实现其价值的基础技术手段。

智能识别通过面向物联网的实际应用,综合采用多机制识别和感知技术,实现被监测对象准确的数据采集、识别、控制和定位。

(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系统由阅读器和电子标签(或应答器)组成。电子标签随附于所要辨认的物体上,该标签存放物品一系列资讯如产品类别、生产日期、位置等,阅读器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快速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提高物品的整体管理效率。

(2)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检测物体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的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3)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rok,WSN)。WSN是一种由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能够实时的监测、感知和采集节点部署区的观察者感兴趣的感知对象的各种信息(如光强、温度、湿度、噪声和有害气体浓度等物理现象),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后以无线的方式发送出去,通过无线网络最终发送给观察者。在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具有端节点和路由的功能:一方面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另一方面实现数据的融合和路由,对本身采集的数据和收到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数据进行综合,转发路由到网关节点。传感器网络主要研究的是传感器网络节点。

2.信息融合 智慧化建设要求“智能”,而智能信息处理是保障这一特性的关键技术,因此智能信息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对实现智能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信息融合是智能信息处理的重要阶段和方式,是将多级数据经过自动检测、关联、估计及组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综合数据。数据集成是指各种异源异构、不同形态、不同尺寸、不同专业的数据在统一的标准框架下,以统一的空间定位为基础,以统一的规范和协议为标准的无缝集成。它能够获得比单一传感器更高的准确率,实现物联网多源数据的相互补充、信息的全面加工和协同利用,并最终获得对同一事物或目标更客观、更本质、更全面的认知。因此,在感知、接入、互联网和应用层均需要采取此技术手段。

信息融合一般可分为像素级融合、特征层融合、决策层融合。

(1)像素级融合。它是直接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层上进行融合,在各种传感器的原始测报未经预处理之前就进行数据的综合分析。

(2)特征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属于中间层次的融合,它先对来自传感器的原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特征可以是目标的边缘、方向、速度等),然后对特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3)决策层融合。决策层融合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观测同一目标,每个传感器在本地完成基本的处理,其中包括预处理、特征抽取、识别和判断,以建立对所观察目标的初步结论,然后通过关联处理进行决策层融合判决,最终获得联合推断结果。

3.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是随着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技术,通过将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相互结合,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广泛便捷的展示和应用。

移动计算技术将使计算机或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在无线环境下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它的作用是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提供给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客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移动计算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移动性。移动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所在无线单元的MSS与固定网络的节点或其他移动计算机连接。

(2)网络条件多样性。移动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网络一般是变化的,这些网络既可以是高带宽的固定网络,也可以是低带宽的无线广域网,甚至处于断接状态。

(3)频繁断接性。由于受电源、网络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移动计算机一般不会采用持续连网的工作方式,而是主动或被动地间连,断接。

(4)网络通信的非对称性。一般固定服务器节点具有强大的发送设备,移动节点的发送能力较弱。因此,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通信带宽和代价相差较大。

(5)移动计算机电源能力有限性。移动计算机主要依靠蓄电池供电,容量有限。经验表明,电池容量的提供远低于同期CPU速度和存储容量的发展速度。

(6)不稳定性。这与无线网络本身的可靠性及移动计算环境的易受干扰性和不安全性等因素有关。

4.云计算 智慧医院以无线网络为载体,通过运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最后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突破物联网,在更大范围去帮助医疗更智慧地服务民生还需要互联网,需要大数据,需要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来支撑更大的存储、实时的计算、智能的规划和决策。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云是一种“资源池”,由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构成,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群、存储服务群、宽带资源、软件和应用等。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提供给用户使用。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个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可以自动地管理和动态分配、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回收,也可以动态安装软件和应用。

同时,云计算也是一种计算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计算资源、软件、数据、应用以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只需要连入互联网,借助轻量级客户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就可以完成各种计算任务,包括程序开发、科学计算、软件使用及应用托管。提供这些计算能力的资源对用户是不可见的,用户无需关心如何部署或维护这些资源,在用户看来,“云”中的资源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并按使用付费。“云”就像是一个发电厂,只是它提供的不是电力,而是虚拟计算资源,包括计算服务群、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以及软件、数据和应用。

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基于云计算的技术,主要是指相关海量医疗信息的数据存储处理技术。智慧医院的云平台管理技术,具有包括系统技术和存储资源管理、数据管理和资源调度、虚拟机配置管理以及服务质量控制和优化等。基于虚拟化技术实现的虚拟资源配置和管理可以使系统硬件资源得到高效充分的利用,基于策略的数据管理和资源调度可以保证云应用平台总是能够获得合理的资源并保持高效地运行。

智慧医院的运营支撑管理也可基于云计算分布式环境实现,即针对患者信息模型的建立,在多医疗业务协同环境中,为医疗健康监测业务的营销、账务和计费提供相关支撑技术;根据订购关系,针对终端应用间的消息,按照某种策略,实现鉴权和路由转发等功能。

5.协同化服务管理技术 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使它们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从所基于的信息技术讲,协同则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基于通信技术的人与人之间的协同;二是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协同;三是基于单位或企业信息集成技术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同。

协同技术包括四个主要元素:人、信息、流程及应用。其中核心是人的协同,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此外还包括信息的协同,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流程的协同,完成相关流程的无缝衔接;应用的协同,达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优化整合。信息、流程和应用的协同都是为实现人的高效协同而服务的。

基于标准化格式提供自治共享的服务管理技术,即面向WEB服务目录、安全、资源、SOAP(定义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和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等基础公共服务,以支持服务的高效组织和发现、安全访问控制、资源统一表示、消息传输及数据展现等技术,可以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提供高效、安全的运行支撑机制。

在智慧医院建设中采用业务协同技术,可使社区与医院之间通过业务协同平台互相传递和交换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基于各类医疗信息标准,将各类异构医疗信息节点的数据进行融合,提供统一的视图,实现上层医疗应用与各类异构医疗信息节点之间的互操作,以此充分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通过共享可使各医疗服务机构获得患者全面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以保证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6.数据挖掘技术 所谓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是指从数据库的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数据挖掘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它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学、数据库、可视化技术等,高度自动化地分析企业的数据,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帮助决策者调整市场策略,减少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开展对数理统计、聚类、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等挖掘算法等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的挖掘,发现共性特征和识别关键模式,为诊断提供有效参考,帮助医院做出正确的医疗辅助决策。

(二)智慧化建设总体架构设计

医院智慧化总体架构设计(图13-26)是在基于物联网建设基础上,综合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协同化管理、信息联通融合、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使医院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迈出重要一步。它的建设不仅对医院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带来变化,更对患者就医流程、医疗业务流程等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同时也提高了医疗安全质量,给医疗安全管理模式带来了调整。

该架构的设计,不仅能实现院内医疗信息系统的智慧化,还能使医院与互联网上的其他医疗机构实现全面互通互联的信息化医疗系统,从而提升整个医疗生态圈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

该架构大体共分为三层,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感知层 主要实现医疗健康场景下各种信息的采集,自动识别和智能控制。传统的医疗环境下各种物体本身不具有通信能力,需要传感器、执行器、智能装置和RFID读写器等网络节点设备,这些传感器终端可以组成相应的传感网络,如医院类传感网需要RFID、电子标签、心电监测传感器等,车载类传感网需要便携类心电监测传感器、车载呼吸传感器、GPS和摄像头等设备,个人/家庭类传感网需要心电监测传感器、血压传感器等,野外/救灾类传感网需要电子标签、GPS、血压心电传感器等。这些传感网络通过通信模块与网络层进行信息交互。

2.网络层 主要有有线和无线网络,包括双绞线、光纤、WIFI、移动互联网、卫星通信等。网关在网络层与感知层之间进行数据存储和协议转换,并通过接入网发送,具有对业务终端的控制管理能力。

网络层主要用于支撑终端及感知层的信息传递、路由和控制,为应用层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提供通行支撑。

3.应用层 包括两部分,偏上层的平台为应用平台,主要是各种类型的系统应用,有院内的如药品、医疗器械跟踪管理系统、婴儿识别防盗系统、血液管理系统、移动输液系统等;院外的有家庭/个人心电血压监测系统、移动医疗救护系统、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等;偏下层的平台为应用支撑平台,该平台主要以云计算为主,结合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如智能感知技术、信息联通融合技术、协同化管理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等,实现整个智慧医院基础数据的整合和运营功能的应用。

图13-26 医院智慧化建设总体架构设计

(三)智慧化医院建设

1.智慧医疗

(1)智慧化医疗质量控制。通过智慧化医疗行为质量管理,在医院信息平台上,对患者从入院就诊到治疗完毕出院,这一期间各个环节发生的一切诊疗活动,包括患者住院信息,药品信息,检查信息,手术信息等进行全过程的分析与监控。对常规病历质量进行自动质控,根据国家给出的病历规范管理条例,预先设置病历质量控制规则,通过时限监控以及医疗行为(如入院,手术,医嘱)为触发计时,统计某一段时间内医生书写和审签病历数量以及完成时间,根据不同的医疗文书规范来区分监控时限。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可以实现对规定的书写内容自动进行“有”和“无”的监控,同时可以根据国家规范,对病历项目中的具体内容进行质控。设立流程控制的医疗流程标准,实际发生流程与标准流程产生差别即可定为缺陷,比如会诊接收时间,完成时间以及完成人资格等。信息化质量检查平台为实现病历质量管理的智慧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以电子病历为依托,开展医疗质量实时监控,把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运行病历上,把质量缺陷严重的病历列为质量管理的重点。根据上述病历质控结果,利用手机发布质控短信,真实有效地完成自动反馈式医疗质量管理。

针对重症患者,根据信息系统收集的患者客观生理指标和生化结果,对照预先设定的分数,汇总出患者的事实危重评分,并且给予预警信息提醒、自动抢救报告、重症报告等一套完整闭环的业务处理流程。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处理,提高医院对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质量,实现智慧化医疗质量管理。

在医院,药品管理始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药房应用信息化系统,对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等所有环节进行透明监控。同时,采用电子医嘱和合理用药系统有效地监控医生用药的严谨性。

(2)智慧化身份管理与智能感应。“智慧医疗”是“物联网”在卫生领域的具体实现。医院中所有的医疗资源,从医院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到病人、医疗设备乃至食品、药品等每一个物流环节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身份标志——电子标签;有了身份之后,不但可以从流程上来进行追踪、定位,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贯彻始终的身份验证环节来最大程度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电子标签还只是一种静态的采集方式,它的重点是提供身份标识,同时提供物流追踪功能;与此同时,遍布于医院各个角落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智能感应器,也在不断动态地采集各自的数据;而被采集的各种数据,最终将纳入到医院的自组感应网、WIFI、3G等无线网络中,并被传送到中央数据库,至此完成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阶段。这些数据库中的数据,被各种医学知识库和工作流引擎加工处理,不断有各种规则、管理指令所控制的事件被这些采集的数据触发;同时这些采集数据也和下一步的被验证数据一起,形成一个有序的数据链条,被用来不断完善和优化各自的数据模型和事件触发规则。

(3)自反馈式护理管理。自反馈式护理管理是利用电子病历中的基础数据和护理行为过程等形成反馈的节点,然后利用网络技术提示护理人员,形成自我监控和管理。管理人员在可控制和选择的节点进行管理监控,调整监控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达到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的目的。

①医嘱执行:护士如有当日医嘱未执行或有时间限定的药物医嘱未按时执行,系统会在PDA上自动提示。护士在执行试敏、输血医嘱后的规定时间内,执行医嘱的两名护士应在医嘱单上双签字。饮食与护理级别、特殊用药医嘱执行后应在当日班次完成护理记录。特殊医嘱如手术、生命体征监测、吸氧等护理记录应体现即时性,如医嘱在当日班次未完成或延迟完成将触发系统提示,如在规定时间内医嘱仍未完成系统将自动扣分。

体温单:生命体征超过正常值范围的患者,系统会在患者列表中自动提示。若出现体温单未记录大小便、入院当日未记录血压和体重、手术当日未标注“手术”字样、体温脉搏漏画等情况,系统会自动触发提示,如在规定时间内未处理系统将自动扣分。

③安全管理:按照跌倒/坠床评估表、压疮风险评估表、非计划拔管评估表等对各类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如当日班次未评估系统会提示,超过规定时间仍未评估系统自动扣分;如未根据评估风险危险程度再次按时完成评估及记录,系统也会自动提示,超过规定时限仍未完成,系统将自动扣分;根据风险程度,未及时创建患者告知书系统会自动提示,超过规定时限仍未完成,系统将自动扣分。

④护理记录:二级、三级患者入院评估单应在入院24小时内创建,如出现未及时创建、项目填写不全等情况,系统会自动提示,超过24小时未完成系统将自动扣分。

⑤护士交班本:项目不齐全超过24小时系统会自动扣分。

通过事前护理质控设计、事中质量监控和事后质控的检查、综合评价、反馈,形成质控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持续改进循环,充分发挥信息化综合质量评价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通过自反馈护理管理系统,病区护理单元的质量管理可以得到有效改进,进一步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有助于医院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2.医院智能建筑 所谓医院智能建筑,就是从医、教、研及管理需求的整体功能出发,对医院楼宇建筑、停车场、院区导航系统等进行综合设计,将绿色和智能化的理念贯彻于医院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与管理等方面,通过对医院建筑结构的优化,系统的合理设置,高质量服务与高效管理的有机结合,创造出安全、舒适、温馨的院区环境。通过节省人力、降低能耗的运营方式,为患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为医护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工作环境,大幅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和提高为患者服务水平。

根据现代医院的智慧化建设要求,医院建筑智慧化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监测技术对医院各种楼宇自动化设备进行集中监控,调节、控制建筑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医院大楼的排水系统、冷热源系统、空调通风控制系统、电力供应系统、变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安保系统、能源管理等,检测、显示其运行参数,监视、控制其运行状态,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其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自动监测并处理诸如停电、火灾、地震等意外事件;自动实现对电力、供热、供水等能源的使用、调节与管理,从而保障工作或居住环境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舒适、便捷、健康的工作和就诊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系统的优化运行实现节能。

(2)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传统的基于特定的单一应用的专用布线技术因缺乏灵活性和发展性,已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网络应用飞速发展的需要。而综合布线系统是医院智能建筑的基础设施,它是将所有语音、数据等系统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医疗业务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理介质,支持未来语音、数据、图文、多媒体等综合应用。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医院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能同时提供用户所需的数据、语音交换、传真、视频图像等各种信息服务的线路连接,它使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智能数据处理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将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传输。

医院内所有办公计算机及通信网络均依赖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网络连接的物理基础和信息传输的通道,主要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等。

与传统布线相比,结构化综合布线作为现代医院智能建筑的信息传输系统,其主要优点如下。

①传统布线方式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必须根据不同应用选择多种类型的线缆、接插件和布线方式,造成线缆布放的重复浪费,缺乏灵活性并且扩展性差,不能支持医院新的应用需求而需要重新布线;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集成传输现代建筑所需的话音、数据、视像等信息,采用国际标准化的信息接口和性能规范,支持多厂商设备及协议,满足现代医院智慧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②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用户能根据实际需要或办公环境的改变,灵活方便地实现线路的变更和重组,调整构建所需的网络模式,充分满足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

③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结构化的拓扑布线方式和标准接口,大大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及可管理性,大幅降低系统的管理维护费用。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布线方式存在的众多问题,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解决方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将成为现代医院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

(3)停车管理系统。近年来,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快速增长,大型医院的内部和周边往往是车满为患,医院停车方面的压力日渐增大。如何保证医院绿色通道的建立,保证员工车辆及医院公务车辆进出不受影响,对于停车的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停车场的信息化主要涉及停车场车位管理的信息化、车主管理的信息化、停车信息管理的信息化,做好信息化工作利于提高车位的管理效率、在停车场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涉及固定车位信息、自由车位信息、空位信息、车主信息等,通过对以上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提高医院停车的规范化管理。

采用RFID技术可以大大加快医院停车管理的智能化进程,RFID停车智能管理具有使车辆进出有序、手续简便、速度快、安全防盗、管理自动化和减少工作人员等特点。利用远距离RFID无线射频技术对进出车库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当带有RFID标签的车辆进入车库时,在道口处RFID阅读器自动扫描RFID标签信息,快速识别车辆和启动栏杆机,大大节省了车辆出入车库的时间,并且极大地降低了车库管理的工作强度。当有车辆驶入或驶离车库时,停车管理系统自动更新该车库的空位信息,并刷新医院车位信息显示屏的空位数据。

采用先进的停车管理系统能实现对车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尽可能地缩短来院就诊的患者在停车上所花费的时间,从而保证良好的就医环境。

(4)院区虚拟地图导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大大增强了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人们对计算机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在更自然化、现实化的环境下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这就使得虚拟现实技术应运而生,而医院院区虚拟地图则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智慧化医院建设中的重要体现,院区虚拟地图超出了传统地图地理信息符号化、空间信息水平化和地图内容凝固化、静止化的状态,使得院区导航进入了动态、时空变换、多维的可交互的新型模式。

院区虚拟地图导航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模拟现实或虚拟现实的操作环境,使用户具有仿佛置身于真实医院环境中一样的临境感,如三维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觉,同时,可以通过人机对话工具交互地操作虚拟医院中的物体。院区虚拟地图导航不仅可以使用户沉浸于医院虚拟现实环境中,还可以查询、浏览以及分析虚拟现实中的物体,以直观的三维地形、地物代替了抽象的地图符号,如医院地形、楼宇分布、院区道路交通、门诊诊室地理位置分布、住院病房分布信息等等,引导患者准确快速找到诊室、病房、检查室等目的地。

3.智慧化管理 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实现自反馈式管理是现代医院智慧化管理模式的创新。自反馈式管理系统就是把医院当成像人体一样的反馈体,使医院能和人体一样去运行。反馈是系统过去的行为结果返回给系统,以控制系统未来的行为。自反馈是系统内部自己把行为结果返回给系统,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反馈式管理则是系统内运行的责任人通过系统反馈信息,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管理者通过监督与调整反馈时点和反馈力度,达到医院智慧化管理的目的。

自反馈式管理系统给医院的运行带来全院参与、实时调整完善的管理机制。通过自反馈式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可以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医疗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保障医院的安全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1)自反馈式管理的意义。利用电子病历中的基础数据和医疗行为过程形成反馈的节点;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反馈到责任人——医护人员,形成自我约束和管理;管理人员在可控制和选择节点进行监控,调节反馈力度,形成良性循环;利用自反馈式管理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疾病治疗的实施者管理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通过自反馈式管理,形成闭环运行,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律性医疗的运行;通过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并且全部过程可监控,在医院管理中形成良性循环;通过不断调整反馈点和反馈强度,以适应新的法规和政策的要求;自反馈式管理可有效保障医院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2)自反馈式管理系统的建设。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确定医院全部岗位的责任制,先由各级岗位自己制定岗位责任制,再由上一级审核后上报,从而不断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完善监督反馈机制,形成反应迅速的决策体系。自反馈式管理系统以电子病历及其关联信息形成底层数据,以物联网终端形成信息触角,以管理思维形成相关事件触发点,通过三网合一和短信平台构成反馈链,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形成管理质量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轨迹,最终实现整个管理体系的闭合。

自反馈式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得医院管理更加公平化和规范化,在方便医患的同时也加深了医患的沟通,打开了医患和谐的良性循环。一方面,整个信息化系统通过三网合一的平台实现对患者的就诊和医疗服务的闭环式管理,形成一个“患者服务链”。医院用手机短信可以提醒患者查看检查、检验的结果。PDA则可以实现医嘱的变化管理,使得医患之间交流更加快捷直接。另一方面,通过这一系统将电子病历中记录的评价作为一个触发点,形成“医生服务链”。当医生在漏掉事项的时候,系统会通过手机短信、PDA、邮件等方式及时提醒,帮助其加强对患者医疗质量的管理和监测。

(3)自反馈式管理在医院智慧化建设中的应用。自反馈式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信息化系统,更是一个管理网络与医疗网络相融合的综合系统。

自反馈式管理系统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均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管理。事前进行质量控制设计,质控要从源头做起,做好事前预防,建立事前干预的信息化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事中质量监控则对医疗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排除质量环节所有的不良因素,保证质量安全;事后质量控制是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数据分析、反馈改进和绩效考核。通过事前质控设计、事中质量监控和事后质控的检查、综合评价、反馈,形成质控PDCA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自反馈式管理系统除了在医疗运行中可有效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外,在医院运行的成本管理、耗材闭环管理、人力成本管理和物价闭环管理中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智慧化服务 自反馈式医院服务是医院服务智慧化的具体实现,其主要体现在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于医院服务的监督检查、评价公示、反馈改进等环节形成自反馈式闭合管理环。

(1)自反馈式精神文明管理。医院的精神文明管理是医院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研究型医院建设尤为重要。

医院精神文明管理一般包括服务质量、服务作风、服务信誉和服务环境等四方面的内容,一般以月份或季度为单位进行检查、公示、评比,每年再进行一次表彰。

医院既可以建立专门的精神文明管理平台,也可以利用原有的信息化平台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来实现自反馈式精神文明管理。精神文明管理平台建立后,医院管理者可将管理分组和管理项目进行公示,如管理分组一般可分为内科组、外科组、妇产科组、儿科组、门诊护理单元、医技科室组、综合组等。管理项目可以包括病房质量、门诊质量、护理质量、预防感染、医德医风、医院总值班记录、医疗安全、物价管理、医保管理、安全管理、培训管理、排班管理、工作任务、重症病例、预约挂号、宣传报道、患者表扬、院长信箱、门诊患者调查问卷、住院患者全院查询机调查、出院患者全员电话回访等内容,这需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管理需求而确定。

根据管理分组和管理项目,定期将监督检查的情况进行上网公示。在公示时,要注意激励和保护并重,既要达到激励作用,又要实现对于检查者和被评价单位的隐私保护。最后,督促相关科室对于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公示,接受患者和医院管理部门的持续监督。经过这个过程就实现了一个完整的自反馈式的医院精神文明管理。

在具体操作工程中,管理者可以根据医院实际需要和预算情况,灵活地选择精神文明管理平台的操作终端,如手机短信推送、手机或者PDA应用软件操作、传统的网页模式等。

(2)自反馈式服务流程管理。持续改进服务流程,使服务流程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工作需求,是研究型医院科学实现PDCA管理的重要方法。

在服务流程管理的过程中,可根据管理需要和经费预算,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等,当然也可以调查后再进行人工录入。

根据需要调查的内容,如挂号超过1小时患者的科室分布、特殊用药和大型仪器检查告知情况、候诊时间分布等,调查者要深入门诊、病房进行访谈调查和数据采集,同时进行数据录入。调查结果不但可以通过原始数据形式展示,还可以通过系统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方式提供给管理者查询和使用。对于有意义的结果,管理者将其进行及时公示,指导相关部门研究下一步改进工作,改进效果通过下一次调查进行验证,从而实现了自反馈式服务流程管理。

(3)自反馈式医院后勤服务。后勤保障系统以现代计算机系统为平台,以物联网为技术支撑,以点、线、面和人、事、物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医院的后勤保障质量。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树立后勤管理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制定计划、整改反馈的自反馈式管理理念,提高后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后勤服务保障是一个“需求与供给”的双向过程,医护人员和患者并不是行政管理人员,他们对哪个部门承担哪些职能并不感兴趣,他们只需要能享受到非常方便快捷的后勤服务质量就行。因此,医院后勤服务保障应该从医护人员的视角出发,充分了解医护的需求,为医护人员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服务,使得医护人员在寻找服务项目上不必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获得正常的服务。

这种服务模式规避了脸难看、事难办和医护人员寻求服务被拒之门外的问题。采用信息化服务平台,医院管理者可以随时监控各项服务需求的进展状态。自反馈式后勤服务保障充分体现了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本,服务为先,把问题留给自己、把时间还给医护人员,让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4)掌上医院服务。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应用软件服务不断细化、升级,乃至“无微不至”,掌上医院服务也越来越被患者和医院管理者所推崇。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等医院在国内较早开发并应用了掌上医院系统或微信公共账号服务平台。

掌上医院服务系统包括预约挂号、看诊提醒、院内导诊、检查检验结果查询、院内专家介绍等功能。用户通过注册身份证信息,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掌上医院系统进行预约挂号,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尤其是偏远地区患者的就医。在过去,患者在诊室外面候诊时由于担心错过就诊而不得不在诊室外面耐心等待,不得不忍受着嘈杂的环境,并且要面对院内细菌、病毒等。通过掌上医院的看诊提醒功能可以使患者随时了解前面的等待人数,估计就诊时间等,在即将就诊时手机会自动提醒患者到诊室外等待。就诊后如患者需要进行检查化验或取药,系统会自动提示所有检查、化验项目和取药的地点,提供准确的导诊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