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及其实施分析

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及其实施分析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首先要明确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要点。可从全市规模以上的块状经济中,确立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示范区开展试点,为“宁波制造产业集群”转向“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积累经验。体制机制先发优势的逐步丧失,正成为宁波工业发展的障碍。

第三节 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及其实施分析

一、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原则

(一)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

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和行业自律,促使制造产业集群主动进行转型升级;同时,有效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公共服务、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营造有利于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

(二)差异竞争与特色发展并举

按照强化产业特色、促进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完善科技、金融、营销、物流、培训等支撑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服务功能,并形成区域优势;要加快推进工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联建共享,推动企业向园区集聚,新建项目必须进园区(工业功能区);根据产业链合理规划布局,推动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着力培育带动作用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现代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

(三)坚持生态运营,绿色发展

要大力推广清洁的生产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制造产业集群限期进行治理整改;要加快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对于低附加值的制造企业和企业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鼓励其外迁转移,从而推动集群内制造企业价值链的重构和产业链的升级。

二、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要点

(一)战略定位

“十二五”时期,宁波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其表现是:面临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大趋势,面临具有国际影响的长三角经济圈加快形成的大动向,面临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大格局,面临各地实施宏伟战略目标、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全面展开的大压力,面临率先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要求。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开创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局面。为此,首先要明确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要点。

第一,从指导思想上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推动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服务型制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主线,突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升级,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和服务产业基地,为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第二,从主要战略规划步骤来看,要分三个阶段循序推进。第一阶段——全面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化升级阶段。现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是实施服务型制造的基础。可确立以龙头企业培育、空间平台优化、重大项目带动、创新平台推动、政策要素支撑等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转型途径。第二阶段——开展服务型制造试点阶段。区域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试点集群的快速成长,对周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可从全市规模以上的块状经济中,确立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示范区开展试点,为“宁波制造产业集群”转向“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积累经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并不总是前后承接的,在一些发展势头好的集群,两个阶段可以同时进行。第三阶段——服务型制造全面推广阶段。在开展服务型制造集群试点的基础上,总结服务型制造实施的经验,发挥试点集群的样本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宁波制造产业集群服务型制造的实施。

(二)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规划要点

1.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必须把发展工业作为第一战略,把培育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一举措;必须明确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前提,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和现代化。工业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产业集群是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和特色优势所在。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其要点是:第一,建设工业强市,转型升级是根本路径。大力发展高端“智造”、现代制造、集成和系统制造、服务型制造、联合制造、合作制造,这是“十二五”时期宁波加快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第二,建设工业强市,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是根本动力。体制机制先发优势的逐步丧失,正成为宁波工业发展的障碍。要通过创新,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支持企业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快“两化”(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第三,建设工业强市,要把节约集约发展作为倒逼机制。能源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与环境容量的制约日趋严重,粗放的发展方式正成为宁波可持续发展的掣肘。因此,正确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第四,建设工业强市,提升质量效益是中心任务。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总钥匙,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要正确处理好与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安全等的重大关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坚持“亩产论英雄”,全面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供给结构,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第五,建设工业强市,产业互动发展是主要手段。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简单替代,而是通过促进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来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凭空而为,必须依赖传统产业所形成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产业组织等作为基础支撑。同样,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也迫切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牵引和带动。同时,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新技术服务业,也需要通过互动发展的方式加以推进。

2.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六大工程”

宁波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其重要的着力点就是现代制造产业集群的建设,从而实现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为此,要大力发展“六大工程”。

第一,发展“创新发展工程”,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将创新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着力构建区域创新系统。推进企业创新,形成更具发展动力的企业基础;推进技术创新,加快经济发展主要靠外延扩张向主要靠内涵提高转变;推进品牌创新,实现从“数量经济”向“品牌经济”的升华;推进服务创新,推动服务导向的价值链的转变。

第二,发展“产业升级工程”,夯实产业集群的产业基础。抓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这一中心环节,打造国内重要的服务型制造中心和产业基地;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力度;推动主体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服务—技术密集型转型,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提升,使高产业层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型制造业占据产业集群的主导地位。

第三,发展“市场接轨工程”,进一步发挥专业市场对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坚持走市场先导、工贸联动的特色发展之路;依托专业市场发展特色产业,以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市场国际化促进产业国际化,以市场优势强化产业优势;将打造制造中心和贸易中心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产业融合和产业升级。

第四,发展“空间拓展工程”,为产业集群构筑坚实的发展平台。合理和集约利用当地资源,突出建设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的核心区;把构筑发展平台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结合点,优化以重点城镇为中心的工业空间布局;加强对发展平台的规划布局、产业导向、设施建设、项目实施、用地协调、配套服务等综合管理,形成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运作体制。

第五,发展“系统配套工程”,优化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和效率。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组织,建立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企业关系,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专业化分工协作为纽带的组织结构;大范围实施产业整合,促进产业配套链接;采用柔性生产方式,更好地利用外部企业和资源壮大产业集群;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为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提供有效服务。

第六,发展“开放带动工程”,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与国际制造体系对接,加强民营经济与外资合作,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走出去”发展步伐,拓展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三、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实施阶段

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实施,可以规划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2—2015年)——全面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发挥宁波市级产业集聚区的示范带头作用。由此,力争到2015年,全市形成3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25个左右300亿元至1000亿元、70个左右100亿元至300亿元的产业集群,块状经济基本完成向现代制造产业集群的转变。

2.第二阶段(2016—2019年)——开展服务型制造集群试点

区域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的形成和试点集群的快速成长,对周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因此,从2016年开始,可从全市百亿级(甚或部分十亿级)产业集群中,确立若干个开展示范区试点,抱团打造若干家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宁波制造产业集群”转向“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探索路径、提供样本。

3.第三阶段(2020年以后)——服务型制造全面推广

通过样本产业集群的集聚辐射功能,能够培育壮大一批集群内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并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成若干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产业基地。这表明,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试点已经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推广、应用的条件已经成熟。当然,全面推广、应用的前期阶段,还是在市域进行;由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广为具有全省、全国效应的“宁波模式”。

四、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及其路径

(一)服务型制造实施的四大内容和两大基础设施

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需要基于四大内容,建设两大基础设施。

1.实施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的四大内容

实施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需要建立企业对顾客的服务意识——将自己定位为顾客需求的满足者和价值创造者,也需要建立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服务意识——实现服务式管理。由此首先要实行需求管理,并通过需求管理进行能力管理;同时企业为此要建立和管理其他企业的协作网络,并具备风险管理能力。

2.实施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的两大基础设施

然而,需求管理、能力管理、企业网络和风险管理这些功能的实现,终究要依赖于先进制造技术和企业信息系统的支持。因此,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的实施,其基础是企业对于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娴熟运用。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的实施,首先要求建立基于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制造系统。大规模定制是服务型制造主要的生产模式,这就需要建立以注重绩效提升的精益生产、快速响应市场的敏捷制造以及分散网络化制造为基础的制造系统,以确定定制化生产与大规模生产的耦合点。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建立基于现代信息和知识管理技术的先进管理系统,以实现对技术知识、制造过程知识和顾客知识的发现、管理和利用。

通过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实施的两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四大内容的构建,形成由“两大核心”——面向市场的需求管理和面向生产运作的能力管理、企业网络合作过程、不同类型主体的协作构成的服务型制造群落;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使处于价值链不同阶段的企业升级为服务型制造企业,由此实现技术驱动型、过程驱动型以及市场驱动型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形成全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

(二)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实施的企业网络构建

以上分析表明,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构建企业网络是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开发服务型制造网络,发现、组织、控制分散化的制造及服务资源,促进企业内部能力、外部合作伙伴能力和流程的高效协同。鉴于此,这里重点就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过程中的企业网络构建问题,展开阐述。

1.从传统产业集群的构造到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建设

(1)传统产业集群构造。一个典型的传统产业集群构造,通常是由成品商、供应商、客商、中介服务和规制管理五大相互作用的要素形成的基本结构(见图6-2)。

这五大要素构成了传统产业集群的五大主体,不同主体之间分属于不同的产业关联环节,有些主体之间(如在成品商和供应商之间)还存在明显的投入产出关系,他们共同作用于产业集群。其中,成品商是产业集群最终产品的生产者,客商是最终产品的消费者,供应商是最终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的主要供应者,中介服务机构是为成品商、供应商与客商提供服务的相关机构,规制管理机构是为集群内的这些企业和相关机构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和监督机构等。总体来讲,传统产业集群中,各主体之间有关联关系,但未形成基于服务的运行网络,因而本质上是相对松散的和低层次的。

img48

图6-2 传统产业集群构造

(2)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建设。一个典型的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构造,通常是由居于核心地位的服务型制造企业、分包商、客商、中介服务和规制管理五大相互作用的要素形成的基本结构(见图6-3)。

img49

图6-3 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网络

同样,这五大基本要素也构成了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的五大主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同主体之间分属于不同的产业关联环节,一些要素之间还存在明显的投入产出关系(如在服务型制造企业和分包商之间),它们共同作用于产业集群,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服务型制造企业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客商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分包商是最终产品生产和服务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的主要供应者,中介服务机构是为服务型制造企业、分包商与客商提供服务的金融、保险、运输、教育、培训、研究所、行业协会等机构,规制管理机构是为服务型制造集群内经营性机构提供服务的本地政府部门、技术检测与监督机构等。从传统产业集群构造到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构造的发展,其标志性成果就是企业网络的形成,这是集群内的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主要是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和规制管理机构建立了“合作—融合”关系的集中表现。

2.“宁波”语境下的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建设

构建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完善其结构和功能,着力建设企业网络,也是宁波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方面。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也是由服务型制造企业、分包商、客户、中介服务机构和规制管理机构五大“部门”构成的(如图6-4)。

图6-4 宁波制造产业集群网络

同样,在这个结构中,服务型制造企业是浙江制造产业集群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客户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分包商是最终产品生产和服务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的主要供应者,中介服务机构是为浙江制造产业集群内服务型制造企业、分包商与客户提供服务的金融、保险、物流、教育、培训、咨询、研究所、行业协会等机构,规制管理机构是为集群内经营性机构提供服务的本地政府部门、技术检测与监督机构等。

“宁波”语境下的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建设,一方面要遵循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企业网络建设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还要特别结合宁波的特点、优势,即特别要注意立足宁波的现实和发展趋向,通过嵌入服务、外购外包、购并、供应链重构等不同举措,带动企业服务型制造战略及其流程和组织惯例的形成;通过建立基于工艺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分工和协作体系,带动企业结构(生产组织模式)的演变;通过为顾客提供产品服务系统,带动企业结构的进化,从而使企业整体绩效提高。

(三)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实施的体系已经清晰地展现了出来;或者说,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会通过加强两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强化四大管理,构建一个完整、有效、个性化的“若干技术支撑—若干模块支持”的、能够提供“全程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整合运行体系。这就是说,通过几年的探索实施,宁波现代制造产业集群的建设,正在或将要创设具有自身特点的服务型制造实施体系——“全程一体化解决方案”(见图6-5)。

img51

图6-5 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实施体系运行框架

解读这一“全程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型制造实施体系,其核心点是:第一,产品—服务整合。随着市场发育的日益成熟,顾客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停留于对产品的需求,而是对“产品+服务”的成套化、专业化的需求愈益迫切。因此,企业要转换经营思路,靠“技术+管理+服务”、靠整合资源,来实现“售前服务—研发设计—产品制造—售后服务—个性化服务”的一条龙服务。第二,服务全程化。服务全程化是指企业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并满足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各项服务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站在顾客的角度为其提供全程化服务,使顾客价值最大化。

(四)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实施的载体

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的加速转移,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宁波制造产业集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宁波是我国传统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制造业是宁波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这为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建设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其载体建设集中体现在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建设”方面。

1.大平台建设

当前,浙江正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引导块状经济向现代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现代产业集聚区以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为代表(见图6-6),它们是大平台的典型代表,是大项目的载体,是大产业的摇篮,是大企业的舞台。同时,大平台也为“浙商甬商回归工程”提供了发展土壤。这些产业集聚区(包括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宁波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金华产业集聚区、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舟山海鲜产业集聚区、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14个产业集聚区)要初步建成产业竞争能力强、要素利用效率高、创新能力提升快、生态环境建设美的重点开发平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产业发展的新制高点。

img52

图6-6 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分布

此外,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宁波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在全省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平台建设也为其他建设创造了条件。

2.大产业建设

这些产业集聚区所建设的产业,不再是“低、小、散”,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乐土,即这些产业集聚区在继续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正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为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实施路径的“宁波模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有了这些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也纷至沓来。

(五)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实施的行动路线

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其实施总会沿着一定的行动路线进行,图6-7清晰地勾勒出这种行动轨迹。

当然,这种实施是分阶段、循序推进的。按照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实施的实际情况,可以把上述实施路线分解为五大步骤(阶段)。

步骤一(阶段一),宁波制造产业集群内传统的制造企业要进行价值链的解构。企业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组成的价值链拉长,延伸到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做好将价值链中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转移出去的准备。

img53

图6-7 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实施路线

步骤二(阶段二),宁波传统制造企业在价值链解构的情况下进行产品服务系统的创新。创新过程中要注意顾客的参与。根据企业竞争优势对有形产品依赖程度以及有形产品的所有权是否转移给顾客,产品服务系统可以分为四种形式:面向产品的产品服务系统、面向方案的产品服务系统、面向应用的产品服务系统和面向效用的产品服务系统(孙林岩,2009;袭著燕,郑波,孙林岩,2009)。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浪潮,浙江制造企业可以将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也可以把握国际业务流程外包(BPO)转移的机遇,承接高附加值的服务环节,从而强化产品服务系统的创新。

步骤三(阶段三),传统制造企业进行价值链的重构。经过产品服务系统的拓展创新,传统制造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活动中,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转移了,高附加值的研发、销售、服务等环节留存了,这意味着以制造为主的价值链转向了服务型导向的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从而完成了价值链的重构。

步骤四(阶段四):集群内服务型制造企业的生成。随着价值链的重构,集群内传统制造企业向顾客提供产品为主转型为提供“产品+服务”乃至提供整个方案为主,使得制造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集群内传统制造企业成功转型为服务型制造企业。

步骤五(阶段五):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集群内传统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会拉动集群内供应商、客商、中介服务和规制管理四大主体的转型,它们会转为与服务型制造企业相适应的分包商、客商、中介机构和规制管理部门,从而使传统制造产业集群转型为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

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的转型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制造企业在转型中要注重顾客的参与,同时做好生产、产品服务系统的定价与管理、智能化生产运作与决策、质量与可靠性控制体系等基础性工作;强化服务型制造中隐性知识的感知、传播、融合、创造与应用;加强大规模定制化模式下的控制技术与生产调度技术研究,以提高面向服务型制造各环节的效率。

五、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宁波发展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成效显著

近几年,在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产业承载的联动下,宁波加快了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实施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政府战略规划为产业集群实施服务型制造营造了有利环境

面对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移升级,宁波政府及时把握机遇,将实施服务型制造提到了战略高度,制订了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早在2008年,宁波市政府通过《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制造业企业第二、三产业分离发展,鼓励第二产业分离发展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企业主导业务做大做强;鼓励制造企业将产业链中的营销、采购、物流等高附加值环节做大,使分离出来的企业成为独立运转的专业服务公司,在为母体企业服务好的同时为社会服务;鼓励分离发展的制造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科技型企业。在“十二五”产业转型升级目标中,宁波将推动服务型制造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宁波服务业发展大会部署了“十二五”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强调服务业是推进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要坚持“双轮驱动”,在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着力推动服务业提速、提质、提能级,使服务业与制造业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双引擎”;要依靠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向更具效益的服务环节拓展,加快构筑低成本、高增值、宽辐射、强带动的服务经济体系;要创建智慧型城市,大力发展科技和信息服务,促进制造与服务融合,推动“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宁波服务”转变,基本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鲜明宁波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打造服务经济强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宁波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将服务外包列入“十二五”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产业之一;政府设立了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加强了对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的建设;政府实施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通过产业计划、财政补贴、提供政策性金融融资等方式,促进制造产业集群服务型制造的实施。

2.集群制造企业通过产业“转移—回迁”重构产业布局

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整体框架下,宁波制造产业集群内企业在政府宏观战略布局下,也加快了以提高附加值为重要内容的产业升级步伐,适度(“适度”表明不是所有的制造产业都迁走,而要留有优质的、核心的或主体的部分)进行了产业梯度转移——将低附加值的制造产业和企业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转移出去,打造服务导向的现代制造产业体系,以应对新一轮国内外产业转移浪潮。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产业转移的所有“动作”,都是企业在产业转移浪潮和政策引导双重动力驱使下的整体行为,而非自发、独立的个体行为。基于这一点,宁波制造企业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待制造系统,将视角从企业内部逐渐向边界拓展,并以此实现自身的再定位和功能的转变。这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发展情势,企业纷纷谋划不同的产业转移路径。一些企业实施成本导向,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内地转移,如服装行业的太平鸟、雅戈尔。不仅如此,一些企业则选择性地承接资金密集型和高新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或“回迁”制造实体的优质部分,打造产业总部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产业“总部—基地”布局,如奥克斯等大型企业都努力打造总部经济格局。这里要特别强调说明制造产业实体优质部分的“回归”问题。面对企业大量外迁,传统产业优势渐失甚至日趋萎缩,大量资金外流,热钱化倾向加重,“离制造业”问题突出的严峻形势,在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坚持“闯天下”与“强浙江”有机结合,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推动“浙商回归”已是浙江省2012年的“头号工程”;随即宁波市政府通过《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宁波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支持新老“宁波帮”回乡创业创新,并在新近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大会上作了具体部署。这表明,在“脱虚入实”的发展格局下,在转型升级、能级提升中,宁波制造产业的转移不仅在理论上要进一步深化认识,而且在实践上要切实落实并不断探索,形成产业“外迁—回流”联动整合的长效机制。这对宁波服务型制造的实施路径提出了新的研究和实践课题。

3.集群制造企业通过增加服务内涵重构价值链

宁波制造产业集群内企业为向现代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实行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延伸,增加服务内涵,提升综合竞争力。宁波企业意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真正需要的不是“产品”,而是“功能”,是“产品+服务”组合。企业需要与客户进行良好互动,应向客户提供“产品+服务”的全程化服务。如宁波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内一直以卖注塑机为主的海天集团开始转型卖自主研发的伺服节能技术,成为服务型制造推进的样板;沁园集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为顾客解决方案导向的“专利、标准、品牌”三轮联合驱动的经营模式;服装集群内杉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多品牌、国际化”的合纵连横战略,借力收购国际品牌,实行服务导向的品牌国际化经营模式;宁波博洋集团等企业则着力于高附加值的研发、营销环节,发展加工特许加盟的虚拟经营模式(博洋在1997年即已启动只负责设计、销售,生产外包特许加盟的“虚拟经营”模式,完成了向“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演变);余姚榨菜、鄞州服装、宁海文具、余姚工量具等集群则整合产业集群企业,培育服务导向的区域品牌经营模式,向服务型产业集群推进。这些企业通过向服务型制造的成功转型,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突出效益。

4.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服务型制造成效显著

宁波制造业推行服务型制造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服装集群内的杉杉集团、博洋集团等一大批服务型制造企业脱颖而出。它们通过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从全局上改变了其传统的经营理念和观念,有效地整合了企业上下游资源,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竞争之路,取得了突出效益。另一方面,从产业层面看,服务型制造的推进,也有力促进了宁波制造产业集群的升级,促进了宁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了地方经济综合实力。2011年,宁波工业产值和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178万人,地税收入达到230亿元。全市开展服务外包的企业达608家,从业人员2.57万人,服务外包合同总额为85.64亿元,同比增长30.95%。全市经济呈现工业和服务业均衡发展的态势。

随着服务制造的推进,未来几年宁波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提高到4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这将进一步提高宁波的综合实力,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二)几点启示

制造业正孕育着根本变革,很多制造产业集群将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宁波服务型制造的成功案例表明,这些企业在“全程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型制造的行动框架下,创建了服务型制造实施路径的“宁波模式”,由此为服务型制造的后续实施给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服务型制造的推进,急需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产业组织”的联动机制;

第二,要把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与服务型制造模式的构建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由于存在地区差异及企业自身条件的不同,要重视并探索适合企业自己的服务型制造模式,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来决定符合自己的服务型制造模式;

第四,要提供产品和服务相融合的产品服务系统的集成解决方案;

第五,制造产业转移不是单向的——将自认为“不要的”的迁走,实际上制造产业转移是双向的转移过程——制造实体的“回迁”也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形式和重要内容。在当前“脱虚入实”的背景下,更应强调这一点。然而要将制造实体的“回迁”(特别是优质部分的“回迁”)从政策举措化作实质性的成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而宁波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的实施路径研究,其命题和破题、解题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