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政策下的企业行为

产业政策下的企业行为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产业政策下的企业行为(一)产业政策和主银行体制日本的主银行是指与某个企业保持长期及连续的交易关系并拥有最大贷款份额的银行。(三)产业政策和企业间的分工体系为了推进重化工业化而重点发展大企业的产业结构政策,以及为了振兴地方经济和确保就业而着力保护中小企业的产业组织政策,使日本经济的二元结构得以存续。

二、产业政策下的企业行为

(一)产业政策和主银行体制

日本的主银行是指与某个企业保持长期及连续的交易关系并拥有最大贷款份额的银行。主银行的主要特征有:持有企业股票、向企业派遣管理人员、提供融资和结算服务、支援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企业等。其中,融资的长期性和连续性是主银行的最基本的功能。

主银行体制的形成有较为复杂的原因,关于其形成时期也有各种不同的意见[3]。然而,促成战后主银行体制最终形成的产业政策方面的主要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第一,由于复兴金融公库融资的停止,政府把对企业的融资委托给一般银行,以缓和企业对资金的旺盛需求,其结果是企业的融资更加依赖银行,而为了分散融资风险,主银行就有必要监督企业的经营;第二,根据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企业把扩大市场份额作为主要的经营目标,银行也以存款的最大化为目标要求企业增加销售额,并通过企业系列化来形成企业存款网络;第三,与银行控制企业经营相对应,政府则通过监管主银行来推进产业政策的实施,并最终控制企业经营乃至整个经济

(二)产业政策和互相持股

与短期利益相比,日本企业更加重视长期利益,这是因为产业政策明确了产业和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因此,经营的稳定性不仅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目标的关键,也是实现产业政策目标的重要一环。

长期以来,日本企业的基本所有权形态是法人互相持股[4]。这样的所有权形态对稳定企业经营有如下的效果:首先,通过互相持股,关联企业通常不会轻易出售集团内其他企业的股票,从而能够避免企业间的并购,确保企业经营的稳定;其次,法人互相持股削弱了私人股东的力量,强化了经营者对企业的支配权,使经营者能更加重视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股东的短期利益,并能将更多的内部积蓄用于设备投资;再次,互相持股相当于迂回地持有本公司股票,有利于维持高股价和资产增值,使企业并购变得更为困难[5]

(三)产业政策和企业间的分工体系

为了推进重化工业化而重点发展大企业的产业结构政策,以及为了振兴地方经济和确保就业而着力保护中小企业的产业组织政策,使日本经济的二元结构得以存续。这种二元结构形成并延续了以长期和连续交易以及承包关系为特征的企业间多层次的分工体系[6]

经济的二元结构及由此形成的企业间多层次的分工体系,一方面是产业政策实施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实现产业政策目标的手段。因为这样的分工体系有助于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及分散经营风险。首先,多层次的分工体系能使企业将经营资源集中于主业,充分发挥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分工优势;同时,企业间长期和连续的交易能确保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稳定供应,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而且,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承包关系能够促进承包企业的专业化及技术和经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大企业为了应对生产的迅速扩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承包企业的生产能力,而当经济出现萧条时,又通过把经营风险转嫁给承包企业来维持其国际竞争力。

(四)产业政策和“终身雇用”制

在为了培育重化工业而支持大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下,日本大企业内形成了长期雇用(“终身雇用”)的惯例,劳动市场被“内部化”[7]。其特征是:大企业一般不在公开的劳动力市场上中途录用职工,而是从当年的毕业生中定期以一次性录用的方式来招聘职工;职工进入企业后,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掌握企业所需的特殊技能;工资不是由劳动力市场决定,而是在企业内部按年龄、学历及工龄来决定;当经营发生困难时,企业不是立即将剩余人员推向公开的劳动力市场,而是通过在企业内部重新分配工作,或派赴关联企业来确保就业。

很明显,日本企业的雇用制度有助于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支持了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也保证了政策目标的实现。

(五)产业政策和企业的特殊竞争方式

以保护及培育成长产业、调整及改造衰退产业为特征的产业结构政策和以禁止垄断政策及直接或间接规制政策为中心的产业组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日本企业的竞争手段和市场竞争方式。

第一,在产业结构政策的影响下,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是追求事业规模的扩大和多种经营,作为竞争模式,则是尽可能地回避价格竞争;第二,与个别企业间的竞争相比,一般更重视企业集团间的竞争、集团企业和非集团企业间的竞争;第三,在产业组织政策的作用下,企业更注重通过设备投资及研究开发竞争来获取市场份额,而非直接的价格竞争;第四,企业通常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而一般不采用制造成本+利润(make-up)的定价方式,主要是通过削减生产成本来确保自己的利益[8];第五,与客户数量有限的中间品市场相比,以非特定多数群体为对象的消费品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而与停滞产业相比,需求扩大的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第六,当经济出现衰退时,在供给过剩的产业领域,与进行生产调整及结构调整相比,企业更愿意结成回避价格竞争的卡特尔来应对经济衰退

(六)产业政策和“政官企”的协调体制

产业政策既然是日本政府实施的影响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政策,势必就决定了产业界及企业与政府的协调模式。

在“增长优先”和“国家至上”的潮流下,产业界及企业毫不怀疑产业政策的正确性,认为在“行政指导”下采取合作态度是事业成功的保障。首先,如果循着政府指明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方向进行设备投资和研究开发,就能够获得融资及税收方面的优惠;其次,如果对政府在各个时期所提出的目标产业进行投资,就不会有很大的风险;再次,当经济出现衰退时,实施作为禁止垄断法例外的价格卡特尔和投资卡特尔,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经营风险;此外,为了阻止来自国外的低价进口商品,产业界及企业与政府会统一步调,并收集使用这些进口商品者的“黑名单”[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