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集群与涉农供应链的物流一体化

产业集群与涉农供应链的物流一体化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涉农供应链物流改善的基本思路:①强化涉农链上非可控领域的协调机制,这引发对传统关系改变的需要。②加强对企业可控领域的物流提升和管理再造。其中,垂直一体化物流要求企业将提供产品或运输服务等的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目前,大部分相关研究显示,产业集群与物流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

6.4 生物技术、产业集群与涉农供应链的物流一体化

6.4.1 基于涉农供应链的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20世纪末最有影响的物流趋势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国内诸多学者,如康贻建[22](2006)、卢长利与周溪召[23](2006)、焦文旗[24](2008)等从某些方面或者某些行业对物流一体化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是从产业(物流产业)角度来分析物流一体化问题。而从物流的服务对象——企业及其供应链的角度来分析,显然是一个新的视角。此外,就物流的标的物而言,即使在工业联结型供应链(更遑论涉农链)中,当前物流一体化研究基本侧重的是主产品/物料,而将废弃物/生物质等的逆向物流省略掉了。但是实践发展显然超越了理论的步伐。

6.4.2 从局部优化到全局优化:条件与策略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世纪,生物技术已被国际社会视为能广泛应用于传统和非传统领域,解决人口、资源、能源、食物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关键技术。2000年美国科学家Stan Davis和Christopher Mayer基于生物技术的迅疾发展及其影响[25],正式提出了“生物经济”(Bio-economy)的概念。生物经济的崛起也强烈影响着作为供应链(SC)一大分支的涉农供应链(张晟义,2007)。

本书根据优化域/控制空间(供应链视角)和生物技术的运用的对应情况,划分形成了四种优化环境(或者成为优化“空间”,见表6-3)。那就是,①Max1:单纯型-企业环境,②Max2:集群环境下的一体化物流设计,③Max3:生物基(有限)(生物经济视角)及混合模式,④Max4:广泛尺度下/工业生态园(食物圈)。四种优化环境的特点将会被进一步分析。

表6-3 优化域/控制空间(供应链视角)

1)Max1:单纯型-企业环境

所谓单纯型的企业环境模式,是传统上物流一体化研究关注的重要方面。这一模式下将技术进步,特别是生物技术进步视为一种既定的环境和外生变量,而非主动引发物流一体化变革的内生变量。

这一模式下,物流一体化的基本方向是[26]:建立基于涉农链视角的,内外在机制相结合的物流改善模式(张晟义,2004)。涉农供应链物流改善的基本思路:①强化涉农链上非可控领域的协调机制,这引发对传统关系改变的需要。可通过关系深化来达成物流操作层面的可控性和稳定性。②加强对企业可控领域的物流提升和管理再造。③对涉农链所依存的第三个方面物流环境的清醒认识、准确判别和利用。

目前,针对Max1空间物流一体化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本书对此不再赘述。

2)Max2:集群环境下的物流一体化

从物流服务商(TPL物流企业)的角度看,物流一体化可以采取三种形式:垂直一体化物流、水平一体化物流和物流网络[27]。其中,垂直一体化物流要求企业将提供产品或运输服务等的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水平一体化物流是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第三种物流一体化形式是物流网络,它是垂直一体化物流与水平一体化物流的综合体。

目前,有关这三种形式物流一体化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并且在研究视角上,有与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相结合的趋势。美国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1998年在其论著《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中对产业集群有了明确的表述,即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他认为所谓产业群或集群(Clusters),是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ter,1998)。目前,大部分相关研究显示,产业集群与物流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28],作为物流服务的供求双方,产业集群在空间上集聚了物流需求,物流产业提供集成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两者在促进物流服务市场供求平衡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一些农业产业集群:①种植业产业集群。如黑龙江的玉米产业集群、新疆的棉花产业集群。②养殖业产业集群。③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如双汇猪肉加工,新疆的番茄加工,伊利蒙牛的牛奶加工等。④农产品流通产业集群。如山东寿光的蔬菜批发市场集群。⑤农业科技产业集群。从阶段上看,这些集群一部分处于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期(初级阶段),对集聚发展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具有优势的自然资源;另一部分处于农业产业集聚的成长期,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市场需求的扩张与农业产业集聚主体的主动行为。这些集群的形成为物流一体化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推进了可观的改善。

但是,如果技术进步(包括生物技术)在这一积聚中只起不太显著的作用,那么,就物流一体化而言仍然对应的是一个Max3空间(有限空间)。反之,如果要将物流一体化的改善程度进一步提升,那么就必须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质量。换言之,这些集群需要进一步向农业产业集聚的成熟期发展,这意味着起主导作用的应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诚如本书第5章第2节所分析的,这时,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农业技术创新,不仅成为产业集聚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实现基于涉农供应链的物流一体化的关键。农业技术创新将推动Max3空间转变为Max4空间。

3)Max3:生物基(有限)(生物经济视角)及混合模式

与Max1空间不同,Max3空间意味着在单链模式或有限范围内的生物技术运用,还意味着对生物质物流与正向物流的统一考虑[29],这可以显著提升物流一体化的容量和效率,并将带来环境和社会正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如圣农生物质发电、赛飞亚沼气发电等。

以福建圣农集团的循环经济为例[30],这是一个位于武夷山脚下,集饲料加工、种鸡饲养、苗鸡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肉鸡生产加工联合企业。它是中国南方规模最大的联合型肉鸡生产加工企业(全国第四大养鸡企业)、肯德基公司长期核心冻鸡供应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截至2007年,公司资产总额12亿元,拥有60个生产基地,年肉鸡饲养能力5000万羽,年肉鸡加工能力1.2亿羽,为全国第一。

畜禽养殖企业历来都是污染大户。像圣农这样的大型养鸡企业,每天要产生大量生物质(Biomass):污水3000多吨,鸡粪近300吨,鸡毛、鸡肠等废弃物15吨。而废弃物和畜禽粪便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也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此,圣农集团采取多种措施打造零废弃物生产体系[31][32](如图6-8所示)。

图6-8 圣农集团肉鸡饲养与加工的废弃物综合利用

圣农集团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在实施打造肉鸡主业链,完善生物工程和有机种植副业链的“一主两副”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将传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产品—废物排放”这一线性物流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模式。其中,福建圣农生物质热电厂由武汉凯迪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2007年12月开工,2008年底机组投产发电,总装机为48Mw,一期装机为2×12Mw,年可消耗鸡粪30万吨。

目前,圣农的循环经济能很好地适应其自身发展。但是未来,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圣农(或者说整个Max3空间)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主链业务的调整,可能导致生物质处理能力不足或过剩下的潜在的投资风险,或者造成物流配置无法及时跟进的问题。例如,圣农生物质热电厂的产能是与其2007年的产能大体匹配的,而到了2009年7月,圣农的大客户百胜(肯德基)与其签署了三年期的战略联盟合作协议(采购量巨大)。为能保证供应,圣农方表示将扩大生产规模——如果这一承诺落实,将引起潜在的不匹配问题。此外,圣农生物质热电厂所覆盖的有效半径为15公里[33],一旦新布局的鸡场和加工厂距离过远,将可能导致不经济性(如果不投资建新电厂的话);如果考虑到生物质电力价格的下降(或者国家补贴下调),问题将更为加重。

另一较为特殊的问题是,圣农集团所在光泽县工业相对薄弱,企业类型较少、数量较少。换言之,对今后潜在的不匹配,可能无法在一个更大的工业食物圈内消化和处理。

(2)运载和装卸设施/工具在主产品/物料与生物质之间转换的卫生与技术障碍。调研显示,圣农公司的物流力量主要服务于自身的业务。将鸡粪等生物质运往电厂,主要使用普通卡车。这些车辆还承担其他物料的运输。如果没有合理的改造(或辅助设施),车辆装卸和运输中,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或者因清洁不力而污染其他非生物质物料。

(3)能源、化工等外部投资侵入单链地域可能引发的物流能力闲置。这一点,目前在圣农身上没有发生,因为它采取了近乎完全一体化的养殖模式,拥有鸡粪等生物质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保证了对“原料”的垄断地位。但是,国内大部分采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龙头企业,却没有那么“幸运”。一旦新投资进入,势必引发原料争夺,而这一担忧目前在中国生物质发电行业已成为现实。

据业内专家测算,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个别电厂一年只有3个月能够正常运转;而多数电站的运营收支勉强持平,如果加上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临时电价补贴等收入,仅有1/3的企业尚有微利。其中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是,江苏省虽然仅有11家生物质电厂,但在苏北地区,200公里[34]的半径内“扎堆”了10家生物质电厂。其中,如宿迁市就兴建了3个生物质电厂,而且,当地还有几家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建或已核准立项。2009年6至8月,仅3个月时间,由于各家电厂“竞价”买燃料,几种主燃料价格一路飙升,如稻壳价格从180元/吨上升到460元/吨,秸秆价格从190元/吨上升到270元/吨,树皮价格从230元/吨上升到310元/吨,导致当地生物质电厂普遍亏损,有的年亏损额达到数千万元。

(4)有关生物质物流费用的政策走向不明。

无论从扶持新兴弱势产业,还是从理论演绎的角度,我们认为,生物质的“涉农”属性,决定了它应该比照农产品享受相应的政策(如“绿色通道”等),以降低物流成本。但是,目前萦绕于政策层面的仍然是生物质发电的“电力”特征,而未平衡其“生物质”这一面。

据2009年12月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35],已运行的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其燃料占电厂运营成本的70%~80%,虽然电厂设在离原料产地最近的地方,但燃料收集开销仍较大。2009年,该电厂运输费和燃油费就分别为2000万元和9000万元。而当地并网电价每度电6毛钱,没有临时电价补贴,还亏8分钱,电厂在没有全额发电的情况下,当年亏损3000万元。对这种局面感到“真是吃不消!”的公司总经理李京陆呼吁:“(生物质)燃料收、储、运设备应该享受农机补贴,运输也应获得‘绿色通道’待遇”。

4)Max4:广泛尺度下——产业生态园(食物圈)

21世纪生物经济将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影响是全局的、跨产业的、系统性的。从资源经济的角度看,生物基型涉农供应链范畴内替代效应发生的基础是生物经济对生物资源的强依赖性。生物经济对生物资源的依赖主要体现在深层利用、基因层面。在未来,生物技术的进步将极大地改变涉农供应链的物理结构和运营特征。

因此,这里,Max4空间意味着超越一般工业生态工业园(产业食物链)的概念和层次,以一种兼有产业集群特征及供应链转化特征的优势,来实施更高层次的物流一体化。Max4空间的形成是与生物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层次密切相关的,这里,借鉴和发展张晟义(2007)的研究[36],剖析其基本形成机理(如下图6-9所示)。

img114

图6-9 生物基型涉农供应链的替代与挤出效应

典型的涉农供应链横亘农业、制造业及服务业三大产业,各节点所涉及的标准、格式、规则、原则和态势上存在着广泛的不一致性。即使涉农链子系统能局部有效或最优,但协调与集成为一体化结构时却困难重重[37]。生物经济以生物技术为主导,广义的生物技术是总合多种科学而成的交叉技术学科。生物基型涉农供应链的范畴内替代效应,主要是以一部分生物基型涉农供应链替代对应狭义型涉农供应链,或者是以生物基型涉农供应链与狭义型涉农供应链在物流形态上的结合而实现。

从目前全球生物基产业的情况来看,其投入物——生物质资源的生产或获得方式主要包括:①常规型:以常规农业生产方式获得。如大田成规模种植能源植物。②扩展利用型:从常规农产品加工业中取得。③回收处理型:回收农区或城市的农作物、林木和其他植物的残体、畜禽粪便、及城市的有机废弃物。④混合型:即包括上述若干方式的多渠道取得。随着循环经济及其技术的成熟,随着各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上述几种方式下的物流过程将连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原来实践和研究中分异的涉农供应链,转化为不同层次的循环型涉农供应链。

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继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之后,现已进入工业生物技术阶段。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部分就是生物炼制(Biorefineries),而循环型涉农供应链系统对生物质精炼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生物质精炼技术很好地体现循环经济的思想。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原先狭义型涉农供应链系统中的回收和废弃物物流在生物基型涉农供应链系统中走向前台,成为生物基产品生产的主要紧前物流过程。

事实上,主要发达国家正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安排来推动生物基产业,这就增加了生物基产品最初作为一般的补充品而最后成为广泛替代品的可能性。据2005年1月17日美国大豆协会每周快报报道[38],美国农业部(USDA)正展开生物基产品(Biobased Product)采购项目,并将公布最终的执行条例。这样就为联邦以生物为基本原料产品优先采购项目提供了制度保障。该项目规定,联邦机构必须优先购买美国农业部指定为项目计划内的以生物为基本原料的产品。2006年10月11日[39],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能源部(DOE)联合启动一项投资1700万美元的包括17个生物质资源(Biomass)研发和示范项目的计划,范围涉及生物基产品、生物能(bioenergy)、生物燃料(biofuels)和生物电力(biopower)等。

这一产业进步趋势当然会反映到作为变革指针的涉农供应链上。2004年4月,美国总审计局(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GAO)向美国参议院农业、营养及林业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名为“改善(美国)农业部的管理,以促进相关机构遵守执行农场法案(2002)之生物基产品采购规定”的汇编式报告(GAO-04-437)。报告中引述并赞同美国能源部(DOE)的判断,即认为“……本质上,生物基产业(Bio-based product s industry)的成长将驱动农林部门超越其仅仅提供食品、饲料和纤维的传统角色,而能为燃料、动力及其他工业产品的生产提供投入物——从而也使得这些部门(农林部门)与工业联接型供应链(Industrial Supply Chain)及其运输系统联接成一个整体”[40]

对供应链研究和实践而言,面向生物经济的变革趋势意味着:①逐渐地,一些工业联接型供应链的很大一部分链将被涉农供应链(主要是生物基型)取代,而呈涉“农”倾向增强的混合型供应链形态。例如,由石油衍生出的工业产品——塑料、燃料、化学品、润滑剂、建筑材料以及其他众多产品逐渐将被那些由可再生植物原料衍生出来的类似产品所替代。②未来,当这种替代挤出效应扩展至工业联接型供应链的全部(或接近全部)子链时。③当未来生物经济的发展基本改变和重组现代工业的技术经济基础和组织形式时,那么很大一部分工业联接型供应链整体上将转变为生物基型涉农供应链。

美国国家科学研究会(NRC)相关报告以如下论述为序言[41]:“在本世纪中,生物科学将在新兴工业的缔造中带来深远影响。生物科学在现有及未来更新的加工技术辅助下,将成为从可再生的植物资源生产广泛的工业产品的理想得以实现的奠基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