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质量管理及其文化内涵

生态质量管理及其文化内涵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③生态质量是以人为本的质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生活质量却不是由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单纯追求狭义经济利益,不考虑广义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质量观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1.生态质量管理方法

“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近些年来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频繁的自然灾害验证了恩格斯的预言。面对现实严峻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生态经济、生态技术、生态工业等生态理论和实践研究纷纷问世,从生态理论的角度审视质量管理的生态质量管理理论也成为质量管理研究的热点。生态质量是集正、负产出于一体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质量,它反映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满足相关方需求或期望的能力,其中,相关方包括顾客、员工、股东、供应商、分销商乃至整个社会,正产出指相关方需求或期望的产出,例如工业生产中按预先设计生产出的产品;与此相对应,负产出是相关方不需要也不期望的产出,例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废弃物,以及工业产品被消费使用后所产生的废弃物质。企业生态质量管理是指致力于提高正产出的质量,同时减少负产出,以提高综合质量,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持续发展的管理活动[3]

2.生态质量管理的文化理念

生态质量管理突破了仅从生产技术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看待产品/服务质量的藩篱,将质量问题置于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大系统,采用“天人合一”理念进行考察。它认为质量的形成过程源于自然、终于自然,即自然一生产一消费一自然,所以应该将生态价值置于首位,重视生态技术、生态工艺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突出生态质量指标和生态质量保证。生态质量观的特点体现出以下质量文化理念[4]:

①生态质量是产品生命周期质量。产品质量的形成系统,是从原材料的采掘或自然资源的获取到最终处置或回收,即从产品摇篮到坟墓进行的物质转化过程。生态质量观应包括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质量,既包含相关方需求或期望的正产出,同时也必须考虑伴随出现的相关方不需要也不期望出现的负产出,这种集正负产出于一体的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综合质量观是生态质量研究的基础。

②生态质量是环境与生产过程互动的质量。人类的物质生产是一个不断利用自然环境中资源的过程,环境作为质量形成的因素之一,在影响或孕育了产品质量的同时,其自身也不断地变化,这种过程应该相互补充、制约或共生,而不能以一方的破坏作为代价来支持另一方的延续。生态质量体现了质量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必然结果,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生态质量是以人为本的质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生活质量却不是由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单纯追求狭义经济利益,不考虑广义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质量观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基础,是生活质量提高的必要保障,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实现人们生活质量全面的提高,才是正确的生态质量观,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是不可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