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未来城市休闲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城市休闲经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各种休闲要求的实现。在国内,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首次从人文学科的角度观察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尽管休闲产业的主体是第三产业,但中国城市休闲产业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范畴,目前正逐步向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延伸,有着乡村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城市休闲产业的乡村化趋势日趋明显。

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各种休闲要求的实现。城市吸引企业投资,仅仅是因为工业区、开发区和可观的市场收益已经不够了,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生活质量”、社区生活服务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城市休闲经济将朝着人文化、乡村化、大众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一、人文化趋势

休闲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人文性和创造性,这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西方思想家认为,开发休闲实际就是积累一个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本,就是对人的教育与涵养的投资。如果这种资本的投资时间越早,投资领域越适应现实需求,带来的回报率也会越高。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能否聪明地休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休闲经济会给人们带来许多新的生活态度、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引导人们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因此,在本质上来说,休闲经济是回归人文关怀的民生经济。当代休闲经济发展更多地体现在人文精神上,并凸显“民生休闲”的主题,如在公共绿地、休闲广场、城市公园、宜居社区等休闲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尽量赋予相应的民生内涵和人文意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质量和精神世界的提升,政府相关的休闲政策也逐步向人文和民生倾斜。2009年,广东启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并大力推行带薪休假,尤其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率先落实带薪休假制度。2011年8月,中国首个以“纲要”形式颁布和实施的全民休闲倡导性官方文件——《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在省会济南发布,此后国民休闲计划在东部沿海的多个省份高调重启。2013年,杭州、宁波等多个城市的大中型企业推行“带薪高温假”,给燥热的酷暑增添了心灵上的清凉。人们在对闲暇时间的利用和对闲暇需求的实现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休闲经济是以回归“人文关怀”为基础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经济形态。在整个社会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下,发展状态良好的休闲经济会使人们各种类型的休闲活动充满和谐和创意。

在西方发达国家,休闲教育在一百年前就被视为人生必修课,而且几乎是终生教育。西方休闲教育主要针对人的休闲行为的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对智力和美的欣赏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还可以教育人们通过创造性的休闲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追求与理念,鼓励人们把自我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1918年,美国教育界就将休闲教育列为中学教育的一条“中心原则”: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时间去培养个人和社会的兴趣。如果休闲经济能被合理地利用,这种闲暇将会重新扩大一个人的创造力量,并进一步丰富其生活,从而使他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相反,滥用闲暇时间将损害健康、扰乱家庭、降低工作效率,并破坏其公民意识。在国内,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首次从人文学科的角度观察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她认为休闲创造了新的经济,并正在演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规律。休闲经济的出现将使传统经济形态发生变化——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将重组未来经济。休闲经济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强调“低代价、高效益”,注重无形资源开发替代有形资源利用,以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相平衡。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休闲是一种人生智慧,能否聪明地“用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许多发明创造都与休闲有密切关系。中国城市休闲产业也正经历着人文化的蜕变,这体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在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康乐中心、老年大学和各种庆典活动中出现。

二、乡村化趋势

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的博弈哲学。他们认为,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是“一盘棋”的博弈。乡村城市化是一种“城市包围农村”并有效提升农村“软、硬”实力的博弈策略,重点强调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农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城市乡村化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并大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飙升公众幸福指数的博弈实践,重点强调城市环境的“田园诗意化”和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既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完美诠释。尽管休闲产业的主体是第三产业,但中国城市休闲产业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范畴,目前正逐步向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延伸,有着乡村化的发展趋势。观光农业、林业以及渔业等就是休闲产业链的一种新的突破,其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农业资源向休闲旅游者提供休闲服务,一方面可以缓解城市生活和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城镇经济发展。因此,将触角延伸至城郊或外围区域,实现城市休闲产业投融资的畅通机制,对城市休闲产业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

近年来,中国城市休闲产业的乡村化趋势日趋明显。譬如浙江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大力拓展农业功能,培育了一批高效生态的休闲观光农业区(点),有农庄经济型、园区农业型、特色产业型、自然人文景观型、农家乐型、农业贸易型等六大类。2008年,浙江省已有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区(点)1463个,从业人员6.05万人,总面积达146.95万亩;年接待游客2680余万人次,年总产值达66.31亿元。2009年浙江省评选出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和优秀线路,如大地之春湿地生态游、楠溪江乡村风光游、南太湖田园风情游、绍兴榧乡淘宝游、浙中农业科技生态游、浙南竹海倾情游、瓜田柚园观光游、山海风情赶海游等,力促这一新兴休闲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实际上,尽管休闲农业带有农村和农民的印记,但是却与城市休闲产业有着密切联系。如果不能有效实现城市休闲产业的进步,休闲农业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培育城乡协调发展观念,合理引导城市物质资本与乡村休闲资源的有效联结,迎合城市休闲经济的乡村化发展趋势,才能逐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休闲需求。

三、大众化趋势

目前,中国休闲消费已全面步入大众化阶段。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如浙江省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59元,比2009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比2005年增长67.9%,年均增幅10.9%,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年均增长8.2%。浙江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03元,比2009年增长12.9%,增速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另一方面,中国的休闲时间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周末双休、法定假日、黄金周等,以及劳动者额外享有的带薪休假,为国民休闲提供了充足的闲暇。因此,在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休闲不仅仅是有钱、有闲的“贵族”阶层的享受,广大民众包括大量相对低收入阶层也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中国城乡居民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见表6-2),2011年国内游客2641百万人次,其中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分别为1687百万人次、954百万人次。1995—2011年,旅游总花费由1375.7亿元上升至19305.4亿元,年均增长76.7%。据浙江省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统计,2011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景区(点)共接待625万人次,其中西湖风景名胜区接待172.33万人次,清河坊接待112.90万人次,千岛湖景区接待31.52万人次,动漫节接待69.1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905.95万元,杭州宾馆饭店的客房平均出租率为73.2%。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旨在通过对相关行业和部门的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及管理监督,积极创建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一旦全面落实,全体国民频繁出行的休闲消费将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将通过市场供需的传导机制,最终引导社会大众和企业经营者形成保护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主动意识,并为探索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大众化旅游休闲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表6-2 1995—2011主要年份中国国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情况国家统计局:《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class="calibre9">[1]

四、国际化趋势

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魏小安曾指出,从国际格局来看,休闲就是1/3。从时间上看,休闲占了我们1/3的时间,基本上已经达到国际平均水平,意味着我们要将1/3的精力往这方面转移,1/3的资源往这个领域转移。[2]在民族价值观以及产业竞争升级受到外来挑战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以及生活观念和治国理念的变化,中国城市休闲产业也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和融合。中国入境过夜游客人数由1980年的350.00万人次增加至2011年的5758.07万人次(见表6-3),世界排名由1980年的第18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3位。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由1980年的6.17亿美元增加至2011年的484.64亿美元,世界排名由1980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4位。2011年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较2010年同比增长5.8%(见表6-4),其中长途交通151.17亿美元,民航114.7亿美元,商品销售118.56亿美元,分别占比31.2%、23.7%和24.5%。在休闲经济国际化发展背景下,中国主要城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也呈现暴涨趋势(见表6-5)。其中,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天津、厦门、南京、珠海等九大城市2011年国际旅游外汇总收入突破10亿美元,而天津、南京、杭州、厦门、武汉、桂林、西安等七大城市201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较2010年同比增长达40%以上,特别是武汉、西安两所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的增长最为显著,2011年分别同比增长84.1%和67.4%。

浙江省早在21世纪初就以国际化理念和思维,尝试休闲产业国际化资本和市场的运作。2004年8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推进旅游国际化动员大会,启动第一轮旅游国际化战略。三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旅游国际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入境游客从2004年的123万人次增长到2006年的182万人次,2009年突破200万人次,初步打响了“东方休闲之都”的品牌。譬如千岛湖作为未来全球度假天堂和“中国最美丽湖泊”之一,度假休闲已经全面凸显国际化特征。根据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国际化战略分为四个阶段。2011年之前为国际化发展阶段,2012—2015年为国际化提升阶段,2016—2020年为国际化巩固阶段,2020—2050年为远景展望阶段。合力推进“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张建庭副市长在全市新一轮旅游国际化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hangzhou.com.cn/20090629/ca1751975.htm,杭州网,2009年07月18日。" class="calibre9">[3]作为“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城市以及中国第一个以心理、生理健康的养生休闲为主题的旅游文化风景区,山东威海近年来也大力发展以养生休闲为主题的国际化休闲业,成效显著。目前,中国发达地区亟须休闲产业国际化规划、国际化标准、国际化人才以及国际化管理,以更快地推动休闲产业国际化发展。

表6-3 1980—2011主要年份中国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世界排名[4]

表6-4 2010—2011年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及构成[5]

续表

表6-5 2010—2011年中国主要城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2]我们一天工作8小时,占全天的1/3;一周工作5天,休息2天,占一周的1/3;双休日加上各种各样的假日,中国现在是115天的休息时间,再加上带薪休假制度的普遍推行,就可以达到全年1/3休闲时间的概念。摘自:魏小安,《休闲国际化与国际化休闲——临沂休闲产业发展》,2010年6月26日在临沂休闲论坛上的演讲。

[3]加快旅游国际化 合力推进“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张建庭副市长在全市新一轮旅游国际化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hangzhou.com.cn/20090629/ca1751975.htm,杭州网,2009年07月18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年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