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激励的主要原则

领导激励的主要原则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领导激励的主要原则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是一种艺术,必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并不是说激励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领导激励有以下几个原则要遵循。因此,领导激励要关心他们的切实利益,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领导者在激励组织成员时应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综合。激励程度主要是指激励量的大小,即奖惩标准的高低。激励程度与激励效果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三、领导激励的主要原则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是一种艺术,必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并不是说激励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领导激励有以下几个原则要遵循。

(一)利益一致原则

组织成员在工作中除了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工作场所,还把它看成是一个利益的载体。因此,领导激励要关心他们的切实利益,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人的某些合理的需要往往一时难以完全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和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之间的矛盾。领导者在进行激励的时候,要重视个人目标和个人需要,但也要认识到组织目标和社会现实条件,尽可能在两者的结合点上运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使个人利益融入社会客观需要中。同时,领导者在照顾成员的眼前利益,使其得到应有的实惠时,又要引导其放眼未来,认识到长远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

(二)时效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心理需要是有时间性的,当一个人工作取得成绩时,如果没有得到领导者的及时肯定和赞许,就会降低工作热情。因此,领导激励必须及时,不能拖延。一旦时过境迁,激励就会失去作用。要把握住最佳时机,及时地雪中送炭,而不是雨后送伞,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正如唐代柳宗元所说:“赏务速而后有劝,罚务速而后有惩。”

(三)公平公正原则

公平公正是人们对工作环境的道德呼唤。公平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他所得到的报酬和评价是否与所做的贡献成正比,而且取决于与同行、同事相比是否感到公平合理。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领导激励必须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不断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注意奖赏公平、惩罚合理,才能使大家感到心情舒畅。

(四)针对性原则

领导激励要有针对性,是说领导者使用的激励类型、方式和方法,要适宜于特定激励对象的心理需要,把握激励对象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满足,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激励效果。因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个体也因环境、特点、素质不一,表现为需求的千差万别,因此,领导者需要深入实际,准确把握组织成员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需要层次,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激励方法,有效地发挥需要的激励功能。

(五)综合性原则

领导激励的内容、方式要有综合性,也就是要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行为激励和语言激励。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人们在工作中关心自己的物质利益,希望物质生活过得丰富,这是生理需要的正常反应。除此,人还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它引导人们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志趣高尚,把社会、组织利益和长远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精神奖励也可调动人的积极性,促使人们在物质需要不断满足的基础上,使精神境界不断提高。因此,领导者在激励组织成员时应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综合。在激励方式上,领导者还要注意运用行动和语言的综合,除了有具体的激励行动,还应时时在语言方面有所表达,比如适时适度地表扬、赞美和鼓励组织成员。

(六)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就是激励的适当程度。激励程度主要是指激励量的大小,即奖惩标准的高低。激励程度与激励效果有极为密切的联系。能否恰当地掌握激励程度,直接影响激励作用的发挥。激励过度和激励不足都不能达到激励的预期目的,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例如,物质激励过低,起不到激励作用;物质激励过高,会使组织成员觉得达到目标轻而易举,还会催生“金钱万能”的思想。同样,精神激励也如此,过低,使人不满足、失落;过高,则会产生“高处不胜寒”的心理,以后也会处处缩手缩脚,不敢放开去干事,生怕犯错误。所以,这就要求领导者要从量上进行权衡把握,做到恰如其分,程度适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