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与营造区域创新生态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与营造区域创新生态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体系建设一直是我国创新政策的重要内容。重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利于推动创新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落地,实现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可持续的均衡发展。因此,“创新区”是一个富有生气的创新社区。但这种创新园区的趋势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做法符合“创新区域”的概念,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诞生在这些存在有机联系的生态区域中。

创新体系建设一直是我国创新政策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逐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生态营造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1.更加突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还明显落后,不同地区的建设水平差距较大。在资源要素集聚十分不均衡、发展程度相差较大的不同区域中,创新本身被严重分化。重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利于推动创新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落地,实现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可持续的均衡发展。

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有着相似的理论来源,但侧重点不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认为,由一国境内的企业、政府部门、大学和科研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组成的有机网络会促进新技术的产生、扩散;区域创新体系将创新系统的聚焦层面从国家下移到特定的区域层面,利用演化经济学论证了金融能力、制度学习和富有创造性的文化对系统性创新的重要性。

从创新体系在我国发展的历程来看,虽然国家与区域层面的两个体系很早就开始并行,但由于中央政府在资源分配上的绝对主导地位,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一直处于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当国家创新体系被广泛强调和推崇时,此时会导致区域创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有研究表明,不同省份的制度性差异会导致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收益相差巨大。因此,有必要更加突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2.更加注重区域创新生态的营造

在谋划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区域发展时,有必要借鉴国外发展“创新区(Innovation Districts)”的理念,更加注重区域创新生态的营造。新的“创新区”不仅包含企业集群、顶尖且拥有广泛研发活动的研究型大学、医疗机构和企业孵化器,而且规划十分紧凑、利用公共交通方便易达、无线网络覆盖公共空间,还提供多用途的住所、办公用地和零售贸易服务。因此,“创新区”是一个富有生气的创新社区。

通过设立各种形式的创新集聚区来实现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地方经济的一条重要经验。以聚集高技术产业企业、吸引国外资本、促进创新驱动为目的,我国成立了大量的高新区、经开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它们对促进我国引进先进管理和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设立自主创新示范区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重大。2009年3月以来,已经先后有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苏南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别获批。预计在2015年还会有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继成立。但我国后续设立的各类创新集聚大都属于城市布局中新开发的全新区域,这些区域通常距离城市核心区较远。尽管规划较为合理,面积较大,大量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园区内聚集,但更像一个大厂房,尤其是生活性的基础设施不足,在整个园区内未形成利于创新的生态。

现实中,不论是新兴经济体还是发达经济体都广泛存在着创新园区(见表9-5)。但这种创新园区的趋势正在发生变化。布鲁斯·卡茨和朱列·瓦格(2014)的研究指出,过去50年美国的创新被硅谷这类地区所主导,但硅谷的缺陷也十分明显,例如郊外廊道、空间上孤立的企业园区、只有开车才能到达、轻视生活质量、工作生活和娱乐无法统一为整体。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创新活动的地理分布也发生了改变,一种“创新区”在欧美已经有很好的实践,如巴塞罗那、波士顿、西雅图、剑桥等地。2014年,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整个城市为区域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它改变了以往高新区、经开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通常设立在某一个城市区划内部较为偏远的小部分地区的做法。这种做法符合“创新区域”的概念,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诞生在这些存在有机联系的生态区域中。

表9-5 部分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创新集聚代表性园区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互联网相关资料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