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治未病理念的超前性

治未病理念的超前性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治未病最为核心的理念就是未病先防,以健康为中心,防患于未然。治未病理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有着非常超前的意识。1.整体观体现治未病优势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性。治未病的日常起居、养生锻炼也无时无刻不体现了整体性的思想。治未病正是以这两个特点为前提建立起来的。

(一)治未病的定义和内涵

1.定义 治未病最早是由《黄帝内经》提出的,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以养生为主。二是既病防变,及早发现疾病,并在疾病早期及时进行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变化。治未病最为核心的理念就是未病先防,以健康为中心,防患于未然。

未病先防是主动积极的预防措施,既要强身健体、调养气血、固护正气,使机体处于阴阳协调的状态,又要避风寒、慎起居、节饮食,避免外邪的侵入,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内涵 人吃五谷杂粮,百病丛生,加之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变化:出门以车代步,运动量减少;嗜食肥甘厚腻之品,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熬夜,作息时间不规律等为健康埋下了隐患,增加了疾病发生的概率。因此,提倡未病先防更具紧迫性,同时还应尽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预防疾病的蔓延和恶化,尽可能减轻疾病对健康的伤害,减轻病人痛苦。

苏联医学史家培托洛夫曾预言:新的世纪将是一个健康的世纪。也有人说:医学就应当是研究健康的科学。治未病理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有着非常超前的意识。当今社会自然环境恶化、生活压力提高,影响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的,按照治未病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防治疾病的发生也必须从多方面展开:①多种新型传染病如禽流感、H7N9等在社会蔓延,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各种传染病、地方病等的防治成为治未病的一项重要内容。②生态环境的破坏(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食品药品的造假(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等)、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各种劣质假冒药品的生产,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加强对自然社会环境、食品、药品、卫生等的监督,是治未病在宏观方面的重要内容。③同时还要注重个人体质的锻炼,适当进行运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④不断钻研新技术、研发新仪器,能尽早发现疾病,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不利于健康的因素,都可能成为疾病的诱因。因此,治未病必须从点滴做起。

(二)治未病的优势体现

中医学是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套独特的、系统的医学理论及系统,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人们的临床实践活动,其理论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一是辨证论治

1.整体观体现治未病优势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性。整体观强调的是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社会等外界环境的统一:天人相应,也包括人自身各脏器组织的统一协调,相互联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连,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也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

(1)天人相应理论指导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使人的生理活动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是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基本原则。比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之季万物生机勃勃,阳气生发旺盛,温养阳气正是符合这一时期的自然特点,秋冬季节肃杀阴冷,以阴气为主,故调摄应以滋养阴气为主。这样按照自然变化的规律来进行养生调摄,才能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使之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状态,这样不仅可防御外邪的入侵,也可使机体难以产生内生之邪,起到治未病的作用。把人看成是自然和社会的人,人与自然和社会融为一体,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指导临床。

(2)人体是个有机整体,理论指导治未病。中医认识疾病是面对“病人”,而不是“病”,通过四诊合参,从整体认识疾病,确定治法;从证认病,在诊断上“以外揣内”,在治疗上针对个体,“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治疗个体化;以形神统一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治疗观,指导中医实践。

治未病的日常起居、养生锻炼也无时无刻不体现了整体性的思想。中医十分注重形体锻炼的作用,认为通过运动可使气机调畅,气血充盛,百疾不生。有研究表明,健身运动能给机体多途径、多靶点的刺激,调动和调整机体的内在固有机制以恢复或增强自稳态,长期适量的运动,使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能力增强,对调整机体内稳态、改善亚健康体质、提高机体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

2.辨证论治发挥治未病优势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点的集中体现,所谓辨证,就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及人体在疾病发生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结合环境、季节、体质、性别、年龄、职业等状况进行分析,辨别病因、病性、部位以及正邪的关系,从而进行辨证论治。所谓论治,就是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在辩证的基础上,确定治疗法则而遣方用药。

治未病正是以这两个特点为前提建立起来的。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广大群众寻求一种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有效途径,时刻以人们的健康为己任,寻求新方法、新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不断发现疾病的先兆及那些隐伏着的、有辨证价值的潜症,使之转变成可以发觉的显证,是治未病的思想精髓所在,而这一过程的实施, 就是唯物辩证观的体现。

四诊合参是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更有高明的医生通过望诊即可预测疾病的发生,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通过一个人的舌象、面色、精神状态等了解身体状况,及时进行预防及治疗。如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就详细分析了温病所表现的各种舌象,并将其作为判断病邪深浅、轻重、正气盛衰的重要依据。

既病防变,还要求医生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疾病的转归有清醒的认识。“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正说明了疾病的传变规律,因脾主运化,肝主疏泄,在肝的疏泄作用下脾胃才能将水谷精微输布至全身。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其疏泄功能失常,从而影响脾胃之功,导致其气血生化不足,而肝藏血,亦有赖于脾胃所化生气血的濡养,肝脏失其濡养则加重病变的发生。当肝脏有病时,便会首先保护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从而驱邪外出。所以了解了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及疾病的发展规律,对于治未病具有重要的作用。据此,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提出了“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

3.现代医学升华治未病优势 在现代社会,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们从分子、细胞、基因等角度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人类疾病大都可以追溯到基因,基因突变在开始时较难预见,这就相当于未病中的潜病未病态,当病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则随时可以引发疾病。因此,治未病从基因角度来讲,就是要在其中发现具有诊断意义的信息,并给予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截断病邪的传变,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健康及生命。

(三)治未病是研究型医院的文化体现

1.研究型医院的医学模式需要治未病理念 研究型医院是具有特殊运行模式或管理方式的医院,以临床科研为指导,以推动临床和转化型合作研究为业务,使日新月异的基础生物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改善人类健康的治疗措施和策略。研究型医院的使命是:传播新的医疗技术及医学知识,坚持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齐头并进,不断地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催生出高水平的成果及高层次的人才,从而促进临床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人类的身体健康及医疗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研究型医院应以提高诊疗水平为目的,在侧重科学研究的同时,还应坚持自身的社会角色,以服务社会需求、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科研与临床相辅相成,螺旋式上升,推动临床学科和医院的快速发展。

现代社会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自然—社会—心理的个体医学模式转变,也对研究型医院提出了要求。新的医学模式提出了社会、心理因素等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不再是把疾病仅仅看作是身体生理的疾病,而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健康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身体没有疾病,而是希望有一个整体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机体,这些都与中医治未病主张的通过养生保健、精神调摄、防病治病等手段获得一个身心俱佳的整体相似。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的医学模式的到来为传统医学治未病乃至整个传统医学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契机,这也要求研究型医院对疾病的发病机理、影响因素等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2.研究型医院治未病的主要任务

(1)“未病先防”。在研究型医院条件下,治未病是借助现代诊疗手段,在临床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做出针对性的防范。针对亚健康,一方面体现在治未病的“未病先防”层面,通过运动锻炼、精神调摄,防止其发生,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有病防变”。另一方面,可以对亚健康、肿瘤癌前病变等疾病阶段进行中西医结合全面干预,阻止其向疑难危重方向转变,同时对疾病痊愈后进行有效干预,防止复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向研究型模式的迅速转变,追求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的生活目标,预防为主的防病治病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为治未病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四)研究型医院治未病战略

1.疑难危重病的预防 现代社会疑难危重病的增加促使研究型医院迅速发展,疑难危重病的预防提到了历史日程上,也成为疑难危重疾病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传统医学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各种“治未病门诊”、“治未病中心”、“亚健康门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开设治未病门诊 针对健康和亚健康的人群,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结合《中医体质分型分析表》来辨识就诊者的体质,根据就诊者体质,提出生活方式调节、食疗药膳、心理调节、服用适合慢性病治疗的膏滋剂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传授养生保健知识,从而达到防病治疗、强身健体的目的。

3.开设“冬病夏治”门诊 就是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从而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恢复,既起到治病的作用,又有预防疾病、强身健体之功效。

4.成立健康教育宣传室 开展亚健康、癌前病变、恶性肿瘤预防、心理疏导等相关讲座,强化治未病的理念,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满意度。

5.“多环节切入+状态调整+线性干预”的治未病新模式 在健康管理中,对于疾病的防治不仅依靠单一的自然科学来完成,还综合考虑机体结构、心理状态、应激反应、生活方式、社会适应等各个环节对人的影响。同时,还将“状态调整”与“线性干预”贯穿于所有健康管理方案中。其中,“状态调整”是一种对个体状态纠治的健康管理方式。其理论基础是中医学对于人体健康或疾病本质状态的认识,以及早已形成的较为完整的系统认识论和方法学。通过体质纠正、情志和调、饮食调养等方法,从整体性上把握人体健康或疾病的本质,并对状态给予调理和纠治。“线性干预”则是基于疾病分析和预防干预常用的病因假设验证法提出的健康管理方式,其制定健康管理方案着重针对病因或对症治疗,通过“预测机制”和“预警机制”对疾病病因进行分析,再由“预防机制”提前阻断这些因果联系。“多环节切入+状态调整+线性干预”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即是充分考虑影响健康的各个环节,并以此为切入点,将“整体恒动观”为基础,“辨证论治”为指导的中医状态调整方式与作用靶点明确的“线性干预”方式有机结合,既全面兼顾与健康相关的多个环节,又综合调整机体状态,还能有的放矢地对一些致病因素给予干预阻断,构建了“点-面”结合的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图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