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的逻辑与框架

研究的逻辑与框架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回顾了网络在组织研究中的应用,进而分析了跨国公司组织的网络特征,提出了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的运行机制,最后,应用社会资本概念对网络组织进行了理论解释。第6章研究了跨国公司的全球学习行为,认为跨国公司的学习行为已经从传统的适应性学习转向战略性学习,从传统的母国中心模式转向网络导向模式,而跨国公司网络组织为这种全新学习行为提供了组织解决方案。第8章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的价值。

1.3 研究的逻辑与框架

至此,本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可以概括为,在一个动态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当知识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时,嵌入于全球各区位不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跨国公司,通过怎样的组织安排,有效地进行全球学习和知识转移以赢得优势?

本书的研究逻辑是,跨国公司所处的环境是动态的、复杂的,具有比较高的不确定性,要适应这种高不确定性环境所带来的挑战,跨国公司必须具有战略上的灵活性,或者叫战略柔性,不仅需要关注既有优势的强化,更要关注既有优势的更新,这种更新的实质就是创新,而实施创新的基础是必须能够进行有效的组织学习,全球学习是跨国公司适应动态复杂环境的一种重要的策略选择,组织学习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组织应对环境的能力,而学习的对象则是知识,它也是构成组织能力的重要基础,因为知识是当今跨国公司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那么,为了实现组织全球学习获取知识的目标,跨国公司应该如何有效地组织呢?或者说,跨国公司一个又一个的组织创新形式是如何实现的呢?因此,本研究的实质是,在上述命题和研究逻辑的基础上,从组织角度看动态复杂环境中的跨国公司如何有效实施全球学习行为,吸收全球知识,赢得竞争优势。

全书共分为9章。

第1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并通过分析给出了研究的四个重要前提假设和研究的基本逻辑,认为知识是跨国公司的关键性资源,而通过海外子公司进行全球学习和知识创新与转移,是跨国公司获取和更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第2章对传统跨国公司理论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有关跨国公司研究的新进展,认为对于跨国公司的研究已经从传统的存在机制转向了发展机制,未来的研究应该考虑跨国公司全球机构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互动及其当地嵌入性特征,关注全球以及当地环境对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影响。

第3章对组织研究的三个重要视角进行了分析评述,进而从组织角度对跨国公司的组织特征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述,认为对跨国公司组织的研究,必须从传统的结构适应性转向组织能力发展问题上,特别是对知识这种独特资源的组织能力。

第4章从跨国公司组织实践的角度,回顾了其组织结构的一般演进历程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组织创新实践,认为跨国公司组织创新的方向是通过提升组织能力,支持其全球学习以及知识在组织内部的全球扩散。

第5章从网络角度对跨国公司组织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首先回顾了网络在组织研究中的应用,进而分析了跨国公司组织的网络特征,提出了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的运行机制,最后,应用社会资本概念对网络组织进行了理论解释。

第6章研究了跨国公司的全球学习行为,认为跨国公司的学习行为已经从传统的适应性学习转向战略性学习,从传统的母国中心模式转向网络导向模式,而跨国公司网络组织为这种全新学习行为提供了组织解决方案

第7章探讨了知识在跨国公司网络中的流动问题,分析了影响知识流动的因素,给出了德国西门子公司创建全球知识共享网络的一个案例。

第8章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的价值。认为跨国公司正从传统的优势扩张转向优势获取,网络组织是跨国公司获取优势所必需的组织创新,而且,作为一种组织资源,网络组织本身就是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

第9章分析了在中国这个全球巨大的新兴市场中,在华跨国公司网络节点的演变特征,指出跨国公司是中国本土企业的重要学习对象和知识来源,并在文献回顾与实地访谈的基础上给出了本土企业在跨国公司网络中学习的一个研究模型。

【注释】

[1]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7: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Marke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Policy,New York,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1997,p.295.

[2]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著,胡毓源等译:《改革公司——企业革命的宣言书(第一版)》,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20页。

[3]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竞争战略(中译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页。

[4]梅森—贝恩范式即SCP范式,是由哈佛大学的梅森(E.S.Masson)和贝恩(J.S.Bain)提出的关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效率(performance)。这种范式研究的是在一个边界分明的产业中市场的结构、行为与绩效问题,并认为企业间绩效的差异是由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决定的。而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显然是存在于企业之外的力量。

[5]迈克尔·波特:《竞争论(中译本)》,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321—322页。

[6]R.P.Rumelt: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2(3).

[7]关于资源与能力的区别,可以参见:Grant,R.M.,1991: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Implication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3:pp.114 35。

[8]Kogut,Bruce and Udo Zander,1995:Knowledge of the firm and the evolutionary theory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Journal o 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6(4):pp.625 644.

[9]M.Granovetter(1985):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America Journal of Sociology,91:pp.481 510.

[10]Hayek,F.A.,1945: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America Economics Review,中译文见《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74—8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