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项目发展服务中心怎么样

产业项目发展服务中心怎么样

时间:2022-06-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各项重大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着高位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了生产与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这是继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之后,国家发改委在湖北批准设立的第二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

8 高新技术产业

8.1 2007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2007年,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获得国家批复,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产业融资实现新突破。在各项重大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着高位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高位快速增长。据省统计局测算,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2624亿元,增长25.5%;实现增加值861亿元,增长26.3%,是“十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5%,较2006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从具体行业来看,除电子信息行业增幅相对偏低外,其他三个重点行业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新材料行业完成增加值231.2亿元,增长33.7%,增速较上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先进制造行业完成增加值280.3亿元,增长29.8%,继续保持“高位”快速增长;生物医药行业完成增加值79亿元,增长20.3%,实现较快增长;电子信息行业完成增加值131.5亿元,增长14%,较上年下降了14.8个百分点,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从地域来看,武汉市持续高位增长对全省产业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7年武汉市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74.8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5.1%。宜昌、襄樊、黄石、鄂州等市高新技术产业也均实现了26%以上的高速增长。

2.产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421.1亿元,增长24.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亿美元,增长50.8%,占全省出口总值的18.4%;实现利税269.1亿元,增长31.3%。其中,新材料行业受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及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影响,价格不断提高,产能不断扩张,利税较2006年同期增长35%。先进制造、新能源等行业利税水平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增幅也分别达到了25.7%和42.3%。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了生产与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

3.重点高新区和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省13个高新区(园)2007年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087.8亿元,增长24.5%;实现增加值362.1亿元,增长23.3%。其中:东湖开发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516.9亿元,增长22.5%;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增长21.1%;襄樊高新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96亿元,增长22.4%;宜昌高新区完成高新产业总产值47.5亿元,增长33.3%;葛店高新区实现高新产业总产值40亿元,增长26.7%,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

到2007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2家,较上年增加了10家,较2002年增加了29家。42家企业2007年共实现产值1481.9亿元,增长21.4%,对全省高新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其中,长飞完成产值24.4亿元,增长28.4%;邮科院完成产值40亿元,增长29%;华工产业集团完成产值17.4亿元,增长20%;多普达实现产值14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倍多。凡谷电子、武汉生物所、宜昌劲森、荆门格林美、天喻信息、安琪酵母、华中药业等一批骨干企业也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4.邮政通信业实现快速增长。2007年,全省通信邮政业完成业务收入254.6亿元。其中邮政业完成业务收入27.8亿元,增长16.8%;随着电信业务资费的逐步降低,电信业完成业务收入226.8亿元,增长12.8%。电话用户较去年底累计净增212万户,达到3219.5万户,增长7%,电话普及率达到56.6部/百人。宽带互联网用户达到242.8万户,增长34.6%。

5.重大引资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在省、市及各部门的合力推动下,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一批重大引资项目强力推进。中芯国际12英寸集成电路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综合办公楼、厂房等内外装修已基本完成,将于2008年4月正式投产。富士康科技工业园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4.6亿元,电脑项目厂房建设已基本完成,近期将投入使用;数码相机项目厂房已全部封顶,正进行装修和内部机电安装调试;一期项目将于2008年3月正式投产。宜昌多晶硅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土建工程已全面动工,一期项目计划于2008年9月正式投产。此外,世界500强、世界最大的IT服务外包企业——美国EDS公司全球服务外包中心也正式落户武汉光谷软件园,武汉也成为EDS在全球的四大服务外包中心之一。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取得新突破

1.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获得国家批复。经多方汇报争取,国家发改委以发改高技[2007]1230号文正式批复认定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2007年6月全国首届生物产业大会上,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作为国家发改委认定的第三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授牌。这是继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之后,国家发改委在湖北批准设立的第二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正式落户湖北,对加快我省生物产业发展,促进东湖开发区和葛店开发区的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调整产业结构等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2.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积极争取,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立项,项目总投资13780万元,国家计划安排12000万元,这也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首次落户湖北。中科院武汉分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华中科技大学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也相继获得国家批复,国家共计划安排补助资金717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成为湖北省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对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等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国家项目争取工作取得新成效。2007年湖北省发改委(后简称我委)围绕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的生物医药、生物育种、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3G等专项,先后组织申报了15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并有武汉虹信公司TD-SCDMA直放站、宜昌劲森公司液晶显示背景光源、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挠性高密度印制板用关键材料FCCL、省种子集团公司国优超级杂交早稻等13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纳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加上先期申报的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重大科学工程,中国科学院(后简称中科院)武汉分院科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华中科技大学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NEC增资,湖北省信息院、烽火网络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等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驻地网建设等7个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至此,湖北省2007年共有20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获得国家批复,20个项目总投资23.4亿元,国家计划安排补助资金26560万元。

湖北省专项的组织实施进展顺利。2007年省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专项4800万元的专项资金共安排了66个项目,项目总投资35亿元,其中带动银行贷款12.6亿元,引导境外省外资金投入4.8亿元。预计二年内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80.7亿元,新增利税17.2亿元。

在国家项目建设管理方面,由湖北省发改委主管的列入国家2006年项目验收计划的29个项目,有26个已按照国家要求如期完成验收,项目验收率达到90%,名列全国前茅。湖北省发改委在加强项目管理,按计划组织项目验收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效,获得了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的专门通报表扬。2007年,湖北省又有宜昌劲森公司液晶显示背景光源CCFL、武汉中百集团规模连锁经营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按期完成竣工验收,华工科技智能网络存储系统等7个项目也将在近期完成验收工作。在深圳高交会期间,宜昌人福麻醉系列新药等9个项目还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授予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牌匾,至此,已累计有21个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牌匾。

4.产业融资工作有所突破。为有效发挥国家财政资金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2007年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首次拿出部分产业技术研究开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按照国家要求,湖北省发改委会同湖北省财政厅认真组织学习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向省内相关企业宣传国家政策,经过精心筛选、实地考察,联合组织了4家企业申报,其中,荆楚种业、蓝星科技等2家企业的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备选项目名单。此外,经过积极培育,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东湖开发区上市企业直接融资突破100亿元。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产品呈负增长,导致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速度放缓。2007年,武汉NEC、随州波导手机生产企业大幅减产;显示器生产企业武汉冠捷显示在经过了投产初期的高速增长后逐步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冠捷显示全年实现产值84.8亿元,增长40%,而2006年则增长了2倍多。同时,由于没有新的拉动产业快速发展的较大规模项目建成投产,全省电子信息行业2007年完成增加值131.5亿元,仅增长14%,较上年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发展速度放缓。

2.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大部分属装配加工型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核心技术缺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进步对产业成长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全省科教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支持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有待完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因素已直接影响到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加快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核心的产业领域是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8.2 2008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又好又快的要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突出自主创新的战略核心地位,以特色产业基地为支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着力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一主两副”的辐射带动作用,扶持市州特色产业规模发展。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二)预期目标

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将突破1000亿元,较2007年增长20%以上。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40亿元,比2007年预计增长25%左右。

全省通信邮政的普遍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新型业务在全部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有显著提高。全省新增电话用户180万户,电话普及率基本达到60部/百人。

8.3 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大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围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领域,加强集成创新,保持重点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以开放引进为关键手段,积极推进在鄂投资的国内优势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的研发本地化,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开展技术合作;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源建设,并力争在电子信息、生物产业、先进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大力争取国家支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依托大院大所大企业,在信息、生物、节能减排等领域积极组织策划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加强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重大科学工程、中科院武汉分院知识创新工程、武汉国家生物安全P4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能力项目建设。继续利用湖北省专项资金和预算内投资扶持建设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着力解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公共服务平台的关键问题,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加强规划政策引导和分析监测工作

围绕湖北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化等专项规划,检查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重点任务的建设进度,总结规划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进一步做好规划与年度计划的衔接,完善保障规划实施的相关政策措施。按照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决定》及责任分工的要求,积极研究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做好产业规划编制等工作。继续抓好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扩大部门联席会的范围,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交流与信息共享,适时研究启动全省生物产业及生物基地发展监测和评价工作。

(三)突破性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

1.完善和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规划的总体布局,指导各地结合实际,从大中小企业互动、上下游产品配套、创新平台联动等层面,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做好重大支撑项目和关键核心产品的区域布局。引导市州和开发区围绕全省的产业布局,以本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为基础,加强配套协作,进一步做专做精和做大做强,加快发展。

2.大力夯实和强化产业基地支撑。按照“将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创新型基地”的发展目标,促进高技术产业基地实现从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变、从营造引资环境向完善创新环境转变、从注重“引进来”向推进“走出去”转变。

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重点抓好软硬环境、重大项目和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光通信激光等优势产业的战略性重组和联盟,积极扶持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移动通信、软件与服务外包、消费电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光电国家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光电子信息产品检测中心、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产权交易所等产业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加速扩张,辐射和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做大产业群,吸引省内外企业向光谷集中集聚,进一步增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东湖、沌口为主要依托,建设武汉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巩固和发挥武汉市信息产业现有基础和优势,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营造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创新能力,将武汉市建成国内领先的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品制造基地。

着力加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认真落实省长专题会明确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武汉市的龙头作用,分类指导,整体联动,协同推进。以武汉关山至鄂州葛店道路两侧作为生物产业集中发展区域,加快做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影响力,将生物产业逐步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撑点。

在襄樊、宜昌等已有一定基础的区域,积极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增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集聚效应。

3.着力构建特色产业群。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和骨干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集成优势资源,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开发与测试服务平台,加快突破产业化关键技术。着力招商引资,重点引进能填平补齐全省产业链、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和产品,通过核心企业的带动示范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和配套产品的生产,形成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点突破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软件与服务外包、新型显示器件、移动通信、信息家电等,尽快形成以武汉市为龙头,以光谷和沌口为主体,以襄樊、宜昌为两翼的集基础材料、芯片、元器件、模块与组件、系统设备及终端产品于一体的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生物制品、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产业链,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兽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市场主流新医药产品的引进、研发和传统中药的现代化。新材料产业方面:立足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多晶硅、化成箔等电子信息材料,巩固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优势地位,加强新型复合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努力构建融合地方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的特色产业群。

(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1.抓好重大引资项目建设和配套工作。加大力度,创造良好环境,着力把中芯国际、富士康、宜昌多晶硅、EDS、普诺等重大引资项目建设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志性工程。抓好项目的配套工作,围绕中芯国际项目,积极引进上游的芯片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下游的芯片封装测试企业,同时争取再引进数条技术成熟、收益稳定的8英寸芯片生产线,努力形成集聚态势。围绕富士康项目,积极引进消费类电子产品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尤其是能够填补省内国内技术空白的企业,同时引导省内电子信息企业加强与富士康的配套协作,争取进入富士康的供应链体系,提高本地配套的份额。围绕宜昌多晶硅项目,加快发展化工原料、单晶灌注、提拉、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产业,支持电子级多晶硅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围绕EDS项目,加大对软件及服务外包的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加强企业创业、软件开发、生活环境的建设,着力引进高端人才,支持大学教育与企业的对接,着力把武汉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软件外包中心。围绕普诺移动项目,加大3G产业链的培育,逐步从零部件生产向产业核心逼近,提高系统集成能力,争取成为国内重要的3G产业研发与生产基地。

2.加强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建设。认真做好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组织策划和申报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要求,做好项目筛选、策划和前期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省里产业发展迫切需要,企业有条件建设,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突破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公共服务平台技术等关键环节重要项目的组织申报上。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认真落实土地、规划、环保、银行贷款、自筹资金等各项建设条件,充分利用专家、咨询评估机构和行业部门的力量帮助做好项目申报的基础工作,加大汇报衔接的力度,提高项目申报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在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建设管理和验收工作。抓好国家资金的及时到位、银行贷款和配套资金的落实、工程建设招投标、实施情况检查等工作,抓好宜昌劲森公司液晶显示背景光源、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挠性高密度印制板用关键材料、武汉虹信公司TD-SCDMA直放站、东风电动公司混合动力自动变速控制系统、武汉生物所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武汉华丽环保公司可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荆门格林美公司无铅焊接材料等58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的建设工作,促使项目尽快建成达产,发挥效益。

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化的投入力度。继续做好湖北省光电子信息、生物产业等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重点支持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带动作用、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辐射联动作用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大力支持围绕湖北省在建重大引资引进项目建设,能填补省内空白,形成配套协作,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配套项目;积极支持具有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工程化集成能力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推动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及规模化应用;对一些技术含量高、能填补省内空白、市场前景好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前期项目也给予必要的扶持,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

(五)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

加快构建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企业投资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创业风险投资为发展方向的多元化投资体系。进一步开拓资本市场,抓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试行创业风险投资的机遇,争取国家支持。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共同推动我国生物产业融资工作的意见,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信贷支持,创新和构建多种形式的产业发展融资模式和融资平台。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设立湖北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发行股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采取打捆方式发行企业债券

(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按照“政务公开、电子服务、部门协同”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湖北省骨干支撑产业设计、生产、营销、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信息技术在企业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经营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培育和开展实施大型骨干企业信息系统外包服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移动电子商务、电子认证服务、信用信息服务、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等试点工程。加快发展以系统集成、软件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软件开发和定制、软件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加快通信邮电行业发展,推进普遍服务。积极做好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无线宽带建设的准备工作,加快推动新型增值业务的发展。继续加大农村电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依托全省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农村信息化骨干支撑项目的建设,支持电信企业加大对农村电信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资源整合和扩展运用,进一步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七)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高的产业,推广应用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食品、能源、交通等领域,加快现代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加快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加快研发和应用重大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努力解决重点产业领域节能减排技术瓶颈制约,加大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