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成本控制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成本控制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成本是项目在施工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土地整理项目的施工成本只是指作为施工核算对象的现场施工成本,并非土地整理项目的产品成本。土地整理项目作为建筑产品进行计价时,还必须包括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企业管理费用。也就是说土地整理项目的产品成本是建筑产品交易过程承发包双方确定的工程产品完全成本;而土地整理项目的施工成本是施工企业内部在特定管理方式下的现场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

3.6.5 施工成本控制

3.6.5.1 施工成本控制的概念与意义

1.施工成本控制的概念

1)施工成本与施工成本控制

所谓施工成本是指施工企业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

根据管理的需要可以将施工成本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形式。

(1)按施工成本发生的时间可将施工成本划分为预算成本、合同价、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

●预算成本。预算成本反映各地区施工的平均成本水平。它根据由施工图、全国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来的工程量,全国统一的建筑、安装等基础定额和由各地区的市场劳务价格、材料价格信息及价差系数,并按有关取费的指导性费率进行计算。

●合同价。合同价是项目承担单位在分析众多投标书的基础上,最终与一家施工企业确定的工程价格,最终在双方签订的合同文件中确认,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对施工企业来说是通过报价竞争获得承包资格而确定的工程价格。合同价是项目经理部确定成本计划和目标成本的主要依据。

●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是在项目经理领导下组织施工、充分挖掘潜力、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加强管理与经济核算的基础上,预先确定的项目的成本目标。它是根据合同价以及企业下达的成本降低指标,在成本发生前预先计算的。它对于企业和项目经理部的经济核算,建立和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生产费用,降低项目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际成本。实际成本是项目在施工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可反映节约或超支情况;实际成本与合同价比较,可反映项目盈亏情况。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都反映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它受企业本身的生产技术、施工条件、项目经理部组织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所制约。

(2)按施工费用计入成本的方法可将施工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直接耗用于工程并能直接计入工程对象的费用。例如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施工辅助费、现场经费等。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非直接用于也无法直接计入工程对象,但为进行工程施工所必须发生的费用(例如,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用等),通常按照直接成本的比例计算。

(3)按施工成本特性可将施工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的范围内发生的、成本额不受工程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相对固定的成本,如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是为了保持企业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而发生的。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发生额随着工程量的增加而成正比例变动的费用,如用于工程的材料费、工人工资等。

土地整理项目的施工成本只是指作为施工核算对象的现场施工成本,并非土地整理项目的产品成本。土地整理项目作为建筑产品进行计价时,还必须包括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企业管理费用。也就是说土地整理项目的产品成本是建筑产品交易过程承发包双方确定的工程产品完全成本;而土地整理项目的施工成本是施工企业内部在特定管理方式下的现场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

施工成本控制则是指在施工成本的形成过程中,根据事先制定的成本目标,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方法,对施工成本进行严格的计量、监督和限制,确保原定成本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系列活动。

2.施工成本控制与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

按照一般产品生产的成本管理理论,施工成本控制和施工成本管理严格地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成本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的一项职能,包括:①确定施工成本目标;②进行施工成本预测;③编制施工成本计划;④实施施工成本控制;⑤开展施工成本核算;⑥作好施工成本分析;⑦编制施工成本报表;⑧整理施工成本资料及做好施工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如设置施工成本管理组织、建立施工成本管理制度、确定施工成本管理程序等。

由此可知,狭义的施工成本控制只是施工成本管理职能的一个环节,是指在特定的生产条件和明确的计划成本目标下,对实际成本的产生或形成过程所进行的控制活动。然而,由于施工成本控制是施工成本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并且它和施工成本管理的其他职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强调施工成本控制的作用和加大施工成本工作系统的控制力度,往往也把施工成本控制的职能加以扩展,形成了广义的施工成本控制概念。

3.施工成本控制的意义

施工成本控制,实质上是一种广义的成本控制概念,是指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为成本核算单位所进行的成本目标确定、成本计划的编制、成本发生的控制、施工过程的成本核算、预测分析和评价报告等的系统活动。它既涉及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成本管理职能,也涉及施工现场项目管理层成本控制职能,而且对项目承发包双方都有现实意义。

1)对施工企业的意义

对施工企业而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以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企业自身施工成本中各经济要素的消耗水平制定施工成本控制目标,通过控制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质量合格的工程产品,实现企业预期的工程施工经济效益。

2)对项目承担单位的意义

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不是靠偷工减料和粗制滥造来节约工程成本,而是靠施工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因此,它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质量保证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的控制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6.5.2 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

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很多,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项目其影响因素也会有所区别。但归纳起来,施工质量、工期长短、耗用资源的价格、施工管理水平等对施工成本的影响是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

1.施工质量对施工成本的影响

这一部分成本属于质量保证成本,即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采取相关措施而耗费的开支,如购置监测设备、增加检测工序、提高监测水平、保证施工质量所耗费的开支等。质量保证成本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一旦质量出现问题,还需要对质量进行补救、修正,这时发生的成本也属于施工质量范畴内对施工成本的影响。

2.施工工期对施工成本的影响

施工工期越长,增加施工企业的人工费、设备折旧费和财务费用也就越多。但一味地缩短工期,也并非就能降低成本。过度缩短工期通常意味着需要加大资源投入,也会增加成本。

3.耗用资源的价格变化对施工成本的影响

项目施工通常都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在此周期内,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价格和人工费用客观上必然是变动,但施工成本是在开工前就计划或确定的。虽然在编制施工图预算和合同计算时对价格作了预测,但很难预测准确,这一部分成本的变化较难掌握,应在合同条款中作出必要规定。

4.施工管理水平对施工成本的影响

这里既包括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包括项目承担单位的管理水平。由于管理不善造成预算成本估计不准,或由于资金、原材料供应不及时造成工期拖延,或由于施工组织混乱造成材料、人工和设备利用浪费等,都会影响施工成本。

3.6.5.3 施工成本控制的手段

施工成本控制的手段包括计划控制、预算控制、会计控制和制度控制等,其主要内容如下。

1)计划控制

计划控制是指通过制订成本计划的方式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其过程是依据工程承包合同和施工组织设计等编制成本计划,内容包括单项或单位工程成本的分解以及成本控制技术或管理措施等,目标是将施工成本控制在成本计划标准范围内。

2)预算控制

预算是施工前根据一定标准或市场状况对施工项目价格进行估计的过程,也称承包价格。作为一种施工的最高限额,预算等于预期利润加上工程成本,因此它可用作成本控制标准。

3)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是指用会计手段,通过记录实际发生的成本及其凭证,对成本支出进行核算与监督,从而发挥成本控制作用,其优点是系统性强、严格而具体、计算准确、政策性强,是理想的和必需的成本控制手段。

4)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是指通过制订成本管理制度,对成本控制作出具体规定,作为行动准则约束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活动,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管理责任制度、技术组织措施制度、定额管理制度、材料管理制度、劳动工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

在施工成本控制过程中,上述手段往往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以完成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

3.6.5.4 施工成本的控制过程

施工成本的控制过程是与施工企业的工程经营同步的,从时间上看,贯穿于工程投标承包、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的各项业务中;从施工成本管理或控制的工作程序看,对每一项控制活动都包括事前的计划预控、事中的实施控制和事后的纠偏控制等连续过程。

1.按工程阶段划分的控制过程

1)工程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投标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掌握投标竞争信息,研究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结合企业技术和管理的优势,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编报有竞争力的投标书,为事后的成本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1)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选型、技术组织措施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制订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2)施工项目经理部要根据企业下达的责任成本目标,以分部分项工程实物工程量为基础,联系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技术组织措施的节约计划,按照优化的施工方案编制明确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按施工部位、管理部门和岗位分解落实,为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

(3)要根据项目建设时间的长短和参加建设人数的多少,编制间接费用预算,并对上述预算进行明细分解,以项目经理部有关部门(或业务人员)责任成本的形式落实下去,为间接成本控制和绩效考评提供依据。

3)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

施工期间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是按计划对责任目标成本的各项措施进行落实和跟踪核算、纠偏等,确保责任成本目标处于受控状态。

(1)加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特别是要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包括实际工程量的验收和工作内容、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的验收),以及实耗人工、实耗材料的数量核对,以保证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绝对正确,为成本控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2)将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与施工预算进行核对,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

(3)做好月度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正确计算月度成本,分析月度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4)在月度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实行责任成本核算。也就是利用原有会计核算的资料,重新按责任部门或责任者归集成本费用,每月结算一次,并与责任成本进行对比,由责任部门或责任者自行分析成本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自行采取措施纠正差异,为全面实现责任成本创造条件。

(5)经常检查对外经济合同的履约情况,为顺利施工提供物质保证。

(6)定期检查各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的成本控制情况,检查成本控制责、权、利的落实情况(一般为每月一次)。发现成本差异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应会同责任部门或责任者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督促他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纠正差异;如有因责、权、利不到位而影响成本控制工作的情况,应针对责、权、利不到位的原因,调整有关各方的关系,落实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使成本控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4)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1)精心安排,完成工程竣工扫尾工作。从现实情况看,很多工程一到竣工扫尾阶段,就把主要施工力量抽调到其他在建工程上,以致扫尾工作拖拖拉拉,战线拉得很长,机械、设备无法转移,成本费用照常发生,使在建阶段取得的经济效益逐步流失。因此,一定要精心安排,把竣工扫尾时问缩短到最低限度。

(2)重视竣工验收工作,顺利交付使用。在验收以前,要准备好验收所需要的各种书面资料(包括竣工图)送甲方备查;对验收中甲方提出的意见,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合同内容认真处理,如果涉及费用,应请甲方签证,列入工程结算。

(3)及时办理工程结算。一般来说:工程结算造价=原施工图预算+增减账。但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按实结算的经济业务是由财务部门直接支付的,项目预算员不掌握资料,往往在工程结算时遗漏。

(4)在工程保修期间,应由项目经理指定保修工作的责任者,并责成保修责任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保修计划(包括费用计划),以此作为控制保修费用的依据。

2.按管理程序划分的控制过程

1)施工成本预测

施工成本预测是根据成本信息和施工项目的具体条件,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为制订施工成本计划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项目经理部为实现项目责任成本目标,而对成本目标进行分解,确定控制方法和控制措施的过程。它以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基础,以企业的施工定额为依据,确定各项施工内容的资源消耗数量和成本额度,是建立施工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前提,也是施工成本预控的过程。

3)施工成本控制

这里所说的施工成本控制,主要是指项目经理部对施工成本的发生或形成过程所进行的控制,即致力于按成本计划的要求,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控制物资和劳动消耗、挖潜提效、克服浪费、节支降本,使施工过程成本费用的支出,从局部到整体处于受控状态。

4)施工成本核算

施工成本核算是指将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所形成的施工项目实际成本与计划目标成本,在保持统计口径一致的前提下,进行两相对比,找出差异。

5)施工成本分析

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施工成本跟踪核算的基础上,动态分析各成本项目的节超原因。它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施工成本分析主要是利用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资料(成本信息),与目标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以及类似的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也要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并通过成本分折,深入揭示成本变动的规律,寻找降低施工成本的途径。

6)施工成本考核

所谓成本考核就是施工项目完成后,对施工成本形成中的各责任者,按施工成本目标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将成本的实际指标与计划、定额、预算进行对比和考核,评定施工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各责任者的业绩,并据此给以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3.6.5.5 施工成本控制的要点

1.施工成本控制的综合性

施工成本目标不是孤立的,它只有与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效率、工作质量要求、消耗等相结合才有价值。

(1)施工成本目标必须与详细的技术质量要求、进度要求、工作范围、工作量等同时落实到责任者,并作为业绩评价的尺度。

(2)在施工成本分析中必须同时分析进度、效率、质量状况,才能得到反映实际的信息,才有实际意义和作用,否则容易产生误导。有时虽然实际和计划成本相吻合,但却隐藏着很大的风险。

(3)不能片面强调施工成本目标,否则容易造成误导。例如,为降低成本而使用劣质材料、廉价的设备,反而会拖延工期,损害工程的整体功能和效益。

在实际工程中,成本超支是很难弥补的,通常都以牺牲其他的项目目标为代价,对此管理者应有充分的认识。

(4)施工成本控制必须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控制同步进行。施工成本超支常常并非成本控制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①质量标准的提高;②进度的调整;③工程量的增加;④项目承担单位由于工程管理失误造成的索赔;⑤不可抗力因素等。

这些问题通常不是成本管理人员能够控制的。对成本超支情况必须通过合同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综合解决。

3.施工成本控制的周期

施工成本控制周期不可太长,通常按月进行核算、对比、分析,而实施中的控制以近期成本为主,这样才能提高控制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在项目管理的各个职能中成本角度多、信息涉及面广,所以信息处理量最大,容易造成信息处理费用增加、管理困难、信息泛滥和误导。

4.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

对施工成本分析评价之后,应该分析它今后的可能趋势,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最后落实措施,实现控制计划成本的目标。一般情况之下,主要是针对自身因素引起的偏差,从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合同管理的角度来改变局面,降低费用。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主要有:①寻求效率更高的技术方案;②重新选择供应商;③调整组织管理中某些人员或运行环节;④改变重要的实施过程;⑤管好合同,对项目承担单位、分包商或供应商的违约进行索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