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实现港城互动发展的历史经验

宁波实现港城互动发展的历史经验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港口开发成为宁波城市发展的首要的因素,是宁波港口城市发展的成功之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港口城市的发展贯穿着产业链、空间链的成长、延伸过程。二是实行计划单列,使宁波市享有副省级管理权限,为经济、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与提供动力。
宁波实现港城互动发展的历史经验_2010年度宁波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集

二、宁波实现港城互动发展的历史经验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港城互动发展的历史进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经验。

(一)遵循河口港城市发展规律,开发港口、发挥港口龙头作用是宁波港口城市发展的成功之道

港口是沿海城市发展的最大资源依托,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船舶大型化的发展,河口港纷纷从上游向河口迁移、向海岸迁移。随之河口港城市空间演变采取了连续型或非连续型扩张形式,港口与城市互动特征十分明显。港口对产业、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港口的发展带动了产业、资源与人口的集聚,促进了产业升级,推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港口的发展还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也直接拉开了城市的空间框架。当然产业、城市的发展,拓展了港口的腹地,也促进港口的发展。

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较长的时期内,一是由于备战的考虑,致使宁波港口开发长期没有摆上议事日程。二是指导思想上,并没有认识到港口开发的重要性,更没有在党代会报告上明确提出建设港口城市的目标。实践已证明,这是沿海城市长期停滞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宁波重视港口开发,重视镇海新港、北仑深水港建设,重视腹地经济的培育和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建设,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不失时机抓集装箱码头建设,90年代中后期又开始重视港口物流建设,使港口潜力得以充分挖掘,有关促进产业、资源和人口的集聚,促进城市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1994年6月召开的中共宁波市第八次党代会上第一次提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新的奋斗目标。2007年3月宁波市召开第十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提出努力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

实践已充分证明,只有重视港口、开发港口、发挥港口龙头带动作用,才能决定着、推动着临港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决定着、推动着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空间框架的拉开;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宁波资源优势,才能促进宁波港口城市的发展。港口开发成为宁波城市发展的首要的因素,是宁波港口城市发展的成功之道。

(二)从实际出发,搭建产业链、空间链是宁波实现港城互动的有效途径

如前所述,产业链、空间链是港城互动的实现途径。在不同的时期受市场需求、技术条件、体制机制等影响,产业链、空间链会有不同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港口城市的发展贯穿着产业链、空间链的成长、延伸过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阶段,产业链主要表现为依托市内港,建设化工机械工业,初步改变了原先以纺织、食品为主的工业结构;在空间链上,初步确立中心城市沿甬江两岸、向东北发展的方向。在第二阶段,随着镇海发电厂、浙江炼油厂的开工建设,宁波港口产业链开始延伸,临港大工业开始建设起来;空间链上继续呈现中心城市沿甬江两岸、向东北发展的态势。在第三阶段,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宁波大量引进外资,依托海港建设临港工业带、建设港口物流园区,使产业链不仅延伸,而且发展壮大。在空间链上实现一个新的转折,改变原先确立中心城市向东北方向发展的趋势,开始谋划中心城市向东跨越式发展,筹划建设东部新城。2000年以后,东部新城开工建设,有助于拉开中心城市框架,进一步缩短中心城市与港口区的距离。进入第四阶段,随着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构筑更大范围的产业链、空间链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践已充分证明,遵循河口港城市发展规律,从宁波实际出发,不断延伸产业链、空间链,是发展壮大港口经济、推动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搭建产业链、空间链,才能使港城互动的范围扩大,使港城互动的形式多样,使港城互动的层次提升。当然在实践中,根据现代化港口城市发展需要,如何完善产业链、空间链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制度创新与人才是港口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

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创新。在港口城市发展过程中,制度创新对于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制度上存在缺陷,曾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宁波港口资源没有充分发挥、港口城市没有发展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步认识到制度缺陷的严重性,从而提高对制度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在宁波港口城市发展过程中,制度创新重要之举:一是先后几次下放港口管理权限,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二是实行计划单列,使宁波市享有副省级管理权限,为经济、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与提供动力。三是较早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四是先后进行了几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精简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推进港城互动创造条件。

纵观港口城市发展历程,人才是实现港城互动、促进港口城市发展的另一关键性因素。新中国成立以后,宁波市委、市政府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实现“三港一地”目标,即力争把宁波建设成为促进人才广聚博纳的“开放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自由港”,促进人才成就事业的“创业港”,成为在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人才高地之一。围绕这些目标,宁波加快实施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人才环境建设,加强人才工作领导,使人才总量有了长足的增长,至2008年年底宁波市人才总量达到69万人,人才规模、素质和结构有了显著提升。

实践已充分证明,制度创新是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的问题,而人才则是现代化港口城市建设之本。只有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只有做好人才工作,才能真正建设好现代化港口城市、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