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粟裕大将视察金川片段资料

粟裕大将视察金川片段资料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粟裕大将视察金川片段资料粟裕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粟裕大将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视察过金川,但由于种种原因,笔者在金川公司档案馆中未查到过任何只言片语,在《金川公司志》“大事记”中只有一句话:“1970年5月,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粟裕来金川视察战备工作。”1970年1月4日,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宣告正式结束工作。

粟裕大将视察金川片段资料

粟裕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他戎马一生,搏击沙场,雄才大略,战功显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他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呕心沥血,勤奋工作,为巩固国防和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胸怀全局,勇于开拓,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繁荣我国军事科学做出了重要建树;他功高不居,坦荡无私,严于律己,党性坚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粟裕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给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党和人民永远怀念他。

粟裕独具特色,卓尔不群。南昌起义失败后,粟裕跟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在20多年的战火硝烟中,他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方面军领导,一直战斗在最紧张最危险的枪林弹雨第一线,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上留有多处伤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粟裕潜心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又得益于湘文化的沉浑雄奇,江浙文化的机敏灵秀,齐鲁文化的坚毅至诚,使他集大勇、大谋、大德于一身,一步步跨入人生的辉煌!

1946年夏天,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央军委和最高统帅毛泽东原本部署粟裕、谭震林率华中野战军主力兵出淮南,在外线歼敌。粟裕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认为苏中地富粮丰,人口众多,又是老根据地,支援战争潜力巨大;而淮南就不具备这些。如在淮南作战,不仅粮草需苏中供给,支前民工也需苏中补给。纵观全局还是在苏中作战为上。粟裕先是自己、后又与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联名向中央陈述意见,建议利用苏中有利条件,先在内线歼敌。得到中央同意后,他精心运筹,以三万兵力,迎击国民党的十二万大军的进攻,创造了七战七捷、歼敌五万多人的光辉战绩!不仅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有力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还探索出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起到了战略侦察作用,为党中央解放战争初期先在内线歼敌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依据。战后,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报,向各战略区推广这一宝贵经验。

中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中原大地永远记着粟裕的英名!解放战争发展到战略反攻阶段,刘伯承、邓小平率十二万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挺进中原,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遭到了最大威胁。蒋介石调集重兵,对刘邓大军进行疯狂围攻。刘邓大军处境极为困难。为了把敌人的主力调往江南,改变中原战局,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筹划了一个再跃进,决定粟裕率华东野战军的一、四、六三个纵队,千里跃进闽浙赣。粟裕思考两个多月,对敌我双方反复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如华野的三个纵队暂不过江,集中我军在中原的兵力,打几个大歼灭战,敌我力量对比将发生根本变化。在征得了陈毅、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人的同意后,他发长电再次大胆向中央直陈,毛泽东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华东野战军的代司令代政委。粟裕率华野八个纵队和地方武装,在中原野战军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地举行了豫东战役,先克开封,后打援兵,歼敌九万余人。不但改变了中原战场而且改变了华东战场的态势。在淮海战役进行的过程中,粟裕又及时向中央军委和中原野战军首长提出截断徐蚌线、抑留敌人于徐州地区,力争把国民党军队主力就地逐步歼灭等多次重要的建议。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采纳了粟裕和中原野战军首长的意见,统一筹划,使淮海战役发展成为一次大规模的以徐州为中心的战略决战,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三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之一。

粟裕的雄才大路,为推进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粟裕的高风亮节,所作所为,在人民军队中留下了许多盛传不衰的佳话:一心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过长江,五人总前委之一,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程,九死一生,十大将之首……

建国后,粟裕调到北京,先任副总参谋长,后任总参谋长。1958年,粟裕遭到错误批判,从此,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忍辱负重,从不消沉,又在军事科学、国防工业、我军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懈努力,直至1984年谢世。

知粟莫过陈。长期与粟裕并肩战斗的陈毅元帅曾亲手书写一副对联赠粟裕:“食少事繁诸葛公,轻裘缓带羊叔子”陈老总的诗联一字千钓,也是对粟裕最确切的评价。

粟裕不但身经百战,战功赫赫,而且著述丰厚。《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军事文选》、《粟裕论苏中抗战》,一本本沉甸甸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堪称金鉴,使每个认真捧读的人都有“一读雄文一肃然”之感!

粟裕大将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视察过金川,但由于种种原因,笔者在金川公司档案馆中未查到过任何只言片语,在《金川公司志》“大事记”中只有一句话:“1970年5月,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粟裕(粟裕当时的身份为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笔者注)来金川视察战备工作。”2007年7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第2版的《粟裕传》一书中,有一段视察甘肃等地的内容,现将这部分内容全部收录如下:

在‘文化大革命’中,粟裕一直没有被打倒,一是他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批判,被撤掉了总参谋长职务,在有的人看来他已经是一个‘死老虎’了;二是毛泽东说了:粟裕有战功;三是得力于德高望重的周恩来的保护。周总理调他、留他在国务院业务组工作,也是有意保护的一个措施。

1970年1月4日,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宣告正式结束工作。此前周恩来总理特意找粟裕谈了一次话。周总理说:‘军管小组工作结束了,部队你也回不去了,留在我身边工作吧!你仍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粟裕清楚地知道周总理把他留在身边是为了保护他。作为一名老兵,他怎么能放心得下军队和国防呢?便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不会搞地方工作。’周总理说:‘不会搞,学嘛!’他向总理说:‘我请求总理替向我毛主席报告,将来一旦打起仗来,我还要重上前线!’周总理答应了他的请求,说:‘你可以经常到外地工厂去作点调查研究,对将来作战也有帮助。’粟裕表示赞同。

不久,周总理又对粟裕说:‘你关心国防,我给你创造个条件,去西北、华北边疆走走,一方面学习地方工作,一方面了解边防情况。’粟裕欣然受命。随后他将奉周总理指示,准备到外地工厂看看,‘顺便也看看地形和学习部队战备经验’的打算,报告了中央军委领导,得到了同意。

4月5日,粟裕从北京出发,先后到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北五个省、自治区。他先沿河西走廊到玉门、嘉峪关,由酒泉转向中蒙边境的额济纳旗、居延海,4月下旬到了青海的西宁、大通一带。5月初由兰州北上,经白银、靖远到宁夏的中宁、青铜峡、银川、石嘴山等地。5月中旬到了内蒙古吉兰泰盐湖、阿拉善左旗,又东返经银川到包头,北转至海流图,沿中蒙边境经白云鄂博、百灵庙到呼和浩特。再经集宁、化德、张北张家口,5月23日返抵北京。历时近50天,行程7000公里。途中共调查视察了中央企业28个,地方小厂25个,农业生产大队2个。他以国务院业务组成员的身份,对坚持在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工人、农民和工程技术人员表示了亲切的慰问。就这些地区和单位的生产、基建、资源综合利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指导。

作为一位军事家,粟裕心中一直萦绕着‘将来一旦打起仗来,还要重上前线’的想法,在他的心目中,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对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可能发生战争的地域,进行一次实地调查勘察。他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从打仗的角度,对甘肃的河西走廊、居延海和宁夏、内蒙古境内的贺兰山、狼山、大青山及以北的戈壁滩、草原,内蒙古边境附近的海流图、固阳、白云、百灵庙、集宁、化德,河北的张北以及从张家口到北京等军事上有特殊意义的兵要地区,都进行了实地踏勘,看望了驻军和边防一线守备部队,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战备资料。

考察中,他坚持乘坐吉普车,轻车简从,不要当地领导陪同。凡是与战备有关的,无论是狭小的地下民防工程,还是现代化的飞机洞库,是内地驻军还是边防站点,是民兵还是正视部队,他都亲自走到,实地察看战备的实际情况,找各级指导员交谈,召开座谈会,了解部队的思想和存在的问题。有一次他要去一个离边境很近的边防点,这里地形北高南低,正处于对方的火力控制之下,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几次劝阻他不要去。粟裕坚持要去看看地形,看望边防战士。边防干部和战士见到早已闻名的大将粟裕来到身边,深受感动。他们说:“我们这个边远地方,从来没有这么大的首长来过!”

深入就能真正了解到指战员的心声。有人大胆地向粟裕反映对上面确定的防御方针和战争准备的怀疑,对未来作战的种种疑虑。粟裕知道他们的怀疑和疑虑是有道理的,视察中他进一步感到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极左思潮,已经在军事领域造成很大影响和破坏,不仅反映在军事思想领域,也祸及到国防建设、国防工程方面。他看到某区域的人造山工程,七座人造山,摆在距前沿较近的地方,远离后方依托,守备方向也不对。他越看越感到忧虑,国家花了巨大的资金,广大指战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这种人造山工程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的角度,以及摆置方法,都是错误的。而形成这些错误的思想往往来自上面。他认为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对军队和国防建设危害之严重,应该引起中央高度重视。

返京后,粟裕给周总理并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分别写了调查报告。

粟裕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说,他这次下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一是战备和建设的关系问题。西北和内蒙古地区个别的地方干部有等待打仗或打完仗再建的消极思想。他认为这些地区的工业建设如何搞,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二是基本建设摊子大、周期长,未能尽快形成生产能力。他认为必须彻底克服基本建设上存在的贪大的错误思想,应从主管部门到工厂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完成基建任务。三是工业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共生矿很多,其中有许多贵重金属和稀土元素,都随着废渣跑掉了。他建议此点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科研工作要大踏步上去,以解决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四是工业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他建议无论是在各地的下放企业,还是不下放的企业,都要解决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利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此外,他还就加速建设刘家峡水电站、提前筹建龙羊峡水电站和西北三省区(甘肃、青海、宁夏)及内蒙古的粮食过关等七个问题,作了专题报告,提出了建议。

粟裕最为忧虑乃至寝食不安的是调查中深深感受到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对边防和军队建设的深重危害。他觉得必须把自己的看法向中共中央报告,但是在极左思潮猖獗的情况下,这些看法又难以坦率地写在给军委的报告中。粟裕想到了周总理,决定单独给周恩来总理汇报,把自己的看法报告上去。有的同志提醒他说,某项边防工程是经毛主席批准的。粟裕说:‘作为一个老兵,对国家安危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到问题不说,就是犯罪;不能因为主席批了就不如实反映情况。有的虽然是主席批的,但也要看当时对情况是怎样报告的。’不久,粟裕给周总理汇报工作,把亲眼看到感到的我军军事思想、国防建设受到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极左思潮严重破坏的许多事和指战员的心声,以及自己的看法、想法,作了坦率的陈述。周恩来当即表示:‘我同意你的观点。’粟裕的担忧稍稍得到了宽慰。”

从上面《粟裕传》中的内容看,粟裕同志于1970年4月5日至5月23日到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北调查研究,是敬爱的周总理有意安排他去的。返京后,粟裕同志给周总理并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分别写了调查报告,虽然笔者没有看到过粟裕同志写的调查报告的内容,但从传记介绍的情况看,笔者敢肯定的说,粟裕在调查报告中绝对涉及到了金川的生产建设情况,因为他在提出的建议中有“工业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因而,笔者也敢断定,周总理通过阅读该调查报告或听取粟裕的工作汇报,在一定程度上对金川公司的情况有所了解,这也是笔者把本文收入《金川——中国骄傲》一书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