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理论依据

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理论依据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证明,完全靠市场调节,全社会的经济福利难以达到最大化的目标。因此,政府有必要指导和干预资源的配置。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另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在于市场失灵。斯蒂格利茨认为科斯提出的自愿联合或协商解决是不可能实现的。相反,如果政府不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市场机制自身便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就会给整个经济带来严重后果。

事实证明,完全靠市场调节,全社会经济福利难以达到最大化的目标。因此,政府有必要指导和干预资源的配置。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公共活动部分地代替私营活动,且个人偏好部分地被公共选择代替或影响时,资源的配置会更加趋于合理,国民经济福利总体上来说会有所增进,也就是说政府必要的干预可以使全社会的福利达到最大化。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另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在于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存在为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空间,而且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因为与其他的经济组织相比,政府能够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并具有强制力,如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等。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提出了一个非分散化基本原理,这一理论与科斯定理的主张相反,他认为市场失灵现象的根源在于没有人对市场负责,即没有人干预市场。斯蒂格利茨认为科斯提出的自愿联合或协商解决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如解决大气污染外部性问题,便涉及了一系列的产权明晰难题,更重要的是采取私人解决的办法克服不了搭便车问题。总之,非分散化基本原理认为:没有政府干预,就不能实现市场的有效配置。公共物品的理论同样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公共物品通常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主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各种行为,几乎都可以从公共物品的理论中寻找到依据。相反,如果政府不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市场机制自身便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就会给整个经济带来严重后果。而城市土地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一定的非竞争性,在超过一定的消费者数量时,便会使单个消费者所享有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影响,产生拥挤或过分饱和现象。因此,城市土地一般应由政府来提供,城市土地利用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也要受到政府的干预。福利经济学的两人模型理论也表明,运行良好的市场竞争制度,会使契约曲线上的多种资源配置出现最佳点,但是无法证明这种配置恰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所以,即使市场机制能实现帕累托有效资源配置,政府干预市场对于使社会福利最大和实现效用的公正分配,也仍然是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