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国际化进程

企业国际化进程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相关文献,关于企业国际化进程大致存在两种观点,分别为渐进论与跳跃论,以下将分而论之。[3]尽管存在对企业国际化进程有潜在影响的重要因素,但具体的市场知识是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唯一决定因素。企业国际化“渐进论”提出以后,引起了企业国际化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

1.1 企业国际化进程

Aharoni(1966)对企业对外投资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企业国际化连续性决策假说,为其后的企业国际化进程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思路。纵观相关文献,关于企业国际化进程大致存在两种观点,分别为渐进论与跳跃论,以下将分而论之。

1.1.1 渐进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Johanson、Wiedersheim-Paul和Vahlne(1975,1977,1990)为代表的北欧学派采用企业行为理论研究方法,提出了企业国际化“渐进论”(或称“阶段论”),从而形成研究企业国际化进程的UIM模型(Uppsala International Model)。[1]

Johanson & Wiedersheim-Paul(1975)对瑞典四家跨国公司的海外经营过程进行比较研究,从海外销售子公司(S)和海外生产分公司(P)的设立顺序看考察,发现四家公司的跨国经营演变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2]他们把海外经营划分为四个阶段:不规则的出口活动(N)、通过代理商出口(A)、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S)和设立海外生产分公司(P)。Johanson等认为上述四阶段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它们分别表示一个企业的海外市场的卷入程度或由浅入深的国际化经营程度。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渐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变遵循以下路线:纯国内经营→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海外生产;二是企业市场范围扩大的地理顺序,通常是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

Johanson & Vahlne(1977,1990)用“市场知识”(Market Knowledge)来解释企业国际化的渐进特征。[3]尽管存在对企业国际化进程有潜在影响的重要因素,但具体的市场知识是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唯一决定因素。市场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般的企业经营和技术,即可以从教育过程、书本中学到的客观知识(Objective Knowledge)。另一部分关于具体市场的知识和经验,或称经验知识(Experiential Knowledge),只能通过亲身的工作实践积累,后者对于企业的海外经营起着关键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海外经营活动,企业家获得并积累了对该市场的认识和经验;海外经营活动反过来增加了决策者的市场知识,成为决策者认识和把握海外市场机会的新基础,从而推动企业把更多的资源投向海外市场。此外,北欧学者们还用“心理距离”(Psychic Distance)分析解释企业选择海外市场的先后次序。所谓“心理距离”是指妨碍或干扰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流动的因素,包括语言、文化政治体系、教育水平、经济发展阶段等。[4]他们认为当企业面临不同的外国市场时,选择海外市场的次序应遵循心理距离由近到远的原则。

企业国际化“渐进论”提出以后,引起了企业国际化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一些学者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中小规模的出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如Carlson (1975)对瑞典企业出口行为的研究、Bilkey & Tesar(1977)对美国威斯康星中小企业出口行为的考察,以及Johanson & Nonaka (1983)对日本企业出口战略的研究、Cavusgil(1980,1982)对北美企业的研究等,都从经验上支持了企业国际化的“渐进论”。其中,Cavusgil(1980,1982)把企业国际化进程看成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他把这个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分别为国内营销阶段、前出口阶段、试探性介入阶段、积极投入阶段以及国际战略阶段。

1.1.2 跳跃论

不少学者的经验研究支持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时常表现出跳跃性的事实。正如Reid(1984)所指出的,被普遍认同的企业国际化进程渐进论是缺乏足够的经验证据的,不少实证研究发现了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时常表现出跳跃性的事实。Hedlund & Kverneland(1985)基于对瑞典企业在日本跨国经营实践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在国外市场的进入和发展策略比渐进国际化理论所揭示的方式更加直接和快速,超过半数被调查企业直接从销售代理跳到国外制造。Millington & Bayliss(1990)发现英国50家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的经验事实并不支持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渐进观点。Benito & Gripsrud(1992)利用1982年挪威制造业企业的FDI数据对FDI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结果对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渐进论产生了质疑,并支持了企业国际化进程的跳跃论。

Forsgren(2002)认为UIM模型中“学习”的概念过于狭窄,因而影响了该模型的解释力。他在对“学习”概念进行拓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渐进论”构成挑战的命题,即企业的市场知识除了从自己的经验中积累外,还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因此,企业在不具备自己的经验知识时也可能进行海外投资;在对投资风险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即使不具备经验知识也可能进行海外投资;另外,市场知识的逐渐积累并妨碍企业海外投资的激进战略。

林俐(2003a,b)对温州打火机行业国际化进程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该行业的国际化进程是一个“跳跃”的过程,即跳过了“渐进论”中关于市场范围和跨国经营方式演变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刘志彪、张晔(2006)对温州企业国际化进行研究后,认为部分产业国际化也有着“跳跃论”的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