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相对主义及其内涵解读

文化相对主义及其内涵解读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相对主义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种理论,对文化普遍主义是一种有力的批判和消解,其主要核心思想是强调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认为不同文化具有不同价值标准,不存在普世的价值标准,要尊重每一种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从深层次看,“棒杀”行动反映的是人类对不同类型文化的相对性及存在意义的不负责任的片面否定。

(一)文化相对主义的提出:反对绝对主义的主张

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集体意识的结晶,它反映的是社会总体性存在对生活于其中的个人言行的约束限制,具有天然的现实性合理性。“相对”指有条件、暂时、有限,亦即没有稳定的规定性,与“绝对”相反。相对主义,在哲学史中,其作为绝对主义对立而存在,始终与绝对主义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并在其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很多不同形式,如价值相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等,文化相对主义便是其中之一。文化相对主义是关于考察、比较、看待和评价异质文化的命题,是强调文化相对性、文化系统独立性,反对用本民族文化标准去衡量评价他民族的文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怀着对种族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厌恶和对落后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一些西方学者建立了“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文化相对主义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种理论,对文化普遍主义是一种有力的批判和消解,其主要核心思想是强调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认为不同文化具有不同价值标准,不存在普世的价值标准,要尊重每一种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1]其中以弗朗兹·博厄斯、梅尔赫尔斯科维茨等为重要代表。博厄斯认为,19世纪要发现文化进化规律的企图和把文化发展阶段模式化的企图,都是建立在不充分的经验、证据之上的。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独特历史,其形态并无高低之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这些术语只是反映出某些人的“种族中心论”观点。[2]博厄斯认为,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都有自己的逻辑、社会思想、世界观和道德观,不应用一套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梅尔赫尔斯科维茨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与“本性”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

(二)文化相对主义的解读:对“存在”的认可和对“差别”的尊重

任何理论都有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和局限性,从积极的意义上看,文化相对主义体现了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宽容、理解和尊重,倡导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打破文化中心主义壁垒,广泛接触、共享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源。同样也存在理论局限,如过于强调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忽视普遍性和共同性,不利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导致文化自闭和民族中心主义;过于强调价值中立和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导致不辨是非、不明黑白的价值迷雾和精神痴呆;过于强调主位立场会使研究人员失去一种客观判断力,导致研究结果的主观性、非科学性,失去应有的信度;过于强调实地调查和收集材料,造成很多研究都是一味的材料堆砌,理论难以发展等。

文化相对主义所指的文化相对性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指某一文化的整体或它的方方面面都不是绝对必然如此,其他文化更不必绝对如此;其二指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因为不存在一个适合于所有文化的、客观的、统一的评价标准。简单而言,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必须遵循下述标准——在彼此相互认可的基础上,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推进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与此同时,判断或解释他人行为,应依照他群的文化逻辑或文化模式,而不能站在本民族的文化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去评价其他民族的文化。为此,露丝在《文化模式》中指出,各种文化同样都是有效的,现代文化和原始文化都是同样的实现人类潜力的方法,不能认为现代文化比原始文化更为先进高级,不同的文化并无优劣高低之分。而行为的是非标准也是相对的,被一种文化当作异常或病态的行为在另一特定文化体系内却具有特定价值。为此,斯宾格勒更在《西方的没落》中,从哲学高度深化了文化的内涵:“每一种文化都以原始的力量从它的土生土壤中勃兴起来,都在它的整个生活期中坚实地和那土生土壤联系着;每一种文化各有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情欲,自己的生活、愿望和感情,自己的死亡。”这一定义肯定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根据。

差别只在强弱,原因在于生活总是矛盾的。逻辑能否推翻任何命题(包括自身的),差别只在迟早,问题在于它企图在不纯粹的世界中发现纯粹。无疑,“学霸狗”迈进校园,既在客观上反映出一种不同文化间可以“和而不同”的存在这一现实,同时,也从同学友好给予“学霸狗”昵称、长期的和平共处中,充分反映狗及其相关活动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在人类世界存在的特定价值。然而对于狗所作出的“对话意识表示”,人类文化却回之以“棒杀”形式。从深层次看,“棒杀”行动反映的是人类对不同类型文化的相对性及存在意义的不负责任的片面否定。因此出现了即使逻辑而不是经验,但却会拥护“人眼看狗低”的境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