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港城互动发展的特色和经验

宁波港城互动发展的特色和经验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宁波港城互动发展的特色和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港口城市的崛起,既得益于党和国家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对宁波的支持,也得益于宁波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结果。

三、宁波港城互动发展的特色和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港口城市的崛起,既得益于党和国家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对宁波的支持,也得益于宁波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结果。从港城互动的角度进行总结,宁波港城互动发展的基本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港口发展战略是宁波港城互动发展的重要举措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它对港口城市的发展、对港城互动的开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必须从国情、省情、市情出发,立足于充分发挥和挖掘港口资源优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行动方略。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才能对现代化港口城市建设发挥指导作用。

在改革开放初期,宁波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宁波鲜明提出并实施了“以港兴市”战略。港口的率先开发,带动了产业的升级和人口的集聚,也推动着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在20世纪90年代初,宁波市委、市政府进而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战略思路,强调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对指导港口城市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进入新世纪,宁波市委提出推进“六大联动”(城乡联动、产业联动、港桥海联动、内外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联动、经济社会发展联动)、努力实现“六大提升”(提升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港口大桥带动功能、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战略,追求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2010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仅次于广州、深圳、杭州、青岛、成都、武汉之后居第七位,2010年宁波市地方财政收入仅次于深圳、广州、杭州之后居第四位,2010年宁波市进出口贸易总额仅次于深圳、广州之后居第三位。详见表8-1。

表8-1 2010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对比表

img136

资料来源:各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经验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规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行动步骤,推进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对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编制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在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国家总体战略要求,从实际出发,兼顾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合理界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指导城市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回顾宁波港口城市的发展历史,曾经在不同时期编制三次城市总体规划,都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修订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86—2000)》中,明确提出宁波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对外贸易口岸和浙江省的经济中心。宁波城市将形成以老城市为中心,由宁波老市区、镇海发展区和北仑开发区三大片组成的有机的统一体,形成生产生活相对独立的组合型大城市。1995年修订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宁波是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宁波中心城市空间形态将由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相对集中的组团,发展成“T字形”的框架,再逐步演变成为中心城市开敞组团式,外围城镇均衡分布,江、河、湖及绿色空间介入的一体化格局。新修订的《宁波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不仅规定宁波城市的性质,而且还规定城市的职能。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城市职能: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和高教、科研副中心;东南沿海重要风景旅游城市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制定合理的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是加快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经验。宁波正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港口城市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

(三)制度创新和人才是宁波港城互动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港口城市发展过程中,制度创新对于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调动起各方面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才是城市发展另一方面决定性因素,在国际、国内竞争加强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往往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因而制度创新、吸收各方人才已经成为实现港城互动发展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1979年宁波港对外开放,1984年宁波列入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浙江省在促进港口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先后几次下放港口管理权限,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宁波较早地对乡镇企业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使乡镇企业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宁波大力促进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步伐。在政治体制方面,宁波一直奉行“简政富民”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建立一个职能明确、运行协调、精干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在机构设置、人员精简、审批制度和廉情公布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通过精简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推进港城互动创造条件。

综观港口城市发展历程,人才是实现港城互动、促进港口城市发展的另一关键性因素。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三港一地”目标,即力争把宁波建设成为促进人才广聚博纳的“开放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自由港”,促进人才成就事业的“创业港”,成为在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人才高地之一。围绕这些目标,宁波加快实施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人才环境建设,加强人才工作领导,使城市人才总量有了长足的增长,至2010年底宁波人才总量分别达到78.5万人,人才规模、素质和结构有了显著提升。

实践已充分证明,制度创新是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的问题,而人才则是现代化港口城市建设之本。只有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只有做好人才工作,才能真正建设好现代化港口城市、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四)以人为本、着力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港城互动的目标追求

实现港城互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港口城市历届领导班子都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宁波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06元增至2010年的30166元,2010年宁波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97倍。1980年宁波农民纯收入只有222元,至2010年达到14261元,2010年与1980年相比增长了63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宁波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仅次于深圳、广州之后居第3位,农民纯收入仅次于深圳之后居第二位。详见表8-1。

事实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最终实现港口互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