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成本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由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成本管理专家承担成本控制工作是日本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特色。日本企业成本管理之所以屡屡成功,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日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有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保证。在日本,几乎所有的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开展了广泛的专业化协作,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专业化协作分包体制。日本的企业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同的企业采取的战略是不同的。

第三节 企业成本控制

一、现代成本控制的概念

(一)现代成本的含义

树立现代成本控制意识,首先必须树立现代成本意识。现代成本意识是现代成本管理中一个最为基本的立足点。有学者认为,现代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无法再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在这个方面,日本企业表现尤其突出。以JIT和成本企划为代表的日本成本管理实践不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其设定合理的目标,不如设定理想的目标。也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这种降低成本永无止境的思想表现为:一是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管理部门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纵横贯穿企业各部门的“组织化成本意识”;二是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规模起就注入成本思想,确立具有长期发展观的“战略性成本意识”。所以,日本企业的产品成本以性能价格比作为标准来评价,可以说在世界上是最低的。

其次要树立成本效益理念。成本效益理念可通俗地表述为“为了省钱而花钱”的思想,即为了长期的、大量的减支(相当于现时的机会收入或未来的真实收入)应该支出某些短期看来似乎是高昂的费用。比如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这样就总体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为未来“增效”而树立成本效益理念是极为重要的。

(二)现代成本控制

传统的成本控制形式有存货成本控制,生产过程的标准成本控制等,这类手段是较早期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控制的范围和水平都受到了相当的限制。随着成本管理实践的发展,成本控制链条不断延伸,特别是以产品生命周期目标成本为起点的成本控制的观念得到了广泛认可,使得成本控制对象既包括业务过程中的制造目标成本、物流目标成本和营销目标成本,又包括业务过程上游的开发设计目标成本,同时还包括业务过程下游的使用目标成本、维护保养目标成本和废弃目标成本(此三项构成消费方目标成本)。这就是现代成本控制的主要内涵。

现代成本控制的创新就是针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以成本节省为基本的指导思想,综合运用价值工程方法、组织措施和会计计量的多样化手段实施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全面的成本控制。

在当今世界,日本企业普遍开展的成本控制可以说是典型的现代成本控制。其特点主要有:

1.产品设计之前确定目标成本。当代日本公司在成本控制上的一个理念就是将成本控制移到产品的设计之前。其制定成本的顺序是:目标成本↑产品设计↑成本预算↑计划成本。在新产品设计前制定目标成本,在日本公司中已经十分普遍。以日本汽车制造商为例,汽车的每一项功能都被视为产品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汽车的挡风玻璃、引擎滑轮到引擎箱都会事先制定一个目标成本。不过,制定目标成本“这只是成本核算战役的开始”,这一“战役”的过程就是公司同外部供应商之间,以及负责产品不同方面的各部门之间的紧张谈判过程。最初的成本预算结果也许高出目标成本的20%左右,或是一个更高的比例,但通过成本计划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营销专家之间妥协和利益权衡后,最终产生出与最初制定的目标成本最为接近的计划成本。

2.着眼于未来市场开展目标成本控制。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日本公司为了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普遍将成本控制与潜在的市场竞争结合起来。成本的确定不是今天市场上的平均成本、先进成本,而是未来市场,竞争对手都在瞄准的先进成本和目标成本。日本公司在制定目标成本的过程中,将其目标放在未来的市场,而非今天的市场。NEC的一位财务预算专家安雄其伊的说法比较有代表性:“我们深知竞争对手也在准备以较低的价格推出更好的产品,因此NEC制定目标成本不仅参考现行的零售价格水平和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成本,而且还考虑到今后半年至一年内竞争对手在同类产品和成本上可能发生的变化。”

3.由成本专家负责计划和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工作。每一个企业、每一种产品,成本控制的关键和规律可能都不相同。所以,由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成本管理专家承担成本控制工作是日本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特色。在日本,公司负责计划和核算成本的专业人才大多不是刚出校门,对具体产品接触不多的财务人员,而是在公司享有盛名的具有较为全面的生产、经营经验的成本管理专家。这些专家在从事成本计划工作之前,通常要在采购、设计、工程、生产、销售等部门轮流工作一段时间。这样就拓宽了成本管理专家的知识和视野,了解整个产品成本的构成,从而使其具有极强的发现降低成本新途径的能力。成本控制才能够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4.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支持成本控制。日本企业成本管理之所以屡屡成功,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日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有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保证。这就是具有日本特色的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体系。

在日本,几乎所有的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开展了广泛的专业化协作,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专业化协作分包体制。有人将这样一种体制称之为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即在这个结构的最高层是核心的大企业,下一层是第一次分包的中型企业,再下一层是第二次分包的小企业;最下一层是为数众多的基层分包企业。而且这些企业之间形成了长期的稳定的分包关系,人们称其为企业系列。像丰田这样的大公司旗下各层次的分包企业高达40000多家。这样一种遍布全社会的企业合作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设在东京的库帕斯·里布兰德咨询公司的总裁熊耳道奇认为:这种以承包为纽带的长期稳固联系,使得日本公司的成本计划专家们坚信他们制定的目标成本一定能够实现。通过这种长期稳固的协作关系,大公司能采取某种强制手段迫使其下属承包企业克服重重困难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曾在一家钢铁公司工作20年的熊耳道奇发现,当时丰田汽车公司经常召集其下属承包企业开会,要求这些承包企业每日提出2~3项降低材料或零部件成本的建议,这已成为丰田公司制定目标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日本丰田公司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成本控制已经延伸到产品制造整个企业系列。

5.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作为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日本的企业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同的企业采取的战略是不同的。单一产品生产的企业,控制对象十分简单;而多产品系列生产的企业,则是以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整体营利水平的增加为原则开展成本控制的。如在日本索尼公司,成本控制不是要保证每一项产品都必须盈利,而是要保证公司所经营的全部产品的最终利润最大,进而实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索尼及其他日本公司的做法是,根据各种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不同阶段,或某种产品在一类产品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公司要求有些产品必须获得高额利润,而另一些产品则可以只获得微薄利润,甚至可以暂时亏本经营。

以东京为基地的麦金西咨询公司的凯文·琼斯说:“日本公司只要认为生产某种产品具有竞争意义,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生产这种产品,并会尽一切努力去使该种产品有利可图。因为它们十分清楚,整个公司的经营好坏并不取决于某一特定产品的盈亏状况。”

日本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全世界所具有的竞争力可以说有目共睹。主要的原因是质量价格比高。我们认为,日本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的理念与做法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企业标准成本控制方法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中,标准成本控制使用最为广泛,下面对这种方法及其原理略作介绍。

(一)实施标准成本控制的作用

1.有利于实行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开支,它提供了一个衡量成本开支是否合理的基本尺度,成为评价考核的依据。标准成本制定之后,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本控制。

2.有利于成本核算。有了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标准成本,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加强成本核算,便于成本控制和成本责任制的落实。

3.有利于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标准成本一旦制定并且坚决贯彻执行,就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上确定价格、测算利润,及时地做出经营决策,抢占市场的先机。

4.有助于实行经济责任制。在企业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主要的是成本责任,由于所有的工作都与成本相关,成本标准就是考核、评价、奖惩的重要依据。没有标准成本,没有明确的开支标准,经济责任就没有办法落实。

5.有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前面我们已经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永远有价格竞争,价格竞争的背后是成本竞争。企业如果能够按照一定的先进水平确定成本标准,并且能够将企业的开支控制在所指定的标准成本的范围之内,企业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

(二)标准成本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指根据组织已经达到的管理水平、技术条件所制定的成本控制标准。它是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因而可以作为控制成本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绩效的依据和尺度。标准成本形成之后应当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1.客观科学。标准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依据,是评价的尺度。因此企业制定标准成本,必须在全面调查、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标准成本。做到客观科学,除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之外,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成本方法和手段,对成本开支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使得成本数据科学准确。

2.正常稳定。标准成本也就是成本标准,如同任何一种标准一样,一旦确定,就必须保证一定的稳定性,不能够随意调整和变动。否则,成本控制的依据就不复存在。由于标准一经制定就应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所以在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条件下,标准就不应该随意调整。

3.全面细致。成本控制应当覆盖一切有费用开支的活动,标准成本的覆盖面也就应当全面。即所有的活动都必须有开支控制的标准,形成一个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

4.先进可行。标准也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其前提是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或者说就是要有一定的先进性,通过努力才可以达到的。否则,不仅标准会失去控制的意义,也会打击执行者的积极性。但是,标准还是应当经过努力之后可以实现的。如果经过一定的努力,都不能够实现,执行者就不会努力。

(三)标准成本的种类

1.理想标准成本。它是以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条件,以达到最佳水平所确定的最低成本开支的水平。这样的标准成本是最为理想状态下的成本,因此也就被称之为理想标准成本。由于这个成本标准很高,一般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达到,所以采用也就不多。但是,可以作为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目标。

2.正常标准成本。它是根据企业正常的耗费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由于它比较多地考虑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实际,因此应用比较广泛。

3.现实标准成本。它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在有效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可能发生的一些影响开支的例外因素制定的成本控制标准。由于这样的成本标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考虑比较全面,制定的成本标准具有现实基础,容易被接受,因此这种成本标准应用最为广泛。

(四)成本标准的形成依据

如果我们以企业为例,标准成本就是指根据企业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通过努力应该实现的一种目标成本。产品的标准成本是由直接的标准材料费用、直接的人工标准费用以及制造标准费用三部分构成的。组织的标准成本费用可以不同的标准作为控制的水平,主要有:

1.行业先进标准,指以行业的先进成本水平作为自己的控制目标。

2.国家先进标准,指以国家规定的成本消耗指标作为企业成本开支控制的依据。

3.地区先进标准,指以企业所在的地区形成的成本消耗水平作为控制依据形成的标准成本。

4.企业自定标准,指企业在自己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成本控制标准。

本章阅读书目:

1.王化成著:《国际财务管理》,中国审计出版社1998年版。

2.马荣桂等主编:《管理会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