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作业过程(工序)构成的,因此施工质量控制必须对全部作业过程,即各道工序的作业质量持续进行控制。工序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对工序施工效果的控制就是控制工序产品的质量特征和特性指标,使其达到设计质量标准以及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①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施工方不能因为监控主体的存在和监控责任的实施而减轻或免除其质量责任。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在工程项目质量实际形成过程中的事中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作业过程(工序)构成的,因此施工质量控制必须对全部作业过程,即各道工序的作业质量持续进行控制。从项目管理的立场考虑,工序作业质量的控制首先是质量生产者,即作业者的自控,在施工生产要素合格的条件下,作业者的能力及其发挥的状况是决定作业质量的关键。其次,来自作业者外部的各种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和对质量行为的监督,也是不可缺少的设防和把关的管理措施。

1.工序施工质量控制

工序是人、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综合起作用的过程,所以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以工序作业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工序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只有严格控制工序质量,才能确保施工项目的实体质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规定:各施工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经施工单位自检符合规定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相关工序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应记录。对于监理单位提出检查要求的重要工序,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工序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工序施工条件质量控制和工序施工效果质量控制。

(1)工序施工条件质量控制。工序施工条件是指从事工序活动的各生产要素质量及生产环境条件。工序施工条件质量控制就是控制工序活动的各种投入要素质量和环境条件质量。控制的手段主要包括检查、测试、试验、跟踪监督等。控制的依据主要是:设计质量标准、材料质量标准、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标准、施工工艺标准以及操作规程等。

(2)工序施工效果质量控制。工序施工效果主要反映工序产品的质量特征和特性指标。对工序施工效果的控制就是控制工序产品的质量特征和特性指标,使其达到设计质量标准以及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工序施工效果质量控制属于事后质量控制,其控制的主要途径是:实测获取数据、统计分析所获取的数据、判断认定质量等级和纠正质量偏差。

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下列工序质量必须进行现场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1)地基基础工程。

①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1点,3000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髙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小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

②工程桩的承载力检测。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荷载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或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的桩基应进行桩的承载力检测。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

③桩身质量检验。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对混凝土预制桩及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1根。

2)主体结构工程。

①混凝土、砂浆、砌体强度现场检测。检测同一强度等级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以此检测结果代表工程实体的结构强度。

混凝土:按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条件是,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数量不宜少于10组,按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留置数量不应少于3组。

砂浆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250m3砌体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检一次。

砌体:普通砖15万块、多孔砖5万块、灰砂砖及粉灰砖10万块各为一检验批,抽检数量为一组。

②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

③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对成批生产的构件,应按同一工艺正常生产的不超过1000件且不超过3个月的同类型产品为一批。在每批中应随机抽取一个构件作为试件进行检验。

3)建筑幕墙工程。

①铝塑复合板的剥离强度检测。

石材的弯曲强度检测、室内用花岗石的放射性检测。

③玻璃幕墙用结构胶的邵氏硬度、标准条件拉伸粘结强度、相容性试验,石材用结构胶的粘结强度及石材用密封胶的污染性检测。

④建筑幕墙的气密性、水密性、风压变形性能、层间变位性能检测。

⑤硅酮结构胶相容性检测。

4)钢结构及管道工程。

①钢结构及钢管焊接质量无损检测:对有无损检验要求的焊缝,竣工图上应标明焊缝编号、无损检验方法、局部无损检验焊缝的位置、底片编号、热处理焊缝位置及编号、焊缝补焊位置及施焊焊工代号;焊缝施焊记录及检查、检验记录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②钢结构、钢管防腐及防火涂装检测。

③钢结构节点、机械连接用紧固标准件及高强度螺栓力学性能检测。

2.施工作业质量自控

(1)施工作业质量自控的意义。施工作业质量自控,从经营的层面上说,强调的是作为建筑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施工企业,应全面履行企业的质量责任,并应向顾客提供质量合格的工程产品;从生产的过程来说,其强调的是施工作业者的岗位质量责任,并向后道工序提供合格的作业成果(中间产品)。因此,施工方是施工阶段质量的自控主体。施工方不能因为监控主体的存在和监控责任的实施而减轻或免除其质量责任。我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

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的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施工方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的自控主体,既要遵循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要根据其在所承建的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和责任,通过具体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有效地实现施工质量的自控目标。

(2)施工作业质量自控的程序。施工作业质量自控过程是由施工作业组织成员进行的,其基本的控制程序包括:作业技术交底,作业活动的实施和作业质量的自检自查、互检互查以及专职管理人员的质量检查等。

1)施工作业技术的交底。技术交底是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具体化,施工作业技术交底的内容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从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到分部分项工程的作业计划,在实施之前都必须逐级进行交底,其目的是使管理者的计划和决策意图为实施人员所理解。施工作业交底是最基层的技术和管理交底活动,施工总承包方和工程监理机构都要对施工作业交底进行监督。作业交底的内容包括作业范围,施工依据,作业程序,技术标准和要领,质量目标以及其他与安全、进度、成本、环境等目标管理有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施工作业活动的实施。施工作业活动是由一系列工序所组成的。为了保证工序质量受控,首先要对作业条件进行再确认,即按照作业计划检查作业准备状态是否落实到位,其中包括对施工程序和作业工艺顺序的检查确认,在此基础上,严格按作业计划的程序、步骤和质量要求展开工序作业活动。

3)施工作业质量的检验。施工作业的质量检查,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最基本的质量控制活动,包括施工单位内部的工序作业质量自检、互检、专检和交接检查,以及现场监理机构的旁站检查、平行检验等。施工作业质量检查是施工质量验收的基础,已完检验批及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在施工单位完成质量自检并确认合格之后,才能报请现场监理机构进行检查验收。

前道工序作业质量经验收合格后,才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工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施工作业质量自控的要求。工序作业质量是直接形成工程质量的基础,为达到对工序作业质量控制的效果,在加强工序管理和质量目标控制方面应坚持以下要求:

1)预防为主。严格按照施工质量计划的要求,进行各分部分项施工作业的部署。同时,根据施工作业的内容、范围和特点,制订施工作业计划,明确作业质量目标和作业技术要领,认真进行作业技术交底,落实各项作业技术组织措施。

2)重点控制。在施工作业计划中,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实施施工质量计划中的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措施,另一方面要根据作业活动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建立工序作业控制点,深化工序作业的重点控制。

3)坚持标准。工序作业人员在工序作业过程中应严格进行质量自检,通过自检不断改善作业,并创造条件开展作业质量互检,通过互检加强技术与经验的交流。对已完工序作业产品,即检验批或分部分项工程,应严格坚持质量标准。对不合格的施工作业质量,不得进行验收签证,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及配套使用的专业质量验收规范,是施工作业质量自控的合格标准。有条件的施工企业或项目经理部应结合自己的条件编制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或工程项目内控标准,或采用施工承包合同明确规定更高的标准,列入质量计划中,努力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4)记录完整。施工图纸、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材料质保书、检验试验及检测报告、质量验收记录等,是形成可追溯的质量保证的依据,也是工程竣工验收所不可缺少的质量控制资料。

因此,对工序作业质量,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施工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填写记载,做到及时、准确、完整、有效,并具有可追溯性。

(4)施工作业质量自控的制度。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施工作业质量自控的有效制度有:

1)质量自检制度。

2)质量例会制度。

3)质量会诊制度。

4)质量样板制度。

5)质量挂牌制度。

6)每月质量讲评制度等。

3.施工作业质量的监控

(1)施工作业质量的监控主体。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在施工阶段依据法律法规和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对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和项目实体质量实施监督控制。

设计单位应当就审査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作出详细说明,应当参与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并对因设计造成的质量事故,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

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作为监控主体之一的项目监理机构,在施工作业实施过程中,根据其监理规划与实施细则,采取现场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形式,对施工作业质量进行监督检査,如发现工程施工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有权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改正。

监理机构应进行检查而没有检查或没有按规定进行检查的,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时应承担赔偿责任。

必须强调,施工质量的自控主体和监控主体,在施工全过程中相互依存、各尽其责,共同推动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的展开并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总目标。

(2)现场质量检查。现场质量检查是施工作业质量监控的主要手段。

1)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

①开工前的检查。主要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是否能够保持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

②工序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应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专检),未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③隐蔽工程的检查。施工中凡是隐蔽工程必须经检查认证后方可进行隐蔽掩盖。

④停工后复工的检查。因客观因素停工或处理质量事故等停工复工时,经检查认可后方能复工。

⑤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能进行下一工程项目的施工。

⑥成品保护的检查。检查成品有无保护措施以及保护措施是否有效可靠。

(3)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

1)目测法。目测法即凭借感官进行检查,也称观感质量检验,其手段可概括为“看、摸、敲、照”四个字。

①看,就是根据质量标准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例如,清水墙面是否洁净,喷涂的密实度和颜色是否良好、均匀,工人的操作是否正常,内墙抹灰的大面及口角是否平直,混凝土外观是否符合要求等。

②摸,就是通过触摸手感进行检查、鉴别,如油漆的光滑度,浆活是否牢固、不掉粉等。

③敲,就是运用敲击工具进行音感检查,例如,对地面工程、装饰工程中的水磨石、面砖、石材饰面等,均应进行敲击检查。

④照,就是通过人工光源或反射光照射,检查难以看到或光线较暗的部位,例如,管道井、电梯井等内部管线、设备安装质量,装饰吊顶内连接及设备安装质量等。

2)实测法。实测法就是通过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质量标准的要求及允许偏差值进行对照,以此判断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其手段可概括为“靠、量、吊、套”四个字。

①靠,就是用直尺、塞尺检查墙面、地面、路面等的平整度。

②量,就是用测量工具和计量仪表等检查断面尺寸、轴线、标高、湿度、温度等的偏差,例如,大理石板拼缝尺寸、摊铺沥青拌和料的温度、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等。

③吊,就是利用托线板以及线坠吊线检查垂直度,例如,砌体垂直度检查、门窗的安装等。

④套,就是以方尺套方,辅以塞尺检查,例如,对阴阳角的方正、踢脚线的垂直度、预制构件的方正、门窗口及构件的对角线的检查等。

3)试验法。试验法是指通过必要的试验手段对质量进行判断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理化试验。工程中常用的理化试验包括物理力学性能方面的检验和化学成分及化学性能的测定等两个方面。物理力学性能的检验,包括各种力学指标的测定,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折强度、冲击韧性、硬度、承载力等,以及各种物理性能方面的测定,如密度,含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及抗渗、耐磨、耐热性能等。化学成分及化学性质的测定,如钢筋中的磷、硫含量,混凝土中粗集料中的活性氧化硅成分,以及耐酸、耐碱、抗腐蚀性等。此外,根据规定有时还需进行现场试验,例如,对桩或地基的静载试验、下水管道的通水试验、压力管道的耐压试验、防水层的蓄水或淋水试验等。

②无损检测。利用专门的仪器仪表从表面探测结构物、材料、设备的内部组织结构或损伤情况。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探伤、X射线探伤、γ射线探伤等。

(4)技术核定与见证取样送检。

1)技术核定。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因施工方对施工图纸的某些要求不甚明白,或图纸内部存在某些矛盾,或工程材料调整与代用,改变建筑节点构造、管线位置或走向等,需要通过设计单位明确或确认的,施工方必须以技术核定单的方式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报送设计单位核准确认。

2)见证取样送检。为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我国规定对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以及施工过程留置的试块、试件等应实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检。见证人员由建设单位及工程监理机构中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送检的试验室应具备经国家或地方工程检验检测主管部门核准的相关资质;见证取样送检必须严格按执行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取样见证并记录、为样本编号、填单、封箱、送试验室、核对、交接、试验检测、报告等。

检测机构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检测合同、委托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应当按年度统一编号,编号应当连续,不得随意抽撤、涂改。

4.隐蔽工程验收与施工成品质量保护

(1)隐蔽工程验收。凡被后续施工所覆盖的施工内容,如地基基础工程、钢筋工程、预埋管线等均属隐蔽工程。加强隐蔽工程质量验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其程序要求施工方首先应完成自检并合格,然后填写专用的«隐蔽工程验收单»。验收单所列的验收内容应与已完的隐蔽工程实物一致,并事先通知监理机构及有关部门,按约定时间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隐蔽工程由各方共同签署验收记录;验收不合格的隐蔽工程,应按验收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后重新验收。严格填写隐蔽工程验收的程序和记录,对于预防工程质量隐患及提供可追溯质量记录具有重要作用。

(2)施工成品质量保护。建设工程项目已完施工的成品保护,其目的是避免已完施工成品受到来自后续施工以及其他方面的污染或损坏。已完施工的成品保护问题和相应措施,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计划阶段就应该从施工顺序上进行考虑,防止施工顺序不当或交叉作业造成相互干扰、污染和损坏;成品形成后可采取防护、覆盖、封闭、包裹等相应措施进行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