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组织角度的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

产业组织角度的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渔港经济区按区内产业组织结构,可分为大中小企业共生性渔港经济区和中小企业群生型渔港经济区。大企业中心模式是指打造大企业并以其为中心配套发展周边中小企业,形成、延长和扩展渔港经济区产业链的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此外,不论是单一产业型发展模式,还是多元产业型发展模式,渔港经济区依托的核心企业数量都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渔港经济区按区内产业组织结构,可分为大中小企业共生性渔港经济区和中小企业群生型渔港经济区。前者是不同规模企业形成的综合体,既有一些规模较大、创新和竞争能力较强、与外界联系较广的大企业,也有一大批进行专业化生产和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两者以大企业为中心有机形成的一个大中小企业共生互助、协调发展的产业群落;后者则是由众多的中小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和产业联系,共同形成的一个互动互补、竞争力较强的有机的产业群落。从这一角度,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大企业中心模式和中小企业群生模式两种。

大企业中心模式是指打造大企业并以其为中心配套发展周边中小企业,形成、延长和扩展渔港经济区产业链的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渔港经济区将发展成为大中小企业共生型渔港经济区,渔港经济区内的产业链条将呈现以大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中心外围形态,大企业依靠其强大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吸引各类中小配套企业在其周边聚集,成为整个渔港经济区的发展动力和组织中心,而大量中小配套企业向大企业周边集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大企业以及整个渔港经济区的发展。

根据区内主导产业链条的数量,大企业中心模式可以是单一产业型,也可以是多元产业型,如果是单一产业型,企业的布局将主要围绕一条主导产业链来开展,如果是多元产业型,则将围绕多条产业链条来开展。一般而言,这两种发展模式更多地表现为渔港经济区演进过程的不同阶段,在渔港经济区起步阶段,一般都先采用单一产业型,随着一条产业链发展成熟,如果有条件,再逐步拓展为多元产业型。此外,不论是单一产业型发展模式,还是多元产业型发展模式,渔港经济区依托的核心企业数量都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从该模式的内涵可以看出,要采用该模式,具体需进行两方面的基本工作:一是要打造出在产业链中居于中心地位的大企业,二是要引导为该企业服务的大量中小企业繁荣发展。在渔港经济区发展实践中,这两方面工作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开展形式:如果地区已有可作为产业链核心的大企业,但是还缺乏配套企业或配套企业发育还不丰富,则可以将工作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周边配套企业上,以延长产业链;如果地区已在某一产业内拥有大量中小企业,但是还没有核心大企业,则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大企业以接通断裂的产业链上。现实中也有核心大企业和周边配套中小企业都缺乏的情况,这时则需要核心大企业和周边配套中小企业两方面都进行大力度建设。在具体发展顺序上,究竟是先发展核心大企业还是先发展周边配套中小企业,并没有一定之规,有可能是先发展核心大企业,也有可能是先发展周边配套中小企业,有时甚至可以两方面同时进行。总的来说,先发展核心大企业或先发展周边配套中小企业各有优缺点:先发展中小配套企业起步相对容易,但是整体发展速度较慢,先发展核心大企业起步难度较大,但是一旦核心大企业培育成功,后续发展过程将较为顺利。加上各地区发展条件各异,具体如何选择,应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实际上,由于核心大企业和周边配套中小企业集中布局能产生很强的外部效应,其中任何一方的先布局都会加速整个渔港经济区的发展进程。

中小企业群生模式在产业组织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组成区内各产业链的都是中小企业,没有大企业;二是每家企业都主要经营产品价值链上的某一个环节,所有企业沿产业链形成垂直专业化分工合作的生产模式;三是产品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同时由多家企业构成,这些企业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相互之间完全竞争;四是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易关系网络化,即每家企业都同时有多家上游企业供货,同时又为多家下游企业供货。

这些结构特征对渔港经济区内企业之间的联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是在该模式中,没有任何一家产业链企业能够支配和控制整条产业链,产业链企业之间多是平等的合作关系,等级性则很弱甚至没有。因为在该模式下,每家产业链企业的规模都不大,而且每家企业都不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每家企业都可以轻易地找到替代业务伙伴,从而很难被控制。

二是在该模式中,各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既稳定又不稳定。谓其稳定是因为,由于有交易成本和转换成本的存在,产业链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合作对象;而谓其不稳定,则是因为上述稳定性不是绝对的,一旦发生某些特殊的干扰因素,产业链企业还是会考虑更改合作伙伴。

这些内部结构和企业联系方式上的差异,使得中小企业群生模式相对于大中小企业共生模式既有一些优点,也有一些缺点:优点方面,最突出的是其发展难度较小。因为它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资金需求量不大,而且在生产上多集中于产业链的某一方面,技术上的要求也不高,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特别是个体和私营资本的力量,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一定规模。缺点方面主要有:一是企业规模过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二是企业资金能力不足,限制了技术创新,从而难以形成有知名度的品牌和核心市场竞争优势,一般只能生产一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同质化的产品,依靠价格进行竞争,竞争优势难以维持,产业获利能力也很弱。

与大中小企业共生型模式一样,中小企业群生模式也可以产生区域层面的品牌效应,从而使群内企业都收益,但这只有在区内企业发展到很大的数量规模时才能产生,而且还需要同时注意保持区内企业的合理结构,以避免因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抵消了这种效应。一般而言,这一目标很难实现,因此,对多数渔港经济区而言,中小企业群生模式只适用于其起步阶段,长期来看它们都应通过大力培育核心大企业向大中小企业共生模式发展。大企业对行业资源的整合配置作用、强大的资金实力、高效的管理、先进的体制等是一个行业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赢利能力的核心依托,只有发展出大型核心企业,才能有效规避中小企业群生模式的各项弱点,赋予整个产业更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只有两种情况下才可以考虑长期处于此模式状态:一是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较小,限制了大企业产生的可能性;二是产业群有某一独特的区域核心优势可依托,使得群内企业即使长期维持在中小规模也可以始终保持市场优势和赢利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