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

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当代全球化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来的,为了认识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走向,有必要对其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行简要回顾。经济全球化并非是一种全新的现象,它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不以某个国家或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从经济全球化的全部历史进程看,其最初萌芽可追溯到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期。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

当代全球化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来的,为了认识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走向,有必要对其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行简要回顾。这又涉及全球化的历史起点、发展历程以及当今的全球化处于什么阶段等问题。

一、全球化的历史起点

“经济全球化”一词的提出和被广泛使用,虽然只是最近二十年的事,但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其实早已开始。经济全球化并非是一种全新的现象,它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不以某个国家或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从经济全球化的全部历史进程看,其最初萌芽可追溯到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期。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引发了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地开拓新市场的活动,使世界市场初具雏形,经济全球化由此拉开了序幕。

全球化的基础和开端不应是农业经济,也不应是手工经济,而应该是大机器工业经济建立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论及大工业时,写道:“大工业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控制了商业,把所有者的资本都变成了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状态。[11]”虽然马克思在论述中没有直接涉及全球化这个词,但他已经把大工业看作是全球化历史的开端了。

英国学者简·阿特·斯图尔特认为,全球化的历史应该从1850年算起,因为从那以后的100年中出现了第一种全球通信技术,实现了全球市场的第一次统一,出现了全球金融的某些联系,某些组织也达到了全球程度[12]。因此,本书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分段也沿用了这种观点,将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作为早期全球化时代。

二、早期全球化

早期的全球化在规模上虽然根本无法比拟我们在20世纪中期以后见到的超地域性全球化,而且,在这一时期,根本没有出现全球生产连锁以及全球生态问题。不过,后来全球化加速得以实现的许多基础,都是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这段时间里奠定下来的。

(一)通信

超地域的通信出现在早期全球化阶段,在此期间,19世纪50年代以后不受距离限制的电报开始普及,随后就是19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电话联系和无线电通信的普及。

电报提供了全球通信的第一种手段。19世纪50年代初,在欧洲跨越数个海域的电报联系方式成为可能。1866年以后横跨大西洋的电缆投入长期使用。5年后,电报线从欧洲一直延伸出去,远及中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而第一条横跨太平洋的电缆也于1903年铺设成功。通过这些联系,信息能在数日而非一个月之内传遍世界。

19世纪末,通过电话,不受距离限制的语音通信也变成了现实。1891年,连接于伦敦和巴黎之间的线路第一次实现了跨国联络。1926年,凭借无线电波,横跨大西洋的双向电话信息首次接受成功。此后5年,无线电话也开始连接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马德里、巴达维亚(现称雅加达)与阿姆斯特丹,以及伦敦与开普敦、悉尼与奥克兰。可以说,有了电话,世界真的连为一体了。

至于无线电,首次跨国无线传输在1899年穿越英吉利海峡。1901年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信号首次接收成功。1924年以后无线电对外广播发展起来。1930年1月发生了全球广播的第一件大事:英王乔治五世召开伦敦海峡会议的讲话被同时发送到分布于六大洲的242个无线电台。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全世界已有5 700万无线收音机,1 100多个无线电台和1 354个跨国无线电节目。

在20世纪初还出现了机械化航空运输。航空邮政服务开始于1918年,首次的无间断横跨大西洋飞行于1919年获得成功。1919年后洲际航空开始普及,航空运输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地理距离。

(二)市场

对某些商品进行有系统的全球分配、定价、宣传和销售也是出现在早期全球化阶段。

1.初级产品的全球分配和定价在19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

例如,典型的全球铜金属市场在19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这个市场使来自澳大利亚、智利、古巴、英格兰和美国的货物之间建立了相互联系。伦敦金属交易所成立于1876年,处理所有铜、锡、铅和锌贸易——不管原料来自何方,也无论货物是否卸在英国的土地上。全球定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开罗、加尔各答、芝加哥、利物浦、纽约、里约热内卢和温尼伯等地的商品交易中已十分普遍。在20世纪上半期,全球市场在初级产品方面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各政府首次采取措施,如通过多边商业协定,对某些产品包括糖、咖啡、橡胶和锡在内的初级产品实行全球价格控制。二战期间,同盟国创立了一系列所谓的“联合委员会”以便对数十种战略原料和产品实行全球统一的生产和分配。

2.品牌商品在全球市场的销售在19世纪末开始出现

例如,可口可乐在1886年发明之后,在20年内就打开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古巴、墨西哥等数国的市场。雷明顿公司的办公设备、国际收割公司的农用机械,以及西部电气公司的电器从19世纪末开始在大陆之间横跨大陆进行销售。到19世纪80年代,四分之三的世界缝纫机市场被胜家公司占领。不过,该时期,能够进行全球分配和销售的产品仍然是少之又少。而且,即使在这些有限的情况中,营销战略也缺乏严格的全球统一。这种一致在20世纪末,随着数字计算机、先进的电子通信以及电子大众传媒的发展才变成现实。

(三)货币和金融

货币和金融的早期全球化也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货币方面,1870年前后到1914年之间通行的是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该体制使几个国家的货币得以在全球流通。英镑是当时最基本的全球货币,但是荷兰盾、日元、墨西哥银元以及其他货币单位在一些与其本国统辖没有直接关系的贸易和金融中也崭露头角。一战中金本位制瓦解,战后金汇兑本位制在20世纪20年代得到了短暂而不完全的恢复。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以英镑、美元、法郎为中心的地域性的货币集团。另外,作为殖民地,许多国家的货币与遥远的宗主国的货币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金融方面,金本位制和殖民主义促使许多企业发展海外分支机构。一战前夕,英资机构在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和新西兰等国的银行存款中占到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份额。当时的主要银行向国外提供的贷款数额巨大,19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衰退,致使许多国家无力偿还借款,这些银行因此遭受了一场国际债务危机。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银行业仍然受到地域距离和边界的极大限制。几乎没有人持有居住国以外的银行账户,离岸银行金融机构直到1929年才在卢森堡出现。银团贷款在当时亦不为人所知。

与此同时,在证券方面,金本位制在19世纪末促进了国外债券发行的激增。例如,欧洲发行的债权为加利福尼亚淘金热及美洲、中国和俄国的铁路建筑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在1880年到1913年之间,俄国沙皇政府从巴黎债券市场总共借了约1.5万亿美元的债务。至于股票,在19世纪80年代,阿姆斯特丹和伦敦的股票交易所登记入册的非当地公司所起的作用与其在20世纪80年代一样举足轻重。

简而言之,1870—1914年,货币和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某种全球特征,这些特征在20世纪20年代再次抬头,但为时甚短,成效有限。不过,总体而言,这些货币和金融更具有国际性而非全球性特征。它们主要在国家间进行,大都受到距离和边界的限制。

(四)组织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早期全球通信、市场、货币和金融促进推动了典型全球组织的形成。这些机构包括许多市场参与者、立法机构以及民众社会团体。

就公司而言,某些银行、矿物公司、农业企业和制造商的跨国活动前面已经有所提及。19世纪少数企业不仅在数国销售产品,而且开始设立分公司并在本国外进行生产。首开先河的是美国的枪械制造商科尔特,1852年他在英国开设了第一家国外分工厂。德国的西门子公司于1855年在俄国建立了分支机构,而日本的龟田万公司则于1892年在美国建立了酱油生产厂……到20世纪初,已有数百家公司在整个殖民地世界内或统辖范围内同时进行经营。

19世纪末也诞生了最早的世界性组织。这些组织包括:成立于1865年的国际电报(现为电信)联盟;成立于1874年的万国邮政联盟;疾病、天气等的全球监测组织也在世纪之交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联盟使全球治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1930年国际清算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第一个专门致力于监测跨国金融流动的多边机构的出现。全球治理的进一步扩展奠基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联合国系统、布雷顿森林机构以及关贸总协定

表6-4早期全球化大事纪要

img54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所得。

三、全面全球化

若把全球化定义为超地域空间的发展,那么其全面展开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的。

全球化并非全新的事物,但是其扩展的速度和规模在20世纪60年代后才有了质的飞跃。80年代以后,全球化现象的种类、数量、强度、制度化程度、意识和影响都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的标志包括:

(1)统一的全球市场形成。冷战结束后,苏联东欧国家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从封闭的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即已形成的“两个平行市场”消失,开始汇合成为统一的全球市场,包括货物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形成全球市场体系,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优化配置。

(2)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也先后进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往的封闭自守的状态大为改观。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到90年代已大见成效。中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更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步的重大步骤。

(3)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加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开始致力于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放宽或取消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经济民营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和消除各国间的壁垒,使商品和生产要素能在国际范围内自由流动。

(4)经济信息化加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掀起高潮。计算机、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在短短的时间内覆盖全世界,为全球各地经济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空前便捷和低廉的通信手段,为全球化奠定了基础。而且,20世纪9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带头,实行了由传统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传统的工业产业区域萎缩,并有部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迅猛发展,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并向世界扩散。高技术产业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在短短几年间就有了很大的发展。

(5)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国际分工从传统的垂直分工、水平分工发展到产业内分工和企业内分工。世界贸易、世界金融和世界投资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成倍或几倍超过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6)跨国公司大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的跨国公司相继崛起,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公司也开始加入跨国公司俱乐部。到了90年代,跨国公司不仅数量猛增,而且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巨型跨国公司声势日益显赫。它们推行全球经营战略,在全球编织生产、科研、投资和销售网络,对全球化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力和中坚。

(7)全球经济管理机制加强。除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依然存在并发挥作用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1995年,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在乌拉圭回合结束后完成其历史使命,世界贸易组织WTO应运而生,其成员不断增加,到2005年为止已有148个,其职能范围不断扩大,对全球经济的管理机制有所加强。

以上种种是经济全球化进入全面扩张时期的标志和特点。这些都是早期全球化时期所没有或少有的。这一切表明,在进入全面全球化后,世界经济在广度、深度、速度和制度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新发展和新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种变化。

四、经济全球化的未来走势

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固定和稳定的经济状态,其作为一种对立统一的过程必然有高潮也有其低潮。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工业结构不断演进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了商业成本,极大地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规模扩大,各国生产活动之间的相关程度提高。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期内,经济全球化将呈现出新特征:一是网络经济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继续扩张。而且,随着其交易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交易量将迅猛增长。二是跨国公司已突破反垄断法约束,全球购并将涉及更多领域、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将使生产、营销、消费日益具有全球性。三是WTO等多边组织、国际政策协调机构、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网络和区域性经济组织,通过全球范围和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安排,将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