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功能配置角度的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

功能配置角度的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一角度可以分为综合型模式和专业化模式两种基本模式。即以水产品加工业以及由渔业生产衍生出的渔船修造、渔具生产等制造业为主导功能的发展模式,这是渔港功能拓展最为基础的方向之一。运用这一模式较为典型的实例是山东省威海荣成市的石岛渔港。

从这一角度可以分为综合型模式和专业化模式两种基本模式。

(一)综合型模式

综合型模式是指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渔港经济区产业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渔港经济区内产业发展没有明显边界,产业门类十分丰富,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从后勤物资供给、渔船渔具维修、水产品加工、水产品仓储运输物流等渔港指向性较强的产业,到渔船渔具制造、水产饲料加工、休闲旅游、游艇码头和游艇制造等渔港指向性相对不强的产业,再到宾馆、餐饮、购物、娱乐乃至渔业科技研发推广、房地产、居住、法律、金融等商业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凡是与渔业或渔港发展相关、渔港经济产业链能够触及、利于最大化挖掘渔港价值的产业活动,都可以纳入发展范畴。由于产业发展异常多元化,采用此模式的渔港经济区内存在多条明显的产业链,各产业链主次差别并不明显,并且各产业链间纵横交织,关系错综复杂。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占地规模较大,因此更适用于一些陆域空间较有保证的新建渔港经济区,对于一些用地空间有限的老渔港,特别是一些处于城镇包围圈之内的渔港,在采用时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但是这种限制并非绝对,因为此模式下并非所有产业都必须集中发展,如渔业科技研发推广、房地产、法律、金融等服务业以及水产饲料加工、渔具渔网修造等部分第二产业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布局到已有的城镇区或其他功能区。因此,只要用地条件允许,不论是新渔港还是老渔港都可以采用此模式。从更全面的角度看,老渔港和新渔港对于此模式各有优缺点:新渔港发展空间广阔,面临的约束条件较少,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制订发展规划,并且发展规划的推动也较为容易、顺畅,缺点是产业基础薄弱,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初始投资很大,起步需要较长时间,对地方的承受力要求高,并且面临的未来风险也很大;老渔港的缺点是多半发展空间受限,历史的积累下区域关系错综复杂,导致发展规划容易被各种因素束缚住手脚难以实施,特别是区域空间结构调整的阻力较大,优点是在道路、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乃至配套产业方面都已有一定基础,从而使渔港经济区的发展可以摆脱艰难的起步期。

总而言之,综合模式在新渔港和老渔港方面并没有严格的选择性。不过在具体的布局操作层面,新发展渔港(经济区),由于用地相对有保证,发展条件相对宽松,如果采用此模式,应尽量集中布局;而对于采用此模式的老渔港,由于发展初期多缺乏科学规划,现今一般空闲可建设用地缺乏,除了水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一些渔港指向性较强、外部规模效应较明显的产业外,可以相对分散布局产业。在一些老渔港中,特别是一些当前已处于小城镇建成区包围圈中的渔港,由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布局过于随意,还存在区域功能混杂、凌乱,区域活动间相互影响严重的问题。对于这些渔港,如果要发展综合型的渔港经济区,则有必要对区域活动布局进行适当调整和理顺,一方面尽量消除区域活动间的相互影响,另一方面也为那些适宜集中发展的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如果不能实现此点,应以维持现状或实施渔港搬迁为宜。

综合型渔港经济区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由点到线再到成面成网的发展过程,因此,不能武断地评价一个综合型渔港经济区的发展好坏。就发展道路而言,不能对综合型渔港经济区有过多限制。此外,相比下面要讨论的专业化渔港经济区,综合型渔港经济区虽然产业门类丰富,但是发展门槛反而不高,因为,专业化渔港经济区发展一般需要依赖于一些强势区域优势的天然存在或塑造才能成功,而综合型渔港经济区则不需如此,但是,要形成那种拥有超大体量、又具有强烈区域影响和能与小城镇发展完美融合的发达型综合型渔港经济区,所需要的条件同样很高。它需要渔港所在地区在多个渔港产业发展上都具有突出的优势,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基础较好,并且在土地、资金等发展资源上有保证,而这样的条件通常只有少数大型中心渔港才能满足。再者,在现实的综合型渔港经济区发展中,并非所有地区都一定要追求产业门类极大丰富的发展方式,而是可以选择产业的有限多元化,即重点发展部分产业部门,这样对一些发展条件受限或不够优越的渔港而言,有时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最后还需要指出的是,综合型渔港经济区实质上已经不是一个单纯意义的经济功能区,它在产业门类上的极大丰富性和无边界性,以及在产业属性上与区域城市生产生活极高的融合度,都使得它更倾向为一个综合性的城市区域,它天然与区域小城镇建设具有很高的可结合度。因此,地方在规划综合型渔港经济区发展时,应从起始就按照小城镇的思路来打造,如果渔港经济区的发展是以现有城镇为依托,则应注重两者在生产生活设施的一体化规划和建设,以使两者在未来的发展中互推互动,并最大程度节省开发资源。

(二)专业化模式

如果区域发展条件不具有综合性优势,或者在土地、资金等发展资源上受到限制,或者不愿承受较为艰难的起步过程,专业化模式也是渔港经济区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所谓专业化模式,就是指渔港经济区发展主攻某一种功能,在产业上主要发展与该主攻功能相关的产业,其他产业不发展或择需少量发展。由于涉猎的产业门类少,该模式要求区域必须拥有的优势条件少,起步快,并且有利于资源相对短缺的区域以有限的资源集中突破,以相对较少的资源投入取得较好的发展成效,资源利用效率高。正因为如此,该模式不仅被许多综合优势不强、发展资源短缺的区域所采用,很多综合型渔港经济区在起步阶段也会采用该模式,待积累成熟再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从上规模、具影响的发展要求看,不是所有渔港经济区功能都可以作为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能够作为立足点的主要是一些围绕水产品增值、流通所发展起来的核心功能。依此,最主要、最常见的专业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工制造主导模式。

即以水产品加工业以及由渔业生产衍生出的渔船修造、渔具生产等制造业为主导功能的发展模式,这是渔港功能拓展最为基础的方向之一。

运用这一模式较为典型的实例是山东省威海荣成市的石岛渔港。石岛渔港地处烟威(烟台、威海)、石岛、连青石(连云港、青岛、石臼所)三大渔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每年接待粤、台、闽、浙、苏、沪、鲁、冀、津、辽10省市和朝鲜、日本渔轮1.5万余艘次,卸渔货量逾10万吨,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群众渔港。依托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石岛渔港逐渐形成了发达的涉渔加工制造业产业群,现拥有食品加工企业400多家、食品出口认证企业110家,造船企业73家,并且产业链发育完善,区域带动效应明显。

水产品加工业是一个内涵较为丰富的产业门类,它既包含一些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的简单加工,也包含一些高技术含量、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精深加工,并且围绕水产品的综合利用,可以不断深化、发展出很长的产业链,因此,以水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然而,由于技术、市场等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仍是以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和粗加工为主,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很少,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弱,而且多数水产加工废弃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资源被浪费严重,如果不能摆脱这种局面,以水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在未来中国渔港经济区发展中的有效性将被严重削弱。因此,即便要使以水产品加工业为主导模式的渔港经济区目前就完全放弃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和粗加工业还不现实,但是全面加大对水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相关产业的投入,逐步实现产业重点的转移却是中国水产品加工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此外,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有充足的原料保障,没有足够货源的渔港难以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即使发展也不会形成大的气候。而水产品加工业的原料来源无非两种:一是本地生产;二是从区外进口,因此,有发达的本地渔业或者能够获得充足的区外原料,便成为采用水产品加工主导型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的重要前提。实际上,水产品加工原料的来源还可以分为捕捞品和养殖品,在这一方面,同样是不论哪一种来源,只要有充足的量作保证,就是具备了采用水产品加工主导型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的条件。如今,中国有些渔港的水产品来源已经十分多元化,既有捕捞产品,也有养殖产品,既有本地产品,也有外地产品,甚至还有很多从国外进口或远洋渔业的产品。这些渔港的年卸港量巨大,来自各地的水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渔港,为这些渔港的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原料支撑。但是总体来看,只有少数条件优越的渔港才能赢得这样的美好景象,多数渔港要采用水产品加工主导型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还是只能主要依靠发达的本地渔业特别是海水养殖业。因此,发达的本地渔业在水产品加工主导型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此外,由于并不是所有的水产品品种都适合作为加工原料,我们在考察一个渔港的原料保障度时,不能仅看其水产品的总体量,而是要看其能够作为加工原料的水产品品种的体量,只有那些适合作为加工原料的水产品品种体量大的渔港,才适合采用水产品加工主导型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

2.水产品交易(物流)主导模式

在此模式下,水产品交易市场和仓储物流是两个最核心的产业。

由于水产品具有易腐性,除了自用的部分,绝大多数水产品在渔港卸下后都是立即交易,这种需求催生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也最早出现的渔港衍生功能——水产品交易功能。在现实中,根据交易量的大小,渔港水产品交易功能的实现场所和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交易量较小,可能在码头上直接完成;如果交易量较大,则需要为水产品交易配备有形的交易场所。这种交易市场一般设在紧靠码头区域,根据交易量实际需要,配置规模不一,功能完善程度也各异。在一些交易规模很大的地区,则还可能设置两个交易市场,一个设在码头前沿,主要用于分拣、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和即时交易;一个设在渔港临近区域,专营水产品批发。水产品交易市场与渔港在功能上具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水产品交易市场的规模依赖于渔港的渔货吞吐量;另一方面,水产品交易市场的设置也有助于提升渔港的渔货吞吐量。水产品交易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经济影响力,大量渔货在此集中、交易,一方面带来了众多交易商贩等从业人员的集聚,另一方面也会带动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对区域就业也有很强的吸纳能力。但是水产品市场这些经济影响与其交易量呈正相关,只有交易量达到一定规模,这些影响才会比较显著。因此,水产品市场这一业态对渔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虽然渔港不论大小都可以一定程度地发展该业态,但是只有部分(现实的或潜在的)货源条件比较优越的渔港才有条件发展出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并能主导区域经济结构的水产品市场。

与水产品交易市场密切相关的一个产业是水产品仓储物流业。水产品在渔港上岸后,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去向也不同,售予本地零售商贩和餐饮企业的水产品一般直接进入消费环节,而售予一级批发商和水产品加工企业、国际贸易代理商的水产品去向则比较复杂,由于这些水产品不可能一次性被消费掉,所以很大一部分是被储存在专业化的冷库中留待日后逐步投放市场。这样的冷库一般投资比较大,管理的专业性较强,规模效应比较明显,如果收购商自建冷库来存储这些水产品,通常很不经济,因此,他们一般是租用一些第三方的冷库。这就催生了大量第三方的专业化冷冻仓库。加上不仅水产品储存环节需要冷藏或冷冻,水产品自码头到仓库、自仓库到市场等很多中间运输环节也需要冷冻或冷藏,这又催生了大批专业化的冷链运输公司。冷链仓储加上冷链运输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冷链物流产业。

冷链物流产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经济带动力强,市场增长快,展现出了强烈的朝阳产业气息,并且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而水产品冷链物流是冷链物流产业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有发展潜力的部分之一。近年来,中国水产品居民消费量不断增长,水产品加工业发展也很快,导致中国水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需求旺盛,产业规模膨胀十分迅速,产业发展正在快速进入黄金期。水产品保鲜度要求高,渔港在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方面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加上水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素质优秀,这都使得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成为渔港经济区一个十分理想的选择。如果再能与水产品市场联合布局,那么发展效果将更会相得益彰,一条从交易到储藏再到运输的完整产业链条将得以形成,从而为渔港经济区带来可观的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并且,有了水产品市场和冷链物流产业作支撑,区域联动发展水产品加工、渔港旅游等产业,形成一个综合型的渔港经济区也变得更加容易。因此,水产品交易(物流)主导模式是一个实践应用价值很高的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它既有很强的产业横向拓展能力,又有很可观的产业纵向可挖掘潜力,通过此模式,渔港经济区退可专攻专业化,进则可向综合型发展,选择空间宽阔。

目前,中国国内已有一些采用水产品交易(物流)主导模式的案例,如湛江的霞山渔港、宁波的石浦渔港、辽宁的大连湾渔港等。其中一些案例的发展成效也比较令人满意。例如,湛江的霞山渔港于1997年建立了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目前该市场已进入国内水产品批发市场十强行列,在这里集散的水产品能够疏散至全国多数大中城市,加工的水产品还远销世界各地。水产品批发市场有效地整合了渔区资源,带动了渔区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解决了渔民的转产转业问题,为渔区经济带来了快速的提升。但是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多数渔港对水产品交易(物流)主导模式的运用还比较初级,最主要的问题是多数渔港只有水产品市场发展得比较好,但是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不足,导致该模式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与加工制造主导模式相比,水产品交易(物流)主导模式对渔港基本条件的要求相对要低,不论是大渔港还是小渔港,都可以通过对该模式的运用不同程度地获益。各渔港可以根据对自身条件的评估,因地制宜地制定该模式的实施战略。但是,相对而言,仍然是那些渔业产量大、地理区位四通八达、能够联络周边渔港及渔区、过往渔船较多的渔港在该模式的运用上更有优势。

3.“渔人码头”模式

“渔人码头”这一名称最早来自于美国旧金山的一个渔港。那里原是渔民出海捕鱼的港口,20世纪60年代后,该港的渔业生产功能逐渐弱化,随后被商业化包装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休闲、文化区和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今,渔人码头已成为旧金山的标志之一,在该地区的Jefferson街和Taylor街的交叉口,有许多贩卖海鲜的商摊,对面的广场有一座以螃蟹为标识的圆形路标,上面写有“Fishermans Wharf”。除此之外,此地区还坐落着很多大型商场、购物中心、饭店、博物馆、书廊、古董店、餐馆和纪念品店等,街上有乐师和艺术家表演,不少大型活动也在渔人码头一带举办,包括美国国庆日(7月4日)烟花表演等。这里的饭店提供各式各样的海鲜,在这里既可以享受到美味的海鲜特别是著名的太平洋大螃蟹,也可以迎着扑面而来的海风,观看繁忙进出海港的渔船,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到此旅游观光。

旧金山渔人码头的成功引起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效仿,从而导致了许多国际著名渔人码头的涌现,如悉尼渔人码头、温哥华渔人码头、荷兰渔人码头、大阪渔人码头、台北淡水渔人码头等。

温哥华的渔人码头在大温哥华地区的列治文市。那里是华人集中的地方,华人占总人口的40%。渔人码头在列治文市南部的海边,正式名称是“史帝文斯顿”渔人码头。它得名于一位1878年在这里定居,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后来,来这里打鱼的渔民逐渐增多,就把这里命名为“史帝文斯顿村”。温哥华的渔人码头海边景色美丽,可以乘坐专门的游船出海观看鲸鱼,这里的餐馆可以品尝正宗的海鲜。每逢周末,渔人码头是热闹的海鲜市场。渔民们在自己的船上出售捕捞的鱼、虾、蟹,价格比超市便宜得多。

日本神户渔人码头即神户港码头。站在神户码头,可以看见神户塔和临海的超星级酒店以及超高的红色观光塔。造型独特的ORIENTAL HOTEL酒店、代表码头的渔网以及一个大鱼的造型交相辉映,使得神户渔人码头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神户码头上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斜拉吊桥——明石大桥。在大桥高出海面46米的散步道上,可以一览大阪湾及濑海。高108米的神户港塔,形状如鼓,登台四望便可俯视神户全景,夜幕中的港塔灯火辉煌,更有一番景致。六甲岛、港湾人工岛和港口乐园等几个人工岛是神户的流行发源地,岛上的一些商店、餐馆、游戏园等都颇受年轻人欢迎。

在中国国内,近年来类似的渔人码头也有所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台湾的淡水渔人码头、澳门的澳门渔人码头,以及大陆的大连老虎滩渔人码头、广州渔人码头、湛江霞山渔人码头、上海杨浦东外滩东方渔人码头等。其中,有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而有些则还在规划建设中。

台北淡水渔人码头是中国发展较早并已具备一定知名度的渔人码头。它位于台北县淡水镇淡水河出海口右岸,完成于1986年,旧名淡水第二渔港,原只是一个传统的小渔港,被多元化规划后,加快了功能的多元化转变。如今,淡水渔人码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330多米的木栈道、堤岸咖啡和超大的港区公园,这些构成一个环状动线,让人们可以完整流畅地体验渔港风情,站在步道远眺对面的观音山和出海口尽头的台湾海峡,看着夕阳从水平面上缓缓落下,美景之盛,令人流连忘返。

澳门渔人码头坐落于澳门外港新填海区海岸,东面是碧波粼粼的大海和具有后现代设计概念的友谊大桥,其他三面有日夜繁忙的港澳码头、货品齐全的新八佰伴百货大楼、宫廷式的赌船“澳门皇宫”、五星级大酒店文华东方酒店、雄伟的澳门文化中心以及莲花广场等,是澳门一个主题公园式的大型旅游设施。它由博彩业巨头何鸿燊和知名商人周锦辉联手打造,共分三期,其中一期工程于2005年12月31日开始试营业,2006年12月23日正式开幕。澳门渔人码头整个项目按照设计分为“宫廷码头”、“东西汇聚”、“励骏码头”3个主题区域:“宫廷码头(唐城)”是仿照唐朝建筑风格建成的中式城楼,内设中式餐厅、商店及文化展览馆;“东西汇聚”糅合东方传统概念与西方建筑风格的设计特色,包括40米高的人造火山、瀑布、希腊建筑、比塞塔、古战船、阿拉伯式儿童游乐区、罗马广场、特色购物商场及会展设施;“励骏码头”以海岸设计为主题,由欧陆及拉丁式建筑群组成,设有各式各样的消闲娱乐设施,包括现代化水上表演场及电子游戏机中心等。2005年12月31日开幕当天,渔人码头引发了极大轰动,有4万余人前来观赏这一新“地标”。

大连老虎滩渔人码头位于国家一级渔港大连老虎滩渔港内,老虎滩海洋公园东侧,北临滨海路,南望黄海,是一个集观光、娱乐、文化、餐饮、购物、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主题商业区,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具有自主品牌的主题娱乐休闲场所。大连老虎滩渔港堪称大连市区“最后的渔港”,稀缺的资源优势成就了它无与伦比的商业价值,渔人码头的建设为大连市民和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度假休闲、观光和品尝美食的上佳场所。

上海杨浦东外滩东方渔人码头位于上海黄浦江、杨树浦港“两港交汇”处,西起杨树浦水厂,东至杨树浦港,北起杨树浦路,南至黄浦江,占地面积250亩,浦江滨水岸线700米,是上海市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以“海洋文化”和“渔文化”为主题,融合人文历史、浦江美景、亲水绿地,集海洋文化博览、世界海鲜特色餐饮、国际旅游服务、高级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将建设成为“全天候”、“不夜城”式的国际滨水公共活动中心和上海市新的标志性城市滨水区。项目共分三期,其中,一期和二期工程目前已经完工,主要包括连接规划中的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的三层地下室、五星级宾馆、渔码头博物馆以及影视传媒、旅游会展、商务办公等功能;三期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建成后的“渔人码头”将可停靠“水上巴士”等船只,周边还将打造一个“渔文化圈”,在“渔人码头”博物馆里,将展出各种鱼类标本;“渔人码头”沿江将设置宽度不小于50米的公共绿带,其间设置亲水平台、码头、廊道等。这个长约700米的沿江区域全部作为公共岸线对外开放。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湛江霞山区避风塘渔人码头位于湛江市霞山区东部,码头现状是渔船停靠和渔民上岸交易的场所,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主要为海富酒店、湛江海产品交易市场、湛江海洋渔业公司造船厂、湛江港务局轮驳公司等。该项目拟利用部分现有码头、酒店、海产品交易市场、造船厂,并结合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搬迁改造,配套建设观光休闲区、酒店服务区、游艇码头区、酒吧体验区、美食购物区和海鲜加工区等,形成一个具备旅游、休闲、交通和贸易功能的四功能、六分区的特色旅游区。项目建成后,市民可以平台观景,也可以漫步海边,更可在码头身临其境地感受渔民的劳作活动,甚至可以当一回实实在在的渔民。然而,自2010年规划至今,仍没有按原计划建起海鲜美食城、现代化中心渔港、游艇码头、渔人广场、旅游酒店、观海长廊绿化带等,主要原因是10多家国有企业职工的安置、几十家民营企业的搬迁和几百个经营户的生计问题,另外还有渔民的转产转业、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等。

广州渔人码头也是一个规划在建的项目。它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核心地带洛溪岛,由原有的五湖四海国际水产交易中心升级改造而成,是广州“旧改”腾笼换鸟项目之一。项目总建筑面积逾40万平方米,将按照“一带四区”布局,打造成以园林绿化为主题,集商务、起居生活、日常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体:一带即沿江观光带,建设1千米的水上栈道、60个游艇泊位及珠江边上首个高88米观光摩天轮“广州之眼”;四区即创意企业总部区、沿江时尚餐饮酒吧区、娱乐主题休闲区、情景街式购物区4个功能区。

上述案例,特别是已经开发完成并取得明显开发成效的案例,为我们提出“以渔人码头为主导”的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其相关做法更是为我们思考渔港经济区“渔人码头”发展模式的内涵、性质、发展战略与策略等提供了宝贵思路和启示,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该模式以休闲娱乐和旅游功能为渔港经济区的主要功能。从而,相关业态也主要围绕这两方面功能来选择和构建。

第二,该模式下,渔港经济区主体功能鲜明但发展内容又极具多元化。谓其主体功能鲜明,是因为该模式下渔港经济区的发展内容主要围绕休闲娱乐和旅游两大功能来布局,其他功能内容发展很少;而谓其多元化,是因为该模式下渔港经济区内的具体发展内容并没有定式,只要符合两大主体功能要求,餐饮、住宿、购物、游乐设施乃至博物馆、广场、公园、办公、居住等都在可发展之列。可以看到,上述案例地区在发展内容上的布局也并不相同。

第三,虽然该模式下渔港经济区内可布局的功能内容十分多元,但是渔港和渔业始终是该模式成功的最关键要素,脱离了该要素,该模式渔港经济区的发展便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例如,旧金山渔人码头虽然包含了很多功能内容,但是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传统渔业码头风貌以及与渔业相关的活动内容。因此,在运用该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时,必须将渔港和渔业元素的保留和塑造置于优先地位,在此基础上再有机融入其他功能要素。

第四,采用该发展模式,应景观与活动两方面内容兼顾。也就是说,既要发展餐饮、休闲、购物、住宿等供人们娱乐、消遣的活动类设施,也要发展旅游景点、公园、广场等供人们观赏的景观设施,包括一些设计独特、美观的建筑物。从而让人们既有乐在其中的消费体验,也有美好的视觉感受。

第五,应注重挖掘地方文化传统和内涵。特别是对一些历史悠久,并拥有浓厚地方文化气息的渔港或地区而言,如果能将这些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和包装,形成有形的旅游景点、设施、活动等,将有助于塑造渔港经济区的发展特色,从而提升渔港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渔人码头”模式是一种产业形态生活服务化、区域功能城市生活化的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在该模式下,渔港经济区产业选择的空间十分广阔,只要不突破区域主体功能的限制,每个渔港经济区都可以设计出既富有特色又符合自身发展条件和水平的发展方案。而且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休闲情趣的提升,“渔人码头”的功能正由原来以码头、渔业为核心的初级旅游观光,逐步向多种类文化、商业形式融合的城市生活和旅游综合功能区升级,容纳的业态也日益丰富,从最开始依托于渔港和渔业的休闲业态和商业业态,正逐步扩展至以主题公园为典型代表的娱乐业态和休闲、度假、酒店地产等多种业态,这都为采用“渔人码头”模式的渔港经济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6.1 “渔人码头”发展模式

在发展条件上,“渔人码头”模式对渔港规模的要求不高,但是它更适合处于城市中心边缘或近郊的渔港,以获取足够的城市消费容量。此外,“渔人码头”周边的交通设施必须四通八达,可以满足游人们出行便捷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