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青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时间:2022-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青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一)青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来考虑。(二)青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1.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建立创新服务平台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实施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四、青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一)青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充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来考虑。青岛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劣势,扬长避短,结合自身环境和资源的特点,理顺发展思路。从青岛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制度创新和企业创新为动力,以环境优化为保障,以社会支撑服务体系为基础,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1.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体系

充分发挥青岛市作为国家海洋科技、人才基地的优势,建设中国海洋高科技研究中心,并进一步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科技城。培育相应的海洋技术产业化集群和产业链,带动沿海地区中下游海洋产业发展。要突出发挥海洋科技的区位优势和竞争潜力,在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实力的基础上,加强海洋科技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促进海洋科技产业快速发展。要努力改变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发展严重失衡的局面,真正使青岛市由海洋科技城转变为海洋产业城,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2.实施品牌带动区域创新战略

应坚持品牌培育与自主创新紧密结合,以自主创新提升品牌竞争力,推动更多的品牌由营销型向技术型转变,抢占产业价值链高端,使品牌的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不断提高。应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技术创新推动自主品牌的创新发展,以自主品牌发展支撑优势企业的创新发展,紧紧围绕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立足创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集群,实现由品牌经济向品牌城市跨越,构建特色区域创新体系。

3.依靠FDI促进区域创新的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从其技术溢出效应上对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可有效地增加一个地区R&D投入和补充创新物质资源。作为中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青岛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促进青岛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外资企业在青岛的技术引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青岛在地理位置上较靠近日本和韩国,同时在创新资源和环境方面对外资有较强的吸引作用,所以可以借助在FDI方面的优势加快技术引进步伐,使得区域内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促进大量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二)青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建立创新服务平台

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实施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一方面,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府应从全社会的利益出发,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从宏观上调控区域创新活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组成区域产业协作战略联盟,实行科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制定激励科技、经济、产业、财政、税收、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规范创新主体的行为。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加快建立公共研发、技术交易、科技信息咨询、投融资、知识产权和技术项目孵化等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和服务技术创新活动。依托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专业检测机构,搭建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服务、专业测试和产品检验服务的公共研发平台;依托技术产权交易机构,搭建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依托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搭建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依托科技风险投资机构,搭建创新创业活动的投融资服务平台;依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搭建专利、商标、版权和植物新品种等各类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依托各类科技园区,搭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孵化服务平台。

2.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开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服务。支持企业组建与产业集群、特色经济板块等的发展相适应的创新网络和战略同盟,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政府科技计划要更多地反映企业的重大科技需求,优先支持由企业牵头承担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重大科技项目。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明确国有企业负责人对自主创新的领导职责,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内在动力。大力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规模效益突出的民营科技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优势互补,加强集成、联合与合作,形成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企业联盟。

3.增强政府对创新资源的统筹配置力度,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在土地要素配置上,尽量将土地要素向创新项目倾斜,保证重大产业投资项目、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和关系到青岛经济提升的重要环节的项目优先发展。在资金要素的配置上,可以利用直接融资资源的稀缺性,优先安排创新型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可以加强公共财政对创新的资助。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重大的研究开发,有的可直接资助,如直接拨款、提供国家实验室的设备和信息等可利用资源、长期无息贷款等;有的可间接补贴,如税收减免;有的可由政府提出具体的项目要求,采取奖励的方式,鼓励企业进行研究开发。在人才要素配置上,既要抓好创新人才培养,也要注重多渠道引进和培养人才。一是可以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通过团队合作、柔性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引进海内外创新人才。二是可以造就一支既有创新精神又有灵敏嗅觉的企业家队伍。三是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引进国外职业教育师资或派出去进行针对性培训等途径,着力培育一批高级技术工人队伍。四是以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中心,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人尽其才的机制。五是建立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成才机制。

4.强化三种自主创新活动的有机集成,加快新型研发体制建设

对青岛来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关键是正确处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三种类型自主创新活动的关系,强化三种类型自主创新活动的有机集成。这应是建设青岛区域创新体系的现实选择。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尽快建立有利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体制和机制,正确处理共性技术研发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及关系,针对不同产业构筑不同类型的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体系,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集成,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开发的技术基础。二是以先进制造业基地为载体,充分利用产业研发全球化的机遇,通过国际化的研发项目、先进制造产品国际贸易、外国研发性投资和建立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战略技术联盟等多种方式来有效利用国际先进研发资源,集成国外研发的成果和经验,提高青岛先进制造业的研发水平。三是选择一批重大项目进行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集成产学研各方的优势,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为知识支撑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攻关体系。

5.立足参与国际竞争,大力推进产业创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化的背景下,要进一步研究推动青岛新一轮发展的主导产业。一是培育发展对经济社会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若干重点高技术产业。要加强战略产业的研究,做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划,以引导集聚全社会资源,加速推动高技术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还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重大专项,建立相应的高技术产业基地,着重提高这些重点领域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二是积极而有重点地发展新型临港重化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广泛采用现代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改造升级重化工业,尤其是发展成长性更强、物耗更节约、环境影响更小、附加值更高的高加工度产业与装备制造业。规划好青岛临港产业带科学地选择新型临港重化工业的行业门类、空间布局和合作主体,重点倾斜,重力出击,务求实效。三是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支柱产业的创新。可以区域产业集群为基础,积极利用国际先进生产要素,跨行政区域集中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支柱产业集群。四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紧紧围绕打造国际性产业集群这一目标,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机融合。确立服务业优先发展的地位,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打造青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区。要通过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把国际上高端服务业引进来,从而促进青岛生产性服务业在竞争中快速发展。五是积极扶持和发展现代农业,将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特色观光农业作为青岛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目标,不断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以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提升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水平为切入点,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变农业经济增长的方式。

(作者单位:青岛市社会科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