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梧州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梧州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梧州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一)工业发展优势1.区位条件优势梧州区位独特。目前,梧州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工业项目成为梧州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二、梧州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工业发展优势

1.区位条件优势

梧州区位独特。梧州是连接“泛珠”和“泛北”区域性枢纽城市,处于大西南与华南经济圈便捷通道的咽喉位置,承东启西功能明显;是珠三角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开放合作的“交集区”和“叠加区”,区位极其特殊。

梧州交通便利。梧州作为西江黄金水道上的国家一类口岸,是全国28个主要港口城市之一,梧州拥有西江黄金水道岸线141公里,现有码头泊位67个,“十二五”期末总泊位将达到130个,年货物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正在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9条高速公路、4条铁路、1条西江黄金水道、1个航空港、1条“西气东输”管道在市区交汇,特别是梧州至广州高速公路车程仅2个小时,梧州至广州高速铁路仅48分钟,梧州至广州航线仅45分钟,使梧州融入南宁2小时经济圈,广佛肇1小时经济圈。梧州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仓储、运输等物流设施,以正在建设的赤水港综合服务物流园区、再生资源物流园区、梧州出口加工区等一批物流载体为依托,以铁运、水运、空运、陆运集疏为物流配送运输方式,完全满足2015年全市物流服务产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全社会物流需求量1.7亿吨以上的目标预期。

2.成本比较优势

梧州自然资源富集。林业资源丰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431.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575.9万立方米,可营林面积930多万亩。水电资源丰富。桂江、浔江、西江贯穿全市,汇集了广西河流85%以上的水量,过境水量高达2083亿立方米,可开发水电资源108.9万千瓦。其中,已建成投产运营的长洲水利枢纽是国内同类型水电站中大坝最长、机组台数最多的大型水利枢纽,电站总装机容量63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0.14亿千瓦/时。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属矿资源有黄金、稀土、铜、铁、铅、锌、钛等。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花岗岩、砂页岩、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石、硫和高岭土等17种。

梧州生产成本优势。梧州市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人力资源、电力资源丰富,水、电、气、运输、建材、通讯及劳动用工成本较低。在水电气方面,梧州是广西14个地市中水价较低的城市之一,是国家“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必经之地和支撑地,水、电力、天然气供应充足而且价格较低。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全市劳动力总量达185万人,每年新增劳动力约20万人。拥有3所高等院校和28所中等职业学校。交通运输方面,梧州目前已形成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四位一体”的交通格局,交通运输成本更具竞争优势。在建筑方面,梧州本地大量生产陶瓷、建材,建筑成本较低。在电子信息方面,梧州与中移动、中电信进行战略合作,打造西江无线数字航道,建设西江信息枢纽港。梧州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具有综合成本低的比较优势。

3.发展基础优势

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十一五”时期,梧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2010年达573.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万多元;财政收入由20.3亿元增加到56.1亿元,年均增长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99.9亿元增加到468.4亿元,年均增长35.8%,累计完成1268亿元,是历史上建设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时期。预计2010年比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翻1.1番,人均生产总值翻1番,财政收入翻1.5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2.2番,工业总产值翻1.7番,工业增加值翻1.9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2.4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2.5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翻3.1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1.2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1番,港口货物吞吐量翻4.9番,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翻1.4番,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翻1.5番,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翻1番。

加工贸易地位稳固。广西第一家加工贸易企业最早在梧州成立,梧州一直以来是广西加工贸易企业最多的城市,也是广西对外加工贸易最便捷、综合成本最低的城市。20世纪80年代至今,梧州市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广西第一。目前,全市有43家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9家、国有企业2家、民营企业2家,企业人员3万多人,并为全市提供了20多万就业岗位。加工贸易出口商品50多种,主要是船舶、压电晶体、电视摄像机零件、玩具、纺织制品、服装打火机、液晶显示板、钢带制品、鞋类产品、人工宝石、松香及其深加工制品等。200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1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位居广西前3位。目前,梧州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承接产业转移势头良好。近年来,梧州市主动融入珠三角,加强与粤港澳交流与合作,针对产业集群、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开展产业招商,粤港澳特色产业向梧州转移的速度加快。再生资源、不锈钢制品和陶瓷等主导产业承接广东转移的新增投资额占全市招商到位资金总额的半壁江山。2009年,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1.3亿元,同比增长54.9%;引进外来投资项目409个、总投资246.4亿元,其中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74个、总投资139.5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6亿美元,在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中,港资企业6个,占新批总数的42.86%,合同外资金额2940万美元,占总合同外资金额93.93%。工业项目成为梧州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2009年引进外来投资项目409个,其中工业项目235个,占引进项目的57.5%;工业项目到位资金122.5亿元,占总到位资金60.8%。2010年共引进项目1856个,实际到位资金458.5亿元。

4.生态环境优势

梧州市环境承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拥有宜业、宜居的良好生态环境。江河水质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现有森林面积1328.7万亩,森林覆盖率74.4%,居广西首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梧州市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及花园城市,全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环保机制,完善城市垃圾填埋场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大力推进工业企业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同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落户梧州的企业实行环保在线监控,严禁承接高能耗、高污染的加工贸易项目,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

5.区域辐射优势

梧州位于“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的交集区域,在产业承接、产业集聚、园区建设、技术创新、区域发展等方面产生辐射带动效应。

产业承接模式辐射。梧州承接发展新模式,推进有序承接、产业融合、转型升级、集聚发展,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和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探索区域联动发展新途径,深化与粤港澳等东部地区的区域分工合作,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梧州投资办企业,重点在设施共享、园区共建、利益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率先突破,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成加工贸易转移制度承接地。

产业集聚平台示范。梧州市着力建设一批功能完善、设施配套、机制灵活、政策优惠的工业园区,其中国家确认的工业园区3个,广西确认的A类产业园区5个。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是国家对进口七类废物定点加工企业实行“圈区管理”的试点园区,正在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已形成再生资源拆解、精深加工和物流配送一体化的产业集群;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出口加工区均在梧州工业园范围内建设,已形成一批以中恒制药、神冠蛋白、宝嘉制衣、天鹅电池、奥奇丽、荒川松脂等外向型、科技型产业龙头企业集群;长洲集中区、陶瓷产业园分别形成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和陶瓷建材产业集群。全市各工业园区产业分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竞争优势明显。

技术创新潜力巨大。梧州市有良好的技术创新潜力,目前拥有15家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个科技企业孵化园,建立了梧州市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网;拥有广西药物提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4家自治区级技术中心、1个行业工程研究中心、10个高新技术企业开发机构和4个工业类生产力促进中心。梧州市具备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提供技术支撑的能力。

区域合作带动明显。在加快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中,梧州可依托西江黄金水道以及资源要素成本优势,发挥“承东启西”作用,重点加快与粤港澳的互动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形成和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西江经济带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加工贸易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服务“三圈一带”,辐射带动广西桂东地区发展。

(二)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桂东、桂中、桂北沿西江地区,面向珠江三角洲,背靠西南腹地,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较好,要进一步整合资源、集聚优势,加快形成西江经济带。”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既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梧州市委、政府正在实施的“两城市一基地”战略目标,即打造区域性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国务院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及广西《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提出实现14个千亿元优势产业目标,其中所列产业几乎都覆盖了梧州市的优势产业范畴。在努力推进工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梧州市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确定了有色金属、机械制造、林产林化、建材、化工、电力能源六大优势产业和医药、食品、纺织三大特色产业,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五园八区”产业园区发展格局,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的支撑拉动作用凸显。

2010年8月,国务院制定的《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指出:“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文件就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产业转移布局、相关体制机制及支持引导政策等作出了明确部署。这对作为连接泛北部湾经济圈与泛珠三角经济圈节点城市的梧州市,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将迎来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

梧州市加快工业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挑战也是严峻的。一是周边地区竞争加剧。梧州与广西区内以及周边省份的邻近地区多属欠发达地区,多处于工业化的启动加速发展期,对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断增加,且区位条件相近,资源特色相似,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的互补性较差、合作度较低,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广东省内产业“双转移”的强势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梧州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竞争力,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面临激烈的竞争。二是传统发展模式亟待转变。由于梧州工业发展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面临着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和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双重矛盾。从现有产业结构来看,随着梧州工业发展的提速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相应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在相当时期内仍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传统发展模式下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三是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体制机制落后。相对于区内外工业发展先进地区,梧州市尚未真正建立起服务型政府,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还没有真正完成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政府、银行、企业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企业规模扩张和实力提升。中高端人才缺乏。目前,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梧州市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同时,高素质、高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以及企业家队伍尚未形成,使企业在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上滞后于市场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机制不完善;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本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