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群体决策和群体行为案例分析摘要

群体决策和群体行为案例分析摘要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3.2 群体决策的偏差群体决策本身具有极大的优势,但在实际决策情景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群体决策往往存在各种偏差。典型的群体决策偏差有两种:群体思维和群体极化。群体决策使得人们不必独自承担决策失败的后果,个人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这使得人们的冒险性得到鼓励。在群体决策中个体提出意见时,往往会与他人的意见进行比较。

7.3.2 群体决策的偏差

群体决策本身具有极大的优势,但在实际决策情景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群体决策往往存在各种偏差。典型的群体决策偏差有两种:群体思维和群体极化。

1.群体思维

在群体工作中,团队精神有助于鼓舞士气,提高生产力。但是在决策时,紧密团结的群体可能反而不利,典型的表现就是出现群体思维。群体思维(groupthink)又称群体迷思、小集团意识,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贾尼斯(I.Janis)于1972年提出的。他在考察了入侵猪湾、偷袭珍珠港、越战、古巴导弹危机、尼克松水门事件等美国历史上一些造成重大失误的群体决策事件后,发现在群体决策中人们会为了维护群体和睦而压制异议,他把这种现象称为群体思维。事实上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高层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决策群体中,而且会出现在任何类型的群体中。群体思维的具体症状表现为:

(1)无懈可击的错觉:群体过分的自信和盲目的乐观,忽视潜在的危险及警告,意识不到一种决策的危险性。

(2)集体合理化:群体通过集体将已经作出的决策合理化,忽视外来的挑战。一旦群体作出了某个决策后,更多的是将时间花在如何将决策合理化,而不是对它们重新审视和评价。

(3)对群体道德深信不疑:成员相信群体所做出的决策是正义的,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忽视道德上的挑战。

(4)对对手的刻板印象:倾向于认为任何反对他们的人或者群体都是邪恶和难以沟通协调的,故不屑与之争论;或者认为这些人或者群体过于软弱、愚蠢,不能够保护自己,认为自己群体既定的方案则会获胜。

(5)对异议者施加压力:群体不欣赏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于怀疑群体立场和计划的人,群体总是立即给予反击,但常常不是以证据来反驳,取而代之的是冷嘲热讽。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大多数人在面对这种嘲弄时会变得没有了主见而与群体保持一致。

(6)自我审查压力:成员对于议题有疑虑时总是保持沉默,忽视自己心中所产生的疑虑,认为自己没有权力去质疑多数人的决定或智能。

(7)一致同意的错觉:这是群众压力和自我压抑的结果,使群体的意见看起来是一致的,并由此造成群体一致同意的错觉,而这种表面上的一致性更坚定了群体的决策。

(8)心理防御:某些成员会有意地保留或者隐藏那些不利于群体决策的信息和资料,或者限制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以避免群体受到不同意见的干扰。

群体思维的各种症状表现会阻止群体成员对相反信息以及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的讨论。当领导主张某种观点而整个群体又排斥异议时,群体思维可能就会产生错误的决策。那么如何预防群体思维呢?为了找出产生良好决策的条件,贾尼斯分析了两个看起来冒险的成功事例:杜鲁门政府为了恢复“二战”后欧洲经济而实施的马歇尔计划以及1962年肯尼迪政府对于前苏联意欲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一事的处理。在总结了这两大事件的有效群体过程的基础上,他在1982年提出预防群体思维的建议:

(1)领导者应当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场;

(2)鼓励批评性评价。指定一位或多位成员充当反对者的角色,专门提出反对意见;

(3)可以将群体划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再全体聚会交流分歧;

(4)欢迎群体之外的专家与会,并请他们提出批评意见;

(5)在实施决策之前,召开被称为“第二次机会”的会议,让大家畅所欲言,要求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

2.群体极化

最早指出这一现象的研究者是詹姆斯·斯托纳(James Stoner)。他在一项风险转移的实验中,首先让被试单独完成一份有12个两难问题的问卷(这个过程称为前测),其中的一道题目如下:

B先生是一位45岁的会计师,最近医生发现他患上了一种严重的心脏病。这种疾病迫使B先生改变很多重要的生活习惯——减少工作压力、彻底改变饮食、放弃最喜欢的休闲嗜好。医生建议他尝试外科手术,如果手术成功,就可以完全治愈心脏病,但手术可能失败。假设你为B先生提供建议,手术成功的概率有如下几种,请你选择你所能接受的最低的手术成功率,并在相应的横线上打勾。

——无论手术成功的概率多大,B先生都不应接受手术。

——手术成功的概率是90%。

——手术成功的概率是70%。

——手术成功的概率是50%。

——手术成功的概率是30%。

——手术成功的概率是10%。

然后让大约5名被试组成一个群体,讨论这12个两难问题,并就每个问题的概率选择达成一致意见(这个过程称为后测)。比较前测和后测的结果发现,群体讨论通常使群体成员的观点朝着更为极端的方向偏移,这个方向是讨论之前他们有所倾向的方向。如果最初的倾向是保守的,群体讨论后就会变得更保守。相反,如果激进的会变得更冒险。即群体讨论会放大群体最初的观点。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极化。

为什么群体会采用比个体成员的平均观点更为极端的观点呢?一种解释是,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有较高评价。日常生活中的斗牛、竞技、走钢丝、空中飞人等冒险活动,广泛吸引了人们的赞赏羡慕的眼光,表演者也视为英雄。在人类的文化价值中,高冒险与英雄气概联系到了一起,从而使人们倾向于鼓励冒险。群体的鼓励冒险倾向正是来自于这种文化价值倾向的影响。第二种解释是,群体决策分散了责任。群体决策使得人们不必独自承担决策失败的后果,个人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这使得人们的冒险性得到鼓励。还有的学者认为是社会比较作用的结果。在群体决策中个体提出意见时,往往会与他人的意见进行比较。如果自己的意见在冒险水平上低于群体其他成员的平均水平,则会感到不安,担心群体可能对他产生不良的印象。因此在与群体成员的相互比较中更可能产生走极端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