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转方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转方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转方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宁波经验与政策启示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能源资源供求严重失衡的挑战(一)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日益严重中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较少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中国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水资源流失和浪费比较严重。中国水资源受污染严重。

第二节 “转方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宁波经验与政策启示

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能源资源供求严重失衡的挑战

(一)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日益严重

中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较少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2009年水资源总量23763亿立方米,比2008年减少13.4%;人均水资源1784.9立方米,减少13.8%。中国位于明显的季雨地带,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季节性和地区性缺水矛盾尖锐。2009年平均降水量583.1毫米,减少10.9%。2009年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05亿立方米,比2008年末少蓄水156亿立方米。全国各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季节性、区域性、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降雨稍迟就现旱灾;降雨稍多又引发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水资源流失和浪费比较严重。2009年总用水量5933亿立方米,比2008年增加0.4%。其中,生活用水增加2.9%,工业用水减少0.6%,农业用水增加0.6%,生态补水减少9.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09.3立方米,比2008年下降7.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6.4立方米,下降8.2%。人均用水量445.7立方米,下降0.1%。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很普遍,节水意识不强,这与长期以来人们不把水看作财富和经济资源的观念有关。

中国水资源受污染严重。2009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占57.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占18.4%,比2008年下降2.4个百分点。部分流域污染仍然严重,近岸海域299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72.9%,比2008年上升2.5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6.0%,下降5.3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1.1%,上升2.8个百分点。累计发生赤潮面积14102平方公里,增加2.7%。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物种退化。目前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已经达到原有的湿地40%—50%,一些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都已经丧失。

地下水占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地下水成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表水体污染正加剧地下水危机。全国有90%的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大量使用污染了农村地下水源,农村已成地下水污染的直接受害者。深层的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起来需要千年的漫长时间。

(二)土地和森林资源储量严重不足

中国土地资源最为稀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供求矛盾非常突出。中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国土面积仅为11.65亩。2000年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282亿公顷,2006年第2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大陆耕地面积下降到1.217亿公顷(18.26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2.5%,人均耕地大约1亩3分,约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4.52亩的1/3。中国以占世界6.8%的耕地,养育着占世界22%的人口,人地矛盾紧张。

2009年全国农村土地整治新增农用地30.5万公顷,新增耕地26.9万公顷。全国批准建设用地57.6万公顷,比2008年增长44.6%。全国建设用地供应31.9万公顷,比2008年增长44.2%。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1.9万公顷,增长44.1%;房地产用地10.3万公顷,增长36.7%;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9.7万公顷,增长53.0%。

中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即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2009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截至2008年,森林面积195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量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37.21亿立方米。全球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为31.7%。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2009年完成造林面积588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89万公顷。截至2009年底,已确权集体林地面积为10093万公顷,其中发放林权证的面积为7573万公顷。

(三)能源资源供给压力巨大

2009年我国主要矿产品除原油产量略有下降外,大多呈现增速加快趋势,特别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增速加快。矿产品贸易回暖趋势明显,石油、铁矿石等大宗矿产进口加速。虽然矿产品贸易额与2008年相比大幅度下降,但降幅逐渐缩小,回暖趋势明显。

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09年全国石油供应基本平稳,全国原油产量1.89亿吨,同比下降3.1%,原油稳产难度增大;原油消费量3.8亿吨,增长7.1%。石油在国内能源中供需缺口最大(见图3-4)。

img17

图3-4 2001—2009年中国原油生产与消费缺口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2009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注:单位:亿吨。

煤炭产销基本保持平衡。2009年原煤产量30.50亿吨,比2008年增长8.8%;煤炭消费量30.2亿吨,同比增长9.2%(见图3-5)。据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2009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7.5亿吨标准煤,比2008年增长5.2%,增幅比2008年回落0.4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总量30.6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2%,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

img18

图3-5 2001—2009年中国煤炭生产与消费

2009年天然气产量851.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天然气消费量887亿立方米,增长9.1%(见图3-6)。电力消费量36973亿千瓦小时,增长6.2%。多种矿产资源开发和消费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速。铁矿石产量8.80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8.9%。新增查明资源储量有65种矿产,其中新增查明铁矿资源储量35.2亿吨,石油11.2亿吨,天然气7234亿立方米,原煤503.6亿吨。

img19

图3-6 2001—2009年中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趋势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仍处于增长阶段。近年来,为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总体上逐年放缓,能源消费强度不断降低,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重要产品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长速度都大大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改变。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5.68亿吨,比2008年增长12.9%。钢材产量6.96亿吨,同比增长15.2%。电解铜413.5万吨,同比增长9.1%,电解铝1296.5万吨,同比下降1.5%,氧化铝2379.3万吨,同比增长3.3%,水泥16.5亿吨,同比增长16%。2009年钢材消费量6.9亿吨,增长22.4%;精炼铜消费量753万吨,增长39.7%;电解铝消费量1439万吨,增长14.4%;乙烯消费量1066万吨,增长8.0%;水泥消费量16.3亿吨,增长17.0%。

(四)重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高

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矿产品占比过高。每年矿产品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额的20%左右(见图3-7)。2001年矿产品进出口额只有1050亿美元,占2001年进出口总额的21.2%。2008年矿产品进出口额高达6588亿美元,占2008年进出口总额的25.7%,超过总贸易量的1/4。2008年花费在矿产品上的进出口值超过2001年的5倍有余。2009年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为4986.90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22.6%,同比下降24.4%;其中进口额为3360.24亿美元,同比下降16.5%;出口额为1626.66亿美元,同比下降36.8%。

img20

图3-7 2001—2009年中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

2009年出口煤炭2240万吨,进口12583万吨,净进口10343万吨。我国大规模增加煤炭进口量已经引起全球煤价开始上涨。进口原油20379万吨,同比增长14%,进口成品油3696万吨,同比下降5.4%。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2.6%。

表3-2 2009年中国大宗矿产品进口量(单位:万吨)

img21

数据来源:《2009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

2000年我国铁矿石的进口量仅占世界贸易量的14.3%,2008年占到世界总贸易量的48.7%,接近一半。进口铁矿砂及精矿62778万吨,同比增长41.6%,增速惊人,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8.8%的高水平,进口量占世界贸易量超过60%。如此巨量的进口导致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

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差距悬殊

(一)中国人均资源与财富相对贫乏

我国人均总财富仅比低收入国家略高,与高收入国家差距巨大。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总财富仅为9387美元,接近低收入国家人均总财富7532美元的水平,是世界人均总财富95860美元的1/10,是高收入国家人均总财富439063美元的1/46,约为日本和德国人均总财富的1/52,约为美国人均总财富的1/54。

与世界人均水平相比,中国人均资源和资本贫乏。2000年中国人均生产资本与城市土地2956美元,约为世界人均水平16850美元的近1/5;中国人均无形资本仅为4208美元,约为世界平均水平74998美元的近1/17;中国除人均农用地1404美元与世界人均农用地1496美元接近之外其余资源项目均比世界人均水平低得多。

与OECD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资源和资本更显贫瘠。2000年中国人均生产资本与城市土地2956美元,约为OECD国家人均76193美元生产资本与城市土地资源的1/25;中国人均无形资本约为OECD国家无形资本平均353339美元的1/84;中国除农用地与OECD国家相差不大其余各项资源都不同程度地低于OECD国家人均拥有量。

表3-3 200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人均国民财富(单位:美元/人)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发表的《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2010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Development and Climate Change)

美国既是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大国,又是各种资源非常富集的大国。中国在各种资本和资源上都难以望其项背,中国与美国人均拥有的资本和资源相比差距实在太大,尤其是在无形资本上。2000年中国人均无形资本仅是美国的1/99。

从中日人均拥有财富比较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主要集中在无形资本上。2000年中国人均生产资本与城市土地约为日本人均拥有150258美元的1/50;中国人均无形资本约为日本人均拥有无形资本341470美元的1/81;除日本人均拥有草场、被保护区域和经济林资源之外,中国人均拥有自然资本、农用地、木材资源和表土资产都高于日本。中日之间差距主要体现在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上,特别是无形资本。

(二)中国单位产值能耗较高

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显示,2002—2006年中国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分别高达8.45吨标准油、8.75吨标准油、9.24吨标准油、9.08吨标准油和8.89吨标准油,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轨迹,反映出2005年和2006年中国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实效,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能耗水平,提高了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

2002—2006年间世界平均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水平分别为3.06吨标准油、3.08吨标准油、3.10吨标准油、3.07吨标准油、3.03吨标准油,同样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轨迹,也可能是中国因素的影响。这期间中国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水平是世界水平的近3倍,反映出中国单位能耗利用效率较低。

img23

图3-8 2002—2006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单位产值能耗效率(toe/万美元)

世界银行《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点和建议》报告以2005年数据分析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14.5%(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但却消耗了世界15.8%的淡水资源,26%的钢材,25%的铝和47%的水泥。然而,2006年只有56%的城市生活污水和54%的固体废物得到了处理。

2006年中国GDP占世界GDP总量5.5%(按当年汇率计算),中国当年能源消耗却达到了24.6亿吨标准油,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钢材消耗量达到了3.88亿吨,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

主要发达国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水平普遍呈下降趋势。2002—2006年间日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分别仅为1.11吨标准油、1.08吨标准油、1.09吨标准油、1.06吨标准油、1.03吨标准油;英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分别为1.51吨标准油、1.49吨标准油、1.45吨标准油、1.43吨标准油、1.37吨标准油;美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分别为2.29吨标准油、2.23吨标准油、2.19吨标准油、2.14吨标准油、2.06吨标准油。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单位产值能耗水平最低,能源资源利用率最高。2002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大约是日本当年的7.6倍,2006年中国单位产值能耗水平大约是日本同年的8.6倍。中日之间单位产值的能耗水平差距仍然在拉大。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8年中国GDP为28440亿美元,约占世界GDP总和404820亿美元的7%,中国为此消耗一次能源总量21.31亿吨石油当量,约占同年世界能源消耗总量122.67亿吨石油当量的17.4%(见表3-4)。2008年中国每千美元消耗0.75吨石油当量,而世界水平仅为0.3吨石油当量,中国单位产值的能耗水平是世界的2.5倍。2008年中国每美元排放2.3公斤二氧化碳,约是世界平均排放水平0.73公斤的3.15倍。可见,2008年中国单位产值的能耗水平比2006年下降,能效水平略有提高,但污染物排放水平仍较高。

表3-4 2008年世界主要地区及国家能源消耗指标

img24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IEA)能源统计数据库/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10

注:美元汇率以2000年为基准。TPES(初级能源供应总量)是本地/国能源产量、进口、库存变化之和扣除出口和国际航线能源存货,反映实际能源消费量,单位百万吨石油当量。

2008年中国消耗的一次能源比美国所消耗的22.83亿吨石油当量略少,但中国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达到65.5亿吨,大大超过美国55.95亿吨的规模;美国单位产值能耗仅为0.19吨石油当量/千美元,仅为中国的1/4;美国单位产值的碳排放水平为0.48 kg CO2/每美元,约是中国的1/5。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网站7月末发布的数据,2009年美国能源消费总量23.82亿吨标准油。按照国际方法折算,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折合成标准油为21.46亿吨,人均消费能源1.61吨标准油。根据中美官方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比美国少2亿多吨标准油,人均消费约为美国的五分之一。然而,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美国水平,碳排放水平也高于美国水平。

2008年日本GDP5.17万亿美元,是中国GDP的1.8倍;当年日本消耗初级能源仅4.96亿吨石油当量,约是中国消耗能源的23%;日本仅排放了二氧化碳11.51亿吨,约是中国碳排放的17.6%;日本每千美元消耗0.10吨石油当量,仅是中国的1/8;日本每美元产值排放二氧化碳仅0.22公斤,仅是中国的1/10。

中国资源能源消耗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导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多,污染处理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2007年各类源废水排放总量2092.81亿吨,废气排放总量637203.69亿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是化学需氧量3028.96万吨,氨氮172.91万吨,石油类78.21万吨,重金属(镉、铬、砷、汞、铅)0.09万吨,总磷42.32万吨,总氮472.89万吨;二氧化硫2320.00万吨,烟尘1166.64万吨,氮氧化物1797.70万吨。

三、中国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推动节能降耗减排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和资源储备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就是提高单位能源和资源的产出率。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物质文化需求,必须有更高的能源资源效率和更大的产出,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面对能源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的有限和短缺压力,环境污染物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推动节能降耗减排,具有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和资源储备的战略意义。

在传统粗放经济发展方式下,能源资源开采、转化和消费等环节都存在很大程度的浪费。由于技术落后导致能源浪费非常严重,矿产开采中采1吨煤、扔6吨煤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新疆的一些煤层平均厚度可达50米,开采企业使用仅高4.8米的综采支架,直接从中间采掘,对资源的浪费难以估量。目前新疆乡镇煤矿平均回采率仅为10%—15%,国有地方煤矿约有30%,直属国有重点煤矿也不足60%。新疆油田的回采率平均为40%。其他省区矿产回采率还有更低的。矿产资源管理混乱,无序开采,多数矿产企业“挑肥拣瘦”,造成矿产资源采掘严重浪费。

在能源消费中同样存在吃一碗、倒两碗的浪费问题,能源资源利用率很低。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消耗大国,也是能源浪费大国。在目前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下产出率低、能源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处理率低,环境污染重。2004—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速由16.1%回落到5.2%,下降了10.9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18个百分点。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我国能源消耗的增速逐年放缓,2009年能源消费增速已经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对于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资源,减轻污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缓解能源资源供求失衡局面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金、人力资源、土地和能源资源的大规模投入,粗放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使资源、能源供应和生态环境破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技术进步缓慢,创新能力不强。我国产业国际分工低端化、产品附加值低的形势没有根本改变。每年取得的高速经济增长仍然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发展方式实现的,节能降耗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所消耗的土地资源增加过快,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大量农用耕地被占用。大量的废气和固体废物使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恶化。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中国节能减排面临的任务和形势非常严峻,潜力和空间很大。

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迫使我国政府自我加压,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坚决开展节能降耗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项目,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强化重点耗能单位节能监管,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的结果和2009年统计修正,2005年至200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分别为1.276、1.241.1.179、1.118、1.077吨标准煤/万元,2006年至2009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分别为—2.74%、—5.04%、—5.20%、—3.61%(见表3-5)。“十一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59%,离“十一五”规划目标尚欠3.41%左右。由于2009年为保经济增长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一些高耗能产业再度死灰复燃,结果2010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09%,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难度又加大了。

表3-5 中国“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水平和降低速度

img25

数据来源:2010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0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电耗公报》

“十一五”以来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就。截至2009年底全国脱硫机组装机容量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由2005年的12%提高到71%,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3%。2006至2009年关停小火电机组6006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17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总能源节约1.1亿吨标煤。“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早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早半年实现。

国家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取得了实效,大幅度提高了能源资源利用率,在保持GDP较快增长下能耗增长速度下降,减轻了能源资源需求居高不下的巨大压力,缓解了能源资源供求紧张局面,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期能源资源供给。没有中央推动节能降耗减排工作,继续较低的能源资源利用率和粗放经济发展方式,能源资源供求失衡局面将更加失控,这将对经济发展构成硬性约束,限制经济发展步伐。所以,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具有缓解能源资源供求失衡局面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节能降耗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直接手段,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经济就要提高效率,使用更少资源要素投入在较短时间里生产出更多更优的产品,创造最大福利,压低最小的生态环境代价。节能降耗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直接手段,也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表现。节能降耗就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降低经济发展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单位能耗物耗增加值,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集约化水平、组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把经济发展从落后的低层次水平转变到先进的高层次经济发展水平上,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方式。

我国目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问题就是投入高、产出低、效益差、污染高。造成这种低水平经济发展方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组织化水平低、管理和技术研发能力弱、市场发育程度低。政府在节能降耗减排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又存在阻碍问题。各地方政府为了扩大本地就业、税收和GDP指标把许多资源能源配置给落后生产力的本地企业,不计代价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吸引外商投资和外地投资,而没有依靠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在地方政府各种优惠和保护下高物耗能耗和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目前我国70—80%以上落后产能都在地方政府保护下照常运行,特别是东部某些沿海地区廉价利用中西部人力、矿产资源、农产品、电力支撑落后产能继续生存,产品占据中西部市场,转移走中西部的税源,拉大了东中西部发展的差距。东部沿海地区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有效发挥市场力量和发挥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干预,才可以淘汰落后产能和促进产业国内转移,促进节能降耗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力量推动的结果,市场机制尚未发育成熟。政府创造良好竞争秩序及环境、支持研发与创新、放开市场机制,会有效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减少政府干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推动节能降耗减排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节能降耗减排与经济发展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节能降耗减排与GDP增速存在互相促进作用,也可能存在此消彼长关系。当节能降耗减排形成较高生产力和竞争力时,节能降耗减排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正是企业技术更新改造的时机,加快节能降耗减排是一个好的机遇。如果政府政策引导对路,把企业节能减排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把政府推动节能降耗减排政策与企业发展战略统一起来,则能既推动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国家为节能降耗减排而停产或削减落后产能而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促使有关企业转产,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实现产业升级;地方政府应与中央保持一致,不能阳奉阴违。

我国许多内陆省市区由于长期粗放经济发展方式导致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经济占整个经济总量中比重相当高,甚至高达70%—80%,这些地区主要依靠高能耗物耗和污染企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能源资源消耗大,污染重,可是节能降耗减排的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改造能力弱,要完成节能降耗减排指标往往会减少政府财政、企业财务和工人工资的收入。一些省区采用拉闸限电方式,强制停产和节能减排,而按区域拉闸限电严重干扰居民生活秩序,违背了中央推动节能减排的精神实质,没有领会中央推动节能减排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大意义。

(四)促进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转型与升级

我国人均资源较少,能源资源利用率较低,而且输出一部分能源和资源,出口一定规模的能源资源密集型产品,污染物排放高的产品加工造成了更大的环境污染,这样的粗放经济与外贸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和推动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促进产业及产品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目前国内产业结构主要体现为延续历史发展积累起来的经济结构和外商转移进来的国际分工结构,大部分位于全球产业分工较低层次和价值链的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生产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知识密集型产品比重较低。当前我国经济总规模已经相当大,如果继续采用以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都将不可持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节能降耗减排,可以优化能源资源生产供应与消费结构,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单位产品的能耗与排放减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经到了紧要关头,需要用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置换传统产业中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部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推动节能降耗减排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升级既有产品,开拓新兴产业,直接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调整、转移和升级。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集约型转变,产业及产品要由劳动与资源密集型向科技、管理等知识密集型转变。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节能环保、知识密集、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值的产业发展导向。这将有力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先进科学技术在经济中应用程度,促进单位能源和资源创造产值的增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促进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虽然产业国内调整与转移也是经济的,正如广东、浙江等地采取的“腾笼换鸟”式产业国内区域转移,但因为多种落后产能转移需要多种苛刻的生存条件,一个条件不具备就可能调整与转移的投资失败,而且会导致能耗物耗和污染的国内转移。接受转移到的中西部地区必须认真鉴别,不接受高能耗物耗和高污染的产业在本地部署。全国各地区真正依靠技术进步、管理改善和人力资源素质提高,从而带来的单位GDP能耗物耗降低。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掉,由企业自主采取先进的节能降耗减排技术替代。钢铁等高耗能产业调整,不仅要通过产品技术升级和工艺更新改造促进产业升级,而且要同时淘汰消耗高、污染重的落后装备产能,为此企业需要进行投资,减少收入,增加成本,付出很大代价。粗放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落后产能物耗能耗高、环境污染重、安全无保障,导致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产能腾出生产要素与市场容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由大变强。

近年来房地产业一跃成为利润率最高的最热门产业。然而,高能耗、高污染的建筑和房地产业在节能减排中没有受到重点监督。即使在高房价下房地产业产值高,单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也很高。目前建筑业(第二产业)与房地产业(第三产业)是物耗高、能耗高、排污高产业,而且99%是高能耗建筑,节能环保的绿色房地产与建筑少。房地产与建筑业施工中电力、石油等能耗不高,但其所消耗的水泥、建材、钢材、木材、设备、机械、陶瓷、玻璃、五金等材料巨大,这些材料却是高耗能、高污染产品,房地产建筑总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比重超过37%。而且房地产业的高能耗与高环境污染表现在材料生产、建造施工、使用、拆除等各环节上。从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不高和节能减排上讲,发展房地产业不一定经济和节能降耗。表面上看似乎服务业能耗水平低于制造业和采掘业,2007年服务业、制造业和采掘业能耗水平分别为0.47、1.78和1.04万吨标准煤/亿元(见表3-6)。服务业内部各行业能耗水平差别很大。水、电、煤气生产服务业能耗水平最高,达到2.08万吨标准煤/亿元,这是能源生产行业,而且供应价格被压低,不是反映价值的市场价格。2007年建筑业单位GDP能耗仅为0.28万吨标准煤/亿元,房地产业能耗水平缺乏具体数据,估计会高于建筑业的能耗水平。近几年房地产价格轮番上涨,产值扩大了几倍,大大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能耗水平,似乎能耗不高。实际上房地产业没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技术进步,依然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产业。服务业既有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教育医疗和科研等低耗能行业,也有房地产、交通物流以及水电煤气等高耗能行业。当前很大比重的制造业企业在“退二进三”政策引导下进入房地产业等服务业可能进一步加重能耗、物耗和污染,而非加快节能降耗减排的进度。

表3-6 2007年中国主要产业单位GDP能耗

img26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

注:服务业数据是在总量基础上扣除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和生活能源消费之后的剩余部分计算数值。

我国产业及产品调整、转型与升级要强调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应用,提高产业信息化和高级化水平,不要片面追求产业由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的层次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分行业开展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抓好工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改造,推进产业链延伸组合,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加大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力度,对于促进产业及产品调整、转型与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促进企业增加研发和创新投入

后危机时代,资源、环境等约束会越来越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对企业来说,不转变发展方式,不降低资源消耗率,环境破坏程度还像过去那么大,则企业不仅没有竞争力,而且会被社会淘汰出局。我国企业需要加大节能降耗减排的研发和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总成本,采取产品差异化策略,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不断提高议价能力,打造兼具价格和非价格因素的产品核心竞争力。为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节能降耗减排,企业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研发、创新和产品及其工艺更新改造是节能降耗减排的基础和根本,其直接结果主要表现为节能降耗减排。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广泛的内容。研发获得的技术成果通过创新转化为新一代的产品、工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使能耗物耗更低,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因此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强大的科技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科技进步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转变经济与外贸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资源消耗为主,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提高上来,把经济发展奠定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提高上。走集约化经济发展道路,推动经济质量效益提高,其关键是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结合,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生产力能力,努力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素质,使经济发展建立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支撑的基础上,就提高了能源资源利用率,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方式,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企业管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力,腾出更多时间提高生活水平。国家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客观上必须依赖技术创新和研发,也必然促进技术创新与研发,它对于企业增加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严格执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提供适宜的宏观环境。

(六)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经历金融危机袭击之后,欧美等国家出现了“再工业化”、“产业回归”的思潮,推行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结合的新重商主义政策,针对中国产品制造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中国出口贸易环境不容乐观。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能源资源型产品出口受到欧美国家双反等保护主义措施的打压。当今时代,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环境保护与绿色壁垒、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贸环境变化的重要趋势。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加大节能降耗减排力度,对于促进出口转向技术、品牌等知识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格局日益明显,政府推动节能降耗减排会逐渐体现到经济发展和外贸发展方式上,具体表现为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变化、出口商品附加值与竞争力变化、进口设备节能降耗指标和消费品环保指标变化、技术引进等。企业通过节能降耗减排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节能降耗性能,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增加产品绿色环保功能。

表3-7 2004—2007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

img27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长期以来我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大进大出的开放经济特征促进了“三来一补”等和加工贸易的大发展。1982年至2008年加工贸易以24.8%速度增长,2008年加工贸易占全部贸易额的比重达到41%。加工贸易占全部贸易的比重仍然偏高表明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和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还占到相当高的比例。“十一五”期间加大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力度,在出口贸易中已经表现出高技术产品比例的扩大。2004—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29.79%、30.59%、30.28%和29.69%,与美国占比水平基本相当,低于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水平,高于日本、印度以及世界平均水平(见表3-7)。近年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加大节能降耗减排力度,使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有所改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了国际竞争力,扩大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

随着国家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各地区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外贸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外贸出口将不再依靠单一的低价竞销和数量规模扩张达到增加出口价值的目的,而是着重提高出口产品附加价值,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品牌价值和营销服务,降低出口产品的能耗物耗,出口产品会变得越来越轻,价格会越来越贵。比如,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明确,自2010年7月15日起国家取消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加工材等六大类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而以前这些商品享受5%—17%不等的出口退税率。这次取消出口退税是继2009年6月份第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后我国再度改变出口退税政策,目的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高附加值、节能环保产品出口,不鼓励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确保实现“十—五”节能减排目标。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还有助于减少财政开支,减少贸易摩擦,减少贸易顺差规模。我国节能降耗减排政策在出口商品退税方面已经体现出来政策。

四、宁波市能源资源约束状况与节能减排工作

(一)宁波市能源资源瓶颈与节能降耗减排目标与任务

宁波市是一个资源能源匮乏城市。共有6个区、2个县、3个县级市;全市户籍人口571.0万人,其中市区221.83万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没入海。西南浙东低山丘陵区,有西南—东北走向的四明山脉,发源于天台,分布于余姚、奉化、鄞州,一般海拔为100—300米,最高为青虎湾岗,海拔979米。天台山支脉,由宁海西南入境,经象山港展延成南部诸山,最高峰为位于宁海双峰乡的蟹背尖,海拔954米。东北部和中部为宁绍冲积平原的甬江流域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市区海拔4—5.8米,郊区海拔为3.6—4米。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台地、谷(盆)地和平原。陆域总面积98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2462平方公里。全市山地面积占陆域的24.9%,丘陵占25.2%,台地占1.5%,谷(盆)地占8.1%,平原占40.3%。

宁波市海域总面积为97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其中大陆岸线为788公里,岛屿岸线为774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共有大小岛屿531个,面积524平方公里。宁波还有丰富的海涂资源,全市共有杭州湾南岸、象山港、大目洋和三门湾4片大的海涂,合计144.28万亩。

宁波市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较多,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年平均降水量为1480毫米左右。宁波市水系发达,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地表水年总径流量为67.24亿立方米。全市有众多湖泊、水库,其中东钱湖是浙江省最大的内陆湖,集水面积89平方公里,正常水量4429万立方米。平原河网属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水体的流动性较差。全市森林面积稳定在668万亩以上,森林总蓄积量1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0.2%,生态公益林建成面积达218.3万亩。

宁波市境内有黑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35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14种。金属矿储量小,非金属矿储量大。有色金属铅锌,非金属萤石、珍珠岩、高岭土、明矾石,有一定储量。非金属矿蕴藏量大于金属矿蕴藏量。泥煤、褐煤储量少,质量差,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天然矿泉水、地热、地下水资源丰富。总体上来说,宁波属于能源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之一,能源资源主要依赖内地供应。

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是著名的深水良港,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全方位立体型的集疏运网络。2009年新辟集装箱航线6条,累计216条,其中远洋干线113条,近洋支线51条,内支线20条,内贸线32条。月均航班908班,最高月航班达955班。2009年宁波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8亿吨,比2008年增长6.1%,继续居中国内地港口第二位,全球第四位,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8亿吨,增长7.6%。

宁波是我国重要的临港重化工基地之一,重化工业发展趋势明显,正处于重化工业快速增长期,重化工业比重高,规模以上重工业产值占比达到65%以上,以重化工业结构为主的经济结构对能源资源需求产生巨大的压力。宁波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特征明显,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长期以来宁波市高能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使人多地少、缺水少电的局面更加严峻。

面对经济增长与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的瓶颈制约,落实节能减排则是转变宁波市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最直接手段,节能减是宁波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适应全球环保生态形势的需要,也是宁波建设生态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需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各下降10%。为实现这一约束性指标,2006年8月5日国务院批复了《“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宁波市作为计划单列市,“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两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化学需氧量下降14.9%,2010年排放量控制在4.44万吨以内;二氧化硫下降47.9%,2010年排放量控制在11.12万吨以内。

(二)宁波市节能降耗减排的主要政策措施

宁波在节能减排和转变经济及外贸发展方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控总量、快淘汰、管大户、限超高、抓技改、强监管、争主动、促升级”的思路,总体谋划,分步实施,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确保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宁波市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推进党中央、国务院节能减排的重大决策部署,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把节能减排工作责任落到实处。2006~2010年宁波市把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作为一项硬任务和法定的约束性指标,以铁的手段、铁的决心和非常的措施,坚决打好节能减排的攻坚战。为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2007年8月22日宁波市政府制定并发布了《宁波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甬政发〔2007〕67号),确定了全市24项化学需氧量减排重点工程和10项二氧化硫减排重点工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力争把宁波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共宁波市委做出《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宁波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充分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宁波是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整合提升,引进“吃废”小企业群,实现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利用,实现排污的集中控制和集中处理,初步形成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宁波通过改革创新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实行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快、重、准、实”措施,创新节能减排体制机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实行产业节能准入和审查制度;强调企业主体研发、采用和推广节能降耗减排技术;发挥财政资助引导功能;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和重点高耗能企业的能耗总量控制;建立奖罚和红黑榜制度。

(三)宁波市节能降耗减排政策的效果

宁波市政府推动节能降耗的政策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效果并不显著,节能降耗还没有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1.万元GDP能耗下降速度快于全国

宁波市“十一五”以来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加,年均能源消费增长率比GDP年均增速低。单位GDP能耗水平呈下降的趋势(见图3-9)。2005年宁波市万元GDP能耗为0.94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4吨,2006年综合能耗又下降了3.89%。2007年宁波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87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4.05%,万元GDP电耗为1147千瓦时,比2005年上升1.87%。2008年单位GDP能耗为0.84吨标煤/万元,比2007年下降4%,单位GDP电耗为1093千瓦时/万元,比2007年下降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7年下降5.2%。2009年宁波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达3141万吨标煤,比2008年增长2.8%,单位GDP能耗为0.8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能耗下降5.6%,万元GDP电耗为1045千瓦时,比2008年下降4.5%。截至2009年底,宁波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7.54%,完成“十一五”任务近90%,比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6.59%略高,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的99%和81.6%。

2010年一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3.2%,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0.09%,虽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但距离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渐行渐远,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完成难度加大。不同于全国的情况,宁波市万元GDP能耗下降速度快于全国。在浙江省,宁波市节能减排成绩也位列靠前。据国家统计局和发改委公布数据,2010年上半年浙江省单位GDP能耗仅降低0.97%。2010年一季度宁波市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9%。二季度能耗和排放已有比一季度恶化的趋势,下半年节能减排压力更大。2010年全年宁波市要确保GDP能耗下降2.46%,就可以完成全市“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总体目标,宁波完全可以提前超额完成计划目标的任务。

图3-9 2005—2009年宁波与全国单位GDP能耗水平

宁波市在节能降耗减排推动下能源利用效率远远领先于全国,单位能耗逐步下降,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经济越来越“绿”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走上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2.产业转型与转移缓慢而调整与升级稍快

宁波市大约有不到一成的企业把部分上游原材料和制造业务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利用当地丰富的廉价资源和劳动力,其中有部分是落后的淘汰产能。总体来看,宁波市产业结构转移步伐不快,这其中有转移带来的物流成本与管理成本增加问题,劳动力成本差别只是推动地区产业转移的一个因素。

宁波产业转型已经有了缓慢发展,转型效果并不明显,《宁波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总体进度明显滞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宁波市已经有若干企业开发新能源,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例如,浙江慈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设计的500KWP光伏并网发电、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上马污染焚烧项目、慈溪长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上马慈溪风电场,并成功在英国碳排放权交易上市。

2010年全国18个工业行业(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水泥、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共涉及企业2087家,其中涉及浙江省180家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位,要求在2010年9月底前关停。在浙江省180家要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中有11家宁波企业,淘汰企业占比并不高。宁波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了资源能源利用率,促进了产业升级换代。特别地,宁波企业就地调整与升级步伐稍快些,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

3.节能降耗技术研发、推广与交易平台搭建取得一定成效

研发、采用和引进先进成熟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是促进宁波市工业企业节能改造的重要手段。宁波德曼压缩机有限公司开发的变频螺杆空压机产品,平均为企业带来50%以上的节能效果。为了推动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2008年以来,宁波市节能办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广电磁加热和空气源热泵等10类节能技术(产品)在宁波市工业企业中的应用,鼓励引导广大企业加强节能降耗技术攻关,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为切实发挥节能技改项目的节能主导作用,鼓励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宁波市节能办公布了技术(产品)成熟、节能效果突出、社会效益显著、示范作用明晰的染色机用染色液、有机热载体加热装置、废气制冷技术等13项节能优秀示范项目,进一步引导全市企事业单位开展节能技术改造。

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宁波市节能办全年共举办了变频螺杆空压机、高压变频器、节能涂料、替代燃料油、锅炉节能技术等六期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会,效果良好。积极与国内外节能技术先进企业合作。大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2009年完成了135万只节能灯推广任务,比2008年增加16万只,年可实现节电9000万度(折3万吨标准煤),推广量居省内和国内同类城市前列。发布产业能效和节能技术导向目录,连续三年组织编制《宁波市十大节能技术》、《宁波市节能技术与产品导向目录》、《宁波能源》(白皮书)和《宁波市产业能效》等,指导行业和企业节能。宁波市承办中国(宁波)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博览会,搭建了节能环保产业专业交易平台,对宁波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宁波市节能降耗减排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展与全国一样缓慢

(一)我国节能降耗减排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贡献微弱

中国外贸具有“大而不强”的特征,存在出口产品同质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数量扩张、没有吸引大流量客户的品牌和渠道、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低价竞销等问题。我国出口产品物耗能耗高、重量大、单位运费高,很大部分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加工贸易方式占较高比重,中国自主技术、设计、品牌产品出口比例较低,产品时常出现境外价低于国内价,很大一部分产品贸易条件恶化。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仍笼罩世界经济,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政策越发盛行,美元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金融秩序混乱,各国货币当局纷纷出手干预,争夺国际出口市场,同时资源等原材料产品价格上扬,导致新兴工业化国家出口更加困难。

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调整出口退税率和加工贸易,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商品的出口,虽然使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略有进展,但是节能降耗减排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尚未显现。

2006年全国煤炭出口36.81亿美元,煤炭出口数量同比下降11.7%,煤炭平均出口价格58美元/吨;原油出口27.37亿美元,出口数量同比下降21.4%,原油平均出口价格570美元/吨,上涨29.2%;钢材出口262.29亿美元,钢材平均出口价格610美元/吨;未锻轧铝出口28.42亿美元,平均出口价格为2345美元/吨。这些“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规模变化起伏较大,除钢材外2007年煤、原油、铝锭出口规模比2006年有不同程度收缩,2008年出口规模又继续恢复增长,2009年出口全面收缩,2010年前9个月钢材、铝锭出口规模已经超过2009年全年的规模,但预计2010年出口规模都不会超过2008年的水平(见表3-8)。2010年1—9月煤炭出口17.21亿美元,估计全年出口规模比2006年大幅萎缩,平均出口价格上涨到114美元/吨,煤价比2006年上涨接近一倍。2010年1—9月原油出口10.5亿美元,全年出口规模肯定会比2006年大幅度收缩,而且原油平均出口价格下跌到539美元/吨,下跌了5.4%。2010年1—9月钢材出口达到282.5亿美元,出口规模已经超过2006年,钢材平均出口价格有了大幅上涨,涨幅达36.4%,价格涨到832美元/吨。2010年1—9月未锻轧铝出口10.6亿美元,全年预计出口规模会比2006年大幅度收缩,而且出口价格也有了很大幅度下跌,价格跌了15.1%,跌到1990美元/吨。由于目前国内钢产能过大,所以钢材出口规模仍然居高不下,煤、原油和未锻轧铝的出口规模都已经有了大幅减少。可见,第一,资源性产品和高能耗物耗产品仍在出口,但一些产品出口规模有所收敛;第二,煤炭价格和钢材价格有不同幅度上涨,而原油和未锻轧铝价格有不同幅度的滑落,出口效益比以前更差。

表3-8 全国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和“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情况

img29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统计,http://www.customs.gov.cn/

注:括号内数字为单价。

2006年机电产品出口5494.01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值的56.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814.25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值的29%。2007—2009年两个占比分别为57.6%、28.6%;57.6%、29.1%;59.3%、31.4%。2010年1—9月机电产品出口6677.16亿美元,占当期出口总值的58.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482.4亿美元,占当期出口总值的30.7%。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虽有略微起伏,但总趋势比重是提高的。这两种比重提高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结果,节能降耗减排反映到出口上的效果可能很小,或者说不明显。

2006年一般贸易出口4163.2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值的43%,加工贸易出口5103.7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值的52.7%。2007—2009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占当年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2%、50.7%;46.4%、47.3%;44.1%、48.9%。2010年1—9月一般贸易出口5191.3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值的45.8%,加工贸易出口5317.98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值的46.9%。尽管2009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比重略微受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可以看出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和加工贸易比重下降的趋势,显示出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进展,但是低附加值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仍高于一般贸易占比。

(二)宁波市节能降耗减排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进展缓慢

宁波经济外向性较大,进出口贸易在拉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宁波企业如果在节能降耗减排上采取切实行动会反映到出口商品结构上,特别是“两高一资”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变化趋势上。目前宁波市出口商品结构变化部分显示出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进展,但由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所体现的出口产品结构改善没有显著的证据。

2006—2009年宁波市矿产品出口分别为0.22亿美元、6.81亿美元、7.63亿美元和9.56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4%、1%、0.9%、1.3%。2010年1—9月宁波矿产品出口占比为1.8%。宁波矿产品出口规模逐年扩大,占比仍有提高趋势(见表3-9)。

2006—2009年宁波市石料、水泥、陶瓷、玻璃及制品出口分别为0.31亿美元、4.4亿美元、4.78亿美元、5.06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出口总值的比重为0.62%、0.65%、0.57%、0.69%。2010年1—9月出口增加到5.28亿美元,占比达到0.71%。可见宁波这类初级耗材耗能产品的出口规模仍逐年扩大,占比也有提高趋势。

表3-9 宁波市“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情况(金额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宁波市海关统计,http://ningbo.customs.gov.cn/;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统计数据,http://www.nbfet.gov.cn/zhuanti/index.php/zhuanti/list/id018sub/0

宁波市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规模各年份虽有波动,但有扩大趋势,占出口总值比重略有下降趋势。2006—2009年宁波市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额分别为5.96亿美元、74.93亿美元、91.86亿美元、68.98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出口值的12%、11.1%、11%、9.4%。2010年1—9月出口规模达到72.82亿美元,占比为9.8%。

宁波市钢材出口规模有起伏,规模仍有扩大趋势,占比走势不明。2006—2009年宁波市钢材出口额分别为4.84亿美元、7.55亿美元、9.46亿美元、3.69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比重分别为1.68%、1.97%、2.04%、1%。2010年1—9月钢材出口额为5.23亿美元,占比1.4%。

2004—2010年宁波市出口商品贸易中一般贸易占比较高,大体在75%左右,大大高于全国大约45%的水平。2010年上半年一般贸易占比达到75.5%,加工贸易占比22%。宁波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比有下降趋势,宁波加工贸易平均比重只有约23%水平,大大低于全国约49%的水平。宁波市加工贸易占比较低是宁波市历史形成的经济结构的结果,而非节能减排的结果。

宁波市初级产品出口占比有下降趋势,工业制成品有提高趋势。2004年初级产品出口占5.04%,制成品出口占比94.96%,2010年上半年初级产品出口占3.1%,制成品占96.9%。制成品比重提高既可能是宁波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结果,也可能部分是节能减排的结果。

表3-10 2004—2009年宁波市出口商品结构的比重(单位:%)

img31

数据来源: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统计数据,http://www.nbfet.gov.cn/zhuanti/index.php/zhuantilistid/018/sub/0

宁波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大大低于全国水平,而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下降的趋势表明外贸整体出口质量、效益恶化,外贸发展方式不彰改善,出口产品附加值甚至有下降趋势。2004年宁波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到14.36%,2005年略微下降,2006—2007年宁波出口商品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均有一定提高,但自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有了明显下降,2010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下降到11%(见表3-10)。

宁波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比重有了明显增加,表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有所进展;但宁波市机电产品出口占比除个别年份均低于全国水平。2004—2007年宁波机电产品占比稳步提升,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以来机电产品占出口的比重有不同幅度的下降。2010年上半年机电产品占比为56.9%,比2009年水平略有回升,比2004年占比51.14%仍高出5.76个百分点。宁波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高的趋势,显示出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效果。

宁波市将来仍需要加大节能降耗减排,统筹国际国内发展,切实改变依靠低附加值产品数量扩大和价格竞争的外贸增长方式,引导企业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实施出口品牌战略,不断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积极开拓和巩固国际市场,推动优势企业多种形式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创建国际品牌,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加消费品进口比重。

六、宁波市节能降耗减排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经验

宁波市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和临港工业基地,面临的节能减排任务重。宁波市在适应国内国际环境变化,响应国家节能降耗减排号召,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许多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在全国首创,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一)实施战略投资把推动节能降耗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及外贸发展方式的机遇和调节工具

由于传统的“两高一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使我国GDP增长难以持续,因此,节能降耗减排,转变经济及外贸发展方式,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是当前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

然而,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能源和低碳节能环保,难度很大。目前宁波市大约有1%企业抓住机会成功跨入绿色经济行列,10%企业真正在努力之中,近90%企业跟着走。宁波市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大多处于粗放型生产阶段,虽然节能环保意识较强,但是搞节能减排投入大,风险高,近期收益无望,继续粗放经济发展方式有利可图,由于大的社会经济和法制环境尚不完善,企业对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企业节能降耗的自觉性不高,被动成分大。推动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既要依靠广大企业自觉行动,也要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推动。大部分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投入,因此,政府支持是重要的、战略性的,政府财政资金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支持就是战略性投资。宁波市以“实施战略投资、促进转型发展”模式为核心,整合各种政策、要素和资源,努力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宁波市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经济发达区域,面对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瓶颈,积极抓住国家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和浙江被确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省”的重大机遇,化危为机,把节能降耗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推动宁波市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和促进传统产业调整、转型和升级的重要举措,看作为推进经济及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机遇和调节工具,积极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扶持生态型、节能型产业优先发展,推广节能技改项目,以能源评估帮助企业科学挖掘节能潜力,严格限制并坚决淘汰环境资源依赖程度大、生产工艺落后的产业,采用和引进先进成熟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切实发挥节能技改项目的节能主导作用,鼓励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把节能减排作为宁波市应对资源环境约束与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宁波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战略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大对企业的科技研发、技改项目、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补助和奖励,增加对重点优势行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财政投入对企业研发的激励效果,推动节能降耗减排和转变经济及外贸发展方式。

宁波市政府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意识,站得高,看得远,积极实施战略性投资,财政投钱资助和引导一部分企业花钱搞节能降耗减排。这是宁波市有效推动节能减排和转变经济及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经验之一。在国家严格节能减排政策压力和扶持政策的利益诱导驱使下,有实力的企业也积极响应开展节能降耗减排工作,积极拿出部分资金与政府资金配套,获得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各种各样政策扶持和资金无偿拨付以及奖励,甚至可以无偿获得各级政府出资开发和推广应用的节能降耗减排公共技术,比如节水技术、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等,极大地提升企业有关节能降耗减排的研发能力和工艺设备装备水平,提升产业及产品结构,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这些企业为节能减排投入的资金同样具有战略投资性质,为未来企业发展转型奠定基础。

宁波市发挥财税功能,完善财政的采购、补贴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采用多种方式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低碳经济,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制订出台“宁波市关于加快推进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这些措施包括:(1)制定《宁波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节能财政资金;(2)支持节能产品、技术和工艺的创新研发,积极促进节能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推广实施清洁生产和合同能源管理,对列入市级以上计划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新能源企业的研发、产业化投入,予以优先扶持;(3)扶持企业提高土地、水、电资源要素综合利用水平;(4)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行业,扶持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和质量效益高的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5)实施绿色政府采购政策;(6)支持环保系统监测监控能力的建设;(7)对全市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8)加强对大型能耗企业改建扩建的调控,促进重点能耗行业的节能降耗;(9)实施节能改造项目460项、年度总投入32亿元;(10)研究制定节能示范项目扶持政策,在市级节能专项资金中专设1000万元用于对节能示范项目的扶持;(11)设立市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12)对列入市重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新型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设备技术投资给予资助;(13)积极组织申报国家节能专项,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龙门吊”油改电节能改造、宁波明耀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余热利用污泥干化节能技改、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和日升东方能源有限公司的太阳能屋顶发电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专项计划,共争取到国家专项扶持资金2800多万元。

2008~2009年,宁波市共投入财政资金12.35亿元,其中市级财政累计安排资金6.68亿元,共培育了创业创新示范企业161家、新兴特色产业基地38个,支持近60个“5+5”产业技改项目产业化、25个工业重点新产品开发,认定了19家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支持10个公共服务平台和6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培育和建设;安排财政资金6017万元资助企业研发,带动379家企业研发投入33亿元,评定615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9.1亿元;累计支出节能专项资金1.16亿多元,共计支持了268项节能重点项目建设、40余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30余项节能新产品研发项目、24家优秀节能中介服务机构;累计安排环保专项资金支出1.46亿元,支持环保项目131个(林君伦、周晓静,2010)。

(二)积极实施“退二进三”政策引导制造业企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宁波市制定出《关于进一步深化“调结构、促转型”的若干政策意见》,将经贸发展由规模扩张转到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推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扶持生态型、节能型产业优先发展。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促进节能减排,以提高产品品种质量带动节能减排。

宁波市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内外对接的进出口贸易体系,大力发展国际航运服务业和国际金融服务业,加快城市化步伐,把现代服务业规模做大、结构做优,提高产业对节能的支撑,继续改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优势产业提升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提高新兴产业的比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推动单位GDP能耗降低。

宁波制造业发达,制造企业产业集中度很高,集群效应明显,有很多隐形冠军。制造业企业具有节能降耗减排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手段。宁波市政府实施“退二进三”政策,积极推动企业从制造业升级到第三产业,鼓励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企业转入房地产业、金融业等服务业,例如雅戈尔、奥克斯等。这是宁波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验之一。

2009年度浙江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至少有64家涉足房地产业,这些企业中大部分过去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业,现在纷纷把房地产业作为主业之一。

雅戈尔集团经过3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品牌服装、地产开发、金融投资三大产业。2009年雅戈尔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74.37亿元,利润总额41.54亿元。雅戈尔于1992年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2009年成立雅戈尔置业控股公司,净资产近50亿元,总资产超200亿元,年开发量超百万平方米,进一步整合房产业务,把房地产开发业务逐步延伸到长三角区域。2009年雅戈尔地产销售收入77亿元,约占集团销售收入的28.1%,利润15.66亿元,占利润总额的37.3%。

奥克斯集团产业分布于家电、电力、通讯、地产、医疗和金融服务业等,拥有91亿元资产。2009年奥克斯集团销售收入达到206亿元,其中地产占到20%。奥克斯集团在全球电力计量设备电表产能连续9年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在中国空调家电行业排前四强,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2000年12月奥克斯旗下成立宁波奥克斯置业有限公司,进入房地产业,年开发房地产80余万平方米,目前总资产43亿元,净资产14亿元,已在宁波、南昌、上海、天津、成都等地进行房产开发。可见,房地产业务已经成为这些企业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主业之一,房地产利润构成企业盈利的重要来源。

房地产业是一个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物排放行业,节能降耗减排的潜力巨大,可是现有房地产企业粗放发展严重,节能降耗减排的潜力没有挖掘。据建设部报告,建筑消耗占全社会46.7%的总能源,其中建筑建造与使用大约占据了30%的社会总能源,用于房地产和建筑的钢材、水泥、电梯、空调、供热系统生产与运输的能耗占社会总能源的16.7%。我国建筑95%以上都是高能耗的,每年建筑总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而且建筑质量相对较低,使用寿命短,建筑更新速度快,建筑垃圾和废弃物规模庞大,而且几乎未经任何处理。我国政府对开发商的环境和社会责任要求太低,准入门槛过低。我国房地产开发成本低,技术落后,节能降耗和环保标准低,房地产行业的暴利推动这种粗放发展方式的蔓延将不可持续。房地产业的非专业化经营导致这个行业节能降耗减排水平低,给经济转变发展方式造成一定难度,增加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的艰巨性。制造业背景的企业发展房地产业务给我国房地产业节能减排增添了新的支撑。

现有房地产企业大多没有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品牌和设计价值少,技术和标准水平低。目前房地产开发基本没有改变技术含量低的传统粗放模式,房地产质量普遍不高,节能环保水平低,更新换代快,资源能源耗费大,污染重。没有工业背景的房地产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搞节能减排和转变发展方式很难,必须依靠工业企业的技术研发与推广,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节能减排手段,依靠现代制造业企业的精细管理体系。制造业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和标准化开发能力。从事房地产业务有助于促进房地产业的节能降耗减排,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过宁波市也要完善“退二进三”政策,有效调控制造业企业进入房地产的规模、时期和节奏,防止制造业空心化。

(三)政府搭建企业技术研发、引进、交流、交易和推广平台推动节能降耗减排和转变经济及外贸发展方式

企业是用能主体,也是节能减排的责任主体。宁波市抓责任落实,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节能减排主体的作用。运用先进技术来推动节能减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围绕节能减排,积极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自觉淘汰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落后工艺和设备。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全面落实企业内部节能减排责任制度,完善节能管理组织体系,在目标制订、生产经营、技术研发、工艺改进、日常管理等都融入节能环保理念。宁波市扭住依靠新技术推动节能减排的牛鼻子是一条重要经验。

宁波市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抓推广应用,提高节能产品的应用和投入力度,大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组织举办了变频螺杆空压机、高压变频器、节能涂料、替代燃料油、锅炉节能技术等六期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会;大力推进节能示范工程建设,抓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建设,推选公布一批“两创”节能降耗示范企业,树立标杆,发挥示范效应;抓好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工作,每月举办一期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活动;积极推进企业与国际国内著名企业开展节能合作;组织编制《宁波市十大节能技术》、《宁波市节能技术与产品导向目录》、《宁波能源》(白皮书)和《宁波市产业能效》等,指导行业和企业节能;举办中国(宁波)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宁波市政府通过搭建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引进、交流、交易和推广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节能降耗减排的开展,加快企业转变经济及外贸发展方式。

1.宁波裕人研发的高效电脑横机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和产品竞争力

宁波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重视技术研发提高纺机技术集成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用人、用电和用地。2010年裕人从收购瑞士斯泰格(Steiger—SA)获得先进的电脑横机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把握了市场机会,专做纺机设备核心集成,零组件从市场上配套,产品附加价值高,投资收益率高,被称为“亩产冠军”。从1988年裕人开始涉足手摇横机的生产领域,到2003年开始转型研制和生产电脑横机;2004年裕人年销售80台电脑横机,收入只有600余万元,2007年销售收入增加到3.79亿元,实现利税8761万元,当2004年实际使用土地42亩,单位亩产产值902万元,亩产利税208万元,2009年销售超过16000台,收入10多亿元。裕人目前已经形成资产数十亿元,年销售规模30多亿元,拥有电脑横机、无缝针织内衣和袜子机三种生产经营业务,持有慈星、斯泰格两个国内和国际驰名品牌。裕人电脑横机主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出口仅占全部业务的不足10%,在全球电脑横机市场上占50%市场份额。

2004—2005年裕人技术研发费用大约1千余万元,到2006—2007年裕人研发开支增加到2千余万元,2008年以来研发开支约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裕人现有研发人员100余人,投入研发经费每年大约5千—6千万元,约占销售额的2%—3%。2010年宁波裕人针织机械公司投资998万美元在瑞士设立研发销售中心。裕人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东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积极开发、吸收和整合先进技术,并在吸收瑞士斯泰格电脑横机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整合和提升,将适合市场需求的技术产品最先投入市场,领导全球电脑横机行业。

目前裕人雇佣3千余人,其中售后服务1千余人,从事生产制造的一线工人只有1千余人,人均产值约100万元左右。裕人放弃人工纺机,引进电脑横机,这种电脑横机效率是人工纺机的40—50倍,采用电脑横机大大节省了人工。我国毛针织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以廉价劳动力的人海战术提高产品竞争力,可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毛针织企业必将不断更新设备,需要更高技术水平的电脑横机等先进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成本,促进产品升级,增强产品竞争优势。裕人生产的电脑横机节能降耗,一台电脑横机运行用电大约相当于一台1.5匹空调的用电。裕人系列产品生产过程没有污染,产品也是绿色节能产品。裕人不仅研发优势强,而且营销优势和服务优势也很强。裕人成功研制、生产和经营高附加值电脑横机等系列产品,通过提高产品技术集成度,提高能源资源和土地以及人工利用效率,提高产品竞争力。

2.宁波市政府以少量科研经费资助引导海天集团投入更大经费研发节能环保型注塑机

海天集团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专业生产塑料注射成型机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要产品是锁模力58吨到4000吨(注射量从50克到51400克)百余种规格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年产量2万台,其产量和销售额已占中国同行业首位,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和海外130多个国家或地区。

在企业自身努力和政府科研资助政策引导下,海天集团节能注塑机生产、研发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2004年海天集团公司与中国最强的塑料机械科研大学联手成立了海天—北化研究中心,走上了塑机产、学、研一体化道路。2005年海天投入大约1.5亿元科技创新研究经费,推出以J5伺服节能注塑机为首的海天高端系列注塑机,是国家给予重点支持推广的节能产品,这种产品具有突出的节能降耗技术创新,装载了高性能的伺服电机动力控制系统,可以大幅度节电、节水。J5系列是目前国内节能效果最好的液压注塑机之一,与传统产品相比,海天全电动节能环保注塑机可节电60%—90%、节水90%以上,能耗和生产成本都比目前国内常用的液压注塑机低得多。因此,海天成为研发注塑机节能技术的领头羊。

海天集团在J5伺服节能注塑机开发中宁波开发区政府专门拨款300万元科技经费,用于鼓励、资助海天集团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有效推动了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宁波市是世界级注塑机生产基地,而非节能注塑机就像电老虎,能耗高,节能潜力大,因此,从政府到企业都重视注塑机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从而促进了注塑机节能技术水平的提高,节能注塑机也成为竞争优势。宁波市一直重点规划和支持注塑机产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节能注塑机研发、生产和推广,鼓励和引导企业购买和更新先进的节能型注塑机,加速新型节能注塑机的推广和旧型机的淘汰,促进塑料加工业节能降耗。

3.宁波银亿集团积极采用新技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宁波银亿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依靠房地产开发发展起来又投资能源资源类产业以及商贸物业物流等服务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拥有30多家子公司,总资产数百亿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创利税十几亿元。近几年银亿集团以煤及煤化工、矿产开发、镍冶炼、化工为重点,开展自主创新,综合利用资源能源,拉长产业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银亿集团积极采用湿法开采矿产,废物固化,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循环利用率,通过与高等院校、国内外合作伙伴开展合作,以先进技术达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2010年银亿集团完成了山西省灵石国泰能源有限公司矿业集团的组建,拥有5个煤矿,探明地质储量2.3亿吨以上,年产原煤350万吨。目前已经建成100万吨机焦工程、120万吨重介洗煤工程和焦化配套化生产回收工程,正在建设百万吨煤炭生产基地和3.5万吨镁合金项目,形成一条包括原煤开采、煤焦化和镁合金等煤炭综合性开发产业链,大幅度提高了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银亿集团旗下广西科技矿冶公司自主研发了低品位含镍红土矿高效利用绿色工艺产业化技术,取得了7项核心技术专利,采用“常温常压浸出”技术生产电解镍板,并利用制镍浸出废液提取镁盐及石膏产品,被国家发改委列入“2008年度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目前一期产能已达年产8000吨镍,并将形成年产30万吨七水硫酸镁、40万吨硫黄制酸的生产能力,并将在沿海地区建设10万吨/年镍冶炼二期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年产10万吨以上金属镍。银亿集团将成为国内有色冶炼行业唯一采用绿色工艺的第二大镍冶炼生产企业和第一大镁盐生产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居全国前列。

2007年银亿进出口公司开办宁波在菲律宾首家境外贸易公司,从事矿产开采和贸易;2009年在菲律宾成立全资银亿菲律宾矿业公司,从事矿山勘探、开采、收购和矿产品贸易,并斥资1亿美元投资矿产资源,获得铁、镍、铬、锰、铜、金等多种矿产资源矿权,2010年又成立银亿菲律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目前银亿集团已控制了20几个矿权,铁、锰等矿产地质储量5000万吨以上,其中包括3000万吨铁矿砂、1000万吨锰矿、250万吨铬矿、上百万吨铜矿、100吨左右金矿资源及几亿吨矿砂。铁矿项目目标是形成年产200万吨精铁矿的生产能力。银亿集团将形成多种矿产开采开发同步并举的综合经营能力,组建起矿产勘探、开采、冶炼、贸易一体化的矿产集团公司,提高矿产综合利用率。

银亿集团接手宁波锦纶厂,率先在宁波锦纶行业中开展清洁生产,并按照政府节能减排要求将位于市中心的余姚电厂搬迁出去,规划投资100亿元以上的120万吨/年丙烯项目,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已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立项,将在宁波、舟山等地选址建设,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20亿元左右。

银亿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忘社会责任,先后兼并收购了困难企业宁波罐头食品厂、宁波木材厂、宁波电视机厂等企业,为社会解决了1000多名员工的再就业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国企改革。集团先后投入巨资,对原“华宁大厦”、“金丰广场”、“华侨饭店”等“烂尾楼”开发改造,为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发挥资产经济效益起到了示范作用。

4.宁波万华和众泰汽车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减排技术研究和应用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MDI系列异氰酸酯产品、芳香多胺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聚氨酯原料生产基地之一。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万华一直致力于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一期工程项目节电改造中,万华对20多台用能设备进行了集中改造,应用变频节电技术,实现节电1371千瓦。各项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万华MDI工程在原基础上不仅产能大大提高,从16万吨增加到30万吨,而且能耗也大幅下降,实现年节能35000吨标准煤,废水实现零排放。荣登红榜的宁波万华,从2006年至2009年累计投入3.8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单位产品能耗累计下降27.74%。万华MDI还与工业园内其他厂家之间构建起循环经济模式,既节省了能源和费用,又减少了废物的产生,提高了能源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众泰控股集团是以汽车整车及发动机、模具、钣金件、变速器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为核心业务的公司,主导产品为“众泰2008”、“众泰5008”、“梦迪博朗”轿车、0.8—2.0L排量环保型汽车发动机。2009年众泰集团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整车销售10.1万辆,跻身中国SUV前三强。“众泰2008EV”是中国第一款获得生产销售许可的纯电动乘用车,经过国家工信部的认证,采用了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突破了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真正实现低噪音、零排放。众泰现有浙江、湖南两大整车生产基地,形成“众泰”、“江南”两大汽车整车自主品牌。众泰汽车把丰田在台湾的小型SUV汽车生产线在大陆起死回生,把濒于死亡的车型复活,把有关技术集成,发展纯电动汽车,是我国绿色环保汽车的典型代表。2009年12月18日,与普天海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新能源电动汽车加电站网络建设,加强市场分销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批量上市做好准备。正是由于众泰发展新能源和环保汽车,而且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获得了国家支持绿色经济的许多政策好处。比如,国家对众泰发展纯电动汽车给予的财政补贴。过去与民营企业保持距离的国家及地方领导纷纷到众泰视察纯电动汽车,甚至试驾这种新能源车,宣传众泰纯电动汽车绿色环保理念,扩大市场影响力。

5.雅戈尔集团倾巨资打造新材料、新产品、新品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自2004年以来,雅戈尔集团将品牌服装进一步延伸至棉花种植、纺织等服装上游产业。随着2008年集团以1.2亿美元并购美国KELLWOOD公司旗下核心男装业务——香港新马集团,雅戈尔获得了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国际经营管理能力以及遍布美国的分销网络,形成了纺织服装全产业链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2009年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74.37亿元,出口创汇6.28亿美元,利润总额41.54亿元,上交国家税收16.19亿元。2010年上半年雅戈尔集团业务销售微增长,外贸高增长,但利润负增长,税收高增长,比2009年同期增长37%。在面对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新形势下,雅戈尔集团提出转移、转型、转交和创新为内容的“三转一新”新战略。雅戈尔随着业务迅速发展已经将部分工厂转移到重庆、安徽等内地省市,以设计和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推动产品转型与升级,加快新产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同时,把剩余订单转交给其他同行企业去做。雅戈尔集团在直接和间接研发和设计上费用开支大约占到销售收入的3%至5%的水平,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设计产品,特别是2006年推出DP免熨精品纯棉衬衫,目前持有14项专利,提升了品牌外延和内涵。2007年与美国Hartmarx公司开展品牌合作。2008年集团公司对色织和针织相关企业进行股权重组,由绝对控股转为相对控股,色织和针织业务以新建立的盛泰公司为主体运作,生产基地也由宁波转移至嵊州,把新疆库尔勒的基地转到阿克苏,并在安徽设纺织厂,由专门研发中心开发和引进电脑设计服装,提高材料利用效率,节约原材料,减少材料耗费,降低成本。2009年与解放军总后联合开发的汉麻创新产品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出先进的生物脱胶处理技术,在云南省政府、解放军总后支持下投资3亿元,形成一条从汉麻的种植、纤维加工、织造、产品创意设计到成衣制造的价值上千亿元的绿色产业链,副产品可以综合利用,汉麻产品上市很受欢迎。这个项目的投资成功有各级领导人的宣传贡献,但获得国家有关政策支持的效果不明显。这项新材料、新产品、新品牌不仅增添了雅戈尔面料系列、产品系列和品牌系列,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内销和外贸的竞争力,转变了传统外贸依靠数量规模增长的发展模式。目前雅戈尔集团形成Mayor &Youngor、Youngor CEO、GY、HARTMARX、汉麻世家五个品牌,在品牌定位、风格和内涵上建立了鲜明的个性。雅戈尔已经走上了新品、精品和高附加值品牌产品的发展道路,走上了依靠科技创新和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要素资源能源耗费的集约化发展方式。

(四)在市场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前提下宁波市积极运用行政法律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取得成效

当前我国许多方面市场机制还未建立健全,还没有理顺资源能源价格机制,没有建立环境污染税收和补偿机制,没有严格的知识产权司法机制,产权不明、市场分割等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宁波市更多寻求行政和法律手段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否则节能减排目标就会落空,结果又会出现GDP增长超过计划目标而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的窘境。当前,宁波市当局积极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政府执行力,是推动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的又一经验。

宁波市行政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动表现在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的每一个细节上,比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通知》,提出十二条具体措施;制定节能减排目标,把指标分解落实到有关区市县和重点耗能企业;对企业节能减排每月有配额考核,不超过有奖励,建立“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全面考核评价机制,参照省政府的奖惩意见,由市政府对“十一五”目标完成良好的地区,按超额节能量给予奖励;加强对能耗高、未达到行业先进和节能目标责任完成进度差的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监察,及时发现问题,落实责任措施;组织开展清洁生产、能源审计、能效对标、电平衡测试和能效测试等专项节能活动,实施“四百”节能行动;强化跟踪管理,切实降低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建立应急预案,对一些给区域节能目标造成重大影响的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由市节能办会同各县(市、区)、市有关部门,必要时采取核定年度用能总量办法,通过行政手段,促使企业限能、限产、甚至停产,并可能参照省里做法,探索实行向企业征收超额能耗费,补偿给节能完成好的地区或企业的办法;严格产品技术标准、质量安全认证、检测和标识体系;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行动,完成了北仑、镇海临港工业废气整治任务。以电力、石化、钢铁、造纸、化纤、印染等高用能行业为重点,大力推广十大节能技术(产品),推进“24.10”重点减排工程,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大节能改造投入,依托技术进步促进节能降耗。2009年宁波市首批推出60项节能应用与循环经济等项目。继续推进节能改造项目,按照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力争年实施节能项目300项以上,年度节能投入50亿元以上。建筑、交通、商业、旅游、农业、公共机构等领域,要根据节能法的要求,制订落实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进一步降低行业能耗水平。

宁波市构建节能减排法规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法规,贯彻落实国家《节能能源法》,2009年率先制订和实施了《宁波市节约能源条例》,节能减排步入法制化轨道。宁波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与《宁波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节能降耗工作。依法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和行业的节能检查和监察,各有关机构依法进行节能减排执法检查,列入市级节能监察的企业(单位)100家以上;加强节能监察机构及能力建设,已批准建立监察机构的地区,节能、环保、安全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强对高能耗企业的跟踪、监督。

(五)积极利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促进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减排

推动节能降耗减排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就是节约能源资源,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破坏代价,产出最多、最好和最有价值的产品。目前,推动节能降耗减排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教育引导和舆论监督手段等。

宁波市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建立有利于节能降耗的价格机制,注重运用收费、价格、地价、财政税收等经济与行政杠杆,加大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和企业的成本,积极利用资源能源价格上涨的巨大成本压力推动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

宁波市的经验是各种手段要相互配合,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基础上,创新节能降耗减排的体制机制,利用市场机制的“自然力”、“机械力”形成节能减排的长期机制,发挥市场机制调整煤炭、石油、天然气、电、水等价格的作用,推行用电阶梯价格和分时价格,推动资源能源市场形成一个合理价格水平,既激励资源能源企业积极研发和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又让下游用户企业开发效率更高的节能降耗减排技术,减少物耗、能耗和污染,创新产品,更新和改造生产工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提高用工成本促进雅戈尔向内地转移产能减少本地用工人数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适应地方配额要求,雅戈尔已经将部分产能内迁。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地方配额要求形成对企业生产环节的压力,促进了企业产能重新布局和产业转移。同时,企业产能转移还与用工人数和用工区位有关。内地工厂劳动工人熟练程度要求较低,劳动效率低,用人工资低,用工人数多;而在宁波工厂要求熟练工人,工资较高,劳动效率高,用工人数少。雅戈尔集团总部和宁波工厂上岗员工都是经过不同程度教育培训的熟练工人和管理人才,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较高,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了内销和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雅戈尔目前还面临原辅料涨价、员工流失大和员工工资增长过快所带来总成本增加的压力。原辅料价格上涨和用工成本增加直接促使雅戈尔节约原辅料和用人数量。雅戈尔过去本地员工较多,现在外地民工居多,很少当地人。继深圳富士康事件之后,使用民工较多的企业面临增加员工工资的压力,一些企业在不同程度地提高工资水平。雅戈尔集团近几年员工工资增长幅度在10%左右。近来各地政府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员工要求和预期增加工资的期望高,促使企业工资成本增长较快。

2.煤价升高催生煤改电工程,扩大了汀普莱斯在中国业务

爱尔兰汀普莱斯(Dimplex)集团公司一直生产电壁炉。宁波市慈溪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霍姆斯特(HOMSTAR)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技工贸于一体的企业集团,曾模仿了汀普莱斯的电壁炉产品,并被起诉。爱尔兰汀普莱斯公司发现HOMSTAR模仿产品质量接近其自己产品,同时Dimplex的电壁炉产品在中国推广得很不成功,希望找到一家代工企业扩大生产。于是爱尔兰汀普莱斯公司就选择HOMSTAR代工生产电壁炉。并由HOMSTAR代理Dimplex产品的进口业务。由于这种产品在欧美家庭弃用柴火壁炉改用电壁炉的市场换代中市场需求量大,汀普莱斯公司业务发展迅速。现在世界电壁炉市场份额的很大部分是由HOMSTAR生产的,但没有品牌,面临发展瓶颈。HOMSTAR最终与爱尔兰汀普莱斯公司达成合资意向,合资成立Dimlex(中国)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从最初的造假打假者发展成后来的紧密合作者,现在又成为战略联盟的合资者。

Dimlex(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利用北京城内煤改电取暖工程,运用电壁炉技术开发新能源产品蓄热式电暖器,利用夜间分时电价较低蓄热供全天使用,这种产品市场需求量巨大。北京市“煤改电”工程改变了过去平房居民主要依靠小煤炉取暖的严重污染问题。而且这种蓄热式电暖器在夜间用电低谷时较低电价鼓励居民多用电,起到“削峰填谷”,避开用电高峰时段,减少发电机组关停率和损耗,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近年煤价不断攀升,电价相对平稳,其它省市相继开展煤改电工程,Dimlex(中国)有限公司业务因此迅速发展起来。过去燃煤取暖不仅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而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不管用或不用取暖都长时间烧着煤;蓄热式电暖器可以随用随开,利用分时电价降低取暖费用,节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煤价升高使烧煤取暖已经不如用电省钱了。据估算,采用四台蓄能式电暖器一天用电费用大约25元,北京市政府补贴16元,居民每天取暖费不到9元,可是烧煤取暖每天费用超过16元。煤改电工程既省钱又环保。

(六)调存量、控增量,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

宁波市开展管理节能,实施调存量、控增量措施,对存量、增量采取不同的政策,增量控制,存量调整,建立产业准入能耗标准门槛,提高新进入产业准入门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进行对标考核,监控重点行业,实施奖惩制度。宁波依实际情况制定的调控措施、考核指标、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就是经验。

控制增量,创新产业准入标准化审批制度,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的投资、开工、经营,重视源头控制,在新建项目的审批上,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凡是属于高能耗的生产项目必须从严从紧,建立项目审批问责制。对东港电化二期项目、林德气体项目、四明化工二期项目等12项技改项目进行了合理用能评估工作,从源头控制新上项目的能效水平。严格执行《宁波市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临港型的重化工业项目,其能耗水平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是优化补链的项目,要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对其他工业项目,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制订出台《宁波市关于加快推进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对列入市级以上计划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新能源企业的研发、产业化投入,予以优先扶持。

调节存量,淘汰落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落后产能淘汰的实施意见,制定与实施《宁波市关于淘汰高耗能落后产能和企业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关于开展淘汰落后产能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成立市淘汰落后产能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列入各地政府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考核范围,排定一批落后产能淘汰名单,全面开展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淘汰和整治工作,加快高能耗行业的结构调整,针对高能耗企业建立节能目标应急预案,将根据其用能情况,采取限电、限产等措施,重点对不锈钢、钢铁、铜冶炼等高能耗行业实施整治,通过差别电价、限期淘汰等措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单位GDP能耗。2008年宁波市关停庆丰热电厂24MW机组,2009年宁波市关停热电股份公司和镇海节能发电有限公司,总关停机组76.5MW,年可节标煤约5万吨。对全市185家企业不并网火电机组(共25.8MW)实施了关停。

宁波市建立自己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谁污染谁治理。落实节能目标,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市政府与14个县(市)区政府(管委会)、11个市级主要涉能部门和167家重点用能企业(其中工业企业155家)签订和下达了年度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出台《宁波市节能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通知》,由市节能办组织牵头有关部门组成六个考核工作组,开展对14个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和11个市级主要涉能部门进行考核和督查,考核内容是上年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以及当年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等。实行重点企业用能控制和预警制度,核定其全年用能总量,采用对标考核和按产品单耗考核,将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指标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进行“对标”,实施“双千”节能目标考核责任制工程,建立健全千家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单位)的节能目标考核体系,深化和细化“宁波市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细则”,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节能结果与节能工作相结合的办法,提高评价考核的规范性、可操作性。明确了企业作为用能主体的工作责任,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责任意识,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也建立了工作责任体系,细化了各项保障措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监督作用。定期分析全市节能情况,曝光能耗超额使用和节能目标进度完成差的企业;对重点涉能部门建立相关能源利用统计和考核体系;开通和完善“宁波市能源利用信息系统”,逐步将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全部纳入“能源利用月报”报送范围,进行动态跟踪。

宁波市各级政府对节能降耗减排的技术或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参与审核评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奖励。宁波市为对节能技术和产品研发给予奖励,发布了《节能技术与产品导向目录》,对符合目录的节能节水技术或产品给予奖励,鼓励开展高效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宁波市对经国家、省市审核的清洁生产企业、绿色企业、节能降耗减排达标企业给予奖励,优先给予政策扶持;开展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评选市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如果节能减排目标完不成,生存环境变得恶劣,哪家企业没完成,一票否决,采取公开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取消政策扶持等惩戒措施,促进其整改。

(七)发挥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媒体在对节能减排政策、法律和知识等宣传报道中能够提高社会节能减排意识,公布节能减排进展,引导舆论,教育公众,普及知识,监督约束。

宁波市定期在媒体上发布企业节能减排的“红黑榜”,这是一个好经验。首次“红黑榜”上97家企业荣登“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完成节能目标企业”红榜,79家企业登上“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未完成节能目标企业”黑榜。它向社会公众披露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利用社会舆论和大众媒体表扬先进,鞭策落后,让节能减排先进企业获得更大的赞誉和成长,让节能减排落后企业“没面子”。

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对于企业节能减排和产品能耗水平等信息披露、发布和监督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提高大众知情权,加大媒体对节能工作的监督力度,监督耗能污染大户的行为,及时曝光违法用能和超标用能行为。

加强国家《节约能源法》和《宁波市节约能源条例》的宣传工作,开展节能宣传月活动,推进节能宣传“进工厂、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的“五进”活动,通过媒体报道、典型示范、群众参与等形式,调动全社会节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培训,使《节能条例》家喻户晓。组织开展了能博会主体活动,召开节能宣传月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市167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倡议书、征集节能金点子、向全社会发布一条节能公益短信、发送一批节能资料及产品、组织节能专版宣传、设立街头节能公益广告牌、组织百名专家开展节能咨询、开通8718节能直通车八个系列活动,以及各县(市)区与市级重点涉能部门的特色宣传活动。宁波电视台录制播放了《节能减排在宁波》DVD专题片,宣传节能减排的形势和成果,推动全民节能减排。

(八)大力发展包括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内的节能减排服务中介

宁波市加强政府扶持、鼓励和培育一批民营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服务企业,充分发挥科技服务机构作用。加快培育合同能源管理、能效评估、计量监测、技术中介、产品推广、教育培训、环境评估等以民营科技服务企业为重点的各类科技服务机构,推进节能减排领域的服务外包,对节能中介服务企业实行奖励政策,鼓励节能中介服务机构做专、做优。引导各类科技服务机构面向重点耗能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展紧密合作,根据他们的需求来推广先进技术、产品和工艺,提供相关的咨询、管理、服务等支持,提供各种一次性解决的整体方案设计。大力建设节能技术服务基地。按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的原则和“一园多点”的布局要求,依托镇海、高新区、江北、鄞州等地的条件,培育和引进中介服务机构,打造集节能技术与产品展示、交易、论坛、推介、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节能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引进节能国际合作,例如与日立公司合作的中小企业节能诊断工作有序推进,共为20家企业开展了节能前期咨询,为5家企业进行了节能诊断。市政府与中国节能协会签署了开展节能降耗全面合作备忘录;北仑区政府与中控科技、西门子公司,江北区政府与中控科技、施耐德公司签署了节能战略合作协议。

七、宁波市节能减排经验的政策启示

(一)协调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之间关系

宁波市政府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特别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停电、断水、断气、断贷等强制性措施,固然加快了节能降耗减排目标的实现,但是对经济规模做大不利,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这种方式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是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为代价的,不过它是人为自觉的有目的行动。如果继续过去粗放经济发展方式,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恶化也会限制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在经济水平较低时人们对环境要求不高,环境污染较轻。随着经济发展,环境质量随经济发展而急剧恶化,人均收入水平也逐步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在达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的拐点之后,环境污染程度随经济发展而逐渐递减,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环境污染随经济发展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期“增长极限论”就曾提出经济增长受可利用自然资源的制约而不可能维持长期增长的理论。为了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资源能源利用率必须提高,生态环境必须切实保护,这就可能要放慢经济增长速度。张卓元(2007)曾指出,节能减排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硬约束,适当放缓经济增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条件;要通过抓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社会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由于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及环境质量之间可能成为相互影响的矛盾关系,资源环境约束会使经济发展速度放慢,而且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反映的趋势不表明环境质量会随经济发展而自动改善,也许需要漫长时间导致经济增长不可持续才会缓慢改善。对于温室气体的减排来说,被动等待库兹涅茨转折点的到来,已无法应对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蔡昉、都阳、王美艳,2008)。因此,宏观政策不能等待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自动到来,而必须在经济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之间进行协调,主动开展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缓解环境压力。

img32

图3-10 2005—2009年宁波市GDP增速与单位GDP能耗的变化情况

从宁波市节能减排进展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节能减排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未必就会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也可能出现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时提高的情景。2005—2009年间宁波市单位GDP能耗一直趋于下降。但其间GDP增速波动较大,其中2006年和2007年GDP增速较快,2008年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明显,两年GDP增速下降幅度较大,节能减排工作对这两年的GDP增速下降影响虽不能排除,但估计很小。从2010年宁波市节能减排任务较重,政府抓得很紧,前3季度GDP增速仍高达13.5%的情况来看,节能减排,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并不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可见,经济发展速度与环境保护、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可以实现相互促进。严格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并非一定导致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但肯定可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张红凤等人(2009)通过山东污染密集业治理实证也显示,严格环境规制,初步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这些事例表明企业节能降耗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不过,政府最好以市场机制体制引导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十二五”期间不要像“十一五”期间个别地区节能减排到最后一年采取拉闸限电方式强制节能减排,这种要经济发展质量的行政方式过分伤害经济增长数量和规模,还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

(二)协调环境利益、外贸利益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之间关系

宁波市外贸依存度高达81%,对外贸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关系十分敏感。宁波市临港型工业对石油、煤炭等资源高度依赖,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推动节能减排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可能会增加出口成本,降低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缩减外贸出口规模,放弃一部分外贸利益,而且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对宁波工业经济走势的影响相当明显。

中国是能源资源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也是能源资源出口大国,或者说是内涵能源资源出口大国。尽管中国是进口能源大国之一,但中国仍是商品进出口中内涵能源净出口大国(陈迎、潘家华、谢来辉,2008)。那些进口中国内涵能源资源产品的国家获得了巨大的环境利益,中国虽得到一定的外贸利益,却遭受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巨大代价。

我国政府已经相继从财税、商务、海关、金融、外汇保险等方面出台政策协调环境利益、外贸利益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放弃一些外贸利益,降低外贸增长速度,增加环境利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自2007年6月1日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出《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调整了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对142项商品加征出口关税,其中重点是对80多种钢铁产品、矿产品加征5%—15%的出口关税。2010年6月22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明确从7月15日开始,取消了包括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建材等在内的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

目前政府继续进一步降出口退税率,增加出口关税,从而增加出口产品环境成本的空间不大,采用出口配额管理、出口许可制度、较高的出口产品环境标准等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调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效果更好(俞海山,2009)。2007年10月商务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的通知》,要求率先在冶金、化工、水泥、纺织、轻工等行业顺差规模大、增长快的企业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加大对出口企业环境监督的力度,发挥各类出口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带动作用,有效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可见,增加环境利益,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可能损及某些贸易利益,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可能增加外贸利益。所以,在节能减排与外贸发展政策关系上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政策需要协调环境利益、外贸利益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之间关系。

(三)协调财政激励与税收制约之间关系

中央和地方财政对节能减排的巨额资助和开支,对经济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将在未来取得整体经济转型的巨大收获,这是战略性投资。国家把新能源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之一,准备拿出4千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国家为推动节能减排已经花费巨额的财政资金。在“十一五”前四年,中央财政预算投资1285亿元,2010年还要投入833亿元,主要用于节能环保的工程;截至2010年7月,中央财政和预算用于节能环保工程的投资高达两千多亿元。而且中央支持补贴的2000多亿资金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15%(解振华,2010)。各级地方政府为节能减排也拿出巨额财政资金开展扶持和推动工作。

中国政府为节能降耗减排所花费的成本巨大,而且财政刺激只有短期效应,以后要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每年都要投入巨大财政预算资金。发达国家解决节能减排和污染问题一般采用开征环境污染税、碳排放税,多排污要多纳税,促使排污企业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研究与开发,推动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进步。斯蒂格利茨(2007)指出,迫使企业支付它们活动的所有边际社会成本——比如碳排放的成本——将会加强对减少污染的创新的刺激。发达国家扬起税收的鞭子驱赶企业,这种排污纳税方式既节约财政资金,又增加税收收入,还促进技术创新,一举三得。

财政手段与税收手段都有一定局限性,财政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引诱和税收的约束要达到某个平衡的比例效果最优,这就需要协调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关系。财政开支的战略投资所达到的效果与课征资源环境税的效果究竟哪个更优需要实证研究。首先,财政对节能减排给予资助、奖励、技术援助,调动企业参与节能减排积极性。财政资金战略投资要根据测算所需要的强度进行投资,财政投资规模和强度过大过小都可能达不到效果。财政激励的局限性,需要与税收机制、市场机制相配合,利用市场激励和税收约束推动企业节能减排。能源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要在有效资源环境产权和市场机制下才可以实施,但是资源税和环境税依然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转移出去,加害者逃避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下游生产者和社会公众。税收对企业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也要有足够的分量,过轻过重的税收都可能使企业节能减排失去积极性。因此,政府在征税中要依法追究制造污染者的责任,按照一定的合理标准,排污越多处罚越高,并以税收收入补偿受害人的损失。

在市场机制不健全下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的财政资助或补贴政策可能比征收能源资源和环境税更加有效。在市场机制健全条件下,具有良好运行的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利益传递机制,可以利用收取排污费制度、交易许可制度、押金返还制度、补偿制度、污染物排放税等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四)协调技术研发扶持政策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关系

宁波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经验之一就是政府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引进、交流、交易、推广、更新改造和中介服务等扶持、资助和激励,节能减排主要靠技术进步。政府不能要求企业单纯为节能降耗减排付出巨大投入和代价,而没有任何收益和好处;政府目标要与企业生产经营利益相契合,鼓励企业利用节能降耗减排的专利技术、知名品牌和掌握的技术标准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增加企业盈利。因此,政府要着力通过扶持政策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技术研发与创新。“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要继续充分体现企业这一利益关切点。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进行停电停产,这种方式没有真正治理污染实现环保,一些粗放的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企业依然我行我素,这样的形式主义节能减排不能促进中国经济方式转型。而且这种节能降耗减排是净福利损失,无助于推动企业调整和升级产业或产品结构,无助于促进节能降耗减排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无助于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离了节能降耗减排的初衷。

当前政府着力强调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使资源能源技术研发受到普遍重视,但有些地区却忽视了节约人力资源的技术创新应用,导致企业过度消费劳动力。斯蒂格利茨(2007)认为,中国对节省劳动的创新激励过多,对节省资源的创新激励不够,创新的焦点应该集中在减少对环境有影响的资源的投入,而非侧重于节省劳动,中国新经济模式的核心是创新以便提高稀缺资源使用的效率。

劳动力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即使在中国这样劳动力丰富国家里同样要加快节约劳动力资源的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实际上中国对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节约的创新激励都不够,尽管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创新可以减少就业,但不是造成失业的社会制度根源。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创新可以让企业减少用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的劳动力可用于其它方面以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或让人们有更多时间学习、休闲和参与社会活动,而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追求高物质财富所需要的高工资收入必须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来支撑,这就需要加快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否则,劳动生产率低只能生产出较少物质财富,只能拿到较低的工资,社会经济发展无从谈起。所以,斯蒂格利茨所说中国要侧重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创新有失偏颇,我们要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两种资源都节约,两种创新都加强。

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对能源需求的刚性增长,只有利用先进节能降耗减排技术才可以解决突出矛盾。然而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开发都需要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制环境。法制健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政策完善关乎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外贸发展方式的切实行动。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节能降耗减排等领域的研发投资很谨慎,并非因为不重视、不懂得技术研发的关键意义,而是惧怕研发投资成果被对手侵占。现实中法制环境还不好,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即使在公正开明法制环境下知识产权诉讼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等判决下来这种技术成果的市场价值早时过境迁了,而且法律诉讼耗钱耗力,机会成本高。

严格执行保护知识产权法律,确保知识产权人的成果不被无偿侵占,政府要努力改革和营造法制环境。没有这样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就没有动力,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就难以推动。但政府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努力不够,需要加强关系。政府要着力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五)协调政府目标与企业目标,形成激励相容关系

在节能降耗减排上,政府目标并非与每一个企业的目标利益一致。企业侧重以营利为目的,实现节能降耗减排也要对企业有利才会行动。政府重视控制能源资源耗费和污染物排放。但似乎没有充分认识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的和一部分企业发展战略利益的一致性和差别性,如果节能降耗减排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企业会将本求利,积极推动节能降耗减排,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企业在战略上正在谋划转变发展思路,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和物耗成本,赶上国家提出节能降耗减排的东风,会一拍即合,国家政策与企业战略利益高度契合,这些企业会主动自觉地开展节能降耗减排技术研发和实施应用。多数企业可能合不上国家节能降耗减排的政策拍子,或超前或滞后,一些企业勉为其难地假装搞节能降耗减排和绿色循环经济,其实是迫于形势压力和环境氛围不得已而为之;还有一些跟不上政府拍子的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力不从心,既无资金能力又无技术能力,只好被淘汰。

企业是国家节能降耗减排的主体,一切节能减排目标主要由企业具体施行才能实现。在节能减排与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率上,每个企业无不盘算着自身利益得失。盈利大小与快慢决定其是否行动、以多大规模行动和以多快速度行动。企业产业调整与升级绝非易事。企业习惯于自己长期养成的传统发展方式,而节能减排与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率要求企业改变传统发展方式,会付出很高代价,冒很大风险,企业对于这种新发展方式会很抵制。政府以节能降耗减排指标压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企业被迫转型,需要有强大的眼前经济利益吸引,或不采取行动有巨大的现实代价,企业才会为之所动。净利越大,代价越高,企业行动越快。

企业节能降耗减排需要投入、花费成本和具备一定能力。节能降耗作为企业一项业务推进,既要投入人、财、物等资源要素,耗费一定的成本费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本、技术积累、资金实力等,把节能降耗减排作为内生因素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不同企业在节能降耗减排上能力差异导致所形成资产、取得收益和提升效率大不相同,结果有明显差别。如果节能降耗减排业务推进进展顺利,会形成技术、品牌等资产,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赢得市场号召力,获得政府和社会各方给予的有形与无形好处,增加收益和利润。然而,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在这场节能降耗减排竞赛中成功顺利达到目标。如果企业未能成功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增加了单位产品总成本,增加了机会成本,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失去政府及社会给予的支持,减少利润或造成亏损。如果企业投入节能降耗减排上产生的成本与取得的收益不相称,特别是成本很大,而没有一定水平的财政补偿或市场交易收益补偿,难以获得一定水平的经济收益和利润回报,企业预期不会有超过其投资其他的更高收益,就不会投资节能降耗减排业务。所以,节能降耗减排既可能表现为投资和成本又表现为资产和收益。企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既可能增加收益、减少成本创造利润而增强竞争力,也可能增加投资和成本开支,削减利润和竞争力。

企业节能降耗减排的能力各有差异,效果与效率也有很大差异。节能降耗、节约用地用人、减少污染排放,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虽然政府要求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大趋势和先进治理理念,但并非每个企业战略和利益都与政府所提倡的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完全一致,多数企业存在时间和状态差异,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行业、技术等因素限制达不到国家所要求的较高节能降耗减排标准,导致节能降耗减排成为这些企业的负担,而不是顺势而为的即可为事情。能力较强的企业对政府提出的节能降耗减排指标任务可以轻松完成,这些比较先进的企业已经完成了节能降耗减排的既定要求,并且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减排水平。但是比较落后的企业达到节能降耗减排既定要求有困难,无力投资和承担成本费用,消化不了过高的节能降耗减排成本费用,企业只能关停。超过企业承担能力的过高节能减排标准要求,可能导致企业难以承受,失去喘息和生存的空间而累死。有一部分企业发展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转折点上,政府号召和要求正好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利益,主动参与节能降耗减排,投入技术研发和创新,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目前相当一批企业不积极响应政府节能降耗减排号召,深层原因在于当前节能降耗的社会总成本高于社会总收益,技术创新成本高、难度大、风险高、收益少,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执法环境不利于企业投资创新。现实中为节能降耗减排,企业开发节能降耗减排技术需要付出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所以,适度的、逐步升级的节能减排标准有助于鞭策企业进步。

政府要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差别分解节能减排配额指标。行政努力目标要与不同企业目标产生共鸣。企业在节能降耗减排上能力与效率、成本与风险、利益得失差异明显,行为也有别。目前企业对政府节能减排的政策设计不完善地方钻空子。政府政策要完善,达到政府与企业激励相容,使双方都有积极性。政府政策设计要根据不同产业、企业、地区分档次来设计标准。

(六)协调资源能源产区与消费区的关系

宁波市本身能源资源稀缺,但又是一个典型的资源能源消费区。当前粗放型经济发展仍有一定空间,一部分企业还在追求现实利益,充分利用各种能源资源长期扭曲的低价利好继续粗放地走规模扩张道路,没有感受到节能降耗减排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宁波市政府利用市场机制,调高一些资源能源价格,比如电价、水价、土地价格,企业对资源能源价格走高已经感受到成本压力,促使企业采取不同程度的节能减排行动。

当前资源能源产区价格依然没有体现完全的价值,包括资源能源税等许多成本还没有进入价格。资源能源产区与消区之间的价格关系依然没有按市场机制理顺。因此,深化资源能源改革,放开能源资源市场价格,原材料和能源资源价格就会攀升,形成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减排的经济压力,迫使企业自觉开发节能降耗技术,设计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消化原料能源涨价造成的成本压力,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才可以形成产品竞争优势,这对节能减排至关重要。在节能减排政策上国家要统筹协调能源资源产区与消费区之间利益,建立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有助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八、主要结论

宁波市节能减排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节能降耗减排引起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展与全国一样缓慢。宁波推进节能减排的政策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宁波市节能减排工作的经验主要体现为积极实施战略投资把推动节能降耗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及外贸发展方式的机遇和调节工具;积极实施“退二进三”政策引导制造业企业进入房地产业;搭建企业技术研发、引进、交流、交易和推广平台;积极利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在市场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前提下积极运用行政法律手段;调存量、控增量,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发挥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

宁波市节能减排经验表明要协调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之间关系;协调环境利益、外贸利益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之间关系;协调财政激励与税收制约之间关系;协调技术研发扶持政策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之间关系;协调政府目标与企业目标形成激励相容关系;协调资源能源产区与消费区之间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