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台湾地区观光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

台湾地区观光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台湾地区观光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王明元前  言观光产业是受世界公认且重视的无烟囱工业,其对经济及社会效益的贡献,由世界旅游委员会所公布的全球观光产业发展概况统计可知。另依WTTC预测台湾在2015年时,观光与旅游需求为855亿美元,所创造的旅游及观光业产值达99亿美元,其产业规模将达375亿美元。表3-2 中国台湾地区观光产业发展概况资料来源:WTTC。

台湾地区观光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

王明元

前  言

观光产业是受世界公认且重视的无烟囱工业,其对经济社会效益的贡献,由世界旅游委员会(World Travel &Tourism Committee,WTTC)所公布的全球观光产业发展概况统计可知。2005年全球旅游与观光(travel &tourism,T&T)总需求(total demand)达6.2兆美元,创造出1.7兆美元的旅游与观光业产值(T&T industry GDP)。旅游与观光就业人口(T&T industry employment)达7 422万人,所创造出的就业机会(T&T economic employment)达2亿2千万个;在2015年时,全球旅游与观光总需求(T&T total demand)将达10.7兆美元,并创造出2.7兆美元的旅游与观光业产值(T&T industry GDP),而从事旅游与观光产业的人口(T&T industry employment)将达8 552万人,所创造出的就业机会(T&T economic employment)达2亿7千万个(表3-1)。如以2005年观光产业所提供的2亿2千万个工作机会来看,全球有8.3%的工作岗位是与观光旅游有关,亦即每12.1个工作中就有一个与观光相关的工作。

台湾在2005年,旅游及观光产业的需求为356亿美元,产值为54亿美元,就业人口达22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为2.2%,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达66万个,显示台湾的工作机会有6.6%是由观光活动所创造,亦即每15.1个工作机会中就有一个与观光活动有关。另依WTTC预测台湾在2015年时,观光与旅游需求为855亿美元,所创造的旅游及观光业产值达99亿美元,其产业规模将达375亿美元。旅游及观光出口将达224亿美元,旅游及观光业就业人口达25万人,所创造的工作机会达78万个,占整体的6.8%,亦即每14.7个工作机会中就有一个是与观光活动有关(表3-2)。

表3-1 WTTC对全球观光产业发展概况

资料来源:WTTC(http://www.wttc.org)。

注:( )内数字表示实际增长率。

表3-2 中国台湾地区观光产业发展概况

资料来源:WTTC(http://www.wttc.org)。

台湾为发展观光事业,在2002年提出“观光客倍增计划”,希望在2008年达成来台旅客500万人次其中包括观光客200万人次目标。由表3-3可见,观光客真正突破200万大关,乃是1994年以后,其间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到全球经济不景气,造成1998年来台旅客呈现3.10%的负增长;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大地震,造成近2400人死亡,10000人受伤,房屋倒塌近50000户的灾情;2001年美国“9·11”恐怖攻击事件;2002年11月10日印度尼西亚巴里岛恐怖攻击事件;2003年3月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蔓延的SARS事件等,都影响来台观光客人数的增长。但一般而言,除2003年的SARS重创台湾观光业发展外,来台观光客每年都以稳健数字增长,终在2005年超过300万大关,达3 378 118人次,2006年增长为3 519 827人次。

表3-3 历年来台旅客统计表(1956—2006年)

资料来源:历年来台旅客统计,中国台湾观光局。

要在2008年达到来台旅客500万人次,尚有近150万人次缺口,这个缺口要在两年内达成,显然是不容易的。如表3-4所示,来台观光客比重较大的第一客源市场日本,在2005年突破100万人次,在2006年有1161489人次,比前一年增长3.20%。第二客源市场港澳地区和新加坡,来台人数比前一年增长2.78%,为616044人。第三客源市场美国来台人数虽达394802人次,仅比前一年微增0.98%。此外,韩国因经济发展,人民所得提高及台韩航线开通,来台人数为196260人,比前一年增长7.0%,但因占全体来台人数比重偏低,预见日、韩市场即使成长,也是有限的。

表3-4 近5年来台主要国家(地区)旅客统计

资料来源:历年来台旅客统计,中国台湾观光局。

注:( )内数字是其与来台总人数的比率。

观光产业发展现况

观光旅馆业、旅行业、交通业是观光产业的核心,观光客出外旅行,离不开食宿,即旅馆业;出国手续甚至是引导照顾,旅游信息提供等,离不开旅行业;国外旅行或国内旅行更离不开交通业,如飞机、游览巴士,其他如手工艺品业等。因此,这些行业服务质量好坏会影响到客人旅行的满意度,甚至影响到其是否再次到访的意愿。服务质量好坏决定于人力资源的素质,因此观光业人力培育及教育训练更显重要。

一、旅行业概况

旅行社全台湾地区共有2145家,另外分公司有594家,主要集中在台北、台中及高雄市,其中台北市有1042家,占48.6%。在类别上:综合旅行社89家,204家分公司,甲种旅行社1907家,分公司379家,乙种旅行社149家,分公司11家,类别上主要仍为甲种旅行社,占88.9%,如表3-5所示。至于旅行业从业人员中导游人员数量仍以英、日语为主,其中英语专任及特约导游1260人,日语1853人,可接待中国大陆旅客的华语导游人数专任及特约共3 913人。若就甄选合格人数而言,英语2406人,日语2391人,华语4146人,从业人员占甄选合格总人数比率分别为52.4%、77.5%、94.4%,如表3-6所示。在旅行业领队人员数量,经甄选合格人数有36163人,其中英语领队24922人,日语领队3896人,华语领队7184人,这三种从业人员占甄选合格总人数比率分别为69.2%、65.5%、82.6%,其中以华语领队人数所占比率82.6%为最高,如表3-7所示。

表3-5 中国台湾旅行社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台湾观光局:观光统计月报表,2007年6月。

注:( )内数字为分公司的数量。

表3-6 中国台湾地区英、日、华语导游人数统计

img8

资料来源:中国台湾观光局:观光统计月报表,2007年6月。

表3-7 中国台湾地区旅行业领队人数统计

img9

资料来源:中国台湾观光局:观光统计月报表,2007年6月。

二、旅馆业概况

全台湾地区有89家观光旅馆,其中29家为一般观光旅馆,60家为国际观光旅馆,总客房数21 095间,主要集中在台北市,占38.2%,高雄市占9.0%,其他地区以度假旅馆为主,如表3-8所示。至于一般旅馆仍以台北、台中及高雄三大都会区为主。此外,在度假区或风景区有设备简单的民宿,全台共有合法民宿2 084家,房间8 292间。

表3-8 台湾地区观光旅馆数及房间数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台湾观光局:观光旅馆房间数及家数统计表,2006年12月。

在“观光客倍增计划”下,预计2008年来台观光客达500万人次,估计观光旅馆须再建15100间客房,达36000余间客房。因此,目前已申请登记国际观光旅馆或观光旅馆并正在建设中的有43家,客房数11449间。除台北、台中、高雄三大都会区外,仍以度假区如宜兰、台东、花莲等地为主,如表3-9所示。

表3-9 兴建中观光旅馆统计

(续 表)

资料来源:中国台湾观光局:兴建或筹建旅馆,2007年5月。

台湾地区观光旅馆2006年在住房率方面,台北地区国际观光旅馆住房率有75.0%,一般旅馆为76.7%;高雄地区国际观光旅馆为68.9%;台中地区国际观光旅馆住房率为78.2%,一般观光旅馆为45.7%;花莲地区地理位置较偏远,属度假性质,国际观光旅馆住房率为57.1%,一般观光旅馆为41.6%。整体而言,国际观光旅馆平均住房率为70.4%,一般观光旅馆为62.5%,平均房价分别为3272元新台币与2185元新台币,如表3-10所示。

表3-10 台湾地区观光旅馆住房率及平均房价(2006年)

(续 表)

资料来源:中国台湾观光局:观光统计月报,2006年1—12月。

观光产业人力资源现状

观光旅馆业是劳力密集型产业,因此其劳动力的产值无法与电子业等高科技产业相比较,其待遇在各行业中几乎是最差的。尤其服务业的特性是别人休息时,自己却得上班,此种不正常的休假方式,往往会吓走不少投入到此行业的社会新人。但观光休憩生活已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观光产业的存在是必然的。尤以观光产业之核心——旅馆业为最,其个别条件较差的旅馆业在今天仍是陷于人力不足的困境。如表3-8所示,在台湾地区,观光旅馆家数有89家,房间数21095间;员工估计应在2万人以上,如表3-5所示。其他旅行业到2007年6月止,共有2145家,分公司达594家,专业人才需求近3万人。因此,产业人才需求反映到人才培育市场上,观光类科系招生人数在近几年各种不同招生考试中,其报名人数并不因出生人口减少而出现招生困难的现象,甚至有些学校反倒是增设观光相关科系,如大仁科大、义守大学等。以2006年四技二专统一入学测验中餐旅类报名人数而言,共有19495人,比2005年的15891人增加3604人,而其他类别多是呈减少倾向的,如表3-11所示。

表3-11 四技二专统一入学测验报名人数统计

img15

观光旅馆业源于本身服务需要或行业属性,具有下列特征,因而往往在和其他行业的竞争时,尤其在人力招募上,有其不利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工作与待遇不相称。因为是基层服务工作,待遇相对也低。大学毕业生进入饭店业每月工资22000—24000元新台币,旅行业更低,约20000元新台币,比起其他行业待遇是较低的。

(2)服务工作技能替代性高。旅馆业中,一般工作除语言能力外,短期训练即可胜任,因此工作门槛低,替代性高。

(3)往往须轮班或有二头班情形,上班时间较长。

(4)企业形象不理想。近年来国际观光旅馆或观光旅馆形象随着旅游风行有所提升,但一般旅馆仍留给人不佳印象。

(5)员工流动率高。其原因与前述因素有一定关系。

台湾地区观光产业人才培养

台湾地区观光人才培养的机构,仍以学校为主,虽然职训单位设有短期训练班,但基本人才培养仍来自高、中职或大专院校,尤以高职或技专体系所设的观光相关科系数量最多。全台湾地区160所高职院校中,设有观光科、餐饮科的学校有68所,占42.5%,所设科别主要为餐饮管理科,有56所,观光科有26所。此外,在班别上除编制班外,还有实用技能班、建教合作班,因此估计每年招生人数有4000人以上。在大学程度,有一般大学及科技大学(含学院)之分。在全台湾地区147所大学中,技职体系有77所,设有观光相关科系学校有45所,80科系,占58.4%。如果包括二专学校,这些学校中高达56所89科系以上,其中若略去运动健康性质的科系,也高达82科系,每年招生人数在4000名以上。这也说明为什么在表3-11中餐旅类报名人数独增。

虽然在高、中职院校中设有餐饮管理科或观光科,培育的人才理应投入相关职场——餐旅业中。但以往的研究指出:有80.6%的高职观光科应届毕业生有继续升学的意愿(王明元,1993)。其中报考四年制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或二年制专科的比例为70.3%,准备报考一般大学院校的学生比例为29.7%,显示高职学历在台湾“学历至上”的社会中,确实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生选择升学科系中,以观光科系作为第一志愿的比例达69.6%(王明元,1993)。

就大专观光科系毕业生其毕业后的就业意向调查显示,优先选择餐旅业就业的为41.9%,旅行业为36.1%,航空公司为37.5%,公职(观光行政)为28.4%,其他公职为25.2%,民营企业为37.2%(王明元,2005)。此外,调查还显示大专观光科系毕业生在毕业后仍会考虑选择所学专长,投入与观光相关行业。但为什么餐旅业仍苦于“人力不足”或“员工流动率高”呢?在调查中显示,学生对观光行业工作不满的原因有:休假不正常(占50.4%);薪水较其他行业低(占62.8%);升迁机会少(占40.5%)(王明元,2005)。因此,观光人才培养在高职或大学院校中并没有资源浪费,造成餐旅人力不足或流动率高原因,则是由于餐旅业本身工作特性、待遇以及与其他行业竞争关系等。在自由市场中,劳动力移动本来就是与供需条件有关,因此,如何留住适用人才,是企业本身应该思考的问题。

校外实习是人才培养主流

技职教育目标是提倡实务导向、强化学生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因此,除强化职业证照制度、鼓励学生参加乙、丙级技能检定、取得专业证照外,还要鼓励学校加强产学合作,提供学生校外实习机会,印证理论所学,避免职场专业技能与知识脱节,以利学生毕业后就业,并缩短人才培育的时间。因此,校外实习在观光科系大都是寒暑假期中作短期集中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印证课堂所学,同时也作为学生未来就业选择参考。近年来,因休闲旅游风气流行,居民所得提高,因此从事观光业者与投资兴建旅馆数也有所增加,相对造成观光业人力需求的增加。但由于在观光餐旅业服务技能中,除外语能力、中、西餐厨艺等专业技能须长期培训外,一般而言,其工作所需的技能较简单,企业本身可在工作中训练(O.J.T),即可将一位工作门外汉在短期内训练得可以胜任基本的服务工作。因为观光餐旅业工作具此种特性,其替代性大,所以即使非观光科系的毕业生也可投入此工作。只要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也可在观光行业中有不错的发展。当然员工如果已受过观光专业训练,对于旅馆业者来说则是更佳的选择。

作为毕业的条件,一般大学观光科系学生在学期间通常会被要求到校外实习。其校外实习方式进行通常是在寒暑假期间自行洽接实习场所,也有科系为其学生接洽特定企业实习。另一种方式是学期或假期间,以PT方式前往观光餐旅业实习,完成科系所订的校外实习任务。此种模式后来在技职体系中的观光科系教学中一直沿用下来,直到1996年在高雄成立的高雄餐旅学院实施“三明治教学”课程为止。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上课与校外实习轮流,整学期在校外实习,一方面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随实习时间增长而增加;另一方面企业也可获得稳定人员供应及低廉劳动成本。于是“三明治教学”课程在技职院校中普遍展开,甚至在高职院校中也推出轮调式建教班,学生三个月在饭店学习技能,三个月后返校上课,没有寒暑假。今天不少饭店的人员就是来自“三明治教学”课程或轮调式建教班所培养的学生。

一、建教合作制度

20世纪50年代是台湾地区轻工业蓬勃发展时期,工厂对于人员需求迫切,产、官、学合作的建教合作制度由此产生。

(1)台湾地区在1964年宣布建立工厂学徒制度,用工厂的学徒训练取代传统的手工学徒训练。

(2)1970年开始办理企业单位培养训练及技术生训练,辅导高初中毕业生不升学及中途离校的学生为技工或半技工,透过企业单位办理技术训练,以满足企业对人员的需求。在1978—1982年的职业五年训练计划中政府办理轮调式建教合作,招收高中毕业生施以三个月基础训练,费用由政府及企业单位负责,理论教学由工职、工专、工业技术学院负责,专业训练由企业单位负责,此种人才培养方式在台湾首次出现的目的仍是弥补工业短期人力不足。

(3)1974年政府订定《建教合作实施办法》,1976年颁布轮调式建教合作有关规定,加强企业界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同时建立技术训练制度,因此美容、美发、观光餐饮等建教合作班也随之在台湾各地出现。在台湾目前推行的建教合作教育方式中有各种不同形态,如轮调式、阶梯式、进修式、代工式、走读式、合一式、511教学式等,基本思想都是学生以不同方式在企业实习,增进实务技能,避免学校所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二、三明治教学

三明治课程最早源自欧洲,是一种带薪的专业教育,课程强调定期的阶段性全时职场学习,以获得校内学习与职场经验的结合。

在台湾最早开始三明治教学的是成立于1995年7月的国立高雄餐旅学院,招生方式突破以往秋季班入学方式,分春季班、秋季班两季招生,学生依学期轮流到职场实习。由于入学方式具有弹性,并结合专业理论与实务课程,短时间内即在台湾成风潮,不少技术学院跟进设立三明治教学课程。

校外实习成效与问题

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在训练单位进行技能训练,都是为了增加就业几率。但是这两种方式有极大差异,如何缩短学校所学与企业实用技能之间的差距应是学校努力的目标。

一、成效

学校教育不完全是技能训练,其人格培养、基本能力养成、思考逻辑判断,乃至人际关系应对等都是学校教育的一环。因此,在短短数个学期,学校如何安排课程同时兼顾基本能力养成及专业技能训练是一个很大挑战。不可否认,学生在企业实习,相对排挤在校学习时间,对于一些基本理论能力的培养来说是不利的。但对学生专业技能,选择未来进入职场来说是有利的。如何取舍,依赖学校针对何种对象所采不同策略而定。以下是有关学生校外实习成效的研究。

(1)学生对校外实习持正面态度,尤其对个人喜欢的专业技能项目会专心学习。但对于不喜欢的指导员,则对其指导的技能没有兴趣,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左右学生的学习。

(2)学生到校外实习其主要动机仍是专业知识学习、增加视野及结交不同专业领域的朋友,因此以专业技能角度看来,学生确实是充满期待前来实习的。

(3)就实习成效看来,实习学生满意程度普遍不高,包括训练不足,所分配工作、实习时间、实习设备、指导人员不理想等。不过由于分散程度大,看法较分歧,基本上在外语会话能力及企划销售工作上得分不高,为3.14(以五尺度量表来说是较差的)。

二、问题

学生长期在校外实习,实务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学生分散在各地,校外实习期间,无法同一般学生一样上、下课正常学习。在青春年华、性格成长的关键时期,其接触的同事在不同年龄层,价值观不同,最易受到同事影响。因此在实习期间,除服务专业技能学习外,基本能力,尤其外语能力大都是停滞不前的,其问题大致归类如下:

(1)基本能力培养。观光科系学生外语授课时数不如应用外语系学生,但行业服务需求却又是外语最重要,学生校外实习期间,往往无法自行依学习进度自我学习,造成学习停滞现象。

(2)感情问题。尤其女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个人感情处理不慎或因工作环境因素,往往使学生提早陷于感情漩涡,甚至师长或家长得忙于协调处理学生感情问题。

(3)工作单调与待遇问题。基本薪资,工作的重复性,往往让学生对实习造成负面印象。

(4)训练无法有系统地实施。学生实习工作分散各单位,通常以O.J.T.方式为主,训练内容仍以工作执行项目为优先训练内容,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较难接受完整的系统训练。

(5)其他如安全问题。尤其住宿与实习场所有一定距离,学生的交通安全学校不能置身事外。此外,如有学生因实习表现不佳,其实习成绩如何给分,甚至是否影响到成绩不及格必须退学等问题,还有学校老师如何在授课之余又分头访视在校外实习的学生,经费支持度如何,都是一直存在的问题。

结  论

在居民所得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台湾地区的观光休闲活动已成为其经济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而经济国际化趋势中,产业外移与经济结构调整已不可避免。发展观光业,人才培养是基本课题,在自由市场供需调节下,观光产业一定可以找出人力供给来源,但是良好的人力资源非有良好的配套措施不可。虽然目前在教育体系中,高、中职及大学院校设有观光相关科系的相当多,但由历届毕业生40%投入观光业一年后只存10%的数据来看,观光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很低的。尤其不少学校认为观光科系为实用性质高的科系,学生校外实习已成风气。如何进行校外实习,是采取暑期集中式,抑或采取三明治教学方式,还是在学期中多次校外实习或一次实习,都是值得学校和相关单位考虑的。

站在业者立场,接受实习生,尤其半年期实习生,对企业的人力来源供应是有帮助的;站在学校立场,确实宜思考针对不同对象实行实习期间长短不同的校外实习方式,让学生体验职场生活,积累职场工作经验是必要的。但是否长时间在职场实习,则应考虑学生对象,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建议实习一学期即可;对学习能力较低的,则可安排多次校外实习。其次,校外实习期间的辅导问题也应考虑并妥善解决。观光科系学生的校外实习是必然的趋势,在人才培养共识下,校方与业界如何作好配套措施,学生如何规划自我学习则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刘修祥、王明元:“台湾地区二专观光科应届毕业生升学意愿与态度之探讨”,《高雄工商专校学报》,1994年第24期,第318—330页。

刘修祥、王明元:“台湾地区高职观光科应届毕业生升学意向与态度之探讨”,《第九届全国技职教育研讨会论文集》,1993年,第399—406页。

四技二专联合招生策进会,http://union42.stut.edu.tw.

王明元、刘修祥、林庆顺:“大学观光系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之探讨”,《第四届21世纪产业经营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第557—562页。

王明元、钟郁玲:《大学相关科系学生校外实习成效之研究——以旅馆实习生为例》,高应科大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王明元:《观光旅馆业人力资源管理,台湾地区大专观光相关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之探讨》,复文书局2003年版,第187—210页。

中国台湾观光局:观光客倍增计划,2005年。

中国台湾观光局:观光旅馆房间数及家数统计表,2006年12月。

中国台湾观光局:观光统计月报表,2006年12月。

中国台湾观光局:观光统计月报表,2007年6月。

中国台湾观光局:历年来台旅客统计,2006年。

中国台湾观光局:兴建或筹建旅馆,2007年5月。

TTN Taiwan:《旅报》,2007年2月第450卷,第50—51页。

TTN Taiwan:《旅报》,2005年6月第369卷,第14—16页。

WTTC:全球观光旅游统计,200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