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要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

要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提高棉花的群体光能利用率,才有可能实现棉花的超高产。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大小、数量以及空间分布,对光合生产能力具有重大影响,一般用叶面积动态表示群体动态,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以叶面积系数来衡量棉株群体的大小。当群体结构发展不足时,虽然通风透光条件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不突出,但由于叶面积系数小致使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光合生产力降低,光合产物总量随之下降。

第二节 要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

只有提高棉花的群体光能利用率,才有可能实现棉花的超高产。如何才能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在实际生产中,当棉花的种植密度确定之后,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实现稳健的长势长相。

一、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大小、数量以及空间分布,对光合生产能力具有重大影响,一般用叶面积动态表示群体动态,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以叶面积系数来衡量棉株群体的大小。所谓叶面积系数,就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有效叶面积总和与单位土地面积的比值。

当群体结构发展过大时,棉田荫蔽现象严重,个体发育环境会受到较大的制约,通风条件和光照条件相对变差,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突出。从生理角度上看,同化作用相对变弱,光合生产能力相对下降,而异化作用则相对增强,呼吸消耗则相对增加,从而使光合积累相对要减少。因此,供给生殖生长的碳水化合物就会减少,蕾铃脱落增加,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加剧。

当群体结构发展不足时,虽然通风透光条件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不突出,但由于叶面积系数小致使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光合生产力降低,光合产物总量随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从单株角度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似乎比较协调,但从群体角度看,生殖生长总量不足,现蕾、开花、结铃均不能达到高产要求。

只有当群体结构合理时,才能真正实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发展。在生产中,通常是通过合理进行株行距配置,采取适宜的种植密度,科学地运筹肥水,在不同的生育时期,调节不同的叶面积系数,使叶面积动态始终处于合理状态来实现群体结构的合理。

通过10多年的田间观察记载,我们总结出稳长丰产型棉花叶面积动态(见第四章第二节)叶面系数指标:在这种叶面积动态条件下,棉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基本能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协调关系。

二、实现稳健的长势长相

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与否,完全能通过长势长相看出来。通常判断长势长相因素有主茎增长速度、叶位、倒四叶宽、叶色、红茎比例以及花位等。

主茎增长速度大小是判断棉花长势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棉花主茎的增长动态必须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才能算得上稳健的长势长相,通过苗情资料分析和实际生产调研,主茎的日增长量在苗期以平均1~1.5厘米、现蕾时以1.5~2厘米、盛蕾期以2~2.5厘米、初花期以2.5~3厘米、花铃盛期以1.5厘米左右为宜。低于这个数值范围表示营养生长偏弱,高出这个范围则表示生殖生长偏弱,保持在这个数值范围之内则表示两者关系协调。

叶位是反映棉花长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苗期至现蕾初期,长势宜略偏旺,可以稍现“凹顶”,顶部四片叶的位置自上而下依4321的次序排列,至现蕾期为(43)21,初花至花铃盛期叶位为(321)4、(32)14,如出现2134、2(31)4或1234,则为凸顶,说明因脱肥少水而导致早衰,表现营养生长偏弱。

叶色也是反映棉株不同生育时期长势长相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实叶色的变化是棉株碳、氮营养状况在外部形态上的反映。一般稳长棉株的叶色油绿发亮,徒长棉株的叶色黄绿发嫩,早衰棉株的叶色青灰发老。根据叶色的变化动态,前人已总结出棉花叶色“三黑三黄”的变化规律,用水稻比色卡观察倒五叶颜色,3真叶期叶色2~2.5级,到现蕾前达到3~3.5级(第一黑);现蕾后叶色开始下降至3级(第一黄);至盛蕾期叶色达3.5~4级(第二黑);开花结铃后叶色又逐渐下降至3级,盛花期下降至2.5~3级(第二黄);花铃盛期叶色又开始转深到3.5~4级(第三黑);吐絮期后,主茎叶片开始衰老,叶色又下降为3级(第三黄)。在各个不同的生育时期叶色低于或高于当时的指标,都说明营养生长和生殖长之间不协调。

花位也是反映棉株长势长相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花位是指正在开花的最高一层果枝自上而下所处的果枝层数。一般稳长的棉株花位动态为:初花期正常花位为9层,花铃盛期为8~9层,打顶前为8层。如果超出这个指标,说明营养生长势旺,如果低于这个指标,则说明营养生长势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